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阮籍是魏晋时期思想家和文学家的杰出代表,其思想与追求不仅体现在他的生活方式中,也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代表作《咏怀诗》则以组诗的方式,饱含着对生命的哲思,尤其是对忧患意识的诗意解读,更给予了诗歌以长久的艺术生命力。
关键词:阮籍;咏怀诗;忧患意识
阮籍的代表作《咏怀诗》八十二首,是其整个人生思想感情的总汇,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这些诗多用象征手法反映了诗人的政治思想、生活态度,尤其是对于人生问题的反复思考和内心的复杂情感,用笔曲折,含蕴隐约。刘宋诗人颜延之说:“嗣宗身仕乱朝,常恐罹谤遇祸,因兹发咏,故每有忧生之嗟。”所以“忧生之嗟”在诗中占有很大分量。
1 抒写关注现实,追求理想之执着的忧患
1.1 个人困境中对现实关注产生的忧患
阮籍深受老庄思想的影响,在他放达的外表之下,深藏着一颗与庄周一样的痛苦悲郁之心。面对黑暗的现实,他本不愿与司马集团合作,又不能以张扬的方式拒绝司马氏的示好,为了在乱世之中保全生命,阮籍只得以消极的方式应对司马氏的拉拢。儒教济世的思想让阮籍这样的名士,不能如老庄那样完全放任自流,因而即使身处人生的困境也不忘关注现实,如:
咏怀诗其一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诗人在深夜之中愁苦难眠,只能起来伴着明月与清风弹琴消愁。夜深人静,传来刺耳的飞鸟孤鸿的号叫声,想起各种忧伤的事情,让诗人不禁陷入伤心之中。作者借万籁无声的沉寂的黑夜,象征现实的黑暗和压抑,以及自己百感交集、满怀情衷无以倾吐的幽独孤愤心境。其中“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很含蓄而形象地表现个人与现实的矛盾,思想与现实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对时局、对个人命运的忧虑。
1.2 为民请命的责任意识与黑暗现实矛盾中产生的忧患
《咏怀诗》是阮籍心理历程的真实写照,抒发对普通生命的关切之情。正是因为在这样一个动荡年代,生命贬值,才使得阮籍为民请命的责任意识与黑暗现实出现矛盾碰撞,并由此产生忧患。
咏怀诗其九
寒风振山冈,玄云起重阴。
鸣鴈飞南征。鶗鴂发哀音。
素质游商声,凄怆伤我心。
“寒风”“ 玄云”“重阴”等一系列词语表面上虽然是描绘了愁云惨淡的自然环境,但是实际上则是写了恐怖的社会环境,在这样的高压统治下人人自危。继而阮籍用 “哀音”一词表现百姓内心的恐慌,“南征”则体现纷纷逃亡的景象,由此内心产生“凄怆伤我心”的忧生之患,这种忧生之患是自己为民请命理想无法实现的苦闷,是自己的责任意识与黑暗现实相碰撞的结果。
2 感慨生命短暂之悲的忧患
2.1 感慨人生如寄
感慨人生短暂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传统主题之一。身处乱世的正直士人阮籍,执着追求理想、兼济天下的大志在黑暗的政治环境面前散落一地,而他想要独善其身的渴望亦难实现。在艰难的处境中,阮籍经常感到人生短暂,活着就像寄居在世上一样,生命倏忽之间就没有了。尤其是看到同时代的名士纷纷无端被杀的恐怖现实,让阮籍对人生产生了深深的忧患。如:
咏怀诗其四
天马岀西北,由来从东道。
春秋非有托,富贵焉常保?
清露被皋兰,凝霜沾野草。
朝为媚少年,夕暮成丑老。
自非王子晋,谁能常美好?
诗人用天马、花草等各种自然现象表达了富贵难常,人生短暂的感慨。而人生也如这些事物一样,就如天马消逝,花草荣枯一样自成规律,恍惚之间就已老去,谁都无法抗拒。此外,阮籍的《咏怀诗八十二首》(墓前荧荧者,木槿耀朱华)《咏怀诗三十五首》(世务何缤纷,人道苦不遑)等诗中都表达过对人生短暂的忧患。
2.2 寻找生命的归宿
由于社会黑暗,文人们难以实现理想与抱负,再加上对人生短暂、生死无常的忧虑,他们自然而然会流露出对世俗社会的厌倦,但是在厌倦的同时却又无法找到适合于自己生命的归宿,因此处于“无路可走”的忧患之中。阮籍把精神寄托在虚无缥缈的神仙和隐逸世界之中,通过赞美神仙世界的自由美好和永生不死,来表达对丑恶现实的不满。如:
咏怀诗其五十
清露为凝霜,华草成蒿莱。
谁云君子贤,明达安可能。
乘云招松乔,呼噏永矣哉。
诗中表达了阮诗人对神仙生活的向往,并以此作为生命的归宿。然而神仙的世界只存在于世人的幻想之中,隐士自由高蹈的生活便成为士人无比向往的生活方式。阮籍看透了现实的黑暗,并借助诗歌这种独特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生命归宿的思索与追求。
3 讥刺世道艰辛、怀才不遇的忧患
3.1 感叹世道艰辛
济世的理想与黑暗倾轧的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让阮籍的人生产生了巨大的苦闷,阮籍只能借助诗歌抒发内心的情感与困惑,在感慨世道艰辛之中踽踽独行。在报国的雄心壮志被销蚀殆尽之后,阮籍唯一能做的事情便是在乱世之中保全自我生命,饮酒与作诗是他寄托情怀的方式,由此感慨世道艰辛成了阮籍表达忧患的内容之一。如:
咏怀诗其三
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
秋风吹飞藿,零落从此始。
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杞。
驱马舍之去,去上西山趾。
一身不自保,何况恋妻子!
