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蔬菜更有营养的种植方法
水耕种植系统,是一种无需土壤的农耕方式,已经在发达国家大面积推广,中国也在近几年引入。澳籍华人谭卓南教授是水耕栽培技术的首席专家,谭教授科研团队所发明的一种水肥被专业种植亚洲叶菜类的广大农场主尊称为“神仙水”。
水耕,顾名思义就是用水来种植农作物,这个过程中不需要用到天然土壤。对我们来说,水耕其实并不陌生,水耕就是水培,在许多家庭里都会种上一两棵水培的植物绿化家居。
水耕栽培所使用的水,须经过安全的水处理,并加入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微量元素和微生物——适量的氮磷钾铁游离在水中,催生植物的微生物也在水里和植物发生反应。以水代替土壤,能更直接地让植物吸收养分,谭卓南说,“土只是一个载体,就像杯子一样。水带来什么东西,它就能吸收什么东西”。
以这种方式种出来的植物,不仅营养丰富,也能在很大程度上保持食物的原味。而日常有一些长在水田里的蔬菜,例如西洋菜或通菜,表面上也是用水“种”出来的,其实只是在水里养大而已,缺乏营养价值。而水耕的植物更像是海洋里的野生植物,含有大量对人体有益的丰富元素。
借用自然规律调控时令
传统的土耕,无法避免两个核心问题,一个是时令,另一个是农药,前者关系农产品的产量,而后者关系到食品安全。
时令决定了农作物生长的季节,所谓“不时不食”就说明了人们应该食用应季蔬果,才能保持充足、天然的营养。简单来说,时令跟水和温度有关,即温湿度。每个季节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气候,带来不同的水量和温度,因此植物根据这种变化生长。
用最少的农药避免80%的虫害
蔬菜上的残留农药,是现在人们最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之一。
事实上,一直以来,人们对农药存在着许多误解,认为农药是化学药品,有些人甚至把农药和毒药划上等号。诚然,农药对人体并没有多大好处,但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无法避免使用农药。作物生长的过程难以躲避病菌的危害,染上“疾病”的作物就需要用农药解决,就像人患了感冒需要吃药治疗一样。
谭卓南指出,农作物的虫害中,有80%虫害病菌是经过土壤传播的。因此,使用水耕的作物能够避免这80%的虫害,但仍然有20%的虫害要想办法处理,这就需要用到农药。
农药并非都是化学药物,有部分农药叫生物农药,是可以降解的。这些农药的组成成分与中草药类似,但使用限期一般较短,只有一到两天就会分解完毕,因此要及时使用。不过,谭卓南说,在他们的水耕系统中,会尽量少用农药,即使用,也是生物农药。
人们对农药的另一个误区在于,认为蔬果买回来洗洗泡泡就能祛除农药。“这是自欺欺人,”谭卓南评价说,“农药怎么能泡得掉,已经渗进植物的纤维里面去了。”以呋喃丹为例,多施于土壤,让农作物从根部吸收这种药物,虫子吃了农作物的枝叶就会毒死,一只小鸟只要觅食一粒呋喃丹就足以致命,这些农药已经渗入到植物的细胞当中,难以清除。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谭卓南的水耕系统除了少用药,还会使用真空包装。作物采摘完以后,会立刻放入无菌室,使用真空包装做成“沙拉菜”再运到菜市场。通过这种方式,他们解决了舌尖上的“安全”问题。他还强调说,买了他们产品的顾客最好不要再清洗这些可以直接食用的蔬菜,以防止二次污染。
打造家庭小农庄
水耕种植摆脱了土壤和气候的束缚,它不仅可以在培养基地里大面积使用,还可以推广到每个家庭的阳台,甚至是每个公司的办公室。
谭卓南把这个称作“家庭小农庄”,由于水耕的方便性,它的耕种可以缩小到家里的阳台上。无论是普通的天台还是露天花园,都可以推广。这是普通的土壤种植无法企及的。因为土壤相对较重,堆放在建筑物上容易压裂。而且阳台几乎不能种植大型植物,比如松树,因为树木的根坚韧有力,能穿透建筑的水泥层,可能会造成漏水和破裂的问题。因此,在人口密集的中国,不可能人人有别墅花园或小农庄,家庭种植作物采用水耕的方法更合适。
