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善后瞿秋臼罹难身后事

来源 :世纪风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nkkk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2年春末夏初,瞿秋白和鲁迅在上海北川公寓会面,他们由此相识相交。在此之前,他们已有书信来往,互以“最亲密的人”和“敬爱的同志”相称。1934年1月,瞿秋白离开上海前往中央苏区江西瑞金。路途迢迢,他总要抽出时间给鲁迅写信,告知行程。在他深陷敌手时,第一个通知的就是鲁迅,他把鲁迅当作最可信赖的同志和朋友。鲁迅也一直把瞿秋白的安危系于心上,在他被俘后曾经设法营救而未果。瞿秋白罹难后,鲁迅悲痛欲绝。尽管他已在病中,依然倾其精力,为亡友善后,编辑整理其译作编成《海上述林》,以作为永久的纪念。
  人生知己
  1932年春末夏初的一天,瞿秋白由冯雪峰陪同,来到鲁迅家。这是他们的第一次会面,两人竟如久别重逢的朋友那样,亲切自然,无拘无束。他们畅所欲言,从政治谈到文艺,从理论谈到实际,从希腊谈到苏联,甚至日常生活中的琐事,也谈得津津有味。
  不知不觉间,已到中午,鲁迅特意准备酒菜,两人又是边饮边谈,似乎有着永远说不完的话,直到夜幕降临,才依依告别。
  第一次见面后,瞿秋白仍期待着与鲁迅的会面,以继续他们未尽的话题09月1日上午,天空下着绵绵细雨,鲁迅特意选择这样的阴雨天,以摆脱特务的盯梢,他和许广平带着小海婴,来到瞿秋白住处。
  鲁迅一家的到来,瞿秋白夫妇特别高兴。两人见面后很少客套,很快便切入主题,讨论文字改革和文字发音。瞿秋白对粤语陌生,特意找出几个字,请许广平用粤语念出。
  鲁迅日记中有这样的记述:“一日雨,午前同广平携海婴访何家夫妇,在其寓午餐。”这以后,鲁迅日记和函件中,常提到瞿秋白的笔名,如“何凝”“维宁”“宁华”和“它兄”等。
  瞿秋白在上海的这段时间,正是蒋介石对中央苏区实行军事围剿,国统区内也为腥风血雨所弥漫,共产党人和革命者随时都有被迫害的危险。在这种严峻的环境下,鲁迅置身家性命于不顾,将自己的家作为瞿秋白夫妇最可信赖的庇护所。1932年11月下旬至1933年9月,鲁迅曾四次接纳瞿秋白夫妇,让他们在自己家安然地避过了危险。
  瞿秋白夫妇在上海的生活,中央每月只发给十六七元钱,过得十分艰难。这微薄的收入,仅等同于一般工人的最低工资,仅能糊口而已。
  鲁迅有意帮助瞿秋白,让他翻译俄国文学作品,以稿酬贴补生活。瞿秋白是国民党通缉的共产党要犯,他的名字是不能见诸于书报刊的,只得借助鲁迅的影响,以笔名发表文章。
  在与鲁迅的交往中,瞿秋白亲身体验到这位文化巨匠的精神魅力,一种莫大的历史责任感,驱使他要编选鲁迅的杂文选集。在征得鲁迅的同意后,他开始专心致志地阅读和写作。白天,他躺在床上阅读鲁迅的作品,夜深人静时,便一人伏在一张小方桌上,不停地写着,一直到天明。
  瞿秋白的这篇《<鲁迅杂感选集>序言》,长达1.7万字,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经典意义,第一次全面、正确地评价鲁迅和他的杂文。他在书中说:“鲁迅从进化论进到阶级论,从绅士阶级的逆子贰臣进到无产阶级和劳动阶级的真正友人,以至于战士,他是经历了辛亥革命以前直到现在的四分之一世纪的战斗,从痛苦的经验和深刻的观察之中,带着宝贵的革命传统,到新的阵营里来的。”
  鲁迅善后
  1934年1月4日,瞿秋白与鲁迅、茅盾话别。根据中央的指示,他要离开上海前往中央苏区江西瑞金。10月,中央红军离开瑞金开始战略转移,也即长征。瞿秋白被留了下来,担任中央分局宣传部长,兼中央政府办事处教育人民委员。
  中央紅军撤离瑞金后,国民党以10万大军全面清剿中央苏区,瞿秋白以病弱之躯与清剿之敌周旋。1935年2月24日,已是精疲力竭的瞿秋白在福建长汀被俘,随后被押送上杭囚禁。敌劝降不成后,于6月18日被下令枪决,时年36岁。
  瞿秋白前往江西瑞金的途中,得便就给鲁迅去信,这在鲁迅日记中有记载:1934年1月9日:“微雪。……夜得宜宾信。”此时瞿秋白已经启程。1月28日:“晴。……得宜宾信。”此时的瞿秋白正在往瑞金的行程中。“宜宾”是瞿秋白的笔名ol月27日,致信告诉萧三:“一星期前,听说它兄要到内地去;现恐已动身,附来的信,一时不能交给他了。”“它”即“维它”,也是瞿秋白的笔名。
  瞿秋白的夫人杨之华回忆说:“1934年底,一个大雪纷飞的黑夜,因为鲁迅有病,我跑去看他。我从大陆新村的后面进去,走上熟悉的楼梯,在二楼的房间里,我看见鲁迅坐在火盆边烤火,他的头发很长,脸消瘦的厉害,眼睛深陷了进去。他的清瘦和脸上阴郁的气色使我吃惊。我坐在火盆边,问他身体好一些没有?他并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却问我:‘听说秋白在苏区死了,这个消息确实否?’我告诉他,我没有听到什么消息,恐怕不会吧。他要求我:‘把消息打听清楚后告诉我。’他又关切地嘱咐我:‘你自己也应多加小心!’”
