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步跟随耐克:败于销售收入未能有效扩张

来源 :新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xzh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80年代中期,锐步(Reebok)在销售收入、利润等各项指标上超过耐克,成为全球第一运动品牌。随后双方展开激烈竞争,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耐克全面超出,而锐步则长期停滞不前。锐步到底失利于何处呢?下面我们把锐步挑战耐克的战役分成挑战、相持和失利三个阶段进行分析。
  
  挑战阶段(1984—1988):差异化市场成就锐步
  
  1979年是耐克的黄金时期。根据公司资料,耐克当年推出第一双气垫运动鞋“Tailwind”,并开始从事运动服装的制造和销售业务,这使其年销售收入达到美国运动用品市场的近一半,在运动鞋市场更是遥遥领先。1980年,耐克发行200万股股票并在纽约交易所公开上市,当年销售收入达到2.69亿美元。
  但是,耐克运动鞋强调功能性,主要顾客对象是男性。1984年,美国“慢跑热”退潮,女性有氧运动兴起,锐步创始人兼cEo保罗·费尔曼(Paul Fireman)抓住这一机遇,使锐步在1985年实现销售收入3亿多美元,其中60%来自有氧运动鞋和健身鞋。锐步成为健身和时尚运动品牌的代表,并于当年完成上市。1986年,锐步在美国的销售额超过了耐克。
  1986年12月,耐克宣布裁员10%,解雇了约500名员工,DavidChang、B0bWoodell、Rob strasser等创业团队成员也在此时纷纷辞职,虽然耐克当年的毛利率仍保持在38%左右,但净利率仅为5%。1987年,耐克的销售收入从10.7亿美元减少到8.77亿美元,同比下降了21%,净利润也下降了38.98%,而锐步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了23%,占美国运动鞋市场份额达到耐克的2倍(图2)。
  耐克在1987.1988年间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建立了矩阵式组织架构;任命了新的管理层;产品设计的重心从“什么是最先进的运动鞋技术”转向“如何设计能吸引顾客购买的鞋”。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扩大销售市场和产品范围,耐克1988年收购了高端的时装鞋公司Cole Haan,进入休闲鞋领域。而从1988年开始,美国有氧运动鞋市场开始饱和,锐步的优势产品增长乏力,也被迫进行战略调整。
  
  相持阶段(1989—1994):耐克关注收入和库存,锐步看重品牌和推广
  
  1990年,耐克的销售收入与锐步持平,净利润已经超过了锐步。奈特在1990年报中表示,耐克的目标是“成为市场份额最大、盈利能力最强的公司”,力图继续从对手手中争夺市场。而锐步则更看重品牌的建设,目标是“成为世界范围内运动和健身的第一品牌”。
  图21983-1998年耐克与锐步业绩对比:耐克1995年起反败为胜一览表
  1992-1994年间,美国运动鞋和运动服市场整体不景气,据美国运动商品协会统计,市场总销售额增长率分别为-0.46%、-5.53%和0.32%。由于耐克和锐步的增长都陷入停滞,双方开始向对方领地进攻。耐克1992年针对锐步在健身市场的优势推出了有氧健身鞋,但由于市场不景气,并未达到预定的增长目标。1994年,耐克运动鞋的销售数量和销售均价都降了2%,净利润也再次出现下降。从地域构成看,耐克不仅在美国市场销售收入下降了5 o/01而且国际市场销售收入也下滑了3.2%。但是,耐克仍然坚持投入国际市场,当年的销售和行政开支(sG&A)同比增长了5.6%,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从23.5%提高到25.7%。
  


