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常规护理及体会

来源 :健康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iiuuffuuyyaa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222-01
  冠脉造影术(CAG)是将特殊的导管经大腿外股动脉或上肢桡动脉处穿刺后插至冠状动脉开口,选择性将造影剂注入冠状动脉,应用在X线下显影的造影剂,对冠状动脉进行检查,主要用于了解冠状动脉有无狭窄及其狭窄程序,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由于该项技术属于创伤性检查, 对病人的心理、生理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如处理不当会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加强对患者的术后护理,对减少术后并发症,使患者处于最佳的身心康复状态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我科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50例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常规护理及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我科2012年1月至2012-12月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治疗的患者50例,其中男35例,女15例;年龄45-68岁。发生皮下血肿2例,造影剂反应3例,余45例无并发症发生。
  2.护理及体会
  2.1 观察要点
  2.1.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病人应严密监护,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术后回病房后,应立即给予心电监护,严密观察病情。尤其是血压监测,术后2小时内每15-30分钟测量血压一次,如无异常可延长至2-4小时测量一次。若血压突然下降需注意腹膜后出血、肺栓塞、迷走反射等。若发现患者血压降低应立即汇报医生,遵医嘱给予地塞米松静脉注射,同时给予升压药多巴胺静滴。
  2.1.2 观察有无造影剂引起的不良反应 由于造影剂最终由肾脏排泄出体外,使用造影剂后有可能会导致造影剂肾病,所以做完冠状动脉造影后,尤其对老年人、原有肾功能损害者及心衰的患者,应注意观察手术后的尿量情况。
  2.1.3 观察穿刺局部有无出血、血肿 个别病例因止血不彻底,或因静脉应用肝素或病人制动时间不够,而发生出血或血肿,严重时可致休克。回病房后4小时,护士应每15~ 30分钟巡视1次,观察伤口周围有无肿胀、渗血、渗液,一旦发现肿胀、渗血、渗液者及时通知医师,重新压迫止血、包扎。压迫动脉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应采用指压法,对于肥胖、老年、抗凝、凝血差者适当延长压迫时间,确认无出血后,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其上用1.5kg沙袋压迫腹股沟4-6小时,术侧下肢制动24小时,保持平直状态,避免弯曲,同时还应注意观察肢体末梢皮肤颜色、温度以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并询问病人是否自觉有肢体发凉、疼痛等感觉。如已有血肿发生应密切观察血肿的大小及颜色变化,切忌用力揉搓、挤压血肿部位,1周左右均可吸收。
  2.1.4 观察有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病人需平卧24h,术侧肢体限制活动。对某些人群,因平卧位时下肢静脉回流减慢,加之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影响静脉回流故可致下肢靜脉血栓形成,特别是术侧,多发生在术后24-48小时左右,病人可出现一侧下肢肿痛,皮肤略显紫色。因此,在病人制动期24小时内,应注意肢体按摩预防血栓形成。
  2.2 术后一般护理
  2.2.1 心理护理 手术对病人来说是严重的心理应激源,可直接影响病人的正常心理活动,并由此对手术的康复产生影响。对于不同情况的病人要与他们多交谈,加强护患沟通,增加信赖感。以亲切、自然的话语安抚患者,消除患者的顾虑,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特别是老年患者,护理人员要以和蔼、耐心的态度主动关心老年患者,让老人感受到内心的温暖,缓解老年患者的不良情绪。
  2.2.2 饮食指导 患者出现腹胀,多为术中保暖不够,术后制动等原因,给予腹部及双足热敷,顺时针按摩腹部多可缓解,如不缓解可遵医嘱给予胃复安或吗丁啉。进食不宜过饱、避免吃不易消化的食物及奶制品或生冷食物,应进食低盐、低脂、易消化的半流质食物。待可下床活动后再正常进食。
  2.2.3 排便指导 部分患者可出现排尿困难,原因为术后患者平卧,术侧肢体制动,患者不习惯床上排尿,术后伤口疼痛或不敢移动而不主动排尿以致膀胱充盈过度造成尿潴留,年龄大的男性因前列腺增生,加上术后应用硝酸甘油类药物会加重排尿困难、尿潴留,精神紧张、环境不适也可导致排尿困难、尿潴留。出现以上排尿困难可创造条件提供隐蔽的排便环境,督促患者多饮水,一般饮温开水1 500ml以上,利于造影剂排泄,并鼓励患者至少4h排尿1 次,排尿困难的可采取温水冲洗会阴、听流水声等方法以利排尿,若无效应尽早导尿,一次放尿不超过500mL,避免发生虚脱诱发迷走神经反射。患者大便时应积极协助其在床上使用便盆。
  2.2.4 活动指导 术后病人一定要平卧位休息,术侧肢应绝对制动6-8小时,指导患者及家属注意手术侧肢体不可任意屈曲,排便也应在床上进行。但为了有利于病情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绝对制动期过后可以在医护人员指导下适当活动,如非术侧肢体可以自由活动、术侧下肢在去除沙袋压迫后可以进行膝关节以下的弯曲与伸展运动,以防止血栓形成。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220-01  【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切除结肠息肉的临床护理。方法:对2011年6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297例结肠息肉内镜下治疗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肠道准备,术后正确的病情观察、休息指导、饮食护理。结论:采取规范的术前护理,加强术后病情观察以及正确的饮食、休息指导,可避免和及时发现并发症,促进病人康复
