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孝道的缺失及缺失的原因分析
小彬,父母离异,他从小跟着爷爷在农村长大。去年,他爷爷去世了,爸爸把他带来身边,三年级转到我校。按理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爸爸在工厂打工,工资不高,又要租房住,他应该帮做点家务以减轻父亲的负担,但小彬不但没有体谅父亲的艰辛,沒有帮做家务,连自己的衣服还要父亲洗,还挑吃挑穿经常顶撞父亲,还经常到黑网吧上网。有一次,父亲批评他上网,他还离家出走。
“这绝不是个别现象,因为,我校在没有开展孝道教育前我们学校做了一次调查,结果发现记得父母生日的孩子只占全校总人数的79%,有57%的孩子不知父母的年龄,没有一个孩子主动给父母过生日。有68.9%的孩子不会主动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有50.9%惹父母生气,顶撞父母,有65.9%的孩子认为享受父母、家人的关爱是应该的;有57.9%的孩子不会为父母长辈分忧解难,不会体谅父母的难处。有45.3%的同学偶尔与父母分享自己的感受,有35.9%的同学很少甚至从来没有与父母分享过自己的感受。”面对这么大的数字,我们感到非常震惊悲哀。是什么原因造成今天的局面么,这是因为:一是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讲求的是经济效益,忽视对良好传统道德观念的教育,同时受西方主义价值观的影响,拜金主义又严重腐蚀了下一代的头脑,使他们追求的是金钱、安逸享乐。二是家庭原因。现在的学生部分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过分溺爱,他们只想着自己,从来不替别人着想,养成了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三是素质教育的缺位。在现行的教育制度、人事制度及社会观念的影响下,升学被看作是唯一成才之路,而升学又取决于分数的高低,这就使得大多数教师和家长在教育问题上体现出“三重三轻”,即重智育,轻德育;重功利,轻素质;重理工,轻人文。
这些都是造成孝道教育丧失的原因。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试想,一个连父母都不孝敬的人,怎么会爱朋友、爱同学、爱老师、爱社会、爱祖国,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呢?教育孩子“爱自己的父母”不仅容易懂,容易做,而且能培养孩子的仁爱、孝顺之心,打下做人的基础,为今后的爱祖国教育铺下奠基石。
二、孝道培养的重要性
(1)对小学生进行孝道教育可以培养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小学教育是学生最重要的养成教育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个人品行。小学生是21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个人品行和道德素质将会影响我们未来世界的和谐与发展。他们正处于思想意识的养成和发展期,此时对其进行孝道教育,更能深入人心,使其从小就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行,把这种德性深入内心,指导其以后的人生路途。孝道教育的根本在于发掘学生的孝思、孝行,进而推广至学生的责任意识。孝不仅是德育之根本,而且是人性中最有价值的东西。让小学生及时领悟孝道的涵义,并把孝道渗透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实际行动中是极其必要的。
(2)对小学生进行孝道教育可以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做人。一个人是否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决定了这个人未来的人生价值及对社会贡献的大小。而一个人能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则取决于教师在关键时刻给了他怎样的教育。可见,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教育的责任,更是教育的义务。教师应该从“孝道教育”这一最基础的道德修养起步,努力引导学生将孝敬层次由“养亲”、“孝亲”向“尊亲”、“推恩”提升,将爱父母、爱家庭的情感推广到爱集体、爱学校、爱社会、爱祖国,实现基础道德向崇高理想的飞跃,达到以孝促成礼仪教育,以孝促成养成教育的良好效果,从而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对小学生进行孝道教育可以很好地传承孝道品质,培养小学生的感恩意识。古人云:“为人生在天地之间,有四恩:感天地盖载之恩,日月照临之恩,国王水土之恩,父母养育之恩。”每个人在生命之初,一般要在父母的怀抱中成长,血缘关系和父母的养育都使这种感恩之情更为真切、自然、强烈。这种对父母的感情是其对哺育自己生命的人的感情,是人的本性,是良知和良能的表现。羔羊有跪乳之意,乌鸦有反哺之情。对于小学生,我相信只要对其进行适时的正确的教育,他们必会做到感恩父母,感恩生活。小学生的人格和心理正处于发展时期,这是对其进行孝道教育的关键时期,也是最佳时期。通过对其进行孝道教育使得他们萌发感恩之情,提升他们的修养和觉悟才是孝道教育的重中之重。
尊老爱老,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古代就有“卧冰求鲤”、“亲尝汤药”等24孝的故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成为做人的一个准则。但是,如今许多独生子女从小在祖父母、父母的小心呵护中成长,他们对长辈的爱熟视无睹,总认为长辈的付出是天经地义的,而他们从来没有想到自己应该孝顺长辈,尊敬长辈,关爱他人。学校开展“孝心教育”,其实就是道德教育,爱心教育,文明教育,让学生从小就懂得父母、长辈的辛劳,懂得做儿女的责任,自觉为父母分担家务。孩子们在家有一份孝心,在社会上也就会把爱心给予别人,整个社会也就更加美好、和谐。
