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语文教学,强调听、说、读、写的落实,新的初中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把综合性学习纳入教学目标,使综合性学习获得了与听、说、读、写同等重要的地位。新课标认为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队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综合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倡导综合性学习的依据
1 时代发展的需要。时代已进入信息化和数字化,语文教学不可能囿于过去的窠臼,固步自封。新课程标准,与时俱进,更新了教学内容,注重关心当代文化的变革与发展,吸收了人类进步文化的营养,强调选文的时代性、实用性、广泛性。因此,学生的学习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应掌握搜集和处理信息(包括网上学习)的能力,利用图书馆、网络、电影、电视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综合学习。
2 语文教育任务的需要。北大教授陆俭明认为,语文教育的任务,一是给学生真、善、美的熏陶和教育;二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三是让学生掌握恰到好处的语文能力知识。这需要学生在综合学习中不断体现、丰富和完善。
3 语文学科性质的需要。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制约着其他学科的认识和发展。语文的基础水平需要在相关领域或学科中得到运用检验,综合学习就是倡导这种以语文为核心,跨领域、跨学科的学习模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综合性学习的培养目标
1 培养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等方面的能力。新课程要求第四学段(即初中阶段)学生的识字能力在3500个左右;能书写规范字,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能阅读欣赏作品,品味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能根据生活需要写出流畅、合乎文体要求的文章;能清晰、得体地交流表达。
2 拓展跨领域学习运用的能力。新课标要求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综合学习即让学生在不同的领域用语文,在运用中进一步学好语文。
3 改进学习的方式,丰富学习的方法。综合学习,是书本学习和实践活动的结合,也是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结合;既有课内的学习,又有课外的学习。学习的方式不是单一的课本、课堂、教师传授的模式,应该是“生活化了的语文,语文化了的生活”。学习方式的多样带来了学习方法的革新与善变。有的讲究博闻强记,有的讲究理解分析,有的讲究传承吸收,有的追求标新立异,有的讲究循序渐进,有的追求跳跃式发展,有的讲究形象把握,有的追求理性思考……学生在不断的综合实践中,认识、修改、加深、完善乃至创造出新的学习与生活的经验和方法。
三、综合性学习的原则
1 启发性原则。综合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主导作用下的主体参与的过程,因此,教师能否正确启迪学生的思维就成为综合学习的关键。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已经学过哪些知识,他们的形象思维、知识水平、社会阅历、兴趣爱好、求同存异的能力等是否适合课题的需要。在教师的作用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学生认识学习的对象,正确使用学习方法,采取恰当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例如,教学说明文《食物从何处来》时,就要了解学生对光合作用原有的认知水平,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及其对与光合作用有关的生物、物理和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才能启发学生综合有关的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的知识,培养他们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2 联系性原则。将不同学科的相关知识综合在一起,形成整体,能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使其能全面客观地认识事物,从不同的层次、角度、方向认识事物的现象和本质。综合相关的知识,形成整体,就必须引导学生发现和表达知识间的有机联系,并善于围绕某一中心问题,迁移相关学科的知识。例如,教学《向沙漠进军》时,联系到学生十分关注的沙尘暴问题,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的讨论题,这些讨论题应涉及更多的有关学科,以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讨论题举例如下:沙尘暴的成因是什么?我国在治理沙尘暴方面有哪些措施?沙尘暴会对人体的健康、社会经济的发展、国际交往等方面造成哪些不利的影响?你认为应如何对我国的沙尘暴进行综合治理?国际上有哪些实例值得我们三思?有哪些治理沙尘暴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学生在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中,必然涉及生物、历史、地理、化学等学科的知识和国际、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内容。
3 学生主体参与原则。调动学生的学习潜力,使其积极参与学习的实践,主动参与课本、自然、社会中各种问题的讨论研究。教师应指导启发学生运用所学过的知识,综合分析所遇到的问题,鼓励他们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有创造性的建议。如上例中,在提出问题后,如果再安排学生查阅有关资料,进行实地考察,并要求撰写小论文,那么,学生就会充分参与,其综合能力的培养才会得到真正的落实。
四、综合性学习的内容