期刊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219-01  【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就心理护理对焦虑症患者的情绪影响情况展开分析讨论,以此来为此类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所收治的50例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行心理护理,采用症状自评量表以及焦虑自评量表来对所有患者在护理前后的症状改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222-02  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可以明确冠状动脉有无狭窄、狭窄的部位、程度、范围等,并可据此指导进一步治疗所应采取的措施。结合左心室造影,可以对心功能进行评价。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ngiography,CAG)诊疗技术是一种微创诊治冠心病的重要手段,常规方法是经股动脉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223-01  【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的护理经验。方法:选本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的148例接受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术后护理治疗观察。结果与结论护理人员的积极认真的因人而宜的护理,可减少和避免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检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桡动脉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226-01  颈椎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及年輕化趋势。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日常工作及生活质量,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具有简便、安全、出血少,既可解除脊髓前方致压物、叉可行椎间植骨稳定颈椎的特点是目前治疗颈椎病和颈椎骨折、脱位的最有效方法Ⅷ。在颈椎前路手术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往往是不可避免的。现对我院2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221-02  【关键词】颈静脉,采血 ,ICU  ICU临床护理中,静脉采集血液标本时,常规选择周围静脉[1],如果是肥胖患者,血管比较细比较深,或者失血性休克外周血液循环差的患者,常很难找到抽血的静脉。采集血液标时往往不能一次性取得成功,即使是采集成功了,一次也只能采集5-7ml,每次需要2-3次才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212-01  【摘要】目的 研究探讨急诊室老年脑出血的有效急救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急诊室收治的老年脑出血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照程序对患者进行急救护理,观察患者的病情进展及急救结果。结果 72例患者经急救护理,68例成功救治,4例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率为5.6%。经急救平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224-01  【摘要】目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危险行为进行分析,并且通过分析其危险行为将具有临床效果的预见护理总结出来。方法:将在我院精神科首次入住的精神分裂症并伴有危险行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其中的14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70例。对所有选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所发生的危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220-02  【摘要】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用于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0月难治性产后出血采用介入治疗15例,采用Seldinger技术行右侧股动脉穿刺术,将导管插入子宫动脉,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监视下,注入明胶海绵颗粒对出血之血管进行栓塞,以达到止血目的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230-01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精神卫生法的实施,精神病院管理模式已从传统监管式、封闭式逐步向自愿接受治疗、开放式管理模式转变,精神病医院实施开放式管理,已成为精神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将我科自2000年成立开放式精神病病房10来,护理管理中所积累的经验探讨如下。  【关键词】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