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现代中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在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的前提下,探讨了如何让讲具体的课堂教学进行的生动,有序,既完成教学任务也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课堂;学生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1-0-01
总说我们要为课堂赋予生命,而在我看来是课堂赋予了我生命。课堂对我而言,像茶、像咖啡、更像是酒,两节课上后,如二两酒下肚,热乎乎、甜丝丝、飘飘然也,呵呵……
转眼从教已八载,兴许上课对我来说是快乐的,所以从未感觉到这八年的漫长和辛苦,只是感叹时光匆匆,从教的岁月已过近三分之一。哦,大家千万别误会,吾乃 Mathmatic teacher可不是教中文的先生哦!
本人虽从教不很长,却有幸目睹了新课改从萌牙到逐渐走向成熟的全过程。新课改之初,人声鼎沸,那课堂真叫一个热闹。学几何时,剪图纸、拼图案、削泥巴、切萝卜,学代数时、掐秒表、玩车模,学概率时、掷色子、玩转盘、摸彩球,哈哈,炸开了锅啊!凡事在开始之初总有那么一股热乎劲,可劲头一过,大家冷静下来之后,便开始思考了,数学课堂经这么一折腾,成什么了?手工课?物理课?还是游乐场?数学作为理科之首,讲究的就是理性思维,逻辑推理。特别是初中数学,作为小学数学和高中数学的一个过渡环节,更要注重的就是如何让学生的思维更好的从具体过渡到抽象,从有形过渡到无形,更何况初中的很多知识在小学已略有所学,完全没有必要大动干戈,费这么大周折嘛。拍拍脑爪,终于想明白了,数学课堂不能这么搞,还是得X、Y、Z,理性点。
这年头,流行复古,发型流行茶壶盖,衣服流行泡泡袖,音乐流行原生态,所以我们的数学课堂也流行反朴归真了。多媒体是什么鸟东西,老师啪啪啪的点,幻灯片哗哗哗的过,一节课像看电影似的。一段时间上一次,孩子们新鲜,天天上,肯定消化不良。还是一支粉笔,一张黑板来的效果好,真可谓家常便饭,细嚼慢咽。
这不,咱们合肥市蜀山区就举办了这场轰轰烈烈的“聚焦课堂”大赛 。过几天就该鄙人闪亮登场了,道具:一支粉笔,一张黑板。本人要上的就是八上第三章《三角形边角关系》第一节《三角形三边关系》。本节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三角形概念,二、三角形按边分类,三、三角形三边关系。其中第三部分是重点,更是难点。这一节的知识再朴实不过了,尤其是在道具如此简陋的情况下,实在没什么花样可玩。冥思苦想,再冥思苦想,对了,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边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这一结论的寻找,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搭小木棒,让学生从搭的过程中去探索这一结论。新科标不是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经历实验,操作、探索、猜想、证明的过程吗。三角形边角关系是学生在初中段初次学习三角形知识的一章内容。为了做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我决定查一查小学的数学资料,看一看孩子们在小学对三角形知识已经有了哪些了解。这一查,可坏了,孩子们早在小学是就探索过这一结论,那小棒也是老早就搭过的,此路不通。冥思苦想,再冥思苦想,灵感总是迸发在你意想不到的某一时刻。上课前的那一晚,我辗转反侧,思绪万千,三边关系的结论怎样得出才符合学生的知识建构呢?这一结论他们在小学已经通过搭火柴棒的方法探索过,但那只是一个从特殊到一般的猜想,并没有证明这一结论的合理性。有了,初一时我们学过的“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恰好可以作为这一结论的说明依据:
如图:从B到C有两条路径,
路径① B→A→C
路径② B→C
问:哪一条路径更短?
