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不再是我的牢笼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3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拉黑的故乡,江西省南部山区的寺背村无形中塑造过他的成长。几年前在杭州买房定居前,寺背村一直都是他生活中的精神锚点,他曾将其视为现实生活中的最后退路。然而,在近十年内围绕着故乡进行了一个又一个的创作之后,他不再这么认为了。
  “我的创作,是通过接近故乡的方式来解构故乡,我试图让自己变得自由。现在,那个地方在我心中已经还原成它本身的自然村庄了,那里只是有家人而已,它不再是想象中的避难所,不再是精神上的向往。我们的精神向往还在于我们自己的價值观、对世界的认识。”
  第一次如此清醒地认识自己与故乡之间的关系,是在2015年冬天的一场需要强大毅力的私人化行为艺术《走回故乡》之后。在那场从上海走回寺背、全程九百多公里历时59天的身体实践中,身心俱疲的拉黑不仅感受到了自由的愉悦,更厘清了对故乡的认知。“我出发时是为了寻找所谓的故乡,后来我发现,没有故乡。我释然了,故乡是你的出生地也好,精神依托也好,但它不再是我的牢笼。”
  一直以来,拉黑都在一种矛盾的情感下与故乡共处,他曾在将其当作精神堡垒的同时,又在不断地反叛与逃离,直至寺背最终成了他回不去的故乡。作为一个游离于城市与乡野之间的青年人,他曾纠葛于儿时的记忆,彷徨于身份的模糊,也背负着故乡给他的恐惧与压力。
  20年来,名校大学生的身份一直让他面临着家族与土地的高度期望,长期处于来自故土的高度单一的价值观,迫使他一直要逃离。“大家其实很想以你为核心,但大部分解决问题都是通过钱和权力,而我对这些毫无兴趣,甚至是恐惧和想要反叛的。我跟家庭的关系,跟家族的关系,跟那个地方、历史村落的关系,都是格格不入的,我希望能够通过作品去发泄,释放自己的情感”。
  拉黑最早回到村子拍的作品,是2013年开始的《走失》系列。这个系列创作时,他还迷失于自己的身份归属,在作品中展现了很多与死亡有关的元素。在他现在看来,这部影像作品因为有太多淳朴的文字记述,而显得太抒情,虽然看哭了很多人,但并没有怎么释放出他内在的真实苦闷。
  到了2018年创作《罗福平》时,他克制了文字,将影像推到了第一位,而且还穿上了西装打起了领带,开始接纳之前的记忆和现在的身份。“身着西装,赤着脚,站在小时候曾经玩耍的地方,站在村庄过去痕迹被新农村建设抹去的地方,留影拍摄。我似乎不再抗拒自己的过去,开始接受现在的自己与现在的村庄,我试图让自己变得完整”,这是一次象征新生的创作,正如他给画册《罗福平》起的英文名:Reborn。
  多年以来,拉黑不断地调整与故乡的距离,不断地更换看待故乡的视角,就是为了直面自己的困境,“做完一系列的作品,回过头来我发现,故乡只不过是一个通道,我通过它来进入我自己,主要来解决一个身份的问题。”

  城市化的进程在满足人们对流动性渴望的同时,也为中国社会的变化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而在这一进程的宏大叙事中,我们可曾认真看待过个体在其中所经受的挣扎与彷徨?对那些从农村走出来的向往生活丰富性的年轻人而言,变动中的乡村已无法再为他们提供精神支持。
  于是,很多人掉入了身份与归属的虚空中。但拉黑没有选择遗忘和麻痹,视一切都为不见,进而懒惰地融入一个可以不思考的大潮中,好让自己获得虚假的安全感。他选择了一再回到寺背,追溯自己的记忆,追问自己的身份,去直视笼罩和折磨着自身的痛苦。
  近一年来,拉黑成了杭州市区一家面包店的合伙人和管理者,但他依然没有放弃创作。创业者的身份,让他越来越贴近自己,也越来越自由和纯粹。

