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当前形势和辅导员的特点出发,分析高校辅导员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和对策,对提高学生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做好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心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1-0-01
当前高校学生工作难度大、任务繁多、意外事件也多,影响着高校辅导员心理的健康发展,但社会在关注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的时候却忽略了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辅导员心理素质的总体水平与教师相比,具有较高的忧虑性,因此,关注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是提高学生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的需要,而且还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条件。
一、高校辅导员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事务繁多和任务繁重
高校辅导员每天面对的是大量繁琐的事务性工作,所谓的“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眼睛一睁、忙到熄灯”就是辅导员工作的真实写照。高校各部门各项工作落实到学生层面。执行者都是辅导员,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事情都落到了辅导员的身上。
(二)无形性的工作成果
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需要投入很多精力和时间,在每一天的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做好每一项细碎的工作,但是即使辅导员付出了很大的精力和时间去做,其工作的业绩很难形成明显的成果,这样辅导员难以产生成就感。同时,辅导员在管理学生旷课、考试作弊、夜不归宿、沉溺于网络等问题时,导致个别学生反感甚至反复教育依然未见成效,学校又把责任归咎于辅导员,使辅导员觉得工作没有被肯定,产生挫折感。
(三)辅导员自身定位模糊
国家教育部对辅导员的定位是德育教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及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但是,现实中的高校辅导员在全校教师和行政人员的地位边缘化以纪念馆是不争的事实,虽然教育部一再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要提高辅导员的地位和待遇,但是辅导员的地位没有因此发生实质性的变化。高校辅导员每天都忙于日常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甚至在休息的时间落实工作,导致深入思考不多,理论水平难以提高,给人一个“保姆”的印象,这种角色定位上的复杂性,导致辅导员难以辨别自己的职业到底是什么样的性质。
(四)不完善的培养机制
现在的高校辅导员学历要求已经由原来的本科学历提高到研究生或博士,这对于往届本科毕业的辅导员来说,学历的在提高迫在眉睫,另外,辅导员原有的专业各种各样,专业背景不一致性导致部分辅导员缺乏教育、管理等专业知识,虽然各个高校都支持鼓励辅导员提高学历,甚至制定各种鼓励政策,但是鼓励政策不一定能广泛普及,因此,辅导员学历的提高还是要靠自己很大的努力才能解决,这对学历较低的辅导员来说是个不能被忽视的问题,导致辅导员不能安心的工作。
(五)社会认可度低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优秀人才,他们甘于奉献、乐于付出,用于承担重任,但是辅导员无论在薪酬、待遇还是前途发展,都在高校中处于相对较低的位置,甚至传统观念认为只有专业知识不好的人才做辅导员。诸如“辅导员就是打杂的”“辅导员挣钱不多,操心不少”“辅导员工作没有出息”等偏见也不可避免的影响到辅导员。辅导员的工作特点决定了育人工作往往是长期的效应,难以在短期中见到成效和回报,当代大学生是有个性的,对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比较排斥,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同感比较低,因此,辅导员付出很大的工作量,却很难像其他教师一样能够取得非常明显的成绩,也不如专业教师的地位,这一切加剧了辅导员工作挫败感。
二、高校辅导员心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育部规定实行政治辅导员制度以来,就不断完善这支重要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它保证了党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领导,是党对高校领导的根本保证。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同时也大大提高自身处理问题的能力、创造力和对事务的判断能力。国家还将辅导员制度作为高校培养党政后背干部的重要方式,这为高校本身以及国家和地方政府输送了大批人才,辅导员要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学习,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指导实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和精神境界很好的调节自己在工作、学习与生活中的不良心态。
(二)提高自身素质、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
高校辅导员要善于转化和化解工作压力,积极扩展社交范围,在积极乐观的人际交往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情商,主动学习理论学常识,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加强自身锻炼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向做得好的辅导员学习,最后结合自身的特点努力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在工作中真正做到“乐而为之”。对于辅导员制度在执行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和弊病,辅导员不应该抱着埋怨的态度,而应该面对现实,积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出发,加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提高技术水平与完成任务的能力。
(三)注重人格魅力修养
在辅导员自身增强专业理论知识,完善自身素质的同时,应该着重注意培养成一种独特的人格魅力。。辅导员是要有独特的人格魅力的,一种吸引自己的学生能够以自己为榜样积极进取地塑造自身、完善自我的魅力。这一点是我们顺利开展学生工作的诀窍,也将会对学生产生终身有益的影响。
(四)建立完善的辅导员培养体系
辅导员的队伍的完善还需要在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要以专业化、职业化为指导思想建立与完善辅导员的培养体系,真正创造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使辅导员专心于本职工作,真正做好管理、教育、引导和服务的工作,为学校的发展和稳定提供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徐静波.浅谈辅导员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心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1-0-01