答案显然选路径②,即AB+AC>BC,依据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是这样的推导枯燥乏味,孩子们不一定喜欢,不喜欢,印象就不一定深刻,于是我将此环节改头换面:
有两只蚂蚁在散步,阿慢刚刚走到B点,阿快已经走到了C点,发现
C点有蜂蜜,便大叫:“哥们,快来,
这儿有蜂蜜,一同分享。”阿慢说: “老弟,摆在我面前的有两条路,第一条路:B→A→C,第二条路:B→C,我应该走哪条路呢?”
我的故事刚讲完,孩子们就异口同声的说:“走第二条路!”,孩子们响亮而兴奋的声音证明我的设计是对的。
即然三边关系的结论在小学已经学过一二,那么仅仅停留在这一结论的简单使用上是显然不够的。因此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求第三边范围这一问题更是这一节课的重难点。
问题:已知两条线段的长分别是12cm,15cm,问第三条线段的长在什么范围内,可使这三条线段构成一个三角形。
这一问题有难度,且过于抽象,怎样才能使这一问题变得生动,形象,而且让孩子们喜爱呢?哈哈!周杰伦的《双节棍》!于是我将此问题改编如下:
有三只蚂蚁,小红、小蓝、小白,它们在做游戏——搭三角形,它们都是周杰伦的歌迷,小红边搭边唱:“快来搭三角形,哼哼哈兮,找来一根木棒12厘米。”小蓝也边搭边唱 :“快来搭三角形,哼哼哈兮,找来一根木棒15厘米。”小白还没动,小蓝、红就冲小白唱: “快来扛,快去扛,愣着干什么……”请问小白扛来的木棒的长度在什么范围内,它们能搭成三角形?
整个故事,我是边说边唱,孩子们异常兴奋,当然这一问题的解决也非常之顺利。所谓兴趣最好的老师真是一点都没错。我想这一节课我会终身难忘,孩子们也会终身难忘,从他们在做题时还唱着:“快来搭三角形,哼哼哈兮……”就不难知道。
在我的人生中想必还会有很多这样令人如痴如醉的课堂,我真的说不清楚,我与课堂,是谁赋予谁生命,或许都有吧。
关键词:课堂;学生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1-0-01
总说我们要为课堂赋予生命,而在我看来是课堂赋予了我生命。课堂对我而言,像茶、像咖啡、更像是酒,两节课上后,如二两酒下肚,热乎乎、甜丝丝、飘飘然也,呵呵……
转眼从教已八载,兴许上课对我来说是快乐的,所以从未感觉到这八年的漫长和辛苦,只是感叹时光匆匆,从教的岁月已过近三分之一。哦,大家千万别误会,吾乃 Mathmatic teacher可不是教中文的先生哦!
本人虽从教不很长,却有幸目睹了新课改从萌牙到逐渐走向成熟的全过程。新课改之初,人声鼎沸,那课堂真叫一个热闹。学几何时,剪图纸、拼图案、削泥巴、切萝卜,学代数时、掐秒表、玩车模,学概率时、掷色子、玩转盘、摸彩球,哈哈,炸开了锅啊!凡事在开始之初总有那么一股热乎劲,可劲头一过,大家冷静下来之后,便开始思考了,数学课堂经这么一折腾,成什么了?手工课?物理课?还是游乐场?数学作为理科之首,讲究的就是理性思维,逻辑推理。特别是初中数学,作为小学数学和高中数学的一个过渡环节,更要注重的就是如何让学生的思维更好的从具体过渡到抽象,从有形过渡到无形,更何况初中的很多知识在小学已略有所学,完全没有必要大动干戈,费这么大周折嘛。拍拍脑爪,终于想明白了,数学课堂不能这么搞,还是得X、Y、Z,理性点。
这年头,流行复古,发型流行茶壶盖,衣服流行泡泡袖,音乐流行原生态,所以我们的数学课堂也流行反朴归真了。多媒体是什么鸟东西,老师啪啪啪的点,幻灯片哗哗哗的过,一节课像看电影似的。一段时间上一次,孩子们新鲜,天天上,肯定消化不良。还是一支粉笔,一张黑板来的效果好,真可谓家常便饭,细嚼慢咽。
