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经济正在经历一场严承的下滑,更多的国家正被卷入经济衰退之中,预计2009年全球经济将持续减速。
2008年世界经济发展跌宕起伏。先是由于高油价、高粮价造成的通货膨胀阻碍着各国经济发展,后是随着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各国经济活动迅速减速。世界经济正在经历一场严重的下滑,更多的国家正被卷入经济衰退之中,预计2009年全球经济将持续减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08年11月6日发表的报告预计,全球经济增幅将从2007年的5%放缓至2008年的3.7‰2009年进一步放缓至2.2%,低于3%的荣衰分界线。世界经济发展在面临严峻挑战的同时,也面临着非常大的不确定性。
美国次贷危机引致全球经济步入调整期
对于2008年的国际金融市场来说,以9月的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破产为标志,美国次贷危机最终将全球拖人自1929年以来罕见的严重金融危机。受其影响,全球市场信心遭到重创,主要股市罕见的暴涨暴跌,美欧主要金融机构陷入困境,发展中国家受到不同程度冲击。为了稳定市场、重振信心、减轻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各国政府被迫采取了一系列超常规的、强有力的救援措施进行应对,其中包括大规模注入流动性、协调降低利率、收购主要的金融机构、提高存款担保以及计划购买受损的金融资产等。目前全球金融危机尚在发展之中,其未来趋势如何演进、各种拯救措施效果怎样、对实体经济的后续影响到底有多大等,仍需要密切跟踪和观察。
全球金融危机暴露了现有国际金融体系的严重弊端,引发了有关国际金融组织体系、国际金融监管体系和国际货币体系的讨论。从长期看,对国际金融秩序进行全面改革的时机因为这场危机的加深而提前成熟。2008年11月中旬在华盛顿举行的20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具有重大意义。20国集团峰会就应对当前世界面临的金融和经济问题的措施达成行动计划,该计划涉及提高金融市场透明度和完善问责制、加强监管、促进金融市场完整性、强化国际合作以及改革国际金融机构等五个领域,特别是新兴经济体首次作为重要决策者加入到全球经济治理的行列中。长期以来,由于全球缺乏一个建立在制度化和持续性基础上的沟通机制,被美欧掌控的世界三大经济组织在维护世界经济与金融稳定方面难有实质性的突破。此次金融危机显示出二战后形成的国际多边架构已不能适应21世纪的国际现实,在加强全球经济治理、国际金融结构改革、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上,有必要建立一种包容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更适应这个时代需要的新多边主义体系。2009年世界经济增长前景不容乐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IMF首席经济学家布兰查德在该组织2008年12月出版的《金融与发展》季刊上表示,对于世界经济而言,好消息是随着各国采取紧急应对措施,世界经济很可能已从“金融灾难”的边缘走了回来;但坏消息是受金融危机影响,世界实体经济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他分析,尽管前景不容乐观,如果各国都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到2009年下半年世界经济可望出现转机。而IMF总裁卡恩担心,由于各国财政刺激政策力度不够,2009年世界经济形势有可能比预期的更加严峻。世界银行在2008年12月9日发布的《2009年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提到,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有可能没有预期的严重,而各国为应对危机采取了大规模货币和财政刺激政策,受此影响世界经济有可能出现比预期更为强劲的复苏势头。
展望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后续走向仍将是决定全球经济未来走向的核心因素。基于政府干预经济的能力提高,大国经济政策的协调性增强,以及发展中国家整体经济保持增长,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不会演变为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要看到,市场本身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另外尽管各种措施完全发挥作用尚须时日,但全球范围内为支持金融市场、提供更多的财政刺激和创造宽松的货币环境采取的行动将有助于抑制全球增长的下降。初步判断,引发经济下滑的各种负面因素在2009年下半年可能会逐渐转向,低迷的全球经济有望在2009年年底触底。此外,金融机构的放贷意愿也有望逐渐恢复,加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刺激,都有望帮助世界经济在2009年晚些时候复苏。
发达国家经济可能处于持续衰退之中
此次金融危机发源于美国,与美国经济紧密相联的欧盟和日本受到的创伤和打击无疑格外沉重,欧元区和日本都已先于美国步入经济衰退。发达国家经济衰退引发了金融市场动荡,进一步降低全球经济的增长速度。IMF预测,2008年发达国家经济将仅增长1.4%,而2009年发达国家经济活动将收缩03%,是自二战以来发达国家经济首次出现全年负增长,经济复苏将在2009年后期开始。与美国相比,日本和欧元区国家因金融体系对次贷危机的抵御能力要高于美国,以及没有面临房地产市场大幅调整的压力,本轮经济衰退的程度也会低于美国。
