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策略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ZI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精心设计探究模式,循序渐进引导探究;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启迪学生探究思维;充分发挥实验功能,训练学生探究能力;积极改进评价方式,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关键词】初中化学 探究试验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3(c)-0000-00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教学策略。为此,我在多年的实践教学中做了一定探索,下面就如何实施探究式教学谈几点具体策略,以供同仁商榷。
  2精心设计探究模式,循序渐进引导探究
  九年级学生刚接触化学,对化学仪器的使用以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几乎不了解。为了学生循序渐进的掌握探究实验,起初我按照“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方案—收集证据—得出结论—交流与评价”一般探究思路,给学生设计探究模式。学生按照模式做尝试实验,感知探究实验的一般方法。如《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具体模式:
  观察现象:分别给一瓶集满空气的集气瓶、集满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插入燃着的木条,这时会发现:1.发现问题: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2.提出问题: ⑴空气中那些气体可以帮助人呼吸;⑵人呼出的气体中由那些物质组成?如何验证?3.猜想与假设
  ⑴人呼吸需要氧气,则呼出气体中氧气可能含量减少;⑵人呼出二氧化碳,则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可能会增加;⑶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可能增加或减少或基本不变。4设计方案⑴收集空气与呼出气体各两瓶。⑵利用氧气性质、二氧化碳性质、水的性质测定所收集气体中含量相对多少。5.收集证据(1)查资料已知⑴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浑浊越多二氧化碳气体越多。⑵氧气可以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氧气越多。⑶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木条熄灭。⑷水蒸气遇冷会凝成液滴。6实验探究⑴收集呼出的气体、空气各两瓶。⑵向两瓶不同气体中分别滴入澄清石灰水并振荡。⑶向两瓶不同气体中分别插入燃烧的木条。⑷取两块干燥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呼气。7.现象描述,获得结论8交流与评价:学生通过比较其它可能的解释,来评价自己解释并交流和论证各自提出的问题的解释。
  在学生初步掌握了实验探究技巧后,我尝试着稍稍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实验,设计探究方案。此时,学生设计的方案,难免在可操作性、安全性等方面存在问题,除在学生实验前仔细批阅方案,给予指导,还要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基本操作、现象的观察、现象地记录等方面进行其规范性指导,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探究实验操作的技巧和一般方法。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知识和技能后,就放手让学生探究,但不能放手不管,还要在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合理性等方面指导,使学生循序渐进的掌握探究方法。
  2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启迪学生探究思维
  1.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学习“金属与盐发生置换反应的条件”时,设计了这样实验:把铜丝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和硫酸铝溶液中,让学生观察现象,并引导提出“为什么一个铜丝表面有银白色物质,而另一个铜丝表面没有”。2.通过日常观念和科学观念矛盾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学习“生活中常见的盐”时,可向学生展示:“纯碱、高锰酸钾、氯化钠、碳酸钙”等并问学生:“那些是盐?”绝大部分学生们肯定的回答:除纯碱其余都是盐,当教师告诉学生纯碱也是盐时,同学们都很惊奇,从而引发了学生认知上的矛盾与冲突,产生了求知欲望。3.让学生面临要加以理论解释的现象和事实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学习“原子的构成”时,一些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原子中电子与质子都带电,引导学生提出,为什么物质不带电?为什么整个原子呈现电中性?4.由旧知识拓展引出新问题创设问题情境。5.以谬误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我模仿学生错误思维方式,进行推理、论证或演示实验,当产生不合理结论时,极易使学生产生疑问。例如,在学习“燃烧和灭火”时,我提出“物质要燃烧是不是都要点燃”不少学生认为:“只有点燃后才能发生燃烧”。我针对学生提出这一结论,再演示白磷自然实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疑问,主动探究燃烧的原因。6.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设置问题情境。如氧化汞分解有毒、工业制氧、石油炼制、合成橡胶、钢铁冶炼等复杂,运用多媒体展示,创设问题情景。
  3充分发挥实验功能,训练学生探究能力
  化学实验是引导探究式教学取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桥梁”和“中介”。在教学中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化学仪器与药品或补充实验,鼓励学生主动地进行实验探究。如在教学酸溶液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时,我给学生提供了氧化铜,因为原料易得,实验易做,现象又明显。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探究氧化铜与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另一组做氧化铁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这样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规律,便于学生得出和掌握规律,再如,在碱溶液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的教学中,补充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硫反应实验,先做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按照要求闻气味,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再按要求闻气味,这样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其反应规律,同时适时进行环保知识教育。有些实验虽然会造成污染,但若采取恰当的措施,可防止或减少污染。另外,家庭小实验也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极好途径,平时我非常重视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家庭小实验。如“鸡蛋壳与醋精反应”为证明产物中有二氧化碳,需要澄清石灰水,可向学生提供澄清石灰水,帮助学生完成家庭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4积极改进评价方式,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正确地评价是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我、超越自我、追求“更好”的有效手段。为此,在探究实验教学中还要充分发挥评价功能,调动学生探究兴趣。目前,评价方式主要有两种——笔试和实验考查。但在笔试中侧重于考查实验操作技能和结果,很难全面考查实验过程中的各项能力,这样的考核评价并不完善,尤其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在探究实验中涉及到科学方法的运用、方案设计、实验地操作、现象的观察等,还涉及到学习兴趣等其他非智力因素,如情感、意志等因素。这些也对探究学习起着维持、调节、内化和升华的作用,关于过程与方法的评价,主要借鉴英国教师的实验评价方案,将一个实验计划分为四个过程,即计划、实验、解释和交流。在每一个过程中考核相关的技能,为学生学习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同时,还坚持以鼓励为主,尊重学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励学生向追求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俊明.《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化学课程改革》〔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2〕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化学(九年级)教师培训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其他文献
孙佶(1921年3月-1997年6月),辽宁沈阳人。1947年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毕业.1947-1948年在南开大学物理系,1948-1952年在清华大学物理系,1952年到北京大学物理系,1955年参与筹建物理研
文章介绍了一门十分活跃的核分析技术——加速器质谱的基本原理、设备与技术发展,以及在地球科学、生物医学、环境科学、核天体物理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
由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原副主任王乃彦院士负责组织翻译和审校的《新世纪物理学》一书,已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
目的:总结儿童胃食管返流(GER)的X线诊断经验,评价X线钡餐对GER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03例儿童GER(年龄3~14岁)作回顾性分析。钡餐以5分钟内有3次返流确认为GER。重点观察返流的程度、方式以及食管对返
本文试图分析目前我国高师地理系的《中国经济地理》课程建设过程中所存在之问题,结合广州师院地理系的教学改革发展实际情况,提出《中国经济地理》课程建设的模式.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大鼠癫痫持续状态后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神经发生的影响。方法建立14天大鼠和60天大鼠戊四氮(PTZ)诱导癫痫持续状态模型,
生物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中学生物学各门课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科特点,大力提倡演示实验的创造性运用。对于那些追求提高教学效果,有志于进行教学改革的教师,演示实
众所周知,有关物理常数的研究一直是非常重要的课题,例如对精细结构常数α值是不是一个绝对常数就是前几年一直争论的焦点,α常数定义为电子电荷的平方与光速和普朗克常数之积的
我国传统的教育方式主要以应试为主,教育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忽视了学生创造性和个性的培养,很显然这已背离了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高等院校作为培养高等人才的主要场所,若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