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温江石友罗大哥店铺里出来好一阵了,我和另两位石友还沉浸在你来我往讨价还价、最后皆大欢喜爽快成交的喜悦中
冷不丁我问了他俩一句:你们都是看达摩吗?石友花奠笑说:我看的是钟馗,另一位新石友嘉祥说:说实话,我还不知道你们看的是什么。
回到家不顾车马劳顿,立刻将宝贝拿出来供在案几上。一把抓住刚好路过的儿子,巴巴儿地问:你看这石面上有什么?儿子看一眼后就说:有个大胖子,满脸大胡子,侧着身子在睡觉。
第二天上班前匆匆拍了照,赶紧发图片给网友断枪残笺和泸州小陈,心里突突的跳,唯恐他们中有人说——连钟馗都不是,还达摩呢。
好画面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来,这是真理。两位网友很快回应了我的求证:是达摩像。把我这心里乐得啊,跟糖裹蜜似的。屁颠屁颠地找到于重庆双桂堂皈依佛门的克空居士,央他为石头写一首偈——达摩在中国佛学界的地位是何等神圣,我等俗人,自是不敢妄写的。
毫不掩饰的说,我更希望这个“达摩”能得到他这“佛家弟子”的认可。可是,他给我的回答只是:很有意境的画面,很传神的洞中观镜图。无论我如何将他往“达摩”这一主题诱导,他终是不下结论。最后我急了,干脆以看图说话法试图“内行教外行”。这时,克空居士的一席话,陡然让我从这场执著求证中,幡然醒悟过来。
克空居士说:不要被自己心中的相所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看见的是达摩千万化身之一,达摩是无相的。
克空居士继续引导我:这好比你是谁?是罗焱,还是罗总监?罗作家?儿子的妈妈?妈妈的女儿?其实无论你的名字还是名衔,都只是一个特定的符号,只是为了区别于其他人或者呈现你当下的角色。而你并不是可以用某一符号来完全替代的。
见我听得一愣一愣、半知半解的,克空居士爽朗地笑了起来,继续点化着我这块冥顽不化的“笨石头”:你的这枚石头,可以说喻含了佛的法、报、化三身佛有三身,法身即是本体,无相可言,可以用一体圆满的石头来譬喻;报身是佛的修行依因果感召而来的报应身,可以用画面中显现的三星洞观自在佛像来譬喻;化身为佛应机缘,化现在百千万亿世界中度化众生,不同世界里各有其名号,可以用画面中神似的大胡子禅僧来譬喻。画面虽在石上,禅意却在心中,千百年来,人们将达摩塑造成了一个较为固定的形象,你石头上的人物又恰好接近了通常人们心中的造像,所以,你就一直期待我认可他是达摩了。但是,他真是达摩吗?是,也不是。准确地说,这画上的人物,只是人们心中的一个造像。我们不能沉迷于单纯地追究是与不是,这样会让自己迷失于执著、偏见,而失掉了认同与宽容。
克空居士的话,让我脑海里飞快闪现出两个画面。一个来自于著名的佛教故事:深山里的老妇人,因常年诚念六字真言而使得居住的小茅屋佛光普照,浑然不觉几十年来一直念错了其中一字某法师路过,纠正了老妇人的念法,刚一转身,但见佛光四散,自觉铸成大错原来,佛本无相,法无对错,只要佛在心中,对与错,是与非,神马皆是浮云也。
另一个画面,则来自与众多石友的交往中。我们时常会见到,石友将自己认同或大家认可的禅石高高供起,或焚香供果,或配珠悬画。大多数的交流里,我们会叽叽喳喳的依照“内心的造像”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头型够不够圆满、身形够不够流畅、神态是否安详,都是我们为这块石头加分或减分的标准。
而佛的法身——每一块有着禅意的石头,全不在意我们这些凡夫俗子的肆意点评,只管将人们心中的善良美好呈现出来。只要不是为了单纯的商业目的去指鹿为马,增一分与减一分,又何关是与不是呢?