借助于消费和弱势美元的力量,美国经济在2008年上半年取得2.8%的增长水平。但金融危机的蔓延迅速侵蚀到美国的实体经济,自9、10月后美国经济下滑趋势明显。工业生产转为负增长,失业率达到15年来的最高水平,作为经济增长发动机的私人消费连续下降,第三季度的经济呈现O.5%的负增长。布什政府推出了70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美联储也多次大幅调降利率,联邦基金利率在12月已降至0-0.25%的历史新低。2009年,新上任的奥巴马政府将面临美国经济近年来最困难的一年,新政府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备受关注和期待。新年刚过,奥巴马已表示将推出一项7750亿美元的经济复苏计划,并要求减税要占到整个经济刺激方案的40%(即3100亿美元的)。奥巴马经济新政的关键所在是,提高就业率,进而拉动消费,在美国经济企稳后,进一步鼓励创新,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重振美国经济。预计2009年美国经济将出现负增长。世界银行认为,2009年美国将出现0.5%的负增长;IMF预测,2009年美国经济将出现O.7%的负增长。尽管如此,2009年下半年美国经济还是存在率先反弹的希望。
2008年,正值欧元区成立10周年之际,在全球经济快速转向的同时,欧元区经济由年初的快速增长迅速转入衰退。2008年第二和第三季度,欧元区经济已连续呈现负增长,三个主要经济体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的经济均出现收缩。欧元区经济陷入衰退,一方面受全球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增长减速的影响,另一方面欧元升值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为了应对危机,各国政府以及在欧盟范围内纷纷出台了经济刺激措施,其中德国政府提出了320亿欧元经济刺激计划,法国政府推出了260亿欧元的刺激计 划,而欧盟如期出台一项总额为2000亿欧元的经济刺激计划,该计划要求成员国考虑扩大公共支出以及减税、降息等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为经济增长注入活力。此外,欧洲央行也连续降息,希望通过货币政策推动经济复苏。最近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表示,全球和欧元区的需求下降状况很可能会延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全球金融和经济状况不确定性仍然非常大,欧元区经济2009年可能下降O.5%,为1993年以来的首次衰退。
国际金融危机、美国经济衰退和日元急剧升值是导致日本经济在2008年表现不景气的主要原因。受国际油价剧烈动荡和严重金融危机的影响,主要靠外需拉动的日本经济因海外需求锐减而遭受沉重打击。美国进口市场的萎缩,导致净出口对日本经济增长的支持下降。而随着市场持续动荡和全球经济急剧下行,抑制了国际市场对日本产品的需求,造成日本企业纷纷大幅减产,企业削减资本支出,消费者开始限制开支。同欧元区情形一样,2008年第二和第三季度日本经济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日本央行宣称其经济已进入衰退。日本股市在2008年全年一路走低,日经股指一年内下跌了42%。与此同时,日元汇率却不断上升,与2007年末相比,2008年日元汇率升值了约25%,强势日元削弱了日本的出口竞争力。为阻止经济陷入更严重的衰退,日本央行采取各种方式向银行业注入资金,下调利率,日本政府也推出了大型的经济刺激计划。从短期看,美国经济减速及原油、原材料等价格波动和包括汇率在内的金融市场变化是日本经济面临的风险;从中期看,外向型经济结构内在的脆弱性是日本经济面临的风险,而人口减少、社会老龄化问题对日本的财政结构和经济增长能力的威胁是日本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
发展中国家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
对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而言,由于大多数国家金融开放程度不高,因此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受到的直接影响较小,国内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还比较稳定。然而,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在金融危机中难以独善其身。随着金融危机重创欧美发达国家,在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国际贸易萎缩等因素影响下,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节奏被打乱。它们普遍面临着出口增长趋弱、投资消费水平下降、资本外流加剧、汇率和资本市场剧烈波动、本币贬值等状况,整体经济增长速度显著放慢。IMF预测,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实际GDP增长将会从2007年的8.O%放缓至2008年的6.6%。
