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匠人精神的历史背景
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土面积狭小,资源匮乏,却对产品性能与质量有着极高的标准。与我国自古以来视劳动人民为底层人民不同,日本的匠人受人尊重,地位甚至高过学者(胡立彪,2012)[1]。这就是流传至今的“重职主义”,换言之,从事手工艺制作的匠人一直为人们所器重。日本江户时代,国家一片繁荣,社会和平稳定。仅江户城,为居住在城内的武士和贵族提供精致的餐饮服务、制作手工艺品的工匠就有近25万(赵坚,2011)[2]。因此,从事手工艺者、工匠、技师等职业的人有了一个新的称呼——“匠人”,他们和商人并称为“町人”。德川幕府为了加强阶级统治,强化了等级制度,将民众分为若干阶级,规定每个家庭都须从事与该阶级对应的职业,且该职业只可世袭不可更改(Benedict Ruth,2005)[3]。同时,德川幕府对从属于各社会阶层的着装用品和行为规范作了明确规定。从此,日本人从小学就要穿西式校服配皮鞋,进入室内要脱鞋并把鞋子摆好,体育课再换运动装和跑鞋。上课时也需要备齐课堂工具。正是这样的规定,使日本人从小形成了凡事都要“讲规矩”的思维模式。不仅如此,从事手工行业的匠人们形成了一个传统——身着印有家族标识印记的短身作业服,脚蹬木屐,使用匠人专用工具,以匠人行为模式完成一天劳作。
日本对于工匠传统的传承有着执着的精神,这种精神很早就根植于社会的普遍价值。由于近年来受到西方社会“效率至上”思想的影响,一部分日本人的想法正在改变,但是主流的匠人力量仍在延续。从20世纪下半叶开始,日本经济飞速发展,并一跃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经济体。随着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日本的家用电器、电子设备、汽车、半导体等产品开始风靡全球。尤其是制造业方面,日本三菱、东芝、丰田、松下、索尼等一大批日本巨头品牌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从古代原始农业、采集业、狩猎业到如今的制造业、建筑业、教育业乃至服务业,匠人精神涉及人类职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中可以看出匠人精神的传承与发展,也是一种由文化自信演变而来的坚定与执着。
二、匠人精神文化背景
2.1 修行之心
《匠人精神》一书中的“匠人精神30条”极少谈及匠人技术,大都是关于礼节、心性、品德等培养良好习惯的规则。秋山利辉要求秋山木工在八年苦行僧式的学徒生涯当中,每人每天背诵三四遍“匠人须知30条”,八年累计一万遍左右。如此反复背诵,不知不觉间,就会这样去做了。诚如秋山利辉所言,一流的匠人,人品比技术更重要。技术与心性皆磨练成熟者,方为工匠。匠人最重要就是拥有一颗修行之心,拥有一流人品,秉承工匠精神,活在当下。
古人云:“圣人治天下有道,曰 ‘要在孝悌而已’”[4]。(《新唐书.效友传赞》)秋山先生认为,这是培养匠人精神与一流人品的根本所在。学会了感谢父母,才会珍惜自己、珍惜别人。不珍惜父母的人,也定不会珍惜素不相识的客户。我们不仅要孝敬父母、更要改变自己让父母吃惊——正是这种信念的强弱,决定了一个人能否成为一流的匠人。
在这个快节奏生活的时代里,我们必须静下心来寻找自己的优势,回归基本,做正确的事。当每一个人都愿意稳扎稳打,脚踏实地以愚公移山的坚持,发动来自内在的力量,以一种近乎禅人的修行,不轻看自己,不受外境干扰,全身心投入,终有修成正果的一天。
2.2 企业制度
