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在这种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小学数学教改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数学课堂要想真正成为教学改革的主要阵地,同时也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的乐园,我们一线教师首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改意识,还要不断创新教改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是教学改革的最主要目标,围绕这个目标我们在不断优化我们的数学课堂,进行不断的探索、尝试和实验。
第一部分:培养阅读教材的能力
主张个性和谐发展的苏联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在这场竞争中,要使书籍始终成为胜利者。只有在书籍成为学龄初期儿童最有吸引力的精神需要的地方,才会有学习的愿望,这种学习愿望才能确立起来。”要想培养儿童对书籍的敏感度,提高对知识渴求的愿望,就要从儿童初入学就开始培养儿童对学习的兴趣。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只凭着在课堂上看书学习是有局限性的,那么我们可以利用课堂这个舞台来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教师用熟练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提高对知识的探索的欲望、和对各学科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文字的含义并会恰当运用。
虽然素质教育倡导了许多年,但在课堂上传统的教学模式依然存在,老师把教材内容彻底讲透了,双手捧给学生,学生在很大程度上非常依赖老师,这样就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同时也遏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我首先让学生学会自己看书,让教材上的内容成为引起学生思考的资源源泉,引起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关注,逐渐提高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敏感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把学生引入到自主学习的轨道。如:我在课堂上教学生时,我说:“把书打开”,学生就七嘴八舌的问:“翻到哪一页?”我就反问:“你们这么多人都记不住,我一个人能记住吗?自己找找看。”从此以后每天该学习哪一页学生记得非常清楚。所以老师适当“懒”一些,学生就会“勤”一些。这样对学生的学习成长非常有利,使他们从小养成勤奋的好习惯。又如:在一年级上学期数学课本上,课本上没有专门讲左右的认识,但是可以渗透在习题上,就同样可以让学生辨别左右,很容易就理解、掌握、并会运用。题目如下:1、在下面图形的左边画6个三角形、右边画5个三角形。2、在下列图形中从左数第三个什么图形。这样通过这类题目的练习就让学生在不经意间学会了左右,比专门讲左右效果还好。另外要学生知道左右是有方向性的,如教师的左右和学生的左右是相反的,看书时图画的左右和呈现图画的方向是相反的。学生在观察事实的基础上实实在在分清左右。再如在讲新课时,例题可以用小黑板出示,还可以直接写在黑板上,还可以用投影仪出示,还可以做成课件展示,但是现在能让学生自己读的题目我尽可能地交给学生去读,自己读题、自己理解题意、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在遇到困难时才给以适当点拨、引导。对学生好的表现给予适时表扬,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考方法去解决问题。用这种探究学习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克服了学生在学习中的懒惰思想和依赖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二部分: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的理论来源于生活实践,同时数学理论又用来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也只有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才真正学到了数学知识。例如二年级“分一分”这节课,在授新例1过程中,把六个五星分成两组,引导学生观察有几种分法,其中有一种分法两堆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平均分的概念用讲解处理。在教学例2:把18个苹果进行平均分,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学生可以根据题目要求,通过动手摆一摆能得出结论。可以用合作探究的方法进行,所以用分小组说一说、摆一摆、填一填进行。由于所填表格是第一次用,对他们来说难度非常大。本来就只做了一张表格,想让学生回答,我自己填,后来想让学生试一试,所以又给每个小组做了一张表格。从实验结果看在意料之中,符合学生真实情况。教学例3,重点是让学生自己尝试进行平均分,体现平均分的方法,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分法,只要分的结果是平均分都可以。这个题我让学生上台演示一遍,让其他学生也感受一下如何平均分,自己也学会若何进行平均分,这样对他以后的学习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有帮助。在演示活动中让学生边分边说,也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
第三部分: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
创新思维是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独到的见解,或创造性的思维,是别人没有思考到的内容。主张个性和谐发展的苏联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有许多聪明的、天赋很好的儿童和少年,只有当他们的手和手指尖接触到创造性劳动的时候,他们对知识的兴趣才能觉醒起来。”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最佳时期,所以我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创设情景,有意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如上课之前先让学生预习教材内容,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发现问题,想办法自己解决,同时让他们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发表自己的想法,讨论不同的解题方法,相互评价结论的正误。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明显提高,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提高了创新思维能力,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课堂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乐园。