对外贸易一直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引擎。近年来,在国际市场需求旺盛下,石油、矿产品和农产品的大规模出口增加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储备,而国际市场原油、粮食、有色金属等价格上涨进一步推动了出口国的经济发展,而其中的多数都是发展中国家。如今,全球经济活动放缓,发达国家进口需求萎缩,这首先就影响到出口制成品的东亚国家的经济增长,导致其对能源与初级产品的进口需求下滑;而能源和初级产品需求减少、价格持续下跌又造成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收入减少,购买力下降,经济增长下滑。此外,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市场也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拖累,在全球金融市场剧烈动荡、世界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资本避险行为盛行,大量资本从新兴市场流出。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逆转,使得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股市低迷、货币贬值,部分国家通胀加剧。金融危机影响的日益扩大和深化,将增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部分外部依赖程度高、外汇储备和贸易盈余较少的经济体可能受到更大冲击。
由于未来一段时间外部经济环境可能进一步恶化,2009年新兴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将进一步放缓,国际商品市场价格的下降将继续对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收入造成影响。面对急剧变化的国际经济环境,自2008年9月中旬以来,许多发展中国家政府纷纷进行政策调整,以稳定金融市场,恢复投资者信心,刺激国内经济增长。如果发展中国家能够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将出口转移到经济增长较快的地区,以内需代替外需,继续推进结构改革加强竞争力,就会有优势应对危机。IMF预测,2009年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速将继续放慢,但仍有望达到5.1%,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变化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发达国家,随着新兴经济体迅猛发展、经济实力加速提升,它们正在成为全球性和区域性国际组织机制变革的重要力量。在目前世界经济增速放缓、金融危机加剧、发达国家经济面临衰退的形势下,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如果能够继续保持一定水平的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支点,将有助于世界经济平稳渡过难关。世界银行2008年12月10日发布的《东亚经济半年报》预测,尽管全球经济出现下滑,但东亚在2008年对整个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仍会达到1/3。IMF第一常务副总干事指出,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将会完全依赖于新兴市场国家。展望地区发展,据IMF预测,2009年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率将由2008年的8.3%放慢到7.1‰,拉美地区经济增长率由4.5%放慢到2.5‰非洲地区经济增长率由5.2%放慢到4.7%。
世界贸易量增速大幅放缓
全球经济增长减速实质性地削弱了全球贸易的增长。首先,全球需求急剧萎缩导致各国的出口下降。随着主要发达经济体陷入经济衰退,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减慢,国际市场需求锐减,发达国家进口增长趋弱,发展中国家出口受阻,世界贸易总量明显下降。据世界贸易组织(WTO)预计,2008年全球贸易增速将为200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按照IMF预测,世界贸易(包括货物和服务)量将从2008年4.6%降至2009年的2.1%。其中,发达国家、新兴和发展中国家的进口分别从2008年的1.8%和10.9%降至2009年的下降0.1%和5.2%;发达国家、新兴和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分别从2008年的4.1%和5.6%降至2009年的1.2%和5.3%。另据世界银行预计,2008年世界出口将增长6.2%,进口将增长5.4%;而2009年世界出口将萎缩2.1%,进口将萎缩1.8%,这将是世界贸易自1982年以来出现的首次下降。其次,国际贸易融资市场形势恶化。在金融危机的阴霾下,全球信贷紧缩限制了贸易融资,使可获得的出口信贷减少,同时进出口贸易中的履约风险和结算风险增大。而金融危机与汇率剧烈震荡相结合,也影响到全球贸易的稳定运行。
世界经济增长急剧放缓更是引发国际商品市场的形势波澜起伏,价格走势波动剧烈。主要大宗商品价格(尤其是石油)在2008年7月中旬创出历史新高后剧烈下跌,终结了连续5 年的全球商品牛市。2009年,只要全球经济尚未得到正常恢复,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将在低位徘徊,国际市场价格将低于2008年的水平。全球需求减缓和初级产品价格回落,使短期通货膨胀压力降低,发达国家甚至有可能发生通货紧缩的风险。