维护匠人利益,企业制度支撑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即日本的三大雇佣制度:终身雇佣制、论资排辈制和企业内工会。前两者是三大雇佣制度的核心。
20世纪50年代,日本进入经济飞速发展阶段。当时战争混乱,劳动力匮乏。松下创始人松下幸之助[5]提出:“松下员工在达到预定退休年龄之前,公司不会辞退任何一个员工。”这样不仅保障了员工的切身利益,也使企业吸引了大批人才。再加以合理的经营理念,松下便获得了巨大成功。于是,其开创的经营模式渐渐获得大批企业效仿,成为日本企业经营的制度支柱,终身雇佣制也逐渐成为日本社会企业雇佣的一大特点。终身雇佣制是日本企业在战后使用的基本用人制度。这种制度使日本人形成了“一生只做一件事”的理念,因为这更符合他们的普遍利益。在该体制作用下,企业直接从大学毕业生中招揽人才、培训并签订终身雇佣合同。如果员工没有辞职或对企业造成重大损失,原则上员工可以在该公司一直工作直至退休。这样不仅增强了员工的凝聚力、归属感,同时也保证了企业内部的人员稳定性,防止被其他企业恶性竞争。此外,在制造业领域,如秋山木工,保证了对企业工艺、技术、文化的传承,也使家族世袭制企业获得好名声,有利于长期稳定发展。
明治维新后期,“论资排辈制”开始在日本萌芽。当时受到产业浪潮的冲击,一些技术薄弱的企业为了稳定企业内部人员流动,采取了为员工定期分发奖金、晋升等措施。论资排辈制规定,员工业务能力与工作年限成正比,换言之,工龄越长工资越高。如果有晋升机会,也会优先考虑公司内资历较老的员工。
终身雇佣制和论资排辈制对员工的保护毋庸置疑,但这也给企业带来了一些弊端。终身雇佣制下,员工随着工作年限的累计,年金也会相应增多。员工即便没能升职加薪,只要按时上下班,没为企业带来巨大损失,也可以在退休时获得一笔可观的退休金。所以,为了调动员工积极性,一些日本企业也设立了根据公司年度利润状况确立的弹性工资制度和多种类型的奖金。
然而,近年来,日本巨头企业松下、索尼、夏普等企业开始面临亏损、裁员等困境。时代变了,员工的思维也在变。终身雇佣制这在某种意义上给碌碌无为的员工一个不拼搏、不创新的理由。而且,这种保障员工的制度妨碍了优秀人才在企业间流动,削弱了企业竞争力。因此,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只是东方传统观念和日本国情的巧妙结合,这也是企业制度需要因国情而定、随时代而改进的原因。
日本厚生劳动省2012年对2000余名20-70岁日本职工就终身雇佣制满意度进行调查,调查显示,87.5%的调查对象认为该制度“好”或者“比较好”。因此,总体来说,终身雇佣制是二战以来支撑日本企业发展壮大的一个重大制度支撑。同时,日本公民总体对这一制度持比较满意的态度。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报告[6]中提到了“工匠精神”这个词,因该词紧密吻合我国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需要,成为中国发展语境的重要概念。国家的企业制度应该随着时代变迁不断探寻,优胜劣汰,中国也应该在探寻企业制度这条道路上找到一条结合了匠人精神与创新精神的适合国家、适合当今互联网时代的制度之路。
参考文献
[1] 胡立彪.日本企業的“职人精神”[N].中国质量报,2012.08.13(006).
[2] 赵坚.日本的职人京瓷陶瓷板[J].社科广角 2011(11):08-09.
[3] Benedict Ruth,孙志民,马小鹤.菊花与刀:日本文化的诸模式[M].九州出版社,2005.35-36.
[4] 宋祁、欧阳修、范镇等.《新唐书·孝友传》[M].北京.中华书局.2015.08.02.13-14.
