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当代建筑趋同性进行了多方面的原因分析,指出建筑的趋同性包含有多方面的含义,建筑的趋同性也并不是当代所特有的,不应当过于夸大和绝对化,对建筑的趋同性应有正确的认识;并指出在全球化的影响下,世界建筑必须遵循统一的法则,更意味着建筑应当反映民族的和地方的特点及要求。
[关键词]建筑趋同;原因分析;全球化影响
1. 建筑趋同的原因分析
1.1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建筑的趋同现象并不是当代所特有的,而是随着建筑的产生而产生并发展的。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也认为:“人类学家和人种学家们常常极为惊讶地发现,同样的一些基本思想遍布于全世界,并且在相当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中都得到传播”。这些共同性就是人类保持趋同性的基础,只是在不同的时期表现不同而已。在人类的早期,建筑的趋同就是由于人类相似的生存环境和相似的心理需求所产生的共同观念,这些共同的观念反映在建筑中就形成极为相似的建筑,最明显的实例如世界各地普遍存在着的巨石建筑,据有关专家考证,这些建筑约形成于旧石器晚期。从英国、法国、瑞士以及我国浙江、辽宁一带所发现的这类建筑中,考古学家们发现,它们都是石桌结构,都坐西朝东,其下均有先人遗骨等,具有惊人的相似性,只是由于当时各地区间相对隔绝,没有也不可能引起人们的注意。随着传统文化的形成,各文化体系形成了不同的建筑观念、建造技术以及相应的建筑形式,人类相似的基本需求和基本观念就被淹没在丰富多样的传统形式中为人们所忽视,其实人类基本的共同观念依然存在。只是这些相似的思想都由于地域环境、建造技术等差异,而使建筑在具体的建造手法和形式上有所不同,从而使人们难以透过建筑表面的形式差异,看到它所表现的古代帝王对建筑的共同追求。
1.2 从人类基本需求的角度看。人类对提高环境质量、对保护自然资源等要求都是最基本的,也是當代人们所关注并特别强调的。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全面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就是“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既是对全世界提出的要求,也是全人类共同的需要。每一个民族或国家都不能只凭自己的喜好和需要进行建设,而必须遵循联合国的共同纲领性文件,这就强调了全球性统一的观念和共同依据,使全球建筑获得了某种内在的一致性,从这一点来说,建筑的全球性趋同是必然的和肯定的。
1.3 现代科技的作用。首先,科技的进步可以使建筑超越所在环境和地域的限制。传统建筑不得不考虑日照、通风及采光等问题,因此与建筑所处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但当代建筑可以在先进的设备支持下忽略这些问题,无论春夏秋冬,建筑内部都可以保持理想的温度和湿度。而且,现代的运输设施使所谓“因地制宜”也在实践中失去其原有的必要性,意大利的花岗石、美国的盥洗设备、法国的装饰材料可以出现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因此,任何地方的建筑都可以搬用另一地方的建筑而在技术上和使用上都不会有什么问题。尽管这样的建筑并不一定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但它在实践中的可行性就为异地间的模仿提供了可能。科学技术的发展向人们证明了人之共性的存在。
2. 全球化对建筑的影响
面对世界全球化的热潮,任何一个国家和社会,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上都在经受着全球化的影响。可以说全球化正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样,也影响着我国城市及建筑的建设与发展。
一方面由于长期的封闭,中国建筑一直处于世界建筑的边缘,全球化为中国当代建筑带来了新的理想和发展的契机。另一方面,国际建筑师的进入也为中国建筑的全球化和现代化注入了新生力量,带来了新的设计思想、设计方法和建筑技术。
全球化也将中国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推向了一个完全开放的市场,越来越多的大规模建设项目由远离项目所在环境和背景的建筑师来设计。外国的规划师、建筑师带着“先进”的思想、理念纷纷来到中国,淡化了中国建筑和东方文化的主体意识。中国的权势、业主们也都唯“洋”是从。结果呢,并不是所有的洋大师们都了解中国国情、地域特色和本土文化。由于对历史城市的文脉缺乏理解,洋大师们做出的设计方案,往往是在一张空白纸上来规划历史城市,不免打上“他方”文化的烙印,同时也否定了对历史城市本土文化的认可。
针对全球化对建筑的影响,一些建筑师认为既然全球化不可避免,那么努力追随全球化,或者确切说,放弃传统,追随发达国家的建筑思想和形式;另一些建筑师则极力保持自己的传统以对抗全球化趋势。实际上,正如俞可平先生所认为的,全球化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概念,“本质上是一个内在地充满矛盾的过程,它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它包含有一体化的趋势,同时又包含分裂化的倾向;既有单一化,又有多样化;既是集中化,又是分散化;既是国际化,又是本土化”。如果不能明确全球化的这两个方面,就会对其产生误解。所以怎样正确认识建筑的趋同性,应是我们在建筑创作过程中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3. 对建筑趋同性的正确理解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第一,建筑趋同现象并不是当代所特有的,所以不应当把建筑的趋同现象绝对化,历史上的建筑并没有因其趋同性而千篇一律;第二,从人类的基本需求和基本观念的一致性来说,建筑的趋同现象是必然的,它要求世界建筑朝着有利于全人类的方向共同发展。但是承认建筑的这些趋同性并不等于世界建筑的必然大同。相反,人类共同的需求和目标就是按照自己的特点解决自己的问题。第三,既然建筑的趋同现象受到人们主观感受的影响,建筑师就应当努力摆脱主观的偏见并通过自己的实践向人们证明,建筑的全球化不仅是指世界建筑必须遵循统一的法则,更意味着建筑将反映地方的和民族的特点和需求。
参考文献