在全球经济面临衰退、贸易量萎缩、失业率上升的大背景下,人们担忧各国转而采取更为保守的贸易政策,从而加剧贸易紧张和摩擦,使全球范围的贸易保护主义威胁增大。然而,危机时期的保护主义只能加剧恐慌。回顾历史,30年代大萧条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留给人们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采取以邻为壑、高筑贸易壁垒的做法只能酿成更大的灾难和危机。因此,全球领导人不断发表声明承诺,要致力于支持全球经济增长,避免出现新一轮的保护主义,并迅速行动改革全球金融监管体系。
WTO多哈回合谈判在2008年进入第七个年头,尽管在一些方面取得进展,但因有关成员在农产品特殊保障机制上的分歧无法弥合,谈判再次陷入僵局。全球金融危机对多边贸易谈判带来新的挑战,虽然各国政府承诺尽快结束谈判,但因各方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应对全球金融和银行系统危机以及尽可能避免深度和持久的经济衰退上,使得谈判取得突破的前景黯淡。尽管如此,包括WTO总干事拉米内在的各方仍在呼吁,多哈回合早日成功将有助于有效地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遏制贸易保护主义,为重振世界经济注入强劲动力,因而推进谈判的努力—直没有中止。
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增长持续减速
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的《2008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因巨额跨境兼并和收购活动频繁,2007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连续第5年呈现增长态势,流入量达到1.83万亿美元,较2006年增长30%,超过2000年创下的1.4万亿美元的高峰。跨境并购仍然是全球FDI增长的主要原因,2007年全球跨境并购交易额达16370亿美元,比2000年高峰时增长了21%。
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放缓以及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对全球FDI产生了负面影响,而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减少了FDI流量。受美国次贷危机及经济下滑影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均剧烈动荡,发达国家金融市场出现严重的清偿危机,造成流动性紧张,借贷成本增加,导致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缩减,资本输出入降低。美国、英国和法国等是全球最重要的FDI流入和流出国,受金融危机的冲击,这些国家的FDI已出现大幅下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研究报告预计,这些国家2008年FDI流入量将下降24%至3350亿美元,FDI流出量将下降37%至6800亿美元。此外,金融危机引致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在全球经济增长下滑和国际市场需求缩减情况下,那些缺乏竞争力的企业特别是出口型的中小企业面临破产或濒临倒闭,也使得跨国公司对外投资活动明显减少。UNCTAD初步估计,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将随着全球经济下滑而减少,2008年全球FDI流入量将为16000亿美元,比2007年下降10%。
当前FDI主要以跨国并购的形式运作,而金融危机使得发达国家货币和债务市场的流动性产生危机,这种流动性不足已经抑制了2008年的跨国并购活动,引致公司并购活动明显减少。由于公司利润和银团贷款都呈下降趋势,以及全球信贷紧缩,直接抑制了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尤其是大规模的跨国并购减少。据UNCTAD的数据,2008年上半年,全球并购交易额比2007年下半年下降了29%,而超过10亿美元的跨国并购交易额更是减少了32%。经济环境的不稳定以及全球范围的需求低迷,还导致跨国公司的投融资信心不足,使其对外投资以及跨国并购计划变得更加审慎,即使有资金保障也会审慎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对发展中国家而言,OECD国家FDI流出量的减少,势必减少流入到发展中国家的FDI。目前看金融危机对发展中国家FDI的不利影响还没有太大显现,这一方面是基于发展中国家强劲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也由于发展中国家间的直接投资正日益增多,比如中国、巴西、印度和俄罗斯等“金砖四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在增多相互间的直接投资,这部分抵消了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减少的影响。据世界银行的资料,2007年流入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规模达到创纪录的1.03万亿美元,占发展中国家当年GDP的7.6%;预计2009年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流入规模将降至5300亿美元左右,占其当年GDP的3%。另据OECD估计,国际金融危机将使流向发展中国家的FDI减少40%。
