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utz-Jeghers综合征患者 STK11及FHIT基因突变分析

来源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j731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Peutz-Jeghers综合征(PJS)患者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基因 (STK11基因)与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基因)突变情况,明确基因突变与PJS临床特征的关系。

方法

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对 STK11FHIT基因所有外显子及侧翼序列进行基因测序,测序结果与基因库中已知的正常序列比较。

结果

16例具有典型的Peutz-Jeghers综合征临床特征的先证者中,9例检测出 STK11基因外显子区致病性突变,1例已有报道,余8例及另1例发生FHIT基因第10外显子非编码区杂合突变,未见相关报道。相关直系亲属均未检测到以上突变类型。发生 STK11基因突变的患者未见FHIT基因突变。PJS患者 STK11基因突变率高达56.25%。

结论

无论有家族史或散发PJS患者均以 STK11基因突变为主要病因,少数存在FHIT基因突变,两基因突变间无明显相关性。FHIT基因可能参与了PJS疾病的发生。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1例混合型生殖腺发育不全患者的临床及遗传学特征,为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检测血清激素水平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应用多重PCR检测Y染色体SRY基因及无精症因子(azoospermia factor,AZF) a、b、c区域缺失情况、SRY全基因测序;全腹CT和肿块病理切片及免疫组化分析。结果患者血清激素检测结果均正常;染色体核型为45, X/46, X, Yqh-;
目的探讨孕早期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nuchal translucency,NT)与胎盘绒毛染色体异常的相关性。方法对139例孕11~13+6周且早期超声检查提示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2.5 mm的单胎孕妇行胎盘绒毛染色体核型分析。按NT厚度2.5~2.9、3.0~3.4、3.5~4.4、≥4.5 mm分成4组,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各组间的差异。结果在139例NT增厚的孕妇中,发现41例有胎
期刊
目的探讨中国浙江南部地区汉族人群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基因rs216293位点T/G与rs1063857位点T/C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发病及其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支数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246例冠心病患者和156例无冠心病对照组人群vWF基因的rs216293及rs1063857位点进行多态性检测,探讨不同的基因
目的对一个单纯性甲基丙二酸血症(methylmalonic acidemia, MMA)家系进行基因突变的检测和分析,探讨其发病的分子遗传学病因。方法PCR结合Sanger测序方法对先证者MUT、MMAA、MMAB 3个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及其旁侧序列进行分析,鉴别其中可能存在的基因突变。采用Polyphen2、SIFT、HSF、DNAMAN 6.0和Swiss-PdbViewer4.1.0等软件对检
目的建立基于Ion Torrent半导体测序技术的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 TSC1/TSC2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方法,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Ion Torrent PGM测序仪对2个TSC家系的患者及1例散发型TSC患者进行 TSC1/TSC2基因测序,筛选致病突变并用Sanger测序验证。同时对1例胎儿的 TSC1/TSC2基因的相应位
目的应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chromosome microarray analysis,CMA)分析18q缺失综合征患者基因型与表型的对应关系。方法选取常规G显带核型分析结果为18q缺失的胎儿样本2例及患儿样本6例,按照美国Affymetrix公司生产的CytoScan™ 750K芯片的标准操作流程,对样本DNA进行CMA分析,并用计算机软件及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结果。结果CMA在8例样本中均检
目的对1个先天性副肌强直家系的 SCN4A基因突变进行分析,为患者家系提供遗传咨询。方法收集该家系的临床资料,抽取先证者及7名家系成员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通过PCR-Sanger测序技术对先证者进行 SCN4A基因突变的检测;同时在家系的3例患者、4名正常家系成员和100名无血缘关系的对照中对发现的突变进行检测。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突变对蛋白功能影响,并比对突变位点在不同物种间的保守性。结
目的分析1例A亚型献血者的ABO血型血清学特性及相关的血型基因。方法用试管凝集法检测样本的ABO血型表型;用尿二苷酸N-乙酰半乳糖胺转移实验确定血型糖基转移酶的活性;用血凝抑制实验检测血型分泌型物质;ABO基因的第6~7外显子序列通过PCR扩增后直接测序分析,并对扩增产物进行克隆测序。结果该例表型为A亚型的先证者为非分泌型,血浆中无α-1、3 N-乙酰半乳糖基转移酶活性,DNA测序结果显示在第6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