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院校与国家社会各行各业的合作范围越来越广泛,法治社会决定了合作多以合同的形式进行,因此合同管理作为高校参与社会经济生活作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合同管理的特点和现存的问题,提出关于高校合同管理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高校;合同管理;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21-0134-01
一、高校合同管理特点概述
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国家战略布局下,高校作为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义务的法人单位,其签订的合同数量正在逐渐增加。高校合同管理的目的是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科学合理的实现学校与合作单位签订合同的预期目标,降低合同履约中的风险,有效提升学校的资源整合,促进学校整体发展,同时防范合同舞弊和预防腐败。面对新形势下社会主义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高校要和社会上各行各业发生经济往来,因此高校加强合同管理,不仅是加强校内规章制度管理、最大限度保障国家财政教育资金合理合法的使用,同时也是推进依法治校、保证廉政管理的重要要求。
二、高校合同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1.管理主体和分工不明确
高校合同管理隶属于学校行政管理工作,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很多高校没有设置由校务会或党委会统一直接领导的合同管理机构,因此各业务部门在与外界合作签订合同中便各自为政,造成合同管理秩序混乱。如基础建设合同由规划建设处管理,办公用品采购由国有资产处管理,合作办学合同由各二级学院管理,飞行培训合同由招生处(招飞中心)管理等。这种缺乏主体统筹安排意识的管理模式让学校高层领导无法全面掌握对外合作内容,而一份合同往往所涉及到的职能部门数量很多,一旦合同执行过程中出现问题,没有统一的组织机构来主持大局,群龙无首从而出现业务部门承担不起责任的局面。
2.授权管理和流程不科学
我国高校实行的是校长负责制,校长为学校的法定代表人,但随着高校与外界的合作往来增加,合同类型日趋复杂,因此实际上从合同效率方面考虑,如果所有合同均由校长签署,这将严重影响高校各项事业的开展。如果由法人授权代理人签署,多数高校目前的授权流程过于复杂烦琐,流程中有很多不必要的牵制,从业务、审批、监察、分管校领导直至校长,环节冗长,流程管理形同虚设。
3.法律意识淡薄
高校合同管理人员受传统思维观念的影响,普遍存在对合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合同法律相关知识等方面的问题。很多工作人员认为双方是长期合作伙伴,碍于情面搞口头的“君子协议”,或是不仔细推敲审议合同的主要内容和合同文本,应付了事地签订合同,致使合同在履约过程中纠纷和违约现象时有发生,给学校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和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电子信息化程度低
高校与外界签订合同周期是不一样的,很多合同的周期多达四五年,因此在合同履约过程中免不了要多次查询使用合同。但是多数高校尚未建立合同电子信息管理系统和完善的合同档案管理制度,种类繁杂、数量庞大的合同档案分散在各相关业务部门,同时没有配备合同专员进行集中统一的电子信息录入和整理归档。手工登记作业的方式在归档的时候极易混淆,很容易導致不同种类合同混合存档保管,严重影响了合同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效率。
三、高校合同管理的可行性建议
1.加强合同管理制度建设
高校应该建立由校务会或常委直接领导的合同管理机构,作为合同管理工作的主体,统一负责所有对外合同管理工作包括合同立项、招投标、谈判、签订和后续履约等。同时明确下属的各业务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合同管理流程,明晰所涉及的各级工作人员的办事程序和办事规则,保障合同管理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同时根据国家最新的法律法规制定切实有效的高校合同管理制度,及时更新,使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保障学校公共资源的合理运营。
2.落实合同监督管理
合同管理由于其周期长、多方位的特点因此需要进行全程性、动态性的管理,对高校合同管理的评价,首先看是否有制度,有制度的情况下看是否坚决按制度执行,因此需要建立和完善合同履行跟踪监督体系。对于重点岗位要突出监控力度,不定期采取轮岗制。以飞行学生培训合同为例,飞行学生培训项目种类多、周期长,涉及的业务部门众多沟通协调难度大,而且飞行学生的培训费用高,极小比例的履约问题都会造成较大的损失,因此一定要落实合同全程性跟踪监督管理。
3.重视对合同管理人员的培养
高校合同管理的关键离不开优秀管理队伍的建设,可以通过考核选拔学校在职人员、招聘相关法律专业人员等方式填充合同管理队伍。对现有合同管理队伍高校应重视提高人员道德修养,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水平,通过采取选送工作人员到专业院校进行在职学习深造、邀请国内外专家来校组织召开培训交流会、实地参观学习国内在合同管理工作方面突出的高校等方式,给合同管理工作人员一个学习和提升工作专业知识的平台和渠道,保证合同的签订质量和管理工作。
4.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
高校属于行政事业单位,近年来从国家层面开展国有事业单位人员绩效改革,可见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的重要性。高校合同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必定需要做到奖惩有别,建立合同管理工作的激励约束机制,设置各环节合同管理情况的分节点业务考核指标体系,落实流程涉及的业务部门岗位职责,同时将合同管理工作纳入部门和个人工作绩效考核中,部门评优秀先进集体、个人薪酬和职级调整等都直接跟合同管理工作考核结果挂钩,真正从主观上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关键词:高校;合同管理;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21-0134-01