  锐步为了打开男性市场,把产品重点放在篮球鞋上,不断推出新技术,以强化锐步篮球鞋的功能性特征。1991年,锐步在推出Pump技术后推出了Blacktop系列篮球鞋产品;1992年在推出Instapump和GraphLite技术的同时推出了The Above The Rim篮球鞋系列。锐步还照搬耐克塑造产品代言人乔丹的做法,大做“英雄崇拜”式广告,力推NBA明星奥尼尔;复制耐克以乔丹等招牌球员命名新款球鞋的做法,推出了一款名为“Shaq Attack”的运动鞋。但是,锐步的市场营销策略并不奏效,市场份额反而由1989.1992年间的23%左右跌至20%左右(图3)。与此同时,销售和行政开支不断上升,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从1991年的24.4%上升到1995年的28.7%。
  从主要业绩指标考察,1989.1994年的六年相持时期,耐克和锐步的销售收入非常接近,耐克的利润略高。在销售和市场推广费用占销售收入比例上,锐步比耐克略高;在经营效率指标中,耐克的库存周转率明显优于锐步(图4)。1989.1994年,耐克存货与销货成本比率的平均值为0.24,而锐步为0.28,说明耐克的供应链管理水平优于锐步。据公开资料,耐克从上世纪70年代起就采用独创的名为“Future”的预订货系统。在该系统下,零售商提前6个月就可以对产品下订单,并会因此而享受价格折扣和保障交货质量的优惠,下单后1个月内仍有取消订单的权利。这样,耐克就可以制定至少5个月的供货周期计划,优化了库存管理。
  
  失利阶段(1995—1997):耐克完成国际化和产品延伸,锐步营销策略失败
  
  1995年中期,奈特在报告中阐述了新的战略目标:成为全球化公司,而不是开展国际业务的美国公司。并制定了一系列扩大销售收入的具体措施:扩张欧洲团队;深入参与足球运动;成为一家真正的服装公司,开发在北美增长最快的冰球市场;产品定位扩展到女性运动和健身领域等。1995和1996年,耐克国际市场收入分别同比提高了26.52%和13.58%,1996年已占全球运动鞋市场32.1%,锐步则从1992年的20%下滑到1996年的14.7%(表2)。到1997年,耐克在国际市场的运动鞋销售又增长了42%,运动服装销售增长了67%,国际市场收入达34.8亿美元,占耐克总收入的38%。
  耐克在服装领域也取得了重大突破,1996年在美国的服装销售收入同比增长了98.75%。奈特在耐克年报中说,耐克的服装和鞋并非简单的组合,它们一起设计并一起投放市场,形成一个完整的品牌,“这是耐克有别于其他公司的关键”。耐克还开始采用特许制造的方式,在手表、眼镜等饰品上打上自己的标志进行销售,这些都有利于增加销售额。
  此外,耐克1996年收购了行业领先的加拿大冰球设备制造商Bauer,正式进入运动装备市场。运动装备市场规模较大,1996年的美国市场约370亿美元,而运动鞋和运动服市场仅为128亿和111亿美元左右,耐克显然想把这一市场发展成“第三引擎”(表3)。不过,在收购初期,Bauer虽然提高了耐克销售收入,但是对提升利润的效果并不明显。
  通过市场延伸和产品延伸,耐克的销售收入增长迅速,这为其提供了较大的销售和管理费用支配空间。根据财报,耐克始终保持将收入的10%左右用于广告和促销,虽然锐步这一比例更高,为11.5%,但1995年以后因为收 入基数与耐克相差太大,已经无力与耐克抗衡。此外,耐克每年拨出5000万美元作为研究和开发费用,坚持每年4次推出新产品。这种做法虽然增加了耐克自身的成本和库存压力,但是对锐步的打击更大,比如锐步在1997年推出了采用DMX技术的超轻运动鞋,但由于耐克推出的新产品层出不穷,该运动鞋很快就被淹没了。
  锐步方面,从1995年起,其宣布产品定位是运动和性能,不再是时尚和健身,这种不连续的广告宣传和品牌形象受到市场广泛批评。锐步的广告词也不断变化,与耐克长期坚持的“Just Doit”相比,品牌定位非常模糊,如1988年是“Reeboks Let u.B.u.”,1989年是“PhysicsBehind the Psychique”,1992年是“I Believe”;1996年,锐步又推出新的广告词“This Is My Planet”,并放弃了11—17岁的核心客户群,定位于18-30岁的都市年轻人。
  锐步经常变换管理层和组织架构,也使得零售商丧失了信心,如锐步在美国最大鞋业零售商富乐客(Foot Locker)的销售额从1991年3亿多美元下降到1995年约1.75亿美元。另外,与耐克收购后整合速度较慢相比,锐步的收购更加失败。除了1986年收购的洛克波特(Rockport)外,其他如1987年收购的爱威亚(Avia),1988年收购的艾丽斯(Ellese),1989年收购的Boston Whaler,都没有为锐步带来盈利贡献和价值提升,最终都被折价出售。到1997年,耐克和锐步的竞争基本结束,锐步连续6年保持在30亿美元左右,而耐克的销售收入已超过90亿美元。
  
