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补贴贴牢男人心

来源 :莫愁·智慧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k_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男人不怕女人算账,只怕女人贴钱。
  买车时我赞助了一半的车款,老公声称:他以后就是我随叫随到的专用司机,副驾永远属于我。可才一年多,这司机就不大好使了。
  刚有车那阵,他不放过一切开车的机会。我去步行3分钟就到的沃尔玛买点东西,他都喜滋滋地问要不要坐车去。现在车瘾日渐淡薄,有时我想用车,理所当然就变成了麻烦。
  就说上次同事聚餐吧,我承认选的地方是远了点儿,开着空车来接我一来一去的汽油费比打的也贵一点,可是,买车不就是为了这种时候么?他一点儿也没有给我撑场面的觉悟,说上了一天班很累,而且洗了澡,不想出门了,让我打的回家。
  “不”这个字说了第一次就不愁第二次,局势让我越来越悲愤。早上,从以前送我到办公楼下,变成只顺路载到班车站;晚上,从绕去单位接我,变成我在班车站等他。周末想劳烦他当司机,没哪次不是三请四催,看他还颇不耐烦。他唠叨最多的话,就是让我赶紧学车……总而言之,无论服务质量还是服务态度,都大幅下滑。有时,一想到买车时贡献的那十来万,就发自内心觉得不值。
  憋屈只能憋着。毕竟我不会开车,方向盘握在人家手里。
  事情忽然就有了转机。一次参加一个新闻发布会,主办单位给我们一人送了一张面值500元的中石油加油卡,我顺手揣在包包里就忘记了。
  过了几天,他带我去班车站,路过中石油进去加油,我想起包里还有张加油卡,按下车窗递给加油工说:加满。
  “拿人的手软”这话真没错,那天,车开到班车站时,他一点要减速的意思都没有,久违地把我送到办公楼下。下午快下班时,他又主动打来电话,问要不要来接我。我明白便宜不能一次占够,体贴地告诉他还是照旧在班车站等我好了。
  在这张油卡刷光之前,我颇有点翻身农奴把歌唱的状态。虽然应我的要求,只在班车站接送,他竟然有点儿腼腆的神情,似乎过意不去。
  这改变让我触动。应该说,在这辆车上他付出更多,除了另一半车款,他还承担了购置税保险上牌费停车费共计三万多,平时月均近2000元的养护加油洗车,也全是他掏钱。我那时觉得理所当然——车是他要买的,主要也是他在用,我因为贡献了12万,理应享受部分使用权。
  但夫妻之间,还真不能像规划公司一样,来规划婚内财产,也不能因为有所付出,就心安理得长期躺着啃老本。就像不能因为当初相爱,就肯定这辈子不会出状况——感情需要不断付出,经济上也一样。
  有多难呢?12万车款都痛痛快快花了,后期几百上千元的各种费用就不吓人了。逛超市时,给他带一瓶12元钱的蓝色玻璃水、买几只夏天坐上去更清凉的冰垫、买瓶帮助车厢迅速降温的进口喷雾……
  我为车付出越多,他似乎越愧疚。似乎出于补偿心理,几乎我每次需要用车,他都格外爽快。
  我始终没打算学车,或许拿了驾照会便利很多,但相较而言,我更喜欢老公当司机的生活。虽然为了维持这种VIP级的待遇,我每年得花些钱贴补在车上,我掏了原本该他掏的钱,于是享受了相应的殷勤服务,这很公道。
  慢慢地,老公“模范司机”的名声就传开了,有同事问我怎么做到的,我如实相告。她们嘴上不说什么,但神情中看得出并不苟同。或许在她们看来,身为两口子,还要用钱换待遇是很悲哀的事。
  我却觉得,夫妻之间不分彼此是句傻话。哪怕是恩爱夫妻,在钱这个话题上,也难免有小算盘。各有各的开销、各有各的父母、各有各的朋友、各有各的爱好……林林总总,两人的钱必将有不同的消费渠道。有人为自己承担一点,自己手里就会宽松一点儿,这是再简单不过的数学题。
  而夫妻之间为对方出资,除了数额,还要看次数。
  消费是有记忆寿命的,每次消费之后,大约会在四十天之后淡忘。一次性帮扶他10万的效果,一定不如分十次出的效果好,如果能分成一百次,那就更加完美。
  到了过年的时候,他突然买了块瑞士表送我。我估算了一下,表的价钱和我一年来花在车上的钱差不多持平,经济上我没亏,待遇上委实是赚了。
  男人就是这样,总期盼着女人能自强独立,最好还能贴补自己一点。但真被贴补了,除了那些喜欢吃软饭的,绝大多数男人又会内疚腆然,冒出点补偿心理。
  这是男人的通病,也是女人的机会。很多女人喜欢跟老公把账算得清清楚楚,这其实挺笨。夫妻俩到了锱铢必较的地步,最后吃亏的绝不会是男人。
  男人不怕女人算账,只怕女人贴钱。在以感情为前提的夫妻关系中,如果哪个太太能多点耐心,无条件先投入一段时间,那她在老公心目中的位置一定无可撼动。
  (编辑 赵莹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她从来没把自己当成旁观者,而是倾注无限热爱,从而激发了自己的自信力、求知欲和想象空间,不经意间为日后的成功做好了积累。  一名仅有高中学历、39岁的清洁工,华丽转身成了年薪60万的地产策划总监!她怎样一步步完成人生传奇的呢?    荩专注专心赢机遇    贾清是重庆市潼南县人。2005年,她来到四川绵阳,在西山景区找了份清洁工的工作。  每天干完活,贾清最喜欢站在西山之巅,鸟瞰城市。半城青山半城湖