2008年世界经济发展跌宕起伏。先是由于高油价、高粮价造成的通货膨胀阻碍着各国经济发展,后是随着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各国经济活动迅速减速。世界经济正在经历一场严重的下滑,更多的国家正被卷入经济衰退之中,预计2009年全球经济将持续减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08年11月6日发表的报告预计,全球经济增幅将从2007年的5%放缓至2008年的3.7‰2009年进一步放缓至2.2%,低于3%的荣衰分界线。世界经济发展在面临严峻挑战的同时,也面临着非常大的不确定性。
美国次贷危机引致全球经济步入调整期
对于2008年的国际金融市场来说,以9月的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破产为标志,美国次贷危机最终将全球拖人自1929年以来罕见的严重金融危机。受其影响,全球市场信心遭到重创,主要股市罕见的暴涨暴跌,美欧主要金融机构陷入困境,发展中国家受到不同程度冲击。为了稳定市场、重振信心、减轻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各国政府被迫采取了一系列超常规的、强有力的救援措施进行应对,其中包括大规模注入流动性、协调降低利率、收购主要的金融机构、提高存款担保以及计划购买受损的金融资产等。目前全球金融危机尚在发展之中,其未来趋势如何演进、各种拯救措施效果怎样、对实体经济的后续影响到底有多大等,仍需要密切跟踪和观察。
全球金融危机暴露了现有国际金融体系的严重弊端,引发了有关国际金融组织体系、国际金融监管体系和国际货币体系的讨论。从长期看,对国际金融秩序进行全面改革的时机因为这场危机的加深而提前成熟。2008年11月中旬在华盛顿举行的20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具有重大意义。20国集团峰会就应对当前世界面临的金融和经济问题的措施达成行动计划,该计划涉及提高金融市场透明度和完善问责制、加强监管、促进金融市场完整性、强化国际合作以及改革国际金融机构等五个领域,特别是新兴经济体首次作为重要决策者加入到全球经济治理的行列中。长期以来,由于全球缺乏一个建立在制度化和持续性基础上的沟通机制,被美欧掌控的世界三大经济组织在维护世界经济与金融稳定方面难有实质性的突破。此次金融危机显示出二战后形成的国际多边架构已不能适应21世纪的国际现实,在加强全球经济治理、国际金融结构改革、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上,有必要建立一种包容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更适应这个时代需要的新多边主义体系。2009年世界经济增长前景不容乐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IMF首席经济学家布兰查德在该组织2008年12月出版的《金融与发展》季刊上表示,对于世界经济而言,好消息是随着各国采取紧急应对措施,世界经济很可能已从“金融灾难”的边缘走了回来;但坏消息是受金融危机影响,世界实体经济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他分析,尽管前景不容乐观,如果各国都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到2009年下半年世界经济可望出现转机。而IMF总裁卡恩担心,由于各国财政刺激政策力度不够,2009年世界经济形势有可能比预期的更加严峻。世界银行在2008年12月9日发布的《2009年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提到,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有可能没有预期的严重,而各国为应对危机采取了大规模货币和财政刺激政策,受此影响世界经济有可能出现比预期更为强劲的复苏势头。
展望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后续走向仍将是决定全球经济未来走向的核心因素。基于政府干预经济的能力提高,大国经济政策的协调性增强,以及发展中国家整体经济保持增长,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不会演变为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要看到,市场本身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另外尽管各种措施完全发挥作用尚须时日,但全球范围内为支持金融市场、提供更多的财政刺激和创造宽松的货币环境采取的行动将有助于抑制全球增长的下降。初步判断,引发经济下滑的各种负面因素在2009年下半年可能会逐渐转向,低迷的全球经济有望在2009年年底触底。此外,金融机构的放贷意愿也有望逐渐恢复,加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刺激,都有望帮助世界经济在2009年晚些时候复苏。
发达国家经济可能处于持续衰退之中
此次金融危机发源于美国,与美国经济紧密相联的欧盟和日本受到的创伤和打击无疑格外沉重,欧元区和日本都已先于美国步入经济衰退。发达国家经济衰退引发了金融市场动荡,进一步降低全球经济的增长速度。IMF预测,2008年发达国家经济将仅增长1.4%,而2009年发达国家经济活动将收缩03%,是自二战以来发达国家经济首次出现全年负增长,经济复苏将在2009年后期开始。与美国相比,日本和欧元区国家因金融体系对次贷危机的抵御能力要高于美国,以及没有面临房地产市场大幅调整的压力,本轮经济衰退的程度也会低于美国。
