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对提高职校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日后的求职发展、立足社会将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对职业学校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主要原因及解决办法进行了阐述,旨在为职业学校的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能更科学、更有效提供一点帮助。
关键词: 职业学校 语文教学 口语交际 能力
1999年11月,省教委安排了一次“特级教师送教下乡”活动,其中松阳一中语文教师程继伍在仙居中学上了一堂观摩课。上课间,他就有关内容进行提问,学生主动举手的寥寥无几,气氛沉闷。授课结果可想而知,教师自己不满意,听课者私下议论纷纷。
无独有偶。记得曾有这样一事:1998年10月下旬,上海特级教师钱梦龙到襄樊讲学,上第一节课时,钱老师知道学生已经预习过,就请全懂的、半懂的和不懂的学生分别举手,结果竟无一人举手,实在出乎钱老师的意料。
学生为何举手甚少,甚至无人举手?因为学生心里很清楚:一举手就很可能被老师叫起来回答——“说”。面对众多的同学和听课老师,若说不清楚怎么办?若说错了又怎么办?更有的还不知道如何去说,这不意味着丢人现眼吗?据了解,天台,包括邻近的临海、椒江、三门等地的众多学生也缺乏站起来说的勇气,尤其是用话语阐述自己观点的时候。即使说了,也往往是普通话不准、表达模糊、词语干巴、语脉混乱、缺少过渡。假如说本县的学生是因为地区偏僻的局限而不敢说、不会说的话,那么处在中等城市的襄樊中学的学生不愿举手说又作如何解释呢?假如说我们那些没名气的教师调动不起学生说的积极性,造成学生不会说或不会说,那么特级教师甚而权威教师的课学生不愿举手说又作如何解释呢?显然,学生的不敢说、不善说,已非个别地区、个别学校的“专利”,而是当前我国各中小学及职业学校存在的一大普遍问题。
教育部2002年颁布实施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继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奠定基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文训练,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应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同时规定:“在初中语文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适应实际需要的口语表达能力,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能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对象,恰当、得体地进行口语交际。”但实际上,众多的职业学校的学生不是“红脸结巴”,就是“蚊子低声叫”,甚至“胡乱扯一通”、“毫不着边”。
为此,我们对职业学校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问题的主要原因进行探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办法,旨在为职业学校的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能更科学、更有效提供一点帮助。
一、针对缺乏说话能力的检测机制,应在检测机制中增加对说话能力的考核
虽然《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明确提出要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同时也对说话能力作了较具体的规定,虽然目前我校选用的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语文》(基础版)突破传统,按照听说活动的基本实践形式,以社会生活(兼具职业特点)为主要内容将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分编在四册书中,而且在每一听说单元安排了专门的训练,但是,与教学目的、教材内容未走上同步轨道的是:对说话能力缺乏检测机制。
多年来,中考、高考、会考语文试题卷面一般是基础知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和作文四大块排列的结构模式,其中没有考查学生的说话能力。从前年开始,说话能力的考查有所重视。台州市将职业学校语文会考成绩分为两部分:书面成绩和应用成绩。书面成绩占70%,实际应用成绩占30%。应用又分三块内容,即普通话、口语对话及应用文写作,各占10%,分别在前三个学期完成测试。这三块的测试内容及标准由各职业学校自定。目前,各职业学校都处于摸索阶段,语文教师根据自己掌握材料的多少和喜好确定教学内容,能力训练缺乏系统性,不能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评分标准含糊,各校的口语交际教学和考试都“各自为政”,学校的语文教师也不是很重视,因为口语考试的一切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至于高考,仍没有口语考试。这一切,使教师无形之中将口语交际放在了次要位置上,把口语交际教学当成了软的任务。
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学会“说”呢?本人认为:既然听、说、读、写同等重要,“说”就应该与其它两项(读、写)受到同样的“待遇”,不但列为会考的考核内容之一,而且更要列为中考、高考的考核内容之一。如果我们的公开考试有口语内容,学校就会有足够的重视,我们的教师也必然会将它放到应有的位置上并重视“说话”训练,以此促进学生语言素质的全面提高。
香港特区的中国语文课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1993年香港首次在高级补充的“中国语文及文化科”中引进了听和说的口语能力考试,于是教师和学生就开始重视这两种能力的训练,教材出版商也因为有了公开考试的要求,大量出版听说教材。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人们对听说课的重视程度已经基本和读写课持平了。
那么该怎么考呢?可以是:主考教师与考生对话,或者主考教师听学生对有关人物、事件的介绍及自己的看法,根据学生的反应、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学生的表达效果进行考核。
二、针对领导缺乏对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视,学校领导应改变观念