小彬,父母离异,他从小跟着爷爷在农村长大。去年,他爷爷去世了,爸爸把他带来身边,三年级转到我校。按理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爸爸在工厂打工,工资不高,又要租房住,他应该帮做点家务以减轻父亲的负担,但小彬不但没有体谅父亲的艰辛,沒有帮做家务,连自己的衣服还要父亲洗,还挑吃挑穿经常顶撞父亲,还经常到黑网吧上网。有一次,父亲批评他上网,他还离家出走。
“这绝不是个别现象,因为,我校在没有开展孝道教育前我们学校做了一次调查,结果发现记得父母生日的孩子只占全校总人数的79%,有57%的孩子不知父母的年龄,没有一个孩子主动给父母过生日。有68.9%的孩子不会主动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有50.9%惹父母生气,顶撞父母,有65.9%的孩子认为享受父母、家人的关爱是应该的;有57.9%的孩子不会为父母长辈分忧解难,不会体谅父母的难处。有45.3%的同学偶尔与父母分享自己的感受,有35.9%的同学很少甚至从来没有与父母分享过自己的感受。”面对这么大的数字,我们感到非常震惊悲哀。是什么原因造成今天的局面么,这是因为:一是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讲求的是经济效益,忽视对良好传统道德观念的教育,同时受西方主义价值观的影响,拜金主义又严重腐蚀了下一代的头脑,使他们追求的是金钱、安逸享乐。二是家庭原因。现在的学生部分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过分溺爱,他们只想着自己,从来不替别人着想,养成了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三是素质教育的缺位。在现行的教育制度、人事制度及社会观念的影响下,升学被看作是唯一成才之路,而升学又取决于分数的高低,这就使得大多数教师和家长在教育问题上体现出“三重三轻”,即重智育,轻德育;重功利,轻素质;重理工,轻人文。
这些都是造成孝道教育丧失的原因。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试想,一个连父母都不孝敬的人,怎么会爱朋友、爱同学、爱老师、爱社会、爱祖国,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呢?教育孩子“爱自己的父母”不仅容易懂,容易做,而且能培养孩子的仁爱、孝顺之心,打下做人的基础,为今后的爱祖国教育铺下奠基石。
二、孝道培养的重要性
(1)对小学生进行孝道教育可以培养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小学教育是学生最重要的养成教育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个人品行。小学生是21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个人品行和道德素质将会影响我们未来世界的和谐与发展。他们正处于思想意识的养成和发展期,此时对其进行孝道教育,更能深入人心,使其从小就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行,把这种德性深入内心,指导其以后的人生路途。孝道教育的根本在于发掘学生的孝思、孝行,进而推广至学生的责任意识。孝不仅是德育之根本,而且是人性中最有价值的东西。让小学生及时领悟孝道的涵义,并把孝道渗透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实际行动中是极其必要的。
(2)对小学生进行孝道教育可以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做人。一个人是否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决定了这个人未来的人生价值及对社会贡献的大小。而一个人能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则取决于教师在关键时刻给了他怎样的教育。可见,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教育的责任,更是教育的义务。教师应该从“孝道教育”这一最基础的道德修养起步,努力引导学生将孝敬层次由“养亲”、“孝亲”向“尊亲”、“推恩”提升,将爱父母、爱家庭的情感推广到爱集体、爱学校、爱社会、爱祖国,实现基础道德向崇高理想的飞跃,达到以孝促成礼仪教育,以孝促成养成教育的良好效果,从而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对小学生进行孝道教育可以很好地传承孝道品质,培养小学生的感恩意识。古人云:“为人生在天地之间,有四恩:感天地盖载之恩,日月照临之恩,国王水土之恩,父母养育之恩。”每个人在生命之初,一般要在父母的怀抱中成长,血缘关系和父母的养育都使这种感恩之情更为真切、自然、强烈。这种对父母的感情是其对哺育自己生命的人的感情,是人的本性,是良知和良能的表现。羔羊有跪乳之意,乌鸦有反哺之情。对于小学生,我相信只要对其进行适时的正确的教育,他们必会做到感恩父母,感恩生活。小学生的人格和心理正处于发展时期,这是对其进行孝道教育的关键时期,也是最佳时期。通过对其进行孝道教育使得他们萌发感恩之情,提升他们的修养和觉悟才是孝道教育的重中之重。
尊老爱老,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古代就有“卧冰求鲤”、“亲尝汤药”等24孝的故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成为做人的一个准则。但是,如今许多独生子女从小在祖父母、父母的小心呵护中成长,他们对长辈的爱熟视无睹,总认为长辈的付出是天经地义的,而他们从来没有想到自己应该孝顺长辈,尊敬长辈,关爱他人。学校开展“孝心教育”,其实就是道德教育,爱心教育,文明教育,让学生从小就懂得父母、长辈的辛劳,懂得做儿女的责任,自觉为父母分担家务。孩子们在家有一份孝心,在社会上也就会把爱心给予别人,整个社会也就更加美好、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