借助于消费和弱势美元的力量,美国经济在2008年上半年取得2.8%的增长水平。但金融危机的蔓延迅速侵蚀到美国的实体经济,自9、10月后美国经济下滑趋势明显。工业生产转为负增长,失业率达到15年来的最高水平,作为经济增长发动机的私人消费连续下降,第三季度的经济呈现O.5%的负增长。布什政府推出了70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美联储也多次大幅调降利率,联邦基金利率在12月已降至0-0.25%的历史新低。2009年,新上任的奥巴马政府将面临美国经济近年来最困难的一年,新政府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备受关注和期待。新年刚过,奥巴马已表示将推出一项7750亿美元的经济复苏计划,并要求减税要占到整个经济刺激方案的40%(即3100亿美元的)。奥巴马经济新政的关键所在是,提高就业率,进而拉动消费,在美国经济企稳后,进一步鼓励创新,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重振美国经济。预计2009年美国经济将出现负增长。世界银行认为,2009年美国将出现0.5%的负增长;IMF预测,2009年美国经济将出现O.7%的负增长。尽管如此,2009年下半年美国经济还是存在率先反弹的希望。
2008年,正值欧元区成立10周年之际,在全球经济快速转向的同时,欧元区经济由年初的快速增长迅速转入衰退。2008年第二和第三季度,欧元区经济已连续呈现负增长,三个主要经济体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的经济均出现收缩。欧元区经济陷入衰退,一方面受全球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增长减速的影响,另一方面欧元升值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为了应对危机,各国政府以及在欧盟范围内纷纷出台了经济刺激措施,其中德国政府提出了320亿欧元经济刺激计划,法国政府推出了260亿欧元的刺激计 划,而欧盟如期出台一项总额为2000亿欧元的经济刺激计划,该计划要求成员国考虑扩大公共支出以及减税、降息等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为经济增长注入活力。此外,欧洲央行也连续降息,希望通过货币政策推动经济复苏。最近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表示,全球和欧元区的需求下降状况很可能会延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全球金融和经济状况不确定性仍然非常大,欧元区经济2009年可能下降O.5%,为1993年以来的首次衰退。
国际金融危机、美国经济衰退和日元急剧升值是导致日本经济在2008年表现不景气的主要原因。受国际油价剧烈动荡和严重金融危机的影响,主要靠外需拉动的日本经济因海外需求锐减而遭受沉重打击。美国进口市场的萎缩,导致净出口对日本经济增长的支持下降。而随着市场持续动荡和全球经济急剧下行,抑制了国际市场对日本产品的需求,造成日本企业纷纷大幅减产,企业削减资本支出,消费者开始限制开支。同欧元区情形一样,2008年第二和第三季度日本经济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日本央行宣称其经济已进入衰退。日本股市在2008年全年一路走低,日经股指一年内下跌了42%。与此同时,日元汇率却不断上升,与2007年末相比,2008年日元汇率升值了约25%,强势日元削弱了日本的出口竞争力。为阻止经济陷入更严重的衰退,日本央行采取各种方式向银行业注入资金,下调利率,日本政府也推出了大型的经济刺激计划。从短期看,美国经济减速及原油、原材料等价格波动和包括汇率在内的金融市场变化是日本经济面临的风险;从中期看,外向型经济结构内在的脆弱性是日本经济面临的风险,而人口减少、社会老龄化问题对日本的财政结构和经济增长能力的威胁是日本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
发展中国家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
对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而言,由于大多数国家金融开放程度不高,因此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受到的直接影响较小,国内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还比较稳定。然而,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在金融危机中难以独善其身。随着金融危机重创欧美发达国家,在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国际贸易萎缩等因素影响下,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节奏被打乱。它们普遍面临着出口增长趋弱、投资消费水平下降、资本外流加剧、汇率和资本市场剧烈波动、本币贬值等状况,整体经济增长速度显著放慢。IMF预测,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实际GDP增长将会从2007年的8.O%放缓至2008年的6.6%。