人教版七至九年级的语文教材,每个单元后面安排了“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写作”栏目,共计36个单元36个栏目。涉及36个主题内容,如“漫游语文世界”、“戏曲大舞台”、“走上辩论台”、“怎样搜集资料”、“古诗苑漫步”、“微笑着面对生活”、“走进小说天地”、“我们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等。这36个主题内容除涉及语文课程本身,还关乎时政、经济、科技、历史、地理、生物、戏曲、音乐、军事、建筑、旅游、网络、民风民俗、自然、人文等领域。可以说,教材设置的“综合性学习”,主题众多,内容丰富,领域广阔,而且充分体现了关注学生兴趣,关注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关注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关注热点问题的基本精神,很好地体现了在生活中学语文,运用语文知识,培养综合语文能力,提高综合语文素养的大语文观念。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 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许多都需要通过综合学习来解决。如《大自然的语言》用到地理知识,《绿色蝈蝈》用到生物知识,《藤野先生》讲解裹脚的现象就要查阅历史书。
2 自己身边、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演讲比赛综合了语文与音乐的知识;黑板报要综合语文与书法美术的认知;街头调查错别字则综合了识字与风俗习惯、社会观念方面的知识。
3 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辩论感兴趣的现象要综合语言学和逻辑学的知识;参加社会实践、调查,可能用到制图画表、数据统计等数计知识和写作知识的综合。
4 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评判热点问题,常要综合政治、经济、地理、历史等 知识。评判的过程,就是一种综合学习运用的过程。
五、综合性学习的途径
1 利用语文课堂开展综合学习。首先是听的综合学习,听朗读、听音乐、听说话。听朗读能整体感知课文;听音乐能营造氛围。激发情感;听说话能感受人物的情绪变化。如教学《蒹葭》时听邓丽君的《在水一方》,《观潮》则听海浪的录音。其次是看的综合学习,看图画、实物、标本。书的扉页往往都有彩图,课文内还有插图,十分有利于“看中学,学中看”。如学《出师表》请有书法特长的学生点评岳飞的手迹,体会作者忠贞忧患之情,学《竹影》请有美术兴趣的学生介绍丰子恺的作品。第三,演的综合学习,演课本剧、相声、小品。在角色的演绎中理解人物形象及主题意义。如戏剧课文的表演,小说《变色龙》、《范进中举》的改编等可以达到综合学习的目的。第四,说的综合学习,说故事、演讲、介绍事物等。如开展课前两分钟的演讲、说故事、讲新闻等活动,举行辩论赛、讨论会。
2 在生活中学习。生活纷繁复杂,为综合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教师可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开设调研课题。例如:关注社会不规范用字现象,可从街头广告、电影、电视上寻找错别字;关注生活环境,可从环境保护人手;关注生活质量,可开设健康课题;关注社会进步,可调研家居的变化。
六、综合性学习的评价
1 非分数的评价。综合学习的结果不能以分数高低来评价,而是根据活动的目的、学习的过程、产生的作品等可见的学习状况和成果,以学生的优点、对学习的欲望和态度、进步情况为依据,作出适当的评价。如在指导出学习小报时,不进行评分,而评价资料的来源是否多样,取舍是否得当。
2 学习过程的评价。综合学习重过程轻结果,学生从自主的探究课题中看到学习的意义,不是根据学习结果的好坏来评价,而是重视以一个全过程为对象进行评价。
3 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综合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自我评价胜于教师的评价,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主观感受到的成功与失败都是综合学习的价值所在,教师不宜过多评议,有时评议不当反而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如开展社会调查时,在确立课题、收集资料、分析信息、动手创作、论证结题等环节中,应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不断丰富完善自己。
责编 雷靖
一、倡导综合性学习的依据
1 时代发展的需要。时代已进入信息化和数字化,语文教学不可能囿于过去的窠臼,固步自封。新课程标准,与时俱进,更新了教学内容,注重关心当代文化的变革与发展,吸收了人类进步文化的营养,强调选文的时代性、实用性、广泛性。因此,学生的学习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应掌握搜集和处理信息(包括网上学习)的能力,利用图书馆、网络、电影、电视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综合学习。
2 语文教育任务的需要。北大教授陆俭明认为,语文教育的任务,一是给学生真、善、美的熏陶和教育;二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三是让学生掌握恰到好处的语文能力知识。这需要学生在综合学习中不断体现、丰富和完善。
3 语文学科性质的需要。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制约着其他学科的认识和发展。语文的基础水平需要在相关领域或学科中得到运用检验,综合学习就是倡导这种以语文为核心,跨领域、跨学科的学习模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综合性学习的培养目标
1 培养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等方面的能力。新课程要求第四学段(即初中阶段)学生的识字能力在3500个左右;能书写规范字,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能阅读欣赏作品,品味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能根据生活需要写出流畅、合乎文体要求的文章;能清晰、得体地交流表达。
2 拓展跨领域学习运用的能力。新课标要求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综合学习即让学生在不同的领域用语文,在运用中进一步学好语文。
3 改进学习的方式,丰富学习的方法。综合学习,是书本学习和实践活动的结合,也是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结合;既有课内的学习,又有课外的学习。学习的方式不是单一的课本、课堂、教师传授的模式,应该是“生活化了的语文,语文化了的生活”。学习方式的多样带来了学习方法的革新与善变。有的讲究博闻强记,有的讲究理解分析,有的讲究传承吸收,有的追求标新立异,有的讲究循序渐进,有的追求跳跃式发展,有的讲究形象把握,有的追求理性思考……学生在不断的综合实践中,认识、修改、加深、完善乃至创造出新的学习与生活的经验和方法。
三、综合性学习的原则