职业学校强调的是学生的职业技能,步入社会后的就业能力,使学生早、快、熟地掌握本领,提高学生在社会上的就业率,为学校创下好的名声,从而吸引大量的基础教育中无望升学的学生步入职业学校,扩大招生规模,致使校领导对基础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中专业课剧增,基础课大量缩减。在这种形势下,语文课也成了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课程,更别提语文课中的口语交际教学了。
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学会“说”呢?本人认为:职业学校更主要的目的是向社会输送专业性人才,在社会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许多时候需要谈判、宣传、演讲等等,外事工作、商业谈判、企业公关哪项工作都离不开口才,即使是汽车售票员、商场营业员、宾馆服务员也要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才能把工作做得出色。随手翻翻报纸杂志,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对人才提出了“综合素质”要求,而良好的口才就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参照。所有这些反映出现代社会对于口语交际能力的需要程度。显而易见,我们的学生今后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都需要有一定的社会交际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因此,在职业学校,校领导要改变重专业轻基础的观念,不能只偏重于专业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特别是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三、针对教师缺乏重视说话能力的意识,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说话能力的培养
如果说,语文试题中缺乏对说话能力检测机制是造成学生不会“说”的根本原因,那么,教师重视说话能力的意识的缺乏,则是直接原因。
许多语文教师甚至优秀的语文教师目前仍把语文知识的教学看成是教学中的重点,仍然是重读写轻听说。课内自己多说,课外不安排学生说,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唱起了独角戏。一是无意识地“抢占”了给学生说话的机会。上课自始至终教师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听得昏昏欲睡。魏书生曾有一语中的:“我常想,上课时,只解放学生的耳朵,却堵住了他们的嘴,捆往了他们的手,由教师唱独角戏,实在费力不讨好。——教师决不能替学生说自己能说的话。”二是教师有意识地不够重视学生的说。许多学生当着同学和教师的面,会胆怯而结结巴巴,语无伦次,有的教师对此不是鼓励引导,而是怒斥或不屑一顾。“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岂料这一“训斥”,这一“不屑”,让许多感情脆弱而自尊心特强的学生永远失去了“说”的勇气。
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学会“说”呢?本人认为:
(一)乐于赏识。口语交际能力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师与生、生与生双向互动,才能体现“交际”。赏识首先要信任,要尊重学生作为一个人所应有的权利、尊严、个性特长、思维与说话方式,要给学生一种感觉:口语交际课是我们自己的,是轻松的、自主的。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把相信人人能成功口语交际的期望传达给每个学生。另一方面要以各种奖励的形式来强化学生的成功体验。
(二)善于倾听。学会倾听,善于倾听是一个教师上好口语交际课的关键所在。教师的一声呵斥或一个不满意的眼神,甚至一个不置可否的表示,会使学生今后可能再也没有表达的自信了。因此,教师的倾听和鼓励相当重要。
(三)敏于调控。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还要学习“主持人”的行为。要创造轻松和谐的气氛,激发学生人人参与交际的热情,教师的语言引导与评价要中肯而幽默;要调控好动态生成的课堂,口语交际教学要在预设和非预设之间的地带来进行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调整教学,完成设计;要引导学生参与交际的评价,对口语交际的评价要采用随堂评价的方式,在活动中评价,即时评价,应让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从而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四)勤于挖掘。在人际交往中,口语交际是最重要的方式和手段,可以说无论什么课,无论什么场合,无论什么时间,只要有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会进行口语交际。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所隐含的交际内容,利用生活中的题材,以学生原有的口语能力为凭借,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进行口语训练,做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五)加强评估。要保证口语交际教学落到实处,就必须加强评价与反馈工作。这既可让教师了解教学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又可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激发兴趣,树立信心。口语交际教学的评价除了阶段性评价以外,还应重视教学中的即时性评价。这种评价不是教师一人说了算,应让学生参与其中,设法引导学生自主评价。这样做,可促进学生更认真地倾听、表达和应对,有利于端正学生的听说态度,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对交际中存在的问题不能求全责备,应多一些鼓励性的评价,让学生得到富有建设性的反馈信息,以促进学生以后改善提高。
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师能够转变思想观念,肯在“说”上花大力气,我们的学生必定会“说”而且想“说”、善“说”。正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张富所言:“学生中被长期埋没的听说潜能像火山爆发一样释放出来,简直令人目瞪口呆。”难道我们不希望有那么一天吗?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2]徐忠明.听说读写“听”字当头.语文教学之友,2000年3月.
[3]田晓娜主编.教师的语言口才素质.国际文化出版社,1999年版.