与拉黑对谈


  做了这么多关于故乡的作品,你所做这些的创作的核心是什么?
  拉黑:我现在想,就只是为了让自己坦然,要活下去。我夹在故乡那些错综复杂的关系里面,是很难释然的,很难安心地活着。
  《罗福平》这本书的文字中有很多从小到大让你记忆很深的死亡事件,你觉得那些死亡对你意味着什么?
  拉黑:从小到大,亲戚邻居在一起聊天时,就很喜欢讲鬼故事,对我来讲是很可怕的事情,以至于我觉得周围都是有生命的,而且是魔鬼似的生命。我还有一个比较奇怪的经历,我爷爷是抬棺木的,我二叔叔是丧礼上吹唢的,我就去敲小锣,从小学到初中,课余期间为了赚外快,我都在做这件事,因此,我见证了很多死亡。

  在那块土地上,那些萦绕着你人生成长初期的死亡,对你创作的影响是什么?   拉黑:现在看到的我的作品,可能就是受到了那些影響,死亡萦绕在我的作品里面,我时时刻刻都会对死亡非常敏感。回到《罗福平》那本画册里,我觉得那就是关于身份的死亡和身份的重生。我每站在一个地方拍照,那一刻就是那个地方之于你的记忆的终结,我用新的记忆把之前的替代掉了,替代掉了死亡。当这些照片出来,我看着它们的时候,就不会再去想小时候那些恐惧了,它们已经被新的影像替代了。

  你说过在《走回故乡》系列中,从上海走回寺背的过程对你的影响很重大,为什么?
  拉黑:身心俱疲的状态是特别自由的。我背了25公斤的行李:胶卷、照片、相机、衣服、睡袋。而且我真的没有省过一步路,没有搭过任何人的车,大概每天要走15到30公里。行走的方式就是每天在磨,你只能静静地看着时间流逝,脑袋是放空的,那种感觉太爽了,我感觉自己超越了时空。走到最后的时候,我对走的行为是非常绝望的,我在想:我没有故乡了。
  在路上,我终于开始明白中平卓马的植物图鉴,还有史蒂芬·肖尔《美国表面》的作品为什么会那么牛。核心就在于,我在没有人的地方看到了人,在空旷的地方看到了热闹和痕迹,看到了所有的信息。之前看《美国表面》时,我觉得那不就是建筑、街头、消费嘛,只觉得从街景、广告牌等,能非常明白地去理解消费主义、城市化等。但在走完那个行程后,再来看照片,我觉得那些都不重要了,我被空旷的街景感动了,我能看到空间,能看到空间里充满了空的东西,那个空让我的想象非常的巨大,我无法描述那种感觉。