凝霜被野草,岁暮亦云已。
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由繁华而零落憔悴的过程,形象地揭示出曹魏政权的由盛而衰,表现了在艰难的世道中正直之士生命难以自保的忧惧心情。
3.2 疏泄怀才不遇的悲愤
年轻时的阮籍拥有远大的政治理想,非常渴望能报效国家,他以孔夫子的得意门生颜回、闵子骞自期,”被褐怀珠玉,颜、闵相与期。”在诗中咏唱“捐身弃中野,乌鸢作患害。岂若雄杰士,功名从此大。”(咏怀诗其三十八)。他幻想做“弯弓挂扶桑,长剑侍天外。泰山成砥砺,黄河为裳带”的顶天立地的英雄;也幻想成为“良工挟乌号,明甲有精光。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岂为全躯士看,效命争战场”的受人敬仰的壮士。然而,现实的铁幕,只能增加他内心的苦闷与悲哀。如:
咏怀诗其十一
湛湛长江水,上有枫树林。
皋兰被径路,青骊逝骎骎。
远望令人悲,春气感我心。
阮籍懷才不遇,身处乱世,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只能借助香草佳木这类意象来疏泄内心的悲愤之情。诗中用枫树、皋兰这类香草佳木的生长需要水的滋润,比喻臣子们需要受到贤明君主的重用才能实现自己的壮志,以此表达自己生不逢时的悲哀和痛苦。
作者简介
欧萍(1975——)女,汉族,四川资阳人,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陈伯君:《阮籍集校注》[M],中华书局,1987年
陈伯君:《阮籍集校注》[M],中华书局,1987年
陈伯君:《阮籍集校注》[M],中华书局,1987年
陈伯君:《阮籍集校注》[M],中华书局,1987年
陈伯君:《阮籍集校注》[M],中华书局,1987年
陈伯君:《阮籍集校注》[M],中华书局,1987年
(作者单位:武警警官学院基础部)
关键词:阮籍;咏怀诗;忧患意识
阮籍的代表作《咏怀诗》八十二首,是其整个人生思想感情的总汇,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这些诗多用象征手法反映了诗人的政治思想、生活态度,尤其是对于人生问题的反复思考和内心的复杂情感,用笔曲折,含蕴隐约。刘宋诗人颜延之说:“嗣宗身仕乱朝,常恐罹谤遇祸,因兹发咏,故每有忧生之嗟。”所以“忧生之嗟”在诗中占有很大分量。
1 抒写关注现实,追求理想之执着的忧患
1.1 个人困境中对现实关注产生的忧患
阮籍深受老庄思想的影响,在他放达的外表之下,深藏着一颗与庄周一样的痛苦悲郁之心。面对黑暗的现实,他本不愿与司马集团合作,又不能以张扬的方式拒绝司马氏的示好,为了在乱世之中保全生命,阮籍只得以消极的方式应对司马氏的拉拢。儒教济世的思想让阮籍这样的名士,不能如老庄那样完全放任自流,因而即使身处人生的困境也不忘关注现实,如:
咏怀诗其一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诗人在深夜之中愁苦难眠,只能起来伴着明月与清风弹琴消愁。夜深人静,传来刺耳的飞鸟孤鸿的号叫声,想起各种忧伤的事情,让诗人不禁陷入伤心之中。作者借万籁无声的沉寂的黑夜,象征现实的黑暗和压抑,以及自己百感交集、满怀情衷无以倾吐的幽独孤愤心境。其中“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很含蓄而形象地表现个人与现实的矛盾,思想与现实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对时局、对个人命运的忧虑。
1.2 为民请命的责任意识与黑暗现实矛盾中产生的忧患
《咏怀诗》是阮籍心理历程的真实写照,抒发对普通生命的关切之情。正是因为在这样一个动荡年代,生命贬值,才使得阮籍为民请命的责任意识与黑暗现实出现矛盾碰撞,并由此产生忧患。
咏怀诗其九
寒风振山冈,玄云起重阴。
鸣鴈飞南征。鶗鴂发哀音。
素质游商声,凄怆伤我心。
“寒风”“ 玄云”“重阴”等一系列词语表面上虽然是描绘了愁云惨淡的自然环境,但是实际上则是写了恐怖的社会环境,在这样的高压统治下人人自危。继而阮籍用 “哀音”一词表现百姓内心的恐慌,“南征”则体现纷纷逃亡的景象,由此内心产生“凄怆伤我心”的忧生之患,这种忧生之患是自己为民请命理想无法实现的苦闷,是自己的责任意识与黑暗现实相碰撞的结果。
2 感慨生命短暂之悲的忧患
2.1 感慨人生如寄
感慨人生短暂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传统主题之一。身处乱世的正直士人阮籍,执着追求理想、兼济天下的大志在黑暗的政治环境面前散落一地,而他想要独善其身的渴望亦难实现。在艰难的处境中,阮籍经常感到人生短暂,活着就像寄居在世上一样,生命倏忽之间就没有了。尤其是看到同时代的名士纷纷无端被杀的恐怖现实,让阮籍对人生产生了深深的忧患。如:
咏怀诗其四
天马岀西北,由来从东道。
春秋非有托,富贵焉常保?