当前高校学生工作难度大、任务繁多、意外事件也多,影响着高校辅导员心理的健康发展,但社会在关注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的时候却忽略了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辅导员心理素质的总体水平与教师相比,具有较高的忧虑性,因此,关注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是提高学生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的需要,而且还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条件。
一、高校辅导员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事务繁多和任务繁重
高校辅导员每天面对的是大量繁琐的事务性工作,所谓的“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眼睛一睁、忙到熄灯”就是辅导员工作的真实写照。高校各部门各项工作落实到学生层面。执行者都是辅导员,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事情都落到了辅导员的身上。
(二)无形性的工作成果
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需要投入很多精力和时间,在每一天的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做好每一项细碎的工作,但是即使辅导员付出了很大的精力和时间去做,其工作的业绩很难形成明显的成果,这样辅导员难以产生成就感。同时,辅导员在管理学生旷课、考试作弊、夜不归宿、沉溺于网络等问题时,导致个别学生反感甚至反复教育依然未见成效,学校又把责任归咎于辅导员,使辅导员觉得工作没有被肯定,产生挫折感。
(三)辅导员自身定位模糊
国家教育部对辅导员的定位是德育教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及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但是,现实中的高校辅导员在全校教师和行政人员的地位边缘化以纪念馆是不争的事实,虽然教育部一再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要提高辅导员的地位和待遇,但是辅导员的地位没有因此发生实质性的变化。高校辅导员每天都忙于日常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甚至在休息的时间落实工作,导致深入思考不多,理论水平难以提高,给人一个“保姆”的印象,这种角色定位上的复杂性,导致辅导员难以辨别自己的职业到底是什么样的性质。
(四)不完善的培养机制
现在的高校辅导员学历要求已经由原来的本科学历提高到研究生或博士,这对于往届本科毕业的辅导员来说,学历的在提高迫在眉睫,另外,辅导员原有的专业各种各样,专业背景不一致性导致部分辅导员缺乏教育、管理等专业知识,虽然各个高校都支持鼓励辅导员提高学历,甚至制定各种鼓励政策,但是鼓励政策不一定能广泛普及,因此,辅导员学历的提高还是要靠自己很大的努力才能解决,这对学历较低的辅导员来说是个不能被忽视的问题,导致辅导员不能安心的工作。
(五)社会认可度低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优秀人才,他们甘于奉献、乐于付出,用于承担重任,但是辅导员无论在薪酬、待遇还是前途发展,都在高校中处于相对较低的位置,甚至传统观念认为只有专业知识不好的人才做辅导员。诸如“辅导员就是打杂的”“辅导员挣钱不多,操心不少”“辅导员工作没有出息”等偏见也不可避免的影响到辅导员。辅导员的工作特点决定了育人工作往往是长期的效应,难以在短期中见到成效和回报,当代大学生是有个性的,对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比较排斥,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同感比较低,因此,辅导员付出很大的工作量,却很难像其他教师一样能够取得非常明显的成绩,也不如专业教师的地位,这一切加剧了辅导员工作挫败感。
二、高校辅导员心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育部规定实行政治辅导员制度以来,就不断完善这支重要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它保证了党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领导,是党对高校领导的根本保证。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同时也大大提高自身处理问题的能力、创造力和对事务的判断能力。国家还将辅导员制度作为高校培养党政后背干部的重要方式,这为高校本身以及国家和地方政府输送了大批人才,辅导员要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学习,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指导实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和精神境界很好的调节自己在工作、学习与生活中的不良心态。
(二)提高自身素质、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
高校辅导员要善于转化和化解工作压力,积极扩展社交范围,在积极乐观的人际交往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情商,主动学习理论学常识,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加强自身锻炼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向做得好的辅导员学习,最后结合自身的特点努力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在工作中真正做到“乐而为之”。对于辅导员制度在执行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和弊病,辅导员不应该抱着埋怨的态度,而应该面对现实,积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出发,加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提高技术水平与完成任务的能力。
(三)注重人格魅力修养
在辅导员自身增强专业理论知识,完善自身素质的同时,应该着重注意培养成一种独特的人格魅力。。辅导员是要有独特的人格魅力的,一种吸引自己的学生能够以自己为榜样积极进取地塑造自身、完善自我的魅力。这一点是我们顺利开展学生工作的诀窍,也将会对学生产生终身有益的影响。
(四)建立完善的辅导员培养体系
辅导员的队伍的完善还需要在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要以专业化、职业化为指导思想建立与完善辅导员的培养体系,真正创造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使辅导员专心于本职工作,真正做好管理、教育、引导和服务的工作,为学校的发展和稳定提供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徐静波.浅谈辅导员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