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音乐教师要能迎合学生的新时代品位需求
作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我们在引导学生热爱音乐学科的同时,应该认识到,最主要的是要激发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趋进或认识的倾向,要让学生感受到“音乐是美的,更是快乐的”。因此,教师可以在心态、穿着及平时的一些兴趣爱好包括言行举止尽可能的“年轻化”,当然,我们并不是强调要跟随现代那些“非主流”文化及与学校教育不相符合的一些现象,但是我们需要貼近学生,必须尊重和关爱每个学生,要肯定他们的每一次细微的进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尽量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代沟,这样更有利于师生间的交流,也就让我们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上更容易把握方向,吸引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2 发挥主体作用,建立和谐关系
在创新课教学中,要突破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善于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保证学生在参与各种教学活动中具有积极性和自信心。在教学中,教师作为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学生而后音乐之间的桥梁。为了保证教学的顺利实施,教师应注意建立民主、和谐、交流互动的师生关系,并采用多样的组织教学形式,创设充满美感的人际关系和课堂环境,使音乐的美在创造课教学中得到充分的体现。音乐创造课是在主题性教育论和创新教育论指导下,改革传统的旧教学方式而出现的崭新的、富有生命力的新教学模式。它和新课程改革标准理念相结合,体现了以人为本和创新发展的教改思路。创新课形式尚处在探索阶段,我们对其理论上的建构和时间性操作的认识还部全面,真正达到创新的过程仍需各位音乐教师、艺术教育者的讨论、研究与实现。
3 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性
在传统中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对单一的听老师演奏(唱)或放磁带录音感到枯燥、单调,这样往往使得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显得很被动,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分散。这样,老师的教学也达不到很好的效果,而充满美感的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则能自然地调动起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音乐的力度、速度、情绪,学生在欣赏优美画面和MIDI音乐的同时,脑海里产生种种生动的想象,好象身临其境一般,并激发起了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创造欲。
4 捕捉美感,生动教学
美感就是对于美的感觉和体会。教学的本质属性决定了教学不能没有美。我们的学生是一群爱美的学生,我们的教材是从不同侧面显示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充分体现美、利用美。音乐教师是音乐美的传播者,是学校美育教育的实施者,教师的素质是音乐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
4.1 音乐教师首先应有心灵美。心灵美的教师具有正确的政治观点,思想进步,品行端正,忠于教育事业,热爱本质工作,热爱学生,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4.2 音乐教师应该有仪态美。即音乐教师的仪表、风度、言谈举止都应表现出美,让学生第一眼就喜欢你。当今的社会环境告诉我们,作为音乐教师,不应只是穿得干净整洁,还应该从颜色搭配到式样的组合都体现出审美能力与艺术品位,给人以美的享受,因为人人都爱美,没有谁会拒绝美。
4.3 教师要语言美。教师的音容笑貌可以给学生创造一种愉悦和谐、自由宽松的教育环境,给学生的心灵深处一片灿烂。因此,我们必须用亲切关怀的语言、抑扬顿挫的声音、和蔼可亲的教态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用“爱心”来教育。
4.4 教学内容采用美的形式,使学生不觉得枯燥乏味。首先是教材美。教材无声地显示着作者的内心世界和对客观宣传美的独特把握方式。如果教材平庸不美或者教师没有把教材中美的因素发掘出来,学生学起来就不会有兴趣,产生不了愉快感,这就达不到美育的作用。所以,选择美的教材是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其次要采用美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
5 运用多媒体,创设动态情境
音乐课不同于绘画课,可以用色彩线条来展示作品,也不同于语文课,可通过语言文字来叙述,而是一种由抽象听觉到形象感受的过程。因此,学生在学习中常常会遇到困难,思维受到阻碍,这时利用多媒体课件适时巧妙演示,把抽象的乐理知识进行形象化处理,变得直观、有吸引力,更好地突破难点。
民族器乐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学生认识和了解民族乐器是必要的,可是,一整套民族乐器数量多、体积大,教学中不便于也不可能一一展示实物,如果教师仅仅是纸上谈兵,一堂课讲下来也不能让学生体验各种乐器的音色,教师演奏多种乐器的能力也是有限的,而借助多媒体视听设备能很容易地实现这个教学目的。
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各种乐器一览无余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利用声画同步技术,让学生感受每一件乐器的发音特点和效果,视觉能力和听觉能力互补结合,增加了学生分辨和记忆能力,避免教师费时费力空谈乐器的形状、音色以及学生对知识点死记硬背的现象,抽象的教学内容由于多媒体的介入而“改头换面”变得形象生动起来,合理恰当地重视了视听的体验结合,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学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总之,音乐教育生活化,必然使音乐教学充满活力。要让音乐教学贴近生活、走进生活,使孩子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音乐的存在,不必顾忌“五音不全”。打开音响,充满生机的一切就开始了,因为音乐的一切在你的身上都是早已存在的,放开自己,慢慢去发现它、体验它吧。