[5] Fannie.日本的终身雇佣制[EB].2010.10.14.http://blog.sina.com.cn/s/blog_6831fa410100m1rh.html
[6] 杨芳.李克强力倡“工匠精神”,入选2016年十大流行语[EB].2016.12.15.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1215/c1001-28953245.html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外语学院)
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土面积狭小,资源匮乏,却对产品性能与质量有着极高的标准。与我国自古以来视劳动人民为底层人民不同,日本的匠人受人尊重,地位甚至高过学者(胡立彪,2012)[1]。这就是流传至今的“重职主义”,换言之,从事手工艺制作的匠人一直为人们所器重。日本江户时代,国家一片繁荣,社会和平稳定。仅江户城,为居住在城内的武士和贵族提供精致的餐饮服务、制作手工艺品的工匠就有近25万(赵坚,2011)[2]。因此,从事手工艺者、工匠、技师等职业的人有了一个新的称呼——“匠人”,他们和商人并称为“町人”。德川幕府为了加强阶级统治,强化了等级制度,将民众分为若干阶级,规定每个家庭都须从事与该阶级对应的职业,且该职业只可世袭不可更改(Benedict Ruth,2005)[3]。同时,德川幕府对从属于各社会阶层的着装用品和行为规范作了明确规定。从此,日本人从小学就要穿西式校服配皮鞋,进入室内要脱鞋并把鞋子摆好,体育课再换运动装和跑鞋。上课时也需要备齐课堂工具。正是这样的规定,使日本人从小形成了凡事都要“讲规矩”的思维模式。不仅如此,从事手工行业的匠人们形成了一个传统——身着印有家族标识印记的短身作业服,脚蹬木屐,使用匠人专用工具,以匠人行为模式完成一天劳作。
日本对于工匠传统的传承有着执着的精神,这种精神很早就根植于社会的普遍价值。由于近年来受到西方社会“效率至上”思想的影响,一部分日本人的想法正在改变,但是主流的匠人力量仍在延续。从20世纪下半叶开始,日本经济飞速发展,并一跃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经济体。随着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日本的家用电器、电子设备、汽车、半导体等产品开始风靡全球。尤其是制造业方面,日本三菱、东芝、丰田、松下、索尼等一大批日本巨头品牌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从古代原始农业、采集业、狩猎业到如今的制造业、建筑业、教育业乃至服务业,匠人精神涉及人类职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中可以看出匠人精神的传承与发展,也是一种由文化自信演变而来的坚定与执着。
二、匠人精神文化背景
2.1 修行之心
《匠人精神》一书中的“匠人精神30条”极少谈及匠人技术,大都是关于礼节、心性、品德等培养良好习惯的规则。秋山利辉要求秋山木工在八年苦行僧式的学徒生涯当中,每人每天背诵三四遍“匠人须知30条”,八年累计一万遍左右。如此反复背诵,不知不觉间,就会这样去做了。诚如秋山利辉所言,一流的匠人,人品比技术更重要。技术与心性皆磨练成熟者,方为工匠。匠人最重要就是拥有一颗修行之心,拥有一流人品,秉承工匠精神,活在当下。
古人云:“圣人治天下有道,曰 ‘要在孝悌而已’”[4]。(《新唐书.效友传赞》)秋山先生认为,这是培养匠人精神与一流人品的根本所在。学会了感谢父母,才会珍惜自己、珍惜别人。不珍惜父母的人,也定不会珍惜素不相识的客户。我们不仅要孝敬父母、更要改变自己让父母吃惊——正是这种信念的强弱,决定了一个人能否成为一流的匠人。
在这个快节奏生活的时代里,我们必须静下心来寻找自己的优势,回归基本,做正确的事。当每一个人都愿意稳扎稳打,脚踏实地以愚公移山的坚持,发动来自内在的力量,以一种近乎禅人的修行,不轻看自己,不受外境干扰,全身心投入,终有修成正果的一天。
2.2 企业制度
维护匠人利益,企业制度支撑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即日本的三大雇佣制度:终身雇佣制、论资排辈制和企业内工会。前两者是三大雇佣制度的核心。