对外贸易一直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引擎。近年来,在国际市场需求旺盛下,石油、矿产品和农产品的大规模出口增加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储备,而国际市场原油、粮食、有色金属等价格上涨进一步推动了出口国的经济发展,而其中的多数都是发展中国家。如今,全球经济活动放缓,发达国家进口需求萎缩,这首先就影响到出口制成品的东亚国家的经济增长,导致其对能源与初级产品的进口需求下滑;而能源和初级产品需求减少、价格持续下跌又造成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收入减少,购买力下降,经济增长下滑。此外,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市场也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拖累,在全球金融市场剧烈动荡、世界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资本避险行为盛行,大量资本从新兴市场流出。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逆转,使得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股市低迷、货币贬值,部分国家通胀加剧。金融危机影响的日益扩大和深化,将增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部分外部依赖程度高、外汇储备和贸易盈余较少的经济体可能受到更大冲击。
由于未来一段时间外部经济环境可能进一步恶化,2009年新兴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将进一步放缓,国际商品市场价格的下降将继续对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收入造成影响。面对急剧变化的国际经济环境,自2008年9月中旬以来,许多发展中国家政府纷纷进行政策调整,以稳定金融市场,恢复投资者信心,刺激国内经济增长。如果发展中国家能够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将出口转移到经济增长较快的地区,以内需代替外需,继续推进结构改革加强竞争力,就会有优势应对危机。IMF预测,2009年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速将继续放慢,但仍有望达到5.1%,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变化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发达国家,随着新兴经济体迅猛发展、经济实力加速提升,它们正在成为全球性和区域性国际组织机制变革的重要力量。在目前世界经济增速放缓、金融危机加剧、发达国家经济面临衰退的形势下,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如果能够继续保持一定水平的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支点,将有助于世界经济平稳渡过难关。世界银行2008年12月10日发布的《东亚经济半年报》预测,尽管全球经济出现下滑,但东亚在2008年对整个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仍会达到1/3。IMF第一常务副总干事指出,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将会完全依赖于新兴市场国家。展望地区发展,据IMF预测,2009年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率将由2008年的8.3%放慢到7.1‰,拉美地区经济增长率由4.5%放慢到2.5‰非洲地区经济增长率由5.2%放慢到4.7%。
世界贸易量增速大幅放缓
全球经济增长减速实质性地削弱了全球贸易的增长。首先,全球需求急剧萎缩导致各国的出口下降。随着主要发达经济体陷入经济衰退,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减慢,国际市场需求锐减,发达国家进口增长趋弱,发展中国家出口受阻,世界贸易总量明显下降。据世界贸易组织(WTO)预计,2008年全球贸易增速将为200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按照IMF预测,世界贸易(包括货物和服务)量将从2008年4.6%降至2009年的2.1%。其中,发达国家、新兴和发展中国家的进口分别从2008年的1.8%和10.9%降至2009年的下降0.1%和5.2%;发达国家、新兴和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分别从2008年的4.1%和5.6%降至2009年的1.2%和5.3%。另据世界银行预计,2008年世界出口将增长6.2%,进口将增长5.4%;而2009年世界出口将萎缩2.1%,进口将萎缩1.8%,这将是世界贸易自1982年以来出现的首次下降。其次,国际贸易融资市场形势恶化。在金融危机的阴霾下,全球信贷紧缩限制了贸易融资,使可获得的出口信贷减少,同时进出口贸易中的履约风险和结算风险增大。而金融危机与汇率剧烈震荡相结合,也影响到全球贸易的稳定运行。
世界经济增长急剧放缓更是引发国际商品市场的形势波澜起伏,价格走势波动剧烈。主要大宗商品价格(尤其是石油)在2008年7月中旬创出历史新高后剧烈下跌,终结了连续5 年的全球商品牛市。2009年,只要全球经济尚未得到正常恢复,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将在低位徘徊,国际市场价格将低于2008年的水平。全球需求减缓和初级产品价格回落,使短期通货膨胀压力降低,发达国家甚至有可能发生通货紧缩的风险。
