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222-01
冠脉造影术(CAG)是将特殊的导管经大腿外股动脉或上肢桡动脉处穿刺后插至冠状动脉开口,选择性将造影剂注入冠状动脉,应用在X线下显影的造影剂,对冠状动脉进行检查,主要用于了解冠状动脉有无狭窄及其狭窄程序,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由于该项技术属于创伤性检查, 对病人的心理、生理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如处理不当会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加强对患者的术后护理,对减少术后并发症,使患者处于最佳的身心康复状态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我科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50例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常规护理及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我科2012年1月至2012-12月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治疗的患者50例,其中男35例,女15例;年龄45-68岁。发生皮下血肿2例,造影剂反应3例,余45例无并发症发生。
2.护理及体会
2.1 观察要点
2.1.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病人应严密监护,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术后回病房后,应立即给予心电监护,严密观察病情。尤其是血压监测,术后2小时内每15-30分钟测量血压一次,如无异常可延长至2-4小时测量一次。若血压突然下降需注意腹膜后出血、肺栓塞、迷走反射等。若发现患者血压降低应立即汇报医生,遵医嘱给予地塞米松静脉注射,同时给予升压药多巴胺静滴。
2.1.2 观察有无造影剂引起的不良反应 由于造影剂最终由肾脏排泄出体外,使用造影剂后有可能会导致造影剂肾病,所以做完冠状动脉造影后,尤其对老年人、原有肾功能损害者及心衰的患者,应注意观察手术后的尿量情况。
2.1.3 观察穿刺局部有无出血、血肿 个别病例因止血不彻底,或因静脉应用肝素或病人制动时间不够,而发生出血或血肿,严重时可致休克。回病房后4小时,护士应每15~ 30分钟巡视1次,观察伤口周围有无肿胀、渗血、渗液,一旦发现肿胀、渗血、渗液者及时通知医师,重新压迫止血、包扎。压迫动脉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应采用指压法,对于肥胖、老年、抗凝、凝血差者适当延长压迫时间,确认无出血后,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其上用1.5kg沙袋压迫腹股沟4-6小时,术侧下肢制动24小时,保持平直状态,避免弯曲,同时还应注意观察肢体末梢皮肤颜色、温度以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并询问病人是否自觉有肢体发凉、疼痛等感觉。如已有血肿发生应密切观察血肿的大小及颜色变化,切忌用力揉搓、挤压血肿部位,1周左右均可吸收。
2.1.4 观察有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病人需平卧24h,术侧肢体限制活动。对某些人群,因平卧位时下肢静脉回流减慢,加之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影响静脉回流故可致下肢靜脉血栓形成,特别是术侧,多发生在术后24-48小时左右,病人可出现一侧下肢肿痛,皮肤略显紫色。因此,在病人制动期24小时内,应注意肢体按摩预防血栓形成。
2.2 术后一般护理
2.2.1 心理护理 手术对病人来说是严重的心理应激源,可直接影响病人的正常心理活动,并由此对手术的康复产生影响。对于不同情况的病人要与他们多交谈,加强护患沟通,增加信赖感。以亲切、自然的话语安抚患者,消除患者的顾虑,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特别是老年患者,护理人员要以和蔼、耐心的态度主动关心老年患者,让老人感受到内心的温暖,缓解老年患者的不良情绪。
2.2.2 饮食指导 患者出现腹胀,多为术中保暖不够,术后制动等原因,给予腹部及双足热敷,顺时针按摩腹部多可缓解,如不缓解可遵医嘱给予胃复安或吗丁啉。进食不宜过饱、避免吃不易消化的食物及奶制品或生冷食物,应进食低盐、低脂、易消化的半流质食物。待可下床活动后再正常进食。
2.2.3 排便指导 部分患者可出现排尿困难,原因为术后患者平卧,术侧肢体制动,患者不习惯床上排尿,术后伤口疼痛或不敢移动而不主动排尿以致膀胱充盈过度造成尿潴留,年龄大的男性因前列腺增生,加上术后应用硝酸甘油类药物会加重排尿困难、尿潴留,精神紧张、环境不适也可导致排尿困难、尿潴留。出现以上排尿困难可创造条件提供隐蔽的排便环境,督促患者多饮水,一般饮温开水1 500ml以上,利于造影剂排泄,并鼓励患者至少4h排尿1 次,排尿困难的可采取温水冲洗会阴、听流水声等方法以利排尿,若无效应尽早导尿,一次放尿不超过500mL,避免发生虚脱诱发迷走神经反射。患者大便时应积极协助其在床上使用便盆。
2.2.4 活动指导 术后病人一定要平卧位休息,术侧肢应绝对制动6-8小时,指导患者及家属注意手术侧肢体不可任意屈曲,排便也应在床上进行。但为了有利于病情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绝对制动期过后可以在医护人员指导下适当活动,如非术侧肢体可以自由活动、术侧下肢在去除沙袋压迫后可以进行膝关节以下的弯曲与伸展运动,以防止血栓形成。