20世纪50年代,日本进入经济飞速发展阶段。当时战争混乱,劳动力匮乏。松下创始人松下幸之助[5]提出:“松下员工在达到预定退休年龄之前,公司不会辞退任何一个员工。”这样不仅保障了员工的切身利益,也使企业吸引了大批人才。再加以合理的经营理念,松下便获得了巨大成功。于是,其开创的经营模式渐渐获得大批企业效仿,成为日本企业经营的制度支柱,终身雇佣制也逐渐成为日本社会企业雇佣的一大特点。终身雇佣制是日本企业在战后使用的基本用人制度。这种制度使日本人形成了“一生只做一件事”的理念,因为这更符合他们的普遍利益。在该体制作用下,企业直接从大学毕业生中招揽人才、培训并签订终身雇佣合同。如果员工没有辞职或对企业造成重大损失,原则上员工可以在该公司一直工作直至退休。这样不仅增强了员工的凝聚力、归属感,同时也保证了企业内部的人员稳定性,防止被其他企业恶性竞争。此外,在制造业领域,如秋山木工,保证了对企业工艺、技术、文化的传承,也使家族世袭制企业获得好名声,有利于长期稳定发展。
明治维新后期,“论资排辈制”开始在日本萌芽。当时受到产业浪潮的冲击,一些技术薄弱的企业为了稳定企业内部人员流动,采取了为员工定期分发奖金、晋升等措施。论资排辈制规定,员工业务能力与工作年限成正比,换言之,工龄越长工资越高。如果有晋升机会,也会优先考虑公司内资历较老的员工。
终身雇佣制和论资排辈制对员工的保护毋庸置疑,但这也给企业带来了一些弊端。终身雇佣制下,员工随着工作年限的累计,年金也会相应增多。员工即便没能升职加薪,只要按时上下班,没为企业带来巨大损失,也可以在退休时获得一笔可观的退休金。所以,为了调动员工积极性,一些日本企业也设立了根据公司年度利润状况确立的弹性工资制度和多种类型的奖金。
然而,近年来,日本巨头企业松下、索尼、夏普等企业开始面临亏损、裁员等困境。时代变了,员工的思维也在变。终身雇佣制这在某种意义上给碌碌无为的员工一个不拼搏、不创新的理由。而且,这种保障员工的制度妨碍了优秀人才在企业间流动,削弱了企业竞争力。因此,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只是东方传统观念和日本国情的巧妙结合,这也是企业制度需要因国情而定、随时代而改进的原因。
日本厚生劳动省2012年对2000余名20-70岁日本职工就终身雇佣制满意度进行调查,调查显示,87.5%的调查对象认为该制度“好”或者“比较好”。因此,总体来说,终身雇佣制是二战以来支撑日本企业发展壮大的一个重大制度支撑。同时,日本公民总体对这一制度持比较满意的态度。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报告[6]中提到了“工匠精神”这个词,因该词紧密吻合我国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需要,成为中国发展语境的重要概念。国家的企业制度应该随着时代变迁不断探寻,优胜劣汰,中国也应该在探寻企业制度这条道路上找到一条结合了匠人精神与创新精神的适合国家、适合当今互联网时代的制度之路。
参考文献
[1] 胡立彪.日本企業的“职人精神”[N].中国质量报,2012.08.13(006).
[2] 赵坚.日本的职人京瓷陶瓷板[J].社科广角 2011(11):08-09.
[3] Benedict Ruth,孙志民,马小鹤.菊花与刀:日本文化的诸模式[M].九州出版社,2005.35-36.
[4] 宋祁、欧阳修、范镇等.《新唐书·孝友传》[M].北京.中华书局.2015.08.02.13-14.
[5] Fannie.日本的终身雇佣制[EB].2010.10.14.http://blog.sina.com.cn/s/blog_6831fa410100m1rh.html
[6] 杨芳.李克强力倡“工匠精神”,入选2016年十大流行语[EB].2016.12.15.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1215/c1001-28953245.html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外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