  当鲁迅在报上读到红军撤离江西瑞金的消息时,又牵挂起了瞿秋白的身体。1935年1月6日,他在给曹靖华(文学翻译家,鲁迅挚友)的信中说:“它嫂平安,唯它兄仆仆道途,不知身体如何耳。”“仆仆道途”是说红军在敌人围追堵截下的长途行军,也就是长征。其实,瞿秋白并没有参加长征,而是被留了下来。身在上海的鲁迅当然不知这些详情,以为他也已随大军转移。
  1935年2月24日,瞿秋白被俘后,以林琪祥的姓名给在上海的鲁迅写信。大概内容是:“我在北京和你有一杯之交,分别多年没通消息,不知你的身体怎样,我有病在家住了几年,没有上学。二年前,我进同济医科大学读了半年,病又发了,到福建上杭养病,被红军俘虏,问我作什么,我说并无擅长,只在医科大学读了半年,对医学一知半解。以后,他们决定我作军医。现在被国民党逮捕了,你是知道我的,我并不是共产党员,如有人证明我不是共产党员,有殷实的铺保,可以释放我。”
  瞿秋白来信编造了假履历,意在和亲友统一口径,以诓骗敌人。至于“殷实的铺保”,无非是花一些银钱,就可以安然脱身了。鲁迅读到这封信后,心中十分焦虑。现在的关键是抓紧时间,在瞿秋白的真实身份没有暴露前,做好营救工作。   杨之华是通过阅读瞿秋白给鲁迅的信,才确切地知道他已经被捕了。她非常着急,在努力地寻找一个得力的铺保,即一个有固定资产的保人。她好不容易通过牧师秦华仁,找到一个开旅馆的朋友,此人答应做瞿秋白的保人。杨之华当夜给瞿秋白做了两条裤子,鲁迅又送来了50元。她把裤子和钱给丈夫汇去,并在信中告诉已找到铺保的消息。
  就在这时,报纸公开发布瞿秋白被捕的消息。鲁迅十分清楚将临的结局,为此非常痛惜。1935年5月17日,鲁迅致信胡风说:“那消息是万分的确的,真是可惜的很。”5月22日,又致信曹靖华说:“它事极确,上月弟曾得确信,然何能为。这在文化上的损失,真是无可比喻。许君已南来,详情或当托其面谈。”信中所说“那消息”“它事”,指的就是瞿秋白真实身份的暴露。此事凶恶,回天乏力,可鲁迅仍然在尽人力,信中所说“许君已南来”,正是托好友许寿裳从中斡旋,许是蔡元培的秘书,力图通过这位国民党元老在上层设法营救。
  在国民党上层讨论瞿秋白的案子时,蔡元培提出在中国,像瞿秋白这样有才气的文学家实为少有,应网开一面,不宜滥杀,但是却遭到戴季陶等人的反对。6月11日,也就是瞿秋白就义前7天,鲁迅致信曹靖华说:“它兄的事,是已经结束了,此时还有何话可说。”许广平印象特别深的是,此事对鲁迅的打击是那么的沉重,她说:“秋白同志被俘及逝世以后,鲁迅在很长一个时期内悲痛不已,甚至连执笔写字也振作不起来了。”
  1935年6月24日,鲁迅在致曹靖华的信中说:“中国事其实早在意中,热心人或杀或囚,早替他们收拾了,和宋明之末极像。”6月27日,他又给萧军去信说:“中国人先在自己把好人杀完,秋即其——。”
  诸夏怀霜
  瞿秋白牺牲后没有几天,鲁迅就和郑振铎、茅盾商议,把他的遗文整理编辑成集。在检读瞿秋白译的《高尔基小说选集》和《新土地》等时,鲁迅赞不绝口,称瞿秋白“中文俄文都好,像他那样的,我看中国现在少有。”他曾将日文版的契科夫《死魂灵》译成中文,由于是转译,鲁迅不甚满意。如果瞿秋白能直接从俄文译,那定是件功德无量的事情,想到此,鲁迅愤怒了,他说:“瞿若不死,译这种书是极相宜的,即此一端,即足判杀人者罪大恶极。”
  鲁迅在与茅盾、杨之华商量和沟通后,开始着手瞿秋白译文的编辑成册的工作。1935年9月11日,他致信郑振铎说:“现集稿大旨就绪,约已有六十至六十五万字,拟分二册,上册论文,除一二短篇外,均未发表过,下册为诗、剧、小说三类,大多数已曾发表。”又说:“关于付印,最好是由我直接接洽,因为如此,则指挥格式及校对往返便利得多。”
  同时,他还十分关心亡友的遗孀杨之华的安全。1935年12月19日,他致信曹靖华说:“史兄病故后,史嫂由其母家接去,云当旅行。三月无消息,乞便中一问,究竟已到那边否。”信中用的都是隐语,“史嫂”杨之华已由“其母家”即党的组织接走,3个月过去了,也不知是否到了“那边”即苏联。在得到杨之华安全到达苏联的消息时,次年1月5日,他又告诉曹靖华:“它嫂已有信来,到了那边了。”鲁迅的心这才放了下来。
  从1935年10月开始,鲁迅就抱病编辑瞿秋白的文集了。瞿的译作分为政治理论和文学作品及文学理论两大部分。他主张暂不编辑政治理论方面的文章,仅编辑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方面的文章。他和沈雁冰商量文集的具体篇目和编排格式,主张左开横排,分上下两卷,文集命名为《海上述林》。除排版外,编辑、校对、设计封面、装帧、题签、拟定广告等等,他都一一过问,认真细致,
