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也为了终生发展,我们必须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那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增强学生学习内驱力,明确学习历史的意义
《历史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获得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学习历史。要让学生知道学习历史不只是中考的需要,更是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只有当学生明确了学习历史的意义时,他们学习内驱力才能增强,才会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充分利用历史课程资源,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历史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文物古迹、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历史课程的资源。我们只有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有效地利用直观教学资源
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地图册、教材插图、彩图、历史挂图等多种直观形象化教学资源进行教学,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习更易理解和记忆,引起学生兴趣。如上《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时,我指导学生看教科书上的插图《时局图》,在分析了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等多种手段,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后,向学生指出图上鹰、蛇、熊、狐狸等动物所指代的殖民侵略者,以及它们肆虐横行的地域范围,从而使学生对帝国主义国家占据中国大半河山、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有了直观、形象的了解。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能激发学习兴趣。
2.挖掘课程中学生感兴趣的课程资源
要善于结合现实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联系现实为了说明现代事实的历史根源,培养学生“以古鉴今”的认识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热情。如可联系现在台湾岛内有些人鼓吹台湾独立,妄图建立台湾共和国,编织“一边一国”、“两个中国”的谬论,引导学生回顾历史上大陆与台湾的关系的史实:孙权派人到过台湾,元设澎湖巡检司,清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以及《世界历史》中的“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关于台湾问题的决议等,这些事实无可辩驳地指出了台湾历史上就是中国的领土,有利于学生认清台湾问题的实质。使学生觉得运用历史知识对解决现实生活中重大问题竟有如此大的作用。学生有怎能不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呢?
3.用“身边的历史”教育学生
历史教材的趣味性和历史故事的生动性不仅仅用口讲述出来,更重要的是通过更为直观的现代化教学方法与手段表现出来,让学生看到活生生的历史,让一次次历史事件再现,但这仅是一种手段,或许只是暂时的兴趣激起,一节课过后也许荡然无存。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地培养学习兴趣,持久保留这份兴趣。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结合课本内容,组织学生观看历史题材的电影、电视剧,参观历史古迹,瞻仰烈士纪念碑,通过这些活动,并与历史课相结合,使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印象更加深刻,既培养了兴趣又达到教学目的。如在讲中国史抗战时期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故事片《地道战》《地雷战》的片段,再让学生高唱一些爱国歌曲,再现当年全体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奋勇杀敌的情景,既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学生自学的主体作用,同时学生也接受了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三、创新历史教学的手段
要想提高学生的我们在历史教学中要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创新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营造教学氛围,使历史教学妙趣横生。
1.利用直观性,激发兴趣、增强感染
人类的学习行为是外部刺激与认知主体内部心理互相作用的结果。如果所提供的外部刺激与学习个体内部心理相吻合,就能够引起学习个体积极的态度和求知欲望。因此进行多媒体教学就要掌握学生的认知心理,充分利用直观的外部刺激,如生动鲜艳、声像一体的画面,动静结合、色彩变换的图象文字,使原本丰富多彩的历史从冷冰冰的书本中栩栩如生。学生全方位地、立体地接受信息,对历史的认识也由看书或听教师讲述后去理解想象转为更加直观、如身临其境。这种直观无疑会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大程度地唤起学习的“内驱力”,从而主动学、乐于学,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本课件中我用与“解放战争”相关的音乐、画面、地图、动画营造逼真的历史氛围,直观地再现历史。课前2至3分钟,电脑自动连续播放“强渡淮河”、“攻占锦州”、“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等图片,其历史画面的真实再现,渲染了解放战争后期人民解放军进行大反攻、以排山倒海之势追歼国民党主力、直捣蒋家王朝大本营、取得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这一历史背景。
2.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开展课堂讨论,组织辩论会,举行历史故事会,举办历史讲座,进行历史方面的社会调查,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历史遗址和遗迹,采访历史见证人,编演历史剧,撰写历史小论文,写家庭简史、社区简史和历史人物小传,编辑历史题材的板报,举办小型历史专题展览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相关的历史知识,使学生觉得学习历史是轻松愉快的;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相关的历史知识,使他们觉得学习历史是有用的,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会逐渐增加。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手段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有让学生感到学习历史很有趣,学历史很有用,才能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力。