  听起来那是一种非常抽象的精神愉悦。
  拉黑:对,所以当我走完回到寺背后,回到了那个房子、那个空间后,我安心了。我所有的创作,都在试图探讨故乡的学术性概念,一个精神性的概念,而那些都是无法抵达的。故乡是一种虚妄,是人们描述出来安慰自己的东西,它不存在。到此我就释然了,故乡已经不再是我的牢笼,加上我又在杭州买了房子,所以我愿意穿着西服回去那里拍照。
其他文献
農历庚子鼠年正月初一(2020年1月25日),湖北宜昌。空寂的街边,大型灯饰倒影在地面的积雨中。除夕夜里一场大雨。湖北省宜昌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工作指挥部昨日发布1 号令,全面启动宜昌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响应。当日零点,宜昌封城。李亚隆 摄李亚隆:记录宜昌“转码”  农历庚子鼠年三月十六日(2020年4月8日),武汉封城76天、1824个小时、109440分钟后解封。  宜昌市这座千年古
期刊
( 使用佳能EOS R5 相機拍摄)  松格嘛呢石经城,位于四川省石渠县阿日扎乡,由用刻满佛教经文、六字真言和佛像的嘛呢石刻垒砌起来,没有任何框架支撑,没有使用任何粘合剂。2006年,松格嘛呢石经城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期刊
又是春节。一年一度最该回乡,也最想回乡的大日子。  许多人返乡的脚步被疫情绊住,脚步的停止却缚不住思乡的情愫。梦回故园,他乡纷扬的雪花抑或温暖的清风中,飘荡着不散的乡愁。乡愁不仅是对家乡的眷恋,故乡亦不只限于某一个具体的地域,摄影人拿起相机,去探寻影像之中关于故乡与乡愁的含义。  本期杂志专题和影林书话栏目,我们分别呈现了五位摄影人的思考和表达。在组稿过程中,我们渐渐地认同了这样一个观点:故乡或并
期刊
白唇鹿。彭建生 摄  三江并流指的是金沙江、怒江、澜沧江,这三条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大江在云南省境内自北向南并行奔流170多千米的区域,包含丽江市、迪庆藏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9个自然保护区和10个风景名胜区,大约3.2万平方公里。  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库”,占中国国土面积不到0.4%,却拥有全国20%以上的高等植物和全国25% 的动物种数。按最新版野生动物保护名录,这里
期刊
如同“玉兔”出水,手机摄影让人们能轻易地捕捉到最佳瞬间。金俊 摄  不知不觉,我已经很久没有使用相机了,只有客户需要商业大尺寸照片时,相机才派上用场。一年当中,大约百分之八十的拍照都是用手机。作为一个从影三十多年,以摄影为业的人来说,想来都不可思议。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手机照片能足够满足日常使用吧。手机摄影的影像品质能满足摄影的需要吗?  这个问题是最关键的。只有手机影像的品质达到较好的水平,才能够
期刊
摄影术发明已超过180年,作为摄影工具的相机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手动曝光、手动对焦到自动曝光、自动对焦,从胶片相机到数码相机,操作越来越容易,价格越来越低,成像质量也越来越好。不少影友青睐可换镜头数码相机,那么,如何挑选第一台可换镜头数码相机呢?购机前的思考  购买相机之前,你需要搞清3个问题:第一,你买相机想拍什么?第二,你对要买的相机有什么要求?第三,你打算花多少钱?搞清了这3个问题,我们才
期刊
《红谷新姿》,焦距16mm,F8,6 秒,ISO100。王岩 摄02.《晚霞映古阁》,焦距15mm,F4,6.5 秒,ISO160。王岩 摄03.《朝阳大桥》,焦距15mm,F4,6.5 秒,ISO160。王岩 摄04.《秋水广场》,焦距14mm,F8,2.5 秒,ISO100。王岩 摄05.《都市初醒》,焦距15mm,F11,6 秒,ISO200。王岩 摄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建设日新
期刊
作为程新皓的故乡,云南为他的创作提供了语境,他所有的作品都与故乡云南相关。正如他在访谈中所说,“只有在云南,我才有某种创作的激情与合理性”。  近十年来,程新皓将主题不一、形态各异的创作,都统合在现代性的母题之下,试图以一种更为客观、清醒、真实的态度,用录像、装置、摄影、文字等媒介,来呈现云南境内不同区域和群体在自然、社会、历史等维度中的持续变迁过程。  无论是扛着一根木头在冬夜横渡盘龙江的支流,
期刊
摄影的发明对传统的艺术形式产生了重大影响。摄影以肉眼无法感知的方式记录了瞬间凝固的世界,并探讨了随着现代社会发展而产生的许多抽象的表达形式。但不得不承认,摄影的一个重要功能是记录艺术,而有些艺术持续的时间很短。  加拿大艺术家迈克尔·格莱布(Michael Grab) 是一位国际知名的平衡石艺术家,他曾在全球二十多个国家创作,从冰岛到新西兰,从中国到哥斯达黎加,都曾留下过他创作的身影。没有胶水、绳
期刊
1976年,威廉·埃格尔斯顿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举办了极具分水岭意义的个展,由约翰·萨考夫斯基(JohnSzarkowski)策展。这也是现代摄影史上第一次彩色摄影展。虽然当时绝大多数艺术评论家没有给予其任何赞誉,但这些批评并不能阻挡从197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摄影界重新认识、评价色彩在摄影表现中的能力与作用。越来越多的摄影师认识到,由于彩色摄影感光材料本身的技术进步,表现“有色彩的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