这不,咱们合肥市蜀山区就举办了这场轰轰烈烈的“聚焦课堂”大赛 。过几天就该鄙人闪亮登场了,道具:一支粉笔,一张黑板。本人要上的就是八上第三章《三角形边角关系》第一节《三角形三边关系》。本节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三角形概念,二、三角形按边分类,三、三角形三边关系。其中第三部分是重点,更是难点。这一节的知识再朴实不过了,尤其是在道具如此简陋的情况下,实在没什么花样可玩。冥思苦想,再冥思苦想,对了,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边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这一结论的寻找,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搭小木棒,让学生从搭的过程中去探索这一结论。新科标不是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经历实验,操作、探索、猜想、证明的过程吗。三角形边角关系是学生在初中段初次学习三角形知识的一章内容。为了做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我决定查一查小学的数学资料,看一看孩子们在小学对三角形知识已经有了哪些了解。这一查,可坏了,孩子们早在小学是就探索过这一结论,那小棒也是老早就搭过的,此路不通。冥思苦想,再冥思苦想,灵感总是迸发在你意想不到的某一时刻。上课前的那一晚,我辗转反侧,思绪万千,三边关系的结论怎样得出才符合学生的知识建构呢?这一结论他们在小学已经通过搭火柴棒的方法探索过,但那只是一个从特殊到一般的猜想,并没有证明这一结论的合理性。有了,初一时我们学过的“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恰好可以作为这一结论的说明依据:
如图:从B到C有两条路径,
路径① B→A→C
路径② B→C
问:哪一条路径更短?
答案显然选路径②,即AB+AC>BC,依据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是这样的推导枯燥乏味,孩子们不一定喜欢,不喜欢,印象就不一定深刻,于是我将此环节改头换面:
有两只蚂蚁在散步,阿慢刚刚走到B点,阿快已经走到了C点,发现
C点有蜂蜜,便大叫:“哥们,快来,
这儿有蜂蜜,一同分享。”阿慢说: “老弟,摆在我面前的有两条路,第一条路:B→A→C,第二条路:B→C,我应该走哪条路呢?”
我的故事刚讲完,孩子们就异口同声的说:“走第二条路!”,孩子们响亮而兴奋的声音证明我的设计是对的。
即然三边关系的结论在小学已经学过一二,那么仅仅停留在这一结论的简单使用上是显然不够的。因此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求第三边范围这一问题更是这一节课的重难点。
问题:已知两条线段的长分别是12cm,15cm,问第三条线段的长在什么范围内,可使这三条线段构成一个三角形。
这一问题有难度,且过于抽象,怎样才能使这一问题变得生动,形象,而且让孩子们喜爱呢?哈哈!周杰伦的《双节棍》!于是我将此问题改编如下:
有三只蚂蚁,小红、小蓝、小白,它们在做游戏——搭三角形,它们都是周杰伦的歌迷,小红边搭边唱:“快来搭三角形,哼哼哈兮,找来一根木棒12厘米。”小蓝也边搭边唱 :“快来搭三角形,哼哼哈兮,找来一根木棒15厘米。”小白还没动,小蓝、红就冲小白唱: “快来扛,快去扛,愣着干什么……”请问小白扛来的木棒的长度在什么范围内,它们能搭成三角形?
整个故事,我是边说边唱,孩子们异常兴奋,当然这一问题的解决也非常之顺利。所谓兴趣最好的老师真是一点都没错。我想这一节课我会终身难忘,孩子们也会终身难忘,从他们在做题时还唱着:“快来搭三角形,哼哼哈兮……”就不难知道。
在我的人生中想必还会有很多这样令人如痴如醉的课堂,我真的说不清楚,我与课堂,是谁赋予谁生命,或许都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