  1936年8月27日,鲁迅欣喜地告诉曹靖华:“它兄集上卷已在装订,不久可见,曾见样本,颇好,倘其生存,见之当亦高兴。”
  书的封面和书脊有鲁迅亲笔写的3个拉丁字母“STR”(瞿秋白笔名史铁儿),以“诸夏怀霜社”署名出版,“诸夏”为中国义。瞿秋白原名瞿霜。“诸夏怀霜”隐喻中国人民怀念瞿秋白。这本书分精装和平装两版,全部用重磅道林纸印刷,并配有玻璃版的插图。精装本用麻皮面、皮脊、金顶金字;平装本用天鹅绒做封面,蓝顶,金字。鲁迅也说:“中国没有像这样考究的书出过。”鲁迅还为《海上述林》撰写了广告词:“本卷所收,都是文艺论文,作者既系大家,译者又是名手,信而且达,并世无两。其中《写实主义文学论》与《高尔基论文选集》两种,尤为煌煌巨制。此外论说,亦无一不佳,足以益人,足以传世。全书六百七十余页,玻璃板插画九幅。仅印五百部,佳纸精装,内一百部皮脊麻布面,金顶,每本实价三元五角,四百部全绒面,蓝顶,每本实价二元五角,函购加邮费二角二分。好书易尽,欲购从速。下卷亦已付印,准于本年内出书。上海北四川路底内山书店代售。”
  鲁迅写了一份赠书清单,以答谢关注和帮助的朋友们。清单上写着“内地绒三”,“内地”隐指中共中央,“绒三”是3本绒面的《海上述林》。不多日,冯雪峰来了,鲁迅拿出两本《海上述林》,对冯雪峰说:“皮脊的送给M(毛泽东),蓝绒面的送给周恩来。”至于原作中的译名的不统一,及“有些错处,我也并不改正——让将来的中国公谟学院来办罢。”公谟学院即共产主义学院,显然是指让中国共产党来处理。
  由于下卷迟迟不出,鲁迅便致信沈雁冰,让负责书稿排版的美成印刷所经理章锡琛多多催促,以使书稿“从速结束,我也算了却一事,比较的觉得轻松也。”他对排版速度很不满意,告訴曹靖华说:“一下子就是一年,中国人做事,什么都慢,即使活到100年,也做不成多少事。”
  但生前鲁迅终究没有看到下卷的出版发行。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鲁迅心心所系的仍是《海上述林》,要以报纸也即新闻纸印普及本,要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宣传瞿秋白,可见他对亡友的情谊之深了。
其他文献
1949 年4 月23 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并在总统府的门楼升起红旗,这是一个让全世界瞩目的伟大时刻。攻占南京的部队是隶属于陈毅为司令员的第三野战军第三十五军。南京的解放,在第三十五军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总前敌委员会最初决定由二野第四兵团主攻南京  早在1947 年,毛泽东就确定了“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的战略方针。在制定渡江战役作战计划时,总前敌委员会(以下简称总前委)贯彻
期刊
1978 年12 月24 日, 邓小平代表党中央在彭德怀追悼大会上致的悼词中高度评价彭德怀:“他不怕困难,勇挑重担,对革命工作勤勤恳恳, 极端负责。”“作战勇敢,耿直刚正,廉洁奉公,严于律己,关心群众,从不考虑个人得失。”开国元勋彭德怀, 一生都将群众疾苦冷暖挂在心上, 呕心沥血地为群众谋幸福, 诚心真切地为民请命。他思想深处蕴涵的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注重调查研究、走群众路线、艰苦卓绝的人民群众观
期刊
1974 年,我到无锡县委办公室工作,开始参与乡镇企业工作,从此结下了与乡镇企业的不解之缘。改革开放后的1978 年到1993 年,我奉调到省委研究室和农村工作部工作。  这15 年间,我作为领导的参谋和助手,主要参与了乡镇企业的政策研究和工作部署。1993 年到2000 年,我担任乡镇企业局局长,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专职从事乡镇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具体工作,之后在省政协的几年也做过一些有关工作。
期刊
翻开波澜壮阔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一位所向披靡、功勋卓著,值得人们永远铭记的将军就会映入你的眼帘,他就是享有“炮兵之父”美誉的人民解放军炮兵奠基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的朱瑞。有资料显示,解放战争时期,全国共有26万多人民解放军为新中国的创立付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级别最高的就是时任东北野战军炮兵司令的朱瑞将军。纵观朱瑞的一生,堪称是自觉加强党性修为、不断提升党性觉