在全球经济面临衰退、贸易量萎缩、失业率上升的大背景下,人们担忧各国转而采取更为保守的贸易政策,从而加剧贸易紧张和摩擦,使全球范围的贸易保护主义威胁增大。然而,危机时期的保护主义只能加剧恐慌。回顾历史,30年代大萧条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留给人们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采取以邻为壑、高筑贸易壁垒的做法只能酿成更大的灾难和危机。因此,全球领导人不断发表声明承诺,要致力于支持全球经济增长,避免出现新一轮的保护主义,并迅速行动改革全球金融监管体系。
WTO多哈回合谈判在2008年进入第七个年头,尽管在一些方面取得进展,但因有关成员在农产品特殊保障机制上的分歧无法弥合,谈判再次陷入僵局。全球金融危机对多边贸易谈判带来新的挑战,虽然各国政府承诺尽快结束谈判,但因各方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应对全球金融和银行系统危机以及尽可能避免深度和持久的经济衰退上,使得谈判取得突破的前景黯淡。尽管如此,包括WTO总干事拉米内在的各方仍在呼吁,多哈回合早日成功将有助于有效地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遏制贸易保护主义,为重振世界经济注入强劲动力,因而推进谈判的努力—直没有中止。
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增长持续减速
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的《2008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因巨额跨境兼并和收购活动频繁,2007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连续第5年呈现增长态势,流入量达到1.83万亿美元,较2006年增长30%,超过2000年创下的1.4万亿美元的高峰。跨境并购仍然是全球FDI增长的主要原因,2007年全球跨境并购交易额达16370亿美元,比2000年高峰时增长了21%。
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放缓以及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对全球FDI产生了负面影响,而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减少了FDI流量。受美国次贷危机及经济下滑影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均剧烈动荡,发达国家金融市场出现严重的清偿危机,造成流动性紧张,借贷成本增加,导致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缩减,资本输出入降低。美国、英国和法国等是全球最重要的FDI流入和流出国,受金融危机的冲击,这些国家的FDI已出现大幅下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研究报告预计,这些国家2008年FDI流入量将下降24%至3350亿美元,FDI流出量将下降37%至6800亿美元。此外,金融危机引致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在全球经济增长下滑和国际市场需求缩减情况下,那些缺乏竞争力的企业特别是出口型的中小企业面临破产或濒临倒闭,也使得跨国公司对外投资活动明显减少。UNCTAD初步估计,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将随着全球经济下滑而减少,2008年全球FDI流入量将为16000亿美元,比2007年下降10%。
当前FDI主要以跨国并购的形式运作,而金融危机使得发达国家货币和债务市场的流动性产生危机,这种流动性不足已经抑制了2008年的跨国并购活动,引致公司并购活动明显减少。由于公司利润和银团贷款都呈下降趋势,以及全球信贷紧缩,直接抑制了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尤其是大规模的跨国并购减少。据UNCTAD的数据,2008年上半年,全球并购交易额比2007年下半年下降了29%,而超过10亿美元的跨国并购交易额更是减少了32%。经济环境的不稳定以及全球范围的需求低迷,还导致跨国公司的投融资信心不足,使其对外投资以及跨国并购计划变得更加审慎,即使有资金保障也会审慎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对发展中国家而言,OECD国家FDI流出量的减少,势必减少流入到发展中国家的FDI。目前看金融危机对发展中国家FDI的不利影响还没有太大显现,这一方面是基于发展中国家强劲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也由于发展中国家间的直接投资正日益增多,比如中国、巴西、印度和俄罗斯等“金砖四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在增多相互间的直接投资,这部分抵消了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减少的影响。据世界银行的资料,2007年流入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规模达到创纪录的1.03万亿美元,占发展中国家当年GDP的7.6%;预计2009年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流入规模将降至5300亿美元左右,占其当年GDP的3%。另据OECD估计,国际金融危机将使流向发展中国家的FDI减少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