冠脉造影术(CAG)是将特殊的导管经大腿外股动脉或上肢桡动脉处穿刺后插至冠状动脉开口,选择性将造影剂注入冠状动脉,应用在X线下显影的造影剂,对冠状动脉进行检查,主要用于了解冠状动脉有无狭窄及其狭窄程序,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由于该项技术属于创伤性检查, 对病人的心理、生理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如处理不当会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加强对患者的术后护理,对减少术后并发症,使患者处于最佳的身心康复状态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我科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50例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常规护理及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我科2012年1月至2012-12月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治疗的患者50例,其中男35例,女15例;年龄45-68岁。发生皮下血肿2例,造影剂反应3例,余45例无并发症发生。
2.护理及体会
2.1 观察要点
2.1.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病人应严密监护,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术后回病房后,应立即给予心电监护,严密观察病情。尤其是血压监测,术后2小时内每15-30分钟测量血压一次,如无异常可延长至2-4小时测量一次。若血压突然下降需注意腹膜后出血、肺栓塞、迷走反射等。若发现患者血压降低应立即汇报医生,遵医嘱给予地塞米松静脉注射,同时给予升压药多巴胺静滴。
2.1.2 观察有无造影剂引起的不良反应 由于造影剂最终由肾脏排泄出体外,使用造影剂后有可能会导致造影剂肾病,所以做完冠状动脉造影后,尤其对老年人、原有肾功能损害者及心衰的患者,应注意观察手术后的尿量情况。
2.1.3 观察穿刺局部有无出血、血肿 个别病例因止血不彻底,或因静脉应用肝素或病人制动时间不够,而发生出血或血肿,严重时可致休克。回病房后4小时,护士应每15~ 30分钟巡视1次,观察伤口周围有无肿胀、渗血、渗液,一旦发现肿胀、渗血、渗液者及时通知医师,重新压迫止血、包扎。压迫动脉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应采用指压法,对于肥胖、老年、抗凝、凝血差者适当延长压迫时间,确认无出血后,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其上用1.5kg沙袋压迫腹股沟4-6小时,术侧下肢制动24小时,保持平直状态,避免弯曲,同时还应注意观察肢体末梢皮肤颜色、温度以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并询问病人是否自觉有肢体发凉、疼痛等感觉。如已有血肿发生应密切观察血肿的大小及颜色变化,切忌用力揉搓、挤压血肿部位,1周左右均可吸收。
2.1.4 观察有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病人需平卧24h,术侧肢体限制活动。对某些人群,因平卧位时下肢静脉回流减慢,加之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影响静脉回流故可致下肢靜脉血栓形成,特别是术侧,多发生在术后24-48小时左右,病人可出现一侧下肢肿痛,皮肤略显紫色。因此,在病人制动期24小时内,应注意肢体按摩预防血栓形成。
2.2 术后一般护理
2.2.1 心理护理 手术对病人来说是严重的心理应激源,可直接影响病人的正常心理活动,并由此对手术的康复产生影响。对于不同情况的病人要与他们多交谈,加强护患沟通,增加信赖感。以亲切、自然的话语安抚患者,消除患者的顾虑,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特别是老年患者,护理人员要以和蔼、耐心的态度主动关心老年患者,让老人感受到内心的温暖,缓解老年患者的不良情绪。
2.2.2 饮食指导 患者出现腹胀,多为术中保暖不够,术后制动等原因,给予腹部及双足热敷,顺时针按摩腹部多可缓解,如不缓解可遵医嘱给予胃复安或吗丁啉。进食不宜过饱、避免吃不易消化的食物及奶制品或生冷食物,应进食低盐、低脂、易消化的半流质食物。待可下床活动后再正常进食。
2.2.3 排便指导 部分患者可出现排尿困难,原因为术后患者平卧,术侧肢体制动,患者不习惯床上排尿,术后伤口疼痛或不敢移动而不主动排尿以致膀胱充盈过度造成尿潴留,年龄大的男性因前列腺增生,加上术后应用硝酸甘油类药物会加重排尿困难、尿潴留,精神紧张、环境不适也可导致排尿困难、尿潴留。出现以上排尿困难可创造条件提供隐蔽的排便环境,督促患者多饮水,一般饮温开水1 500ml以上,利于造影剂排泄,并鼓励患者至少4h排尿1 次,排尿困难的可采取温水冲洗会阴、听流水声等方法以利排尿,若无效应尽早导尿,一次放尿不超过500mL,避免发生虚脱诱发迷走神经反射。患者大便时应积极协助其在床上使用便盆。
2.2.4 活动指导 术后病人一定要平卧位休息,术侧肢应绝对制动6-8小时,指导患者及家属注意手术侧肢体不可任意屈曲,排便也应在床上进行。但为了有利于病情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绝对制动期过后可以在医护人员指导下适当活动,如非术侧肢体可以自由活动、术侧下肢在去除沙袋压迫后可以进行膝关节以下的弯曲与伸展运动,以防止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