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课本往往配有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令学生激发了学习兴趣。由于小学生具有形象思维丰富、直觉性强的特点,故此教师在教授课文时可以充分结合插图,令教学资源得以拓展,促使学生更投入地学习课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掌握观察顺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组织学生围绕插图内容进行对话交流。这些方法都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一、引导观察,掌握顺序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尝试用语言表达出自己观察到的内容。要促使学生更好地观察大自然和社会,教师则可以让学生从观察文本中的插图入手,先学会掌握观察顺序,提高观察能力,而后再逐步拓展,进而观察自然和社会。这种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
在学习《秋游》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课文插图,指导学生如何观察插图的内容。如可以引导学生先观察图片的主体部分,再观察图片的背景部分。学生在观察后发现这张插图展现的是一些人在郊外游玩的情境。教师再次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着重观察这些人物的形貌特点,分析其神态衣着。学生在对比后发现,这其中有大人,也有小孩,但是不管是什么人,都表现得十分快乐。此时教师再指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细节内容,有学生发现,图片的底色是金黄色的,在图片的角落里还能看到类似高粱和麦穗的植物,由此可以推理出,这幅图片所体现的很可能是秋天的景象。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自己获得的信息,尝试总结图片所展现的基本内容。学生在分析后认为:“这幅图片很有可能展现的是郊游的场景,而且展现的是在秋天的农田里嬉戏的場景。”
二、鼓励想象,形象思维
想象力是学生重要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利用插图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如可以在教授课文前先给学生展示课文的插图,让学生根据自己观察的内容揣测课文教授的内容。而后再让学生展开文本阅读,由于有了先期思考,学生便会有更深刻的学习印象。
学习《狐假虎威》一文时,教师可以依次给学生展现文本中的插图,让学生展开积极的想象,分析这两幅图画之间的因果关系,尝试说出这些插图表达了怎样的故事内容。学生在分析中发现,这两幅图画之间存在矛盾,第一幅图画中老虎很凶狠地抓住了狐狸,而第二幅图中,老虎却放了狐狸,而且还跟在其身后走路。这促使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思考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在引发学生想象后,教师再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学生便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学生认识到狐狸具有狡猾的性格,在被老虎抓住后靠着谎言和欺骗成功地借着老虎的威风将百兽吓跑。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尝试画出文本后面的内容,思考老虎是否会发现狐狸的阴谋,如果老虎发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会对狐狸进行怎样的报复,狐狸是否因为自己的小聪明而付出了代价等。
三、组织交流,引导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口语交际能力。要鼓励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则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交流主题,教师可以将课本中的插图作为主题,让学生进行交流,谈谈自己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图片给自己什么启发。
在学习《花瓣飘香》一文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插图的内容进行讨论,说说自己能从图片中看到什么,有什么感想。大多数学生都能读懂图片的内容,在图片中一个小女孩摘下了花朵的花瓣。在互动交流中,学生说出了自己的感想,有学生认为:“这个小姑娘偷偷地摘花,这是不文明的行为,我们不应该向她学。”也有学生发表了不同的看法,认为:“这个小姑娘偷偷地摘花固然不对,但是我们也不能全部否定,或许小姑娘有自己的原因,应该了解其原因,然后再分析她的行为是否正确。”在学生讨论后,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的内容,尝试了解小女孩为何要摘花。由于提前进行了对话交流,所以学生十分了解要在阅读中注意哪些内容,关注哪些方面,其阅读效率自然会得到提高。
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开发和其学情相匹配的课程资源。小学生形象思维丰富,因此图片能有效激发其学习兴趣,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插图,形成稳定而灵活的教学机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常乐小学(226124)
一、引导观察,掌握顺序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尝试用语言表达出自己观察到的内容。要促使学生更好地观察大自然和社会,教师则可以让学生从观察文本中的插图入手,先学会掌握观察顺序,提高观察能力,而后再逐步拓展,进而观察自然和社会。这种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
在学习《秋游》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课文插图,指导学生如何观察插图的内容。如可以引导学生先观察图片的主体部分,再观察图片的背景部分。学生在观察后发现这张插图展现的是一些人在郊外游玩的情境。教师再次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着重观察这些人物的形貌特点,分析其神态衣着。学生在对比后发现,这其中有大人,也有小孩,但是不管是什么人,都表现得十分快乐。此时教师再指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细节内容,有学生发现,图片的底色是金黄色的,在图片的角落里还能看到类似高粱和麦穗的植物,由此可以推理出,这幅图片所体现的很可能是秋天的景象。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自己获得的信息,尝试总结图片所展现的基本内容。学生在分析后认为:“这幅图片很有可能展现的是郊游的场景,而且展现的是在秋天的农田里嬉戏的場景。”
二、鼓励想象,形象思维
想象力是学生重要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利用插图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如可以在教授课文前先给学生展示课文的插图,让学生根据自己观察的内容揣测课文教授的内容。而后再让学生展开文本阅读,由于有了先期思考,学生便会有更深刻的学习印象。
学习《狐假虎威》一文时,教师可以依次给学生展现文本中的插图,让学生展开积极的想象,分析这两幅图画之间的因果关系,尝试说出这些插图表达了怎样的故事内容。学生在分析中发现,这两幅图画之间存在矛盾,第一幅图画中老虎很凶狠地抓住了狐狸,而第二幅图中,老虎却放了狐狸,而且还跟在其身后走路。这促使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思考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在引发学生想象后,教师再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学生便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学生认识到狐狸具有狡猾的性格,在被老虎抓住后靠着谎言和欺骗成功地借着老虎的威风将百兽吓跑。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尝试画出文本后面的内容,思考老虎是否会发现狐狸的阴谋,如果老虎发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会对狐狸进行怎样的报复,狐狸是否因为自己的小聪明而付出了代价等。
三、组织交流,引导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口语交际能力。要鼓励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则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交流主题,教师可以将课本中的插图作为主题,让学生进行交流,谈谈自己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图片给自己什么启发。
在学习《花瓣飘香》一文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插图的内容进行讨论,说说自己能从图片中看到什么,有什么感想。大多数学生都能读懂图片的内容,在图片中一个小女孩摘下了花朵的花瓣。在互动交流中,学生说出了自己的感想,有学生认为:“这个小姑娘偷偷地摘花,这是不文明的行为,我们不应该向她学。”也有学生发表了不同的看法,认为:“这个小姑娘偷偷地摘花固然不对,但是我们也不能全部否定,或许小姑娘有自己的原因,应该了解其原因,然后再分析她的行为是否正确。”在学生讨论后,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的内容,尝试了解小女孩为何要摘花。由于提前进行了对话交流,所以学生十分了解要在阅读中注意哪些内容,关注哪些方面,其阅读效率自然会得到提高。
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开发和其学情相匹配的课程资源。小学生形象思维丰富,因此图片能有效激发其学习兴趣,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插图,形成稳定而灵活的教学机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常乐小学(226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