  通过产品延伸实现销售收入增长是耐克制胜关键
  
  分析耐克和锐步在整个竞争过程中的财务指标可以发现,它们都采用“轻资产运营”,为了保证资产的安全性和回报率,都坚持稳定的高利润率。1990—1997年间,锐步的年平均毛利率为39.76%,略高于耐克的39.16%;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4.08%,也略高于耐克的23.98%,在单位资产创造股东价值方面,并不逊于耐克。但是,锐步净资产收益率高反而竞争力日益衰弱的事实说明,资产经营能力并非双方决胜的唯一因素。
  与锐步相比,耐克的销售收入领先是最重要的财务特征。从耐克1990—1997年间的收入结构变化看,国际市场比例、服装比例、装备和配件比例上升是三个主要变化特征。具体来看,首先,1990.1997年间耐克国际市场销售额占总收入平均比例为37.4%,而锐步虽然国际市场的销售额远不如耐克,但这一比例为36.4%,与耐克相近,说明国际化并非二者收入结构主要差异。其次,1997年二者的服装销售均占总收入的27%左右,但耐克1990.1997年间服装占总收入平均比例为11.8%,远高于锐步这一比例的5.56%,说明锐步对服装市场的开发落后于耐克。此外,截至1997年,鞋和服装之外的产品已占耐克总收入的5.97%,而占锐步尚不足1%。因此我们判断,通过产品延伸实现销售收入增长是耐克胜出的关键因素。
  