既如此,这枚无相之石,或许只有一个最为惬意的读法:一个胖老头,满脸大胡子,侧着身子睡着了。
冷不丁我问了他俩一句:你们都是看达摩吗?石友花奠笑说:我看的是钟馗,另一位新石友嘉祥说:说实话,我还不知道你们看的是什么。
回到家不顾车马劳顿,立刻将宝贝拿出来供在案几上。一把抓住刚好路过的儿子,巴巴儿地问:你看这石面上有什么?儿子看一眼后就说:有个大胖子,满脸大胡子,侧着身子在睡觉。
第二天上班前匆匆拍了照,赶紧发图片给网友断枪残笺和泸州小陈,心里突突的跳,唯恐他们中有人说——连钟馗都不是,还达摩呢。
好画面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来,这是真理。两位网友很快回应了我的求证:是达摩像。把我这心里乐得啊,跟糖裹蜜似的。屁颠屁颠地找到于重庆双桂堂皈依佛门的克空居士,央他为石头写一首偈——达摩在中国佛学界的地位是何等神圣,我等俗人,自是不敢妄写的。
毫不掩饰的说,我更希望这个“达摩”能得到他这“佛家弟子”的认可。可是,他给我的回答只是:很有意境的画面,很传神的洞中观镜图。无论我如何将他往“达摩”这一主题诱导,他终是不下结论。最后我急了,干脆以看图说话法试图“内行教外行”。这时,克空居士的一席话,陡然让我从这场执著求证中,幡然醒悟过来。
克空居士说:不要被自己心中的相所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看见的是达摩千万化身之一,达摩是无相的。
克空居士继续引导我:这好比你是谁?是罗焱,还是罗总监?罗作家?儿子的妈妈?妈妈的女儿?其实无论你的名字还是名衔,都只是一个特定的符号,只是为了区别于其他人或者呈现你当下的角色。而你并不是可以用某一符号来完全替代的。
见我听得一愣一愣、半知半解的,克空居士爽朗地笑了起来,继续点化着我这块冥顽不化的“笨石头”:你的这枚石头,可以说喻含了佛的法、报、化三身佛有三身,法身即是本体,无相可言,可以用一体圆满的石头来譬喻;报身是佛的修行依因果感召而来的报应身,可以用画面中显现的三星洞观自在佛像来譬喻;化身为佛应机缘,化现在百千万亿世界中度化众生,不同世界里各有其名号,可以用画面中神似的大胡子禅僧来譬喻。画面虽在石上,禅意却在心中,千百年来,人们将达摩塑造成了一个较为固定的形象,你石头上的人物又恰好接近了通常人们心中的造像,所以,你就一直期待我认可他是达摩了。但是,他真是达摩吗?是,也不是。准确地说,这画上的人物,只是人们心中的一个造像。我们不能沉迷于单纯地追究是与不是,这样会让自己迷失于执著、偏见,而失掉了认同与宽容。
克空居士的话,让我脑海里飞快闪现出两个画面。一个来自于著名的佛教故事:深山里的老妇人,因常年诚念六字真言而使得居住的小茅屋佛光普照,浑然不觉几十年来一直念错了其中一字某法师路过,纠正了老妇人的念法,刚一转身,但见佛光四散,自觉铸成大错原来,佛本无相,法无对错,只要佛在心中,对与错,是与非,神马皆是浮云也。
另一个画面,则来自与众多石友的交往中。我们时常会见到,石友将自己认同或大家认可的禅石高高供起,或焚香供果,或配珠悬画。大多数的交流里,我们会叽叽喳喳的依照“内心的造像”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头型够不够圆满、身形够不够流畅、神态是否安详,都是我们为这块石头加分或减分的标准。
而佛的法身——每一块有着禅意的石头,全不在意我们这些凡夫俗子的肆意点评,只管将人们心中的善良美好呈现出来。只要不是为了单纯的商业目的去指鹿为马,增一分与减一分,又何关是与不是呢?
既如此,这枚无相之石,或许只有一个最为惬意的读法:一个胖老头,满脸大胡子,侧着身子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