一、增强学生学习内驱力,明确学习历史的意义
《历史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获得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学习历史。要让学生知道学习历史不只是中考的需要,更是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只有当学生明确了学习历史的意义时,他们学习内驱力才能增强,才会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充分利用历史课程资源,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历史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文物古迹、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历史课程的资源。我们只有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有效地利用直观教学资源
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地图册、教材插图、彩图、历史挂图等多种直观形象化教学资源进行教学,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习更易理解和记忆,引起学生兴趣。如上《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时,我指导学生看教科书上的插图《时局图》,在分析了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等多种手段,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后,向学生指出图上鹰、蛇、熊、狐狸等动物所指代的殖民侵略者,以及它们肆虐横行的地域范围,从而使学生对帝国主义国家占据中国大半河山、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有了直观、形象的了解。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能激发学习兴趣。
2.挖掘课程中学生感兴趣的课程资源
要善于结合现实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联系现实为了说明现代事实的历史根源,培养学生“以古鉴今”的认识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热情。如可联系现在台湾岛内有些人鼓吹台湾独立,妄图建立台湾共和国,编织“一边一国”、“两个中国”的谬论,引导学生回顾历史上大陆与台湾的关系的史实:孙权派人到过台湾,元设澎湖巡检司,清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以及《世界历史》中的“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关于台湾问题的决议等,这些事实无可辩驳地指出了台湾历史上就是中国的领土,有利于学生认清台湾问题的实质。使学生觉得运用历史知识对解决现实生活中重大问题竟有如此大的作用。学生有怎能不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呢?
3.用“身边的历史”教育学生
历史教材的趣味性和历史故事的生动性不仅仅用口讲述出来,更重要的是通过更为直观的现代化教学方法与手段表现出来,让学生看到活生生的历史,让一次次历史事件再现,但这仅是一种手段,或许只是暂时的兴趣激起,一节课过后也许荡然无存。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地培养学习兴趣,持久保留这份兴趣。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结合课本内容,组织学生观看历史题材的电影、电视剧,参观历史古迹,瞻仰烈士纪念碑,通过这些活动,并与历史课相结合,使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印象更加深刻,既培养了兴趣又达到教学目的。如在讲中国史抗战时期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故事片《地道战》《地雷战》的片段,再让学生高唱一些爱国歌曲,再现当年全体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奋勇杀敌的情景,既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学生自学的主体作用,同时学生也接受了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三、创新历史教学的手段
要想提高学生的我们在历史教学中要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创新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营造教学氛围,使历史教学妙趣横生。
1.利用直观性,激发兴趣、增强感染
人类的学习行为是外部刺激与认知主体内部心理互相作用的结果。如果所提供的外部刺激与学习个体内部心理相吻合,就能够引起学习个体积极的态度和求知欲望。因此进行多媒体教学就要掌握学生的认知心理,充分利用直观的外部刺激,如生动鲜艳、声像一体的画面,动静结合、色彩变换的图象文字,使原本丰富多彩的历史从冷冰冰的书本中栩栩如生。学生全方位地、立体地接受信息,对历史的认识也由看书或听教师讲述后去理解想象转为更加直观、如身临其境。这种直观无疑会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大程度地唤起学习的“内驱力”,从而主动学、乐于学,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本课件中我用与“解放战争”相关的音乐、画面、地图、动画营造逼真的历史氛围,直观地再现历史。课前2至3分钟,电脑自动连续播放“强渡淮河”、“攻占锦州”、“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等图片,其历史画面的真实再现,渲染了解放战争后期人民解放军进行大反攻、以排山倒海之势追歼国民党主力、直捣蒋家王朝大本营、取得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这一历史背景。
2.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开展课堂讨论,组织辩论会,举行历史故事会,举办历史讲座,进行历史方面的社会调查,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历史遗址和遗迹,采访历史见证人,编演历史剧,撰写历史小论文,写家庭简史、社区简史和历史人物小传,编辑历史题材的板报,举办小型历史专题展览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相关的历史知识,使学生觉得学习历史是轻松愉快的;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相关的历史知识,使他们觉得学习历史是有用的,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会逐渐增加。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手段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有让学生感到学习历史很有趣,学历史很有用,才能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