传统观念也许是最大难题
水耕种植尽管有许多优势,它仍然存在有待完善的技术问题。首要问题就在于没有土壤,由于没了缓冲,水耕系统的任何地方失效,都可能造成植物的迅速死亡;虽说以水种植能避免依赖土壤传播的病菌,但以水也能传播的病菌一旦传开,将会比土壤传播更快;黄萎病也是水耕的一大问题,如果水流不够充足,植物根部潮湿就容易感染黄萎病。不过,谭卓南认为避免黄萎病并不是大问题,只要保证水体的充分活力就可以了。
除了技术问题,水耕种植在中国遇到的难题更大,就是推广。中国五千年来都使用土耕,土壤种植已经深深扎根在中国人的观念当中。水耕无法像在国外那样大面积迅速推广:水耕已经在澳洲、北美等地大范围展开,谭卓南所属的科研团体,在国际享有盛誉,他作为代表回到中国也是为了推广这一种植技术,但观念成了他推广的主要障碍。
另外,体制也是水耕技术的发展障碍。由于国内缺乏对技术专利的有力保护,一门独创的水耕系统刚推出或仍在审批时,就会遭到大量的剽窃和抄袭,这也是谭卓南和他的团队最头痛的问题之一。尽管他们拥有自己的多项专利技术和独创的“神仙水”,但仍需担心自己的系统会被他人随意剽窃使用。
总而言之,水耕是一种先进的耕种方法,它以水代土,能提高作物产量,改善食品安全的问题。这种方法已经在澳洲等发达国家大面积推广,但在中国,由于观念、体制等问题,水耕种植在中国的推广还有很漫长的道路。当然,作为美食爱好者,如需体验水耕蔬菜,可以到广州市江南大道中348号珀丽酒店五楼协奏坊感受一番,珀丽酒店协奏坊的自助餐,于5月起,已全面供应由广州市卓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水耕蔬菜给食客。
谭卓南的水耕系统,使用大棚把农作物保护在里面,让它们在人工可控的温湿度下生长。并根据植物的生长的需要,添加营养液——“神仙水”。在水耕系统这种人工可控的环境下,时令就不再是困扰作物生长的问题了。因此,水耕的作物是亩产的3-6倍。不过,谭卓南强调,无论再怎么先进的技术,最后都必须遵守自然规律。水耕种植法,其实也是巧妙地借用了自然规律,加速了农作物的生长率。
水耕种植系统,是一种无需土壤的农耕方式,已经在发达国家大面积推广,中国也在近几年引入。澳籍华人谭卓南教授是水耕栽培技术的首席专家,谭教授科研团队所发明的一种水肥被专业种植亚洲叶菜类的广大农场主尊称为“神仙水”。
水耕,顾名思义就是用水来种植农作物,这个过程中不需要用到天然土壤。对我们来说,水耕其实并不陌生,水耕就是水培,在许多家庭里都会种上一两棵水培的植物绿化家居。
水耕栽培所使用的水,须经过安全的水处理,并加入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微量元素和微生物——适量的氮磷钾铁游离在水中,催生植物的微生物也在水里和植物发生反应。以水代替土壤,能更直接地让植物吸收养分,谭卓南说,“土只是一个载体,就像杯子一样。水带来什么东西,它就能吸收什么东西”。
以这种方式种出来的植物,不仅营养丰富,也能在很大程度上保持食物的原味。而日常有一些长在水田里的蔬菜,例如西洋菜或通菜,表面上也是用水“种”出来的,其实只是在水里养大而已,缺乏营养价值。而水耕的植物更像是海洋里的野生植物,含有大量对人体有益的丰富元素。
借用自然规律调控时令
传统的土耕,无法避免两个核心问题,一个是时令,另一个是农药,前者关系农产品的产量,而后者关系到食品安全。
时令决定了农作物生长的季节,所谓“不时不食”就说明了人们应该食用应季蔬果,才能保持充足、天然的营养。简单来说,时令跟水和温度有关,即温湿度。每个季节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气候,带来不同的水量和温度,因此植物根据这种变化生长。
用最少的农药避免80%的虫害
蔬菜上的残留农药,是现在人们最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之一。
事实上,一直以来,人们对农药存在着许多误解,认为农药是化学药品,有些人甚至把农药和毒药划上等号。诚然,农药对人体并没有多大好处,但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无法避免使用农药。作物生长的过程难以躲避病菌的危害,染上“疾病”的作物就需要用农药解决,就像人患了感冒需要吃药治疗一样。