期刊
《莫愁智慧女性》语汇新解——比施暴更可怕的是施暴的逻辑  2011年10月14日,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之妻Kim接受媒体采访称,这段婚姻因李阳的不配合,将无法继续下去。纷纷扬扬的李阳“家暴门”落下帷幕。  李阳“家暴门”揭示了现代家庭中的“秘密”,有些看似和谐光鲜的家庭背后,可能汹涌着暴力的暗流。据全国妇联调查显示,在我国家庭暴力事件中,高知家庭暴力比例高达30%。  比施暴更可怕的是施暴的逻辑。不
期刊
英国女商人艾玛拉丁,毕业后一直致力于头发再生工作,并在2008年研发出一款名为“卢杰”的生发水。虽然生发水功效不错,但因为竞争激烈,艾玛的产品除了在格拉斯哥市,没有在其他地方占下一丁点市场份额。  艾玛无数次想扩大品牌知名度,但巨大的开支,对于一个小品牌来说,实在无力承担。艾玛为此伤透了脑筋。2010年8月的一天傍晚,艾玛像往常一样步行回家,街头和平时有一些差别:到处都贴满了威廉王子和凯特米德尔顿
期刊
21岁的陈染,在2010年还只是一个淘宝小店的店主。她的网店出售旧唱片、二手CD,还有不少绝版的书籍。  小店生意惨淡,陈染记忆很深刻,客户都是清一色的宅男,尤其喜欢在周五晚上下订单,又想在周六就能收货。为了节省快递费,同城的客户,她便选择亲自送货上门。不少买家在开门收货的时候,往往会大吃一惊:“呀,快递员竟然还有美女!”  慢慢地,陈染发现同城业务蒸蒸日上。原来,宅男们觉得反正是买东西,价钱差别
期刊
赵本山小品《卖车》里有这么一个脑筋急转弯:1+1在什么情况下等于3?答案:算错的时候。  在现实生活中, 1+1却真的可以等于4,如果你懂得计算人生的财富。  上世纪50年代,美国一位名叫桑迪的穷小子,在纽约郊外的小镇,用妻子的3500美元陪嫁开了一家生牛屠宰作坊。在这家作坊的不远处,有着小镇唯一专供牛排套餐的西餐厅,每天都要从桑迪处采购牛肉。但是好景不长,西餐厅生意越来越差,老板有意转让,却没有
期刊
2011年6月9号,高考完毕的孩子们开始筹划如何度过假期,姜灭平却在妈妈的陪伴下走进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基地。面对心理咨询师,姜妈妈声泪俱下:“求求你帮帮我儿子,他连高考都不参加……”  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让人扼腕叹息。    1992年12月5日,这一天姜芳翎终生难忘,怀孕的小三找上门来,哭着求她成全。姜芳翎怒火中烧,把丈夫张万平赶出家门。那天,儿子才出生十四天。  性情刚烈的姜芳翎恨死了这个她曾
期刊
在港台等地,乳沟被称为“事业线”,因为娱乐圈的女艺人如果不露出乳沟,摄影记者便不会拍照,也就失去了曝光的机会,事业受损。近年来,“乳沟风”也扩展到娱乐圈外,部分职业女性越来越追崇所谓的“事业线”,可她们真的追到了成功和幸福吗?  为拼就业,塑造傲人“事业线”    1982年,孙雯出生于汕头。2004年夏,她从广州某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毕业后,来到深圳求职,却屡次碰壁。终于有一天,她凭着高挑的身材,成
期刊
生命绝壁婆婆为你伴舞    2010年八一建军节,郑州市著名舞蹈演员郭娟在慰问演出舞台上,一个360度的天鹅旋转后,突然昏倒。正在台下观看儿媳演出的婆婆孔亚力当即上台抱住她,醒来的郭娟轻描淡写地说:“没什么,可能是太累了。”但在孔亚力的坚持下,郭娟被送至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检查。  令人意外的是,年仅29岁的郭娟竟患上了白血病,所有人闻讯如五雷轰顶,尤其是孔亚力得知这一噩耗,当场瘫倒在地。要知道她与
期刊
母爱是女儿腾飞的翅膀。    2010年9月15日晚8点,沈阳市皇姑区北行小区发生令人震惊的一幕:25岁的曾琳从七楼家中纵身跃下,造成脊髓神经、下肢遭受致命重创,终身瘫痪的危险逼近这个如花的生命。此时,致其怀孕流产而重度抑郁的男友却弃之而去,人间蒸发。  母亲罗素梅不仅将女儿从死亡线上拉回,更以“再生你一次”的伟大母爱,陪伴着女儿走过生不如死的漫漫康复历程。一年后的今天,曾琳不仅重新站了起来,而且
期刊
自己挣钱买花戴    Q:我和老公是相亲认识的,还没擦出爱情火花便奉子成婚。6年来我相夫教子,帮公婆打理超市,可他们始终把我当外人。我不知道家里有多少钱,买衣服是婆婆亲自付款,房产证上是公公的名字。我执意出去上班,他们却要我下班必须准时回家,就连公司培训都不让我参加,白白浪费了升迁机会,我很憋屈!   A:全家人合伙算计你,老公也没想当双面胶,你在他心里不过是床上的老婆、孩子的妈、常年打工在他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