清露被皋兰,凝霜沾野草。
朝为媚少年,夕暮成丑老。
自非王子晋,谁能常美好?
诗人用天马、花草等各种自然现象表达了富贵难常,人生短暂的感慨。而人生也如这些事物一样,就如天马消逝,花草荣枯一样自成规律,恍惚之间就已老去,谁都无法抗拒。此外,阮籍的《咏怀诗八十二首》(墓前荧荧者,木槿耀朱华)《咏怀诗三十五首》(世务何缤纷,人道苦不遑)等诗中都表达过对人生短暂的忧患。
2.2 寻找生命的归宿
由于社会黑暗,文人们难以实现理想与抱负,再加上对人生短暂、生死无常的忧虑,他们自然而然会流露出对世俗社会的厌倦,但是在厌倦的同时却又无法找到适合于自己生命的归宿,因此处于“无路可走”的忧患之中。阮籍把精神寄托在虚无缥缈的神仙和隐逸世界之中,通过赞美神仙世界的自由美好和永生不死,来表达对丑恶现实的不满。如:
咏怀诗其五十
清露为凝霜,华草成蒿莱。
谁云君子贤,明达安可能。
乘云招松乔,呼噏永矣哉。
诗中表达了阮诗人对神仙生活的向往,并以此作为生命的归宿。然而神仙的世界只存在于世人的幻想之中,隐士自由高蹈的生活便成为士人无比向往的生活方式。阮籍看透了现实的黑暗,并借助诗歌这种独特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生命归宿的思索与追求。
3 讥刺世道艰辛、怀才不遇的忧患
3.1 感叹世道艰辛
济世的理想与黑暗倾轧的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让阮籍的人生产生了巨大的苦闷,阮籍只能借助诗歌抒发内心的情感与困惑,在感慨世道艰辛之中踽踽独行。在报国的雄心壮志被销蚀殆尽之后,阮籍唯一能做的事情便是在乱世之中保全自我生命,饮酒与作诗是他寄托情怀的方式,由此感慨世道艰辛成了阮籍表达忧患的内容之一。如:
咏怀诗其三
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
秋风吹飞藿,零落从此始。
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杞。
驱马舍之去,去上西山趾。
一身不自保,何况恋妻子!
凝霜被野草,岁暮亦云已。
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由繁华而零落憔悴的过程,形象地揭示出曹魏政权的由盛而衰,表现了在艰难的世道中正直之士生命难以自保的忧惧心情。
3.2 疏泄怀才不遇的悲愤
年轻时的阮籍拥有远大的政治理想,非常渴望能报效国家,他以孔夫子的得意门生颜回、闵子骞自期,”被褐怀珠玉,颜、闵相与期。”在诗中咏唱“捐身弃中野,乌鸢作患害。岂若雄杰士,功名从此大。”(咏怀诗其三十八)。他幻想做“弯弓挂扶桑,长剑侍天外。泰山成砥砺,黄河为裳带”的顶天立地的英雄;也幻想成为“良工挟乌号,明甲有精光。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岂为全躯士看,效命争战场”的受人敬仰的壮士。然而,现实的铁幕,只能增加他内心的苦闷与悲哀。如:
咏怀诗其十一
湛湛长江水,上有枫树林。
皋兰被径路,青骊逝骎骎。
远望令人悲,春气感我心。
阮籍懷才不遇,身处乱世,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只能借助香草佳木这类意象来疏泄内心的悲愤之情。诗中用枫树、皋兰这类香草佳木的生长需要水的滋润,比喻臣子们需要受到贤明君主的重用才能实现自己的壮志,以此表达自己生不逢时的悲哀和痛苦。
作者简介
欧萍(1975——)女,汉族,四川资阳人,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陈伯君:《阮籍集校注》[M],中华书局,1987年
陈伯君:《阮籍集校注》[M],中华书局,1987年
陈伯君:《阮籍集校注》[M],中华书局,1987年
陈伯君:《阮籍集校注》[M],中华书局,1987年
陈伯君:《阮籍集校注》[M],中华书局,1987年
陈伯君:《阮籍集校注》[M],中华书局,1987年
(作者单位:武警警官学院基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