作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我们在引导学生热爱音乐学科的同时,应该认识到,最主要的是要激发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趋进或认识的倾向,要让学生感受到“音乐是美的,更是快乐的”。因此,教师可以在心态、穿着及平时的一些兴趣爱好包括言行举止尽可能的“年轻化”,当然,我们并不是强调要跟随现代那些“非主流”文化及与学校教育不相符合的一些现象,但是我们需要貼近学生,必须尊重和关爱每个学生,要肯定他们的每一次细微的进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尽量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代沟,这样更有利于师生间的交流,也就让我们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上更容易把握方向,吸引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2 发挥主体作用,建立和谐关系
在创新课教学中,要突破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善于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保证学生在参与各种教学活动中具有积极性和自信心。在教学中,教师作为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学生而后音乐之间的桥梁。为了保证教学的顺利实施,教师应注意建立民主、和谐、交流互动的师生关系,并采用多样的组织教学形式,创设充满美感的人际关系和课堂环境,使音乐的美在创造课教学中得到充分的体现。音乐创造课是在主题性教育论和创新教育论指导下,改革传统的旧教学方式而出现的崭新的、富有生命力的新教学模式。它和新课程改革标准理念相结合,体现了以人为本和创新发展的教改思路。创新课形式尚处在探索阶段,我们对其理论上的建构和时间性操作的认识还部全面,真正达到创新的过程仍需各位音乐教师、艺术教育者的讨论、研究与实现。
3 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性
在传统中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对单一的听老师演奏(唱)或放磁带录音感到枯燥、单调,这样往往使得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显得很被动,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分散。这样,老师的教学也达不到很好的效果,而充满美感的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则能自然地调动起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音乐的力度、速度、情绪,学生在欣赏优美画面和MIDI音乐的同时,脑海里产生种种生动的想象,好象身临其境一般,并激发起了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创造欲。
4 捕捉美感,生动教学
美感就是对于美的感觉和体会。教学的本质属性决定了教学不能没有美。我们的学生是一群爱美的学生,我们的教材是从不同侧面显示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充分体现美、利用美。音乐教师是音乐美的传播者,是学校美育教育的实施者,教师的素质是音乐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
4.1 音乐教师首先应有心灵美。心灵美的教师具有正确的政治观点,思想进步,品行端正,忠于教育事业,热爱本质工作,热爱学生,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4.2 音乐教师应该有仪态美。即音乐教师的仪表、风度、言谈举止都应表现出美,让学生第一眼就喜欢你。当今的社会环境告诉我们,作为音乐教师,不应只是穿得干净整洁,还应该从颜色搭配到式样的组合都体现出审美能力与艺术品位,给人以美的享受,因为人人都爱美,没有谁会拒绝美。
4.3 教师要语言美。教师的音容笑貌可以给学生创造一种愉悦和谐、自由宽松的教育环境,给学生的心灵深处一片灿烂。因此,我们必须用亲切关怀的语言、抑扬顿挫的声音、和蔼可亲的教态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用“爱心”来教育。
4.4 教学内容采用美的形式,使学生不觉得枯燥乏味。首先是教材美。教材无声地显示着作者的内心世界和对客观宣传美的独特把握方式。如果教材平庸不美或者教师没有把教材中美的因素发掘出来,学生学起来就不会有兴趣,产生不了愉快感,这就达不到美育的作用。所以,选择美的教材是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其次要采用美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
5 运用多媒体,创设动态情境
音乐课不同于绘画课,可以用色彩线条来展示作品,也不同于语文课,可通过语言文字来叙述,而是一种由抽象听觉到形象感受的过程。因此,学生在学习中常常会遇到困难,思维受到阻碍,这时利用多媒体课件适时巧妙演示,把抽象的乐理知识进行形象化处理,变得直观、有吸引力,更好地突破难点。
民族器乐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学生认识和了解民族乐器是必要的,可是,一整套民族乐器数量多、体积大,教学中不便于也不可能一一展示实物,如果教师仅仅是纸上谈兵,一堂课讲下来也不能让学生体验各种乐器的音色,教师演奏多种乐器的能力也是有限的,而借助多媒体视听设备能很容易地实现这个教学目的。
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各种乐器一览无余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利用声画同步技术,让学生感受每一件乐器的发音特点和效果,视觉能力和听觉能力互补结合,增加了学生分辨和记忆能力,避免教师费时费力空谈乐器的形状、音色以及学生对知识点死记硬背的现象,抽象的教学内容由于多媒体的介入而“改头换面”变得形象生动起来,合理恰当地重视了视听的体验结合,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学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总之,音乐教育生活化,必然使音乐教学充满活力。要让音乐教学贴近生活、走进生活,使孩子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音乐的存在,不必顾忌“五音不全”。打开音响,充满生机的一切就开始了,因为音乐的一切在你的身上都是早已存在的,放开自己,慢慢去发现它、体验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