  1990-1997年间,耐克的销售收入增长率与净利润增长率保持了高度一致,而锐步的净利润增长率则急剧波动,在二者毛利率历年都比较稳定的情况下,说明耐克的费用控制和配比要好于锐步(图5)。从二者具体费用构成看,锐步的广告和营销费用占总收入的比重一直在11.5%左右,高于耐克的10%,而销售收入却日渐落后,说明资金投入并非决定销量的主要因素,简单跟随耐克的“明星代言”、斥巨资投放广告等营销策略带有很大的风险。1990.1997年间,锐步的销售和行政开支占总收入比重高达27.3%,大大高于耐克的23.6%,即使考虑到广告和促销费用高的因素,锐步的管理费用仍一直超出耐克约2个百分点,这也说明其内部管理效率不如耐克。
其他文献
2007年,中国经济将稳中加速,同时通胀反弹、利率上扬;人民币兑美元升值5.8%;中外企业税率合并将迈出第一步。  经济的发展有时在情理之中,但又在意料之外。2006年初,经济学家普遍认为中国经济会平稳发展,政府也准备将政策重心由周期性管理转向“解决深层次、结构性矛盾”。但是,一场井喷式的信贷扩张,将固定资产投资推向新的高潮,也启动了又一轮宏观调控。  其实,那次信贷扩张是有迹可循的。经过注资和接
期刊
美国是判例法系国家,其证券法律体系也是由诸多浩繁的法案及规则构成,其中,关联人士持股及售股的规定散见于《1933年证券法》、《1934年证券交易法》及其下的各条规则中。本文归纳了美国上市公司创始人、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等关联人士交易本公司股票时需要重点关注的规则,并作出解释说明,同时,也对中国内地与美国在关联人士持股及售股限制方面的证券法规进行了比较分析,以供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及全流通后的中国企业
期刊
未来2—3年股市资金供应将始终保持充沛。但今年3、4月份,涌入市场的资金和股票资产可能出现供求关系的微妙变化,投资者要及时关注这个敏感的时间窗口。  A股指数在2006年底创出历史新高,再次为流动性泛滥作了一个充分的注解。投资者所关注的是,资金泛滥将持续到何时?  长期来看,股票市场的资金将在未来2-3年始终保持充沛状况。  首先,资金将在未来2-3年持续进入中国,外贸顺差是最显著的输入源泉。持续
期刊
从阿迪达斯的业绩增长曲线可以看出(表4),1992年时它还是一家经营状况糟糕的公司,但是1993.1998年间出现了爆炸性增长,销售收入年均增速高达22.7%。财务指标显示,虽然阿迪达斯1993.1998年间各项运营指标都与耐克差距较大,但均保持了稳定和快速提高,其中最明显的财务特征有两个。第一是资产负债率始终很高,1992年和1996年分别为78.38%和61.32%,远高于耐克的9.55%和1
期刊
李宁“耐克化”生存 李宁跟随耐克:“轻资产运营”模式特征明显    截至2006年12月26日,在港上市的国内运动品牌“李宁”(02331.HK)近50天的平均股价达到9.86港元,市盈率超过60倍,总市值达116亿港元。与目前大多数中国运动鞋厂商相比,“李宁”具有一个明显的财务特征,就是其采用了耐克(Nike,纽约证交所代码:NKE)首创的“轻资产运营”模式,这也是其受到资本市场追捧的重要原因。
期刊
随着私人股权在资本市场的影响力越来越深人,加上很多国家政府依然固守资源壁垒,非上市企业在某些方面己可以与其上市的竞争对手相媲美,但上市公司并不会因此而失势。  “一个世纪以来一直是美国经济发展主要动力的上市公司,在经济领域中的作用正在逐渐弱化并开始失势。”  这是1989年时任哈佛商学院教授的迈克尔·詹森(MichaelJensen)在其撰写的一篇颇具争议的文章中提出的观点,文章对上市公司未来的地
期刊
从餐馆、超市,到酒店、医院,连锁企业已经渗透到了几乎所有服务性行业中,但有着千张“面孔”的连锁经营,归根结底只有两种模式:直营模式和加盟模式。但无论是直营模式,还是加盟模式,中国的连锁企业都未能打造一个世界级的品牌。前者面临着资金实力有限、扩张速度较慢的问题;后者虽然扩张速度很快,但却面临着品牌价值被滥用、毁损,甚至沦陷的危机。中国的连锁企业陷入了管理质量与扩张速度的艰难权衡之中,连锁企业扩张的支
期刊
施正荣、陈天桥、丁磊、张朝阳、马化腾、江南春、吴鹰,这些“《新财富》500富人榜”上声名显赫的科技精英,由于提供了光伏发电、网络游戏、门户网站、QQ、户外视频广告、小灵通等受到广泛欢迎的创新产品,而得以在境外资本市场上变现巨额财富,成为身家数十亿乃至过百亿元的财富新贵。然而,这些富于激情的创富者,并非个个都是精明的理财者。我们的研究显示,在海外上市的中国民营高科技企业创始人中,近半人士的财富出现了
期刊
世界经济失衡,被大部分经济界人士认为是中国面临的一个头疼的问题,因为中国在补贴发达国家。笔者同意这样的分析,但却认为可以从积极乐观的角度看这个  问题,世界经济的失衡恰恰是中国这个后起之秀大幅提高国际影响力和改善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弱势地位的绝好机遇。要抓住这个机遇,关键是要充分学习和利用  国际上广泛接受的规则,在自然资源控制权和定价权、国际贸易自由化、发行人民币债券、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以及利用高额外
期刊
圈养动物只有放生野外,才有更强的生存能力。中国证券企业也不例外。面对来自外资投行和商业银行的竞争压力,对证券业真正的保护是加快对内开放,让市场化回归股票发行、金融产品审批等环节;推动证券公司在所有制、薪酬激励上的创新;允许其多地上市、综合经营;支持其开展境外业务,接受野外生存训练,以培养一群国内的“野狼”。  通过两年左右力度空前、更彻底、更市场化的综合治理,问题丛生的证券业驶入了健康发展的新轨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