1 启发性原则。综合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主导作用下的主体参与的过程,因此,教师能否正确启迪学生的思维就成为综合学习的关键。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已经学过哪些知识,他们的形象思维、知识水平、社会阅历、兴趣爱好、求同存异的能力等是否适合课题的需要。在教师的作用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学生认识学习的对象,正确使用学习方法,采取恰当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例如,教学说明文《食物从何处来》时,就要了解学生对光合作用原有的认知水平,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及其对与光合作用有关的生物、物理和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才能启发学生综合有关的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的知识,培养他们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2 联系性原则。将不同学科的相关知识综合在一起,形成整体,能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使其能全面客观地认识事物,从不同的层次、角度、方向认识事物的现象和本质。综合相关的知识,形成整体,就必须引导学生发现和表达知识间的有机联系,并善于围绕某一中心问题,迁移相关学科的知识。例如,教学《向沙漠进军》时,联系到学生十分关注的沙尘暴问题,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的讨论题,这些讨论题应涉及更多的有关学科,以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讨论题举例如下:沙尘暴的成因是什么?我国在治理沙尘暴方面有哪些措施?沙尘暴会对人体的健康、社会经济的发展、国际交往等方面造成哪些不利的影响?你认为应如何对我国的沙尘暴进行综合治理?国际上有哪些实例值得我们三思?有哪些治理沙尘暴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学生在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中,必然涉及生物、历史、地理、化学等学科的知识和国际、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内容。
3 学生主体参与原则。调动学生的学习潜力,使其积极参与学习的实践,主动参与课本、自然、社会中各种问题的讨论研究。教师应指导启发学生运用所学过的知识,综合分析所遇到的问题,鼓励他们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有创造性的建议。如上例中,在提出问题后,如果再安排学生查阅有关资料,进行实地考察,并要求撰写小论文,那么,学生就会充分参与,其综合能力的培养才会得到真正的落实。
四、综合性学习的内容
人教版七至九年级的语文教材,每个单元后面安排了“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写作”栏目,共计36个单元36个栏目。涉及36个主题内容,如“漫游语文世界”、“戏曲大舞台”、“走上辩论台”、“怎样搜集资料”、“古诗苑漫步”、“微笑着面对生活”、“走进小说天地”、“我们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等。这36个主题内容除涉及语文课程本身,还关乎时政、经济、科技、历史、地理、生物、戏曲、音乐、军事、建筑、旅游、网络、民风民俗、自然、人文等领域。可以说,教材设置的“综合性学习”,主题众多,内容丰富,领域广阔,而且充分体现了关注学生兴趣,关注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关注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关注热点问题的基本精神,很好地体现了在生活中学语文,运用语文知识,培养综合语文能力,提高综合语文素养的大语文观念。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 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许多都需要通过综合学习来解决。如《大自然的语言》用到地理知识,《绿色蝈蝈》用到生物知识,《藤野先生》讲解裹脚的现象就要查阅历史书。
2 自己身边、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演讲比赛综合了语文与音乐的知识;黑板报要综合语文与书法美术的认知;街头调查错别字则综合了识字与风俗习惯、社会观念方面的知识。
3 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辩论感兴趣的现象要综合语言学和逻辑学的知识;参加社会实践、调查,可能用到制图画表、数据统计等数计知识和写作知识的综合。
4 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评判热点问题,常要综合政治、经济、地理、历史等 知识。评判的过程,就是一种综合学习运用的过程。
五、综合性学习的途径
1 利用语文课堂开展综合学习。首先是听的综合学习,听朗读、听音乐、听说话。听朗读能整体感知课文;听音乐能营造氛围。激发情感;听说话能感受人物的情绪变化。如教学《蒹葭》时听邓丽君的《在水一方》,《观潮》则听海浪的录音。其次是看的综合学习,看图画、实物、标本。书的扉页往往都有彩图,课文内还有插图,十分有利于“看中学,学中看”。如学《出师表》请有书法特长的学生点评岳飞的手迹,体会作者忠贞忧患之情,学《竹影》请有美术兴趣的学生介绍丰子恺的作品。第三,演的综合学习,演课本剧、相声、小品。在角色的演绎中理解人物形象及主题意义。如戏剧课文的表演,小说《变色龙》、《范进中举》的改编等可以达到综合学习的目的。第四,说的综合学习,说故事、演讲、介绍事物等。如开展课前两分钟的演讲、说故事、讲新闻等活动,举行辩论赛、讨论会。
2 在生活中学习。生活纷繁复杂,为综合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教师可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开设调研课题。例如:关注社会不规范用字现象,可从街头广告、电影、电视上寻找错别字;关注生活环境,可从环境保护人手;关注生活质量,可开设健康课题;关注社会进步,可调研家居的变化。
六、综合性学习的评价
1 非分数的评价。综合学习的结果不能以分数高低来评价,而是根据活动的目的、学习的过程、产生的作品等可见的学习状况和成果,以学生的优点、对学习的欲望和态度、进步情况为依据,作出适当的评价。如在指导出学习小报时,不进行评分,而评价资料的来源是否多样,取舍是否得当。
2 学习过程的评价。综合学习重过程轻结果,学生从自主的探究课题中看到学习的意义,不是根据学习结果的好坏来评价,而是重视以一个全过程为对象进行评价。
3 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综合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自我评价胜于教师的评价,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主观感受到的成功与失败都是综合学习的价值所在,教师不宜过多评议,有时评议不当反而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如开展社会调查时,在确立课题、收集资料、分析信息、动手创作、论证结题等环节中,应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不断丰富完善自己。
责编 雷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