[1]王瑛. 建筑趋同与多元的文化分析.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薛求理. 全球化冲击-海外建筑设计在中国.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建筑趋同;原因分析;全球化影响
1. 建筑趋同的原因分析
1.1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建筑的趋同现象并不是当代所特有的,而是随着建筑的产生而产生并发展的。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也认为:“人类学家和人种学家们常常极为惊讶地发现,同样的一些基本思想遍布于全世界,并且在相当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中都得到传播”。这些共同性就是人类保持趋同性的基础,只是在不同的时期表现不同而已。在人类的早期,建筑的趋同就是由于人类相似的生存环境和相似的心理需求所产生的共同观念,这些共同的观念反映在建筑中就形成极为相似的建筑,最明显的实例如世界各地普遍存在着的巨石建筑,据有关专家考证,这些建筑约形成于旧石器晚期。从英国、法国、瑞士以及我国浙江、辽宁一带所发现的这类建筑中,考古学家们发现,它们都是石桌结构,都坐西朝东,其下均有先人遗骨等,具有惊人的相似性,只是由于当时各地区间相对隔绝,没有也不可能引起人们的注意。随着传统文化的形成,各文化体系形成了不同的建筑观念、建造技术以及相应的建筑形式,人类相似的基本需求和基本观念就被淹没在丰富多样的传统形式中为人们所忽视,其实人类基本的共同观念依然存在。只是这些相似的思想都由于地域环境、建造技术等差异,而使建筑在具体的建造手法和形式上有所不同,从而使人们难以透过建筑表面的形式差异,看到它所表现的古代帝王对建筑的共同追求。
1.2 从人类基本需求的角度看。人类对提高环境质量、对保护自然资源等要求都是最基本的,也是當代人们所关注并特别强调的。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全面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就是“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既是对全世界提出的要求,也是全人类共同的需要。每一个民族或国家都不能只凭自己的喜好和需要进行建设,而必须遵循联合国的共同纲领性文件,这就强调了全球性统一的观念和共同依据,使全球建筑获得了某种内在的一致性,从这一点来说,建筑的全球性趋同是必然的和肯定的。
1.3 现代科技的作用。首先,科技的进步可以使建筑超越所在环境和地域的限制。传统建筑不得不考虑日照、通风及采光等问题,因此与建筑所处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但当代建筑可以在先进的设备支持下忽略这些问题,无论春夏秋冬,建筑内部都可以保持理想的温度和湿度。而且,现代的运输设施使所谓“因地制宜”也在实践中失去其原有的必要性,意大利的花岗石、美国的盥洗设备、法国的装饰材料可以出现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因此,任何地方的建筑都可以搬用另一地方的建筑而在技术上和使用上都不会有什么问题。尽管这样的建筑并不一定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但它在实践中的可行性就为异地间的模仿提供了可能。科学技术的发展向人们证明了人之共性的存在。
2. 全球化对建筑的影响
面对世界全球化的热潮,任何一个国家和社会,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上都在经受着全球化的影响。可以说全球化正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样,也影响着我国城市及建筑的建设与发展。
一方面由于长期的封闭,中国建筑一直处于世界建筑的边缘,全球化为中国当代建筑带来了新的理想和发展的契机。另一方面,国际建筑师的进入也为中国建筑的全球化和现代化注入了新生力量,带来了新的设计思想、设计方法和建筑技术。
全球化也将中国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推向了一个完全开放的市场,越来越多的大规模建设项目由远离项目所在环境和背景的建筑师来设计。外国的规划师、建筑师带着“先进”的思想、理念纷纷来到中国,淡化了中国建筑和东方文化的主体意识。中国的权势、业主们也都唯“洋”是从。结果呢,并不是所有的洋大师们都了解中国国情、地域特色和本土文化。由于对历史城市的文脉缺乏理解,洋大师们做出的设计方案,往往是在一张空白纸上来规划历史城市,不免打上“他方”文化的烙印,同时也否定了对历史城市本土文化的认可。
针对全球化对建筑的影响,一些建筑师认为既然全球化不可避免,那么努力追随全球化,或者确切说,放弃传统,追随发达国家的建筑思想和形式;另一些建筑师则极力保持自己的传统以对抗全球化趋势。实际上,正如俞可平先生所认为的,全球化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概念,“本质上是一个内在地充满矛盾的过程,它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它包含有一体化的趋势,同时又包含分裂化的倾向;既有单一化,又有多样化;既是集中化,又是分散化;既是国际化,又是本土化”。如果不能明确全球化的这两个方面,就会对其产生误解。所以怎样正确认识建筑的趋同性,应是我们在建筑创作过程中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3. 对建筑趋同性的正确理解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第一,建筑趋同现象并不是当代所特有的,所以不应当把建筑的趋同现象绝对化,历史上的建筑并没有因其趋同性而千篇一律;第二,从人类的基本需求和基本观念的一致性来说,建筑的趋同现象是必然的,它要求世界建筑朝着有利于全人类的方向共同发展。但是承认建筑的这些趋同性并不等于世界建筑的必然大同。相反,人类共同的需求和目标就是按照自己的特点解决自己的问题。第三,既然建筑的趋同现象受到人们主观感受的影响,建筑师就应当努力摆脱主观的偏见并通过自己的实践向人们证明,建筑的全球化不仅是指世界建筑必须遵循统一的法则,更意味着建筑将反映地方的和民族的特点和需求。
参考文献
[1]王瑛. 建筑趋同与多元的文化分析.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薛求理. 全球化冲击-海外建筑设计在中国.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