期刊
特区究竟怎么样?中国亿万双眼睛在注视着它,特区人更是关注着特区的命运。  历史的车轮驶向了1984年,邓小平倡导建立的经济特区也已走过了5 个年头。也正是在这个关节点上,邓小平第一次亲临特区视察。  “你们讲,我听”  1984 年1 月24 日中午,邓小平在王震、杨尚昆、刘田夫、梁灵光等人陪同下,抵达深圳车站。  自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之日起,邓小平就一直关注着深圳这颗改革开放幼苗的成长。一晃5 年
期刊
山东省梁山县境内的“水泊梁山”是《水浒传》里一百单八将聚义之地。历史上,许多英雄好汉的故事在此上演,这儿的每一寸土地上都写满传奇。1939 年8 月,一个更具传奇色彩的故事又发生在“水泊梁山”:我八路军一一五师东进支队的600 名新一代“好汉”,在一一五师政委罗荣桓和代师长陈光的指挥下,创造了一个与敌兵力相当而武器装备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全歼日军一个大队的奇迹,被八路军总部和国民政府嘉誉为“ 模范歼
期刊
历史的长河,波澜壮阔、大浪淘沙。70年前的渡江战役,宛如天地间雄浑浩荡的伟力,以排山倒海的气势,力挽狂澜,推动着一个改天换地的时代进程。  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有一幕场景至今令人感动:那是1949年4月22日,炮声隆隆的江苏省扬中县西南江面上,一位身材瘦小、梳着大辫子的姑娘正奋力摇橹,一心想要船儿驶得飞快,好让船上的解放军战士尽快登陆,到对岸去打胜仗,解放全中国;另一位姑娘半蹲在船舱内,她们的父亲在
期刊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始终把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作为神圣职责,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告台湾同胞书》是在上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关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国家战略重心进行重大调整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是新时期党和政府对台方针政策的重要宣言。  中美关系改善,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双方签署《上海公报》,中美两国结束了长期的敌对关系。1977年
期刊
一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直逼长江北岸。此时,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已经南全面内战爆发时的120万人增加到358万,而国民党军的总兵力虽还有204万人,但能用于作战的部队却只有146万人。这些国民党部队分散在西起新疆、东至台湾的漫长战线上,且大部分部队皆遭受过解放军的重创,或是新组建的,或是被歼甚至多次被歼后又拼凑、补充起来的,士气低落,战斗力也弱,已无法在战略上组成有效
期刊
井冈山位于罗霄山脉中段,地处湘赣边界。自从毛泽东率领红四军来到这里,创建中共领导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以来,怎样对付敌人,怎样打仗,成了此地日常生活的中心问题。不过,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因如何筹措足够的、以粮草为代表的日常生活所需物资而产生的经济问题,其实并不比军事问题轻松多少。边界的党组织和红军与群众一道,为解决经济问题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并且培育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