第一部分:培养阅读教材的能力
主张个性和谐发展的苏联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在这场竞争中,要使书籍始终成为胜利者。只有在书籍成为学龄初期儿童最有吸引力的精神需要的地方,才会有学习的愿望,这种学习愿望才能确立起来。”要想培养儿童对书籍的敏感度,提高对知识渴求的愿望,就要从儿童初入学就开始培养儿童对学习的兴趣。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只凭着在课堂上看书学习是有局限性的,那么我们可以利用课堂这个舞台来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教师用熟练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提高对知识的探索的欲望、和对各学科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文字的含义并会恰当运用。
虽然素质教育倡导了许多年,但在课堂上传统的教学模式依然存在,老师把教材内容彻底讲透了,双手捧给学生,学生在很大程度上非常依赖老师,这样就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同时也遏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我首先让学生学会自己看书,让教材上的内容成为引起学生思考的资源源泉,引起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关注,逐渐提高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敏感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把学生引入到自主学习的轨道。如:我在课堂上教学生时,我说:“把书打开”,学生就七嘴八舌的问:“翻到哪一页?”我就反问:“你们这么多人都记不住,我一个人能记住吗?自己找找看。”从此以后每天该学习哪一页学生记得非常清楚。所以老师适当“懒”一些,学生就会“勤”一些。这样对学生的学习成长非常有利,使他们从小养成勤奋的好习惯。又如:在一年级上学期数学课本上,课本上没有专门讲左右的认识,但是可以渗透在习题上,就同样可以让学生辨别左右,很容易就理解、掌握、并会运用。题目如下:1、在下面图形的左边画6个三角形、右边画5个三角形。2、在下列图形中从左数第三个什么图形。这样通过这类题目的练习就让学生在不经意间学会了左右,比专门讲左右效果还好。另外要学生知道左右是有方向性的,如教师的左右和学生的左右是相反的,看书时图画的左右和呈现图画的方向是相反的。学生在观察事实的基础上实实在在分清左右。再如在讲新课时,例题可以用小黑板出示,还可以直接写在黑板上,还可以用投影仪出示,还可以做成课件展示,但是现在能让学生自己读的题目我尽可能地交给学生去读,自己读题、自己理解题意、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在遇到困难时才给以适当点拨、引导。对学生好的表现给予适时表扬,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考方法去解决问题。用这种探究学习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克服了学生在学习中的懒惰思想和依赖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二部分: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的理论来源于生活实践,同时数学理论又用来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也只有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才真正学到了数学知识。例如二年级“分一分”这节课,在授新例1过程中,把六个五星分成两组,引导学生观察有几种分法,其中有一种分法两堆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平均分的概念用讲解处理。在教学例2:把18个苹果进行平均分,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学生可以根据题目要求,通过动手摆一摆能得出结论。可以用合作探究的方法进行,所以用分小组说一说、摆一摆、填一填进行。由于所填表格是第一次用,对他们来说难度非常大。本来就只做了一张表格,想让学生回答,我自己填,后来想让学生试一试,所以又给每个小组做了一张表格。从实验结果看在意料之中,符合学生真实情况。教学例3,重点是让学生自己尝试进行平均分,体现平均分的方法,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分法,只要分的结果是平均分都可以。这个题我让学生上台演示一遍,让其他学生也感受一下如何平均分,自己也学会若何进行平均分,这样对他以后的学习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有帮助。在演示活动中让学生边分边说,也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
第三部分: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
创新思维是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独到的见解,或创造性的思维,是别人没有思考到的内容。主张个性和谐发展的苏联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有许多聪明的、天赋很好的儿童和少年,只有当他们的手和手指尖接触到创造性劳动的时候,他们对知识的兴趣才能觉醒起来。”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最佳时期,所以我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创设情景,有意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如上课之前先让学生预习教材内容,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发现问题,想办法自己解决,同时让他们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发表自己的想法,讨论不同的解题方法,相互评价结论的正误。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明显提高,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提高了创新思维能力,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课堂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