一、高校合同管理特点概述
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国家战略布局下,高校作为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义务的法人单位,其签订的合同数量正在逐渐增加。高校合同管理的目的是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科学合理的实现学校与合作单位签订合同的预期目标,降低合同履约中的风险,有效提升学校的资源整合,促进学校整体发展,同时防范合同舞弊和预防腐败。面对新形势下社会主义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高校要和社会上各行各业发生经济往来,因此高校加强合同管理,不仅是加强校内规章制度管理、最大限度保障国家财政教育资金合理合法的使用,同时也是推进依法治校、保证廉政管理的重要要求。
二、高校合同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1.管理主体和分工不明确
高校合同管理隶属于学校行政管理工作,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很多高校没有设置由校务会或党委会统一直接领导的合同管理机构,因此各业务部门在与外界合作签订合同中便各自为政,造成合同管理秩序混乱。如基础建设合同由规划建设处管理,办公用品采购由国有资产处管理,合作办学合同由各二级学院管理,飞行培训合同由招生处(招飞中心)管理等。这种缺乏主体统筹安排意识的管理模式让学校高层领导无法全面掌握对外合作内容,而一份合同往往所涉及到的职能部门数量很多,一旦合同执行过程中出现问题,没有统一的组织机构来主持大局,群龙无首从而出现业务部门承担不起责任的局面。
2.授权管理和流程不科学
我国高校实行的是校长负责制,校长为学校的法定代表人,但随着高校与外界的合作往来增加,合同类型日趋复杂,因此实际上从合同效率方面考虑,如果所有合同均由校长签署,这将严重影响高校各项事业的开展。如果由法人授权代理人签署,多数高校目前的授权流程过于复杂烦琐,流程中有很多不必要的牵制,从业务、审批、监察、分管校领导直至校长,环节冗长,流程管理形同虚设。
3.法律意识淡薄
高校合同管理人员受传统思维观念的影响,普遍存在对合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合同法律相关知识等方面的问题。很多工作人员认为双方是长期合作伙伴,碍于情面搞口头的“君子协议”,或是不仔细推敲审议合同的主要内容和合同文本,应付了事地签订合同,致使合同在履约过程中纠纷和违约现象时有发生,给学校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和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电子信息化程度低
高校与外界签订合同周期是不一样的,很多合同的周期多达四五年,因此在合同履约过程中免不了要多次查询使用合同。但是多数高校尚未建立合同电子信息管理系统和完善的合同档案管理制度,种类繁杂、数量庞大的合同档案分散在各相关业务部门,同时没有配备合同专员进行集中统一的电子信息录入和整理归档。手工登记作业的方式在归档的时候极易混淆,很容易導致不同种类合同混合存档保管,严重影响了合同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效率。
三、高校合同管理的可行性建议
1.加强合同管理制度建设
高校应该建立由校务会或常委直接领导的合同管理机构,作为合同管理工作的主体,统一负责所有对外合同管理工作包括合同立项、招投标、谈判、签订和后续履约等。同时明确下属的各业务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合同管理流程,明晰所涉及的各级工作人员的办事程序和办事规则,保障合同管理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同时根据国家最新的法律法规制定切实有效的高校合同管理制度,及时更新,使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保障学校公共资源的合理运营。
2.落实合同监督管理
合同管理由于其周期长、多方位的特点因此需要进行全程性、动态性的管理,对高校合同管理的评价,首先看是否有制度,有制度的情况下看是否坚决按制度执行,因此需要建立和完善合同履行跟踪监督体系。对于重点岗位要突出监控力度,不定期采取轮岗制。以飞行学生培训合同为例,飞行学生培训项目种类多、周期长,涉及的业务部门众多沟通协调难度大,而且飞行学生的培训费用高,极小比例的履约问题都会造成较大的损失,因此一定要落实合同全程性跟踪监督管理。
3.重视对合同管理人员的培养
高校合同管理的关键离不开优秀管理队伍的建设,可以通过考核选拔学校在职人员、招聘相关法律专业人员等方式填充合同管理队伍。对现有合同管理队伍高校应重视提高人员道德修养,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水平,通过采取选送工作人员到专业院校进行在职学习深造、邀请国内外专家来校组织召开培训交流会、实地参观学习国内在合同管理工作方面突出的高校等方式,给合同管理工作人员一个学习和提升工作专业知识的平台和渠道,保证合同的签订质量和管理工作。
4.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
高校属于行政事业单位,近年来从国家层面开展国有事业单位人员绩效改革,可见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的重要性。高校合同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必定需要做到奖惩有别,建立合同管理工作的激励约束机制,设置各环节合同管理情况的分节点业务考核指标体系,落实流程涉及的业务部门岗位职责,同时将合同管理工作纳入部门和个人工作绩效考核中,部门评优秀先进集体、个人薪酬和职级调整等都直接跟合同管理工作考核结果挂钩,真正从主观上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