谭卓南指出,农作物的虫害中,有80%虫害病菌是经过土壤传播的。因此,使用水耕的作物能够避免这80%的虫害,但仍然有20%的虫害要想办法处理,这就需要用到农药。
农药并非都是化学药物,有部分农药叫生物农药,是可以降解的。这些农药的组成成分与中草药类似,但使用限期一般较短,只有一到两天就会分解完毕,因此要及时使用。不过,谭卓南说,在他们的水耕系统中,会尽量少用农药,即使用,也是生物农药。
人们对农药的另一个误区在于,认为蔬果买回来洗洗泡泡就能祛除农药。“这是自欺欺人,”谭卓南评价说,“农药怎么能泡得掉,已经渗进植物的纤维里面去了。”以呋喃丹为例,多施于土壤,让农作物从根部吸收这种药物,虫子吃了农作物的枝叶就会毒死,一只小鸟只要觅食一粒呋喃丹就足以致命,这些农药已经渗入到植物的细胞当中,难以清除。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谭卓南的水耕系统除了少用药,还会使用真空包装。作物采摘完以后,会立刻放入无菌室,使用真空包装做成“沙拉菜”再运到菜市场。通过这种方式,他们解决了舌尖上的“安全”问题。他还强调说,买了他们产品的顾客最好不要再清洗这些可以直接食用的蔬菜,以防止二次污染。
打造家庭小农庄
水耕种植摆脱了土壤和气候的束缚,它不仅可以在培养基地里大面积使用,还可以推广到每个家庭的阳台,甚至是每个公司的办公室。
谭卓南把这个称作“家庭小农庄”,由于水耕的方便性,它的耕种可以缩小到家里的阳台上。无论是普通的天台还是露天花园,都可以推广。这是普通的土壤种植无法企及的。因为土壤相对较重,堆放在建筑物上容易压裂。而且阳台几乎不能种植大型植物,比如松树,因为树木的根坚韧有力,能穿透建筑的水泥层,可能会造成漏水和破裂的问题。因此,在人口密集的中国,不可能人人有别墅花园或小农庄,家庭种植作物采用水耕的方法更合适。
传统观念也许是最大难题
水耕种植尽管有许多优势,它仍然存在有待完善的技术问题。首要问题就在于没有土壤,由于没了缓冲,水耕系统的任何地方失效,都可能造成植物的迅速死亡;虽说以水种植能避免依赖土壤传播的病菌,但以水也能传播的病菌一旦传开,将会比土壤传播更快;黄萎病也是水耕的一大问题,如果水流不够充足,植物根部潮湿就容易感染黄萎病。不过,谭卓南认为避免黄萎病并不是大问题,只要保证水体的充分活力就可以了。
除了技术问题,水耕种植在中国遇到的难题更大,就是推广。中国五千年来都使用土耕,土壤种植已经深深扎根在中国人的观念当中。水耕无法像在国外那样大面积迅速推广:水耕已经在澳洲、北美等地大范围展开,谭卓南所属的科研团体,在国际享有盛誉,他作为代表回到中国也是为了推广这一种植技术,但观念成了他推广的主要障碍。
另外,体制也是水耕技术的发展障碍。由于国内缺乏对技术专利的有力保护,一门独创的水耕系统刚推出或仍在审批时,就会遭到大量的剽窃和抄袭,这也是谭卓南和他的团队最头痛的问题之一。尽管他们拥有自己的多项专利技术和独创的“神仙水”,但仍需担心自己的系统会被他人随意剽窃使用。
总而言之,水耕是一种先进的耕种方法,它以水代土,能提高作物产量,改善食品安全的问题。这种方法已经在澳洲等发达国家大面积推广,但在中国,由于观念、体制等问题,水耕种植在中国的推广还有很漫长的道路。当然,作为美食爱好者,如需体验水耕蔬菜,可以到广州市江南大道中348号珀丽酒店五楼协奏坊感受一番,珀丽酒店协奏坊的自助餐,于5月起,已全面供应由广州市卓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水耕蔬菜给食客。
谭卓南的水耕系统,使用大棚把农作物保护在里面,让它们在人工可控的温湿度下生长。并根据植物的生长的需要,添加营养液——“神仙水”。在水耕系统这种人工可控的环境下,时令就不再是困扰作物生长的问题了。因此,水耕的作物是亩产的3-6倍。不过,谭卓南强调,无论再怎么先进的技术,最后都必须遵守自然规律。水耕种植法,其实也是巧妙地借用了自然规律,加速了农作物的生长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