[4]魏书生,张彬福主编.魏书生中学语文教学法新探.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5]倪文锦主编.中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5月.
关键词: 职业学校 语文教学 口语交际 能力
1999年11月,省教委安排了一次“特级教师送教下乡”活动,其中松阳一中语文教师程继伍在仙居中学上了一堂观摩课。上课间,他就有关内容进行提问,学生主动举手的寥寥无几,气氛沉闷。授课结果可想而知,教师自己不满意,听课者私下议论纷纷。
无独有偶。记得曾有这样一事:1998年10月下旬,上海特级教师钱梦龙到襄樊讲学,上第一节课时,钱老师知道学生已经预习过,就请全懂的、半懂的和不懂的学生分别举手,结果竟无一人举手,实在出乎钱老师的意料。
学生为何举手甚少,甚至无人举手?因为学生心里很清楚:一举手就很可能被老师叫起来回答——“说”。面对众多的同学和听课老师,若说不清楚怎么办?若说错了又怎么办?更有的还不知道如何去说,这不意味着丢人现眼吗?据了解,天台,包括邻近的临海、椒江、三门等地的众多学生也缺乏站起来说的勇气,尤其是用话语阐述自己观点的时候。即使说了,也往往是普通话不准、表达模糊、词语干巴、语脉混乱、缺少过渡。假如说本县的学生是因为地区偏僻的局限而不敢说、不会说的话,那么处在中等城市的襄樊中学的学生不愿举手说又作如何解释呢?假如说我们那些没名气的教师调动不起学生说的积极性,造成学生不会说或不会说,那么特级教师甚而权威教师的课学生不愿举手说又作如何解释呢?显然,学生的不敢说、不善说,已非个别地区、个别学校的“专利”,而是当前我国各中小学及职业学校存在的一大普遍问题。
教育部2002年颁布实施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继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奠定基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文训练,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应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同时规定:“在初中语文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适应实际需要的口语表达能力,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能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对象,恰当、得体地进行口语交际。”但实际上,众多的职业学校的学生不是“红脸结巴”,就是“蚊子低声叫”,甚至“胡乱扯一通”、“毫不着边”。
为此,我们对职业学校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问题的主要原因进行探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办法,旨在为职业学校的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能更科学、更有效提供一点帮助。
一、针对缺乏说话能力的检测机制,应在检测机制中增加对说话能力的考核
虽然《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明确提出要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同时也对说话能力作了较具体的规定,虽然目前我校选用的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语文》(基础版)突破传统,按照听说活动的基本实践形式,以社会生活(兼具职业特点)为主要内容将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分编在四册书中,而且在每一听说单元安排了专门的训练,但是,与教学目的、教材内容未走上同步轨道的是:对说话能力缺乏检测机制。
多年来,中考、高考、会考语文试题卷面一般是基础知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和作文四大块排列的结构模式,其中没有考查学生的说话能力。从前年开始,说话能力的考查有所重视。台州市将职业学校语文会考成绩分为两部分:书面成绩和应用成绩。书面成绩占70%,实际应用成绩占30%。应用又分三块内容,即普通话、口语对话及应用文写作,各占10%,分别在前三个学期完成测试。这三块的测试内容及标准由各职业学校自定。目前,各职业学校都处于摸索阶段,语文教师根据自己掌握材料的多少和喜好确定教学内容,能力训练缺乏系统性,不能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评分标准含糊,各校的口语交际教学和考试都“各自为政”,学校的语文教师也不是很重视,因为口语考试的一切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至于高考,仍没有口语考试。这一切,使教师无形之中将口语交际放在了次要位置上,把口语交际教学当成了软的任务。
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学会“说”呢?本人认为:既然听、说、读、写同等重要,“说”就应该与其它两项(读、写)受到同样的“待遇”,不但列为会考的考核内容之一,而且更要列为中考、高考的考核内容之一。如果我们的公开考试有口语内容,学校就会有足够的重视,我们的教师也必然会将它放到应有的位置上并重视“说话”训练,以此促进学生语言素质的全面提高。
香港特区的中国语文课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1993年香港首次在高级补充的“中国语文及文化科”中引进了听和说的口语能力考试,于是教师和学生就开始重视这两种能力的训练,教材出版商也因为有了公开考试的要求,大量出版听说教材。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人们对听说课的重视程度已经基本和读写课持平了。
那么该怎么考呢?可以是:主考教师与考生对话,或者主考教师听学生对有关人物、事件的介绍及自己的看法,根据学生的反应、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学生的表达效果进行考核。
二、针对领导缺乏对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视,学校领导应改变观念
职业学校强调的是学生的职业技能,步入社会后的就业能力,使学生早、快、熟地掌握本领,提高学生在社会上的就业率,为学校创下好的名声,从而吸引大量的基础教育中无望升学的学生步入职业学校,扩大招生规模,致使校领导对基础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中专业课剧增,基础课大量缩减。在这种形势下,语文课也成了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课程,更别提语文课中的口语交际教学了。
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学会“说”呢?本人认为:职业学校更主要的目的是向社会输送专业性人才,在社会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许多时候需要谈判、宣传、演讲等等,外事工作、商业谈判、企业公关哪项工作都离不开口才,即使是汽车售票员、商场营业员、宾馆服务员也要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才能把工作做得出色。随手翻翻报纸杂志,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对人才提出了“综合素质”要求,而良好的口才就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参照。所有这些反映出现代社会对于口语交际能力的需要程度。显而易见,我们的学生今后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都需要有一定的社会交际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因此,在职业学校,校领导要改变重专业轻基础的观念,不能只偏重于专业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特别是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三、针对教师缺乏重视说话能力的意识,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说话能力的培养
如果说,语文试题中缺乏对说话能力检测机制是造成学生不会“说”的根本原因,那么,教师重视说话能力的意识的缺乏,则是直接原因。
许多语文教师甚至优秀的语文教师目前仍把语文知识的教学看成是教学中的重点,仍然是重读写轻听说。课内自己多说,课外不安排学生说,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唱起了独角戏。一是无意识地“抢占”了给学生说话的机会。上课自始至终教师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听得昏昏欲睡。魏书生曾有一语中的:“我常想,上课时,只解放学生的耳朵,却堵住了他们的嘴,捆往了他们的手,由教师唱独角戏,实在费力不讨好。——教师决不能替学生说自己能说的话。”二是教师有意识地不够重视学生的说。许多学生当着同学和教师的面,会胆怯而结结巴巴,语无伦次,有的教师对此不是鼓励引导,而是怒斥或不屑一顾。“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岂料这一“训斥”,这一“不屑”,让许多感情脆弱而自尊心特强的学生永远失去了“说”的勇气。
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学会“说”呢?本人认为:
(一)乐于赏识。口语交际能力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师与生、生与生双向互动,才能体现“交际”。赏识首先要信任,要尊重学生作为一个人所应有的权利、尊严、个性特长、思维与说话方式,要给学生一种感觉:口语交际课是我们自己的,是轻松的、自主的。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把相信人人能成功口语交际的期望传达给每个学生。另一方面要以各种奖励的形式来强化学生的成功体验。
(二)善于倾听。学会倾听,善于倾听是一个教师上好口语交际课的关键所在。教师的一声呵斥或一个不满意的眼神,甚至一个不置可否的表示,会使学生今后可能再也没有表达的自信了。因此,教师的倾听和鼓励相当重要。
(三)敏于调控。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还要学习“主持人”的行为。要创造轻松和谐的气氛,激发学生人人参与交际的热情,教师的语言引导与评价要中肯而幽默;要调控好动态生成的课堂,口语交际教学要在预设和非预设之间的地带来进行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调整教学,完成设计;要引导学生参与交际的评价,对口语交际的评价要采用随堂评价的方式,在活动中评价,即时评价,应让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从而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四)勤于挖掘。在人际交往中,口语交际是最重要的方式和手段,可以说无论什么课,无论什么场合,无论什么时间,只要有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会进行口语交际。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所隐含的交际内容,利用生活中的题材,以学生原有的口语能力为凭借,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进行口语训练,做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五)加强评估。要保证口语交际教学落到实处,就必须加强评价与反馈工作。这既可让教师了解教学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又可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激发兴趣,树立信心。口语交际教学的评价除了阶段性评价以外,还应重视教学中的即时性评价。这种评价不是教师一人说了算,应让学生参与其中,设法引导学生自主评价。这样做,可促进学生更认真地倾听、表达和应对,有利于端正学生的听说态度,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对交际中存在的问题不能求全责备,应多一些鼓励性的评价,让学生得到富有建设性的反馈信息,以促进学生以后改善提高。
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师能够转变思想观念,肯在“说”上花大力气,我们的学生必定会“说”而且想“说”、善“说”。正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张富所言:“学生中被长期埋没的听说潜能像火山爆发一样释放出来,简直令人目瞪口呆。”难道我们不希望有那么一天吗?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2]徐忠明.听说读写“听”字当头.语文教学之友,2000年3月.
[3]田晓娜主编.教师的语言口才素质.国际文化出版社,1999年版.
[4]魏书生,张彬福主编.魏书生中学语文教学法新探.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5]倪文锦主编.中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