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6月9号,高考完毕的孩子们开始筹划如何度过假期,姜灭平却在妈妈的陪伴下走进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基地。面对心理咨询师,姜妈妈声泪俱下:“求求你帮帮我儿子,他连高考都不参加……”
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让人扼腕叹息。
1992年12月5日,这一天姜芳翎终生难忘,怀孕的小三找上门来,哭着求她成全。姜芳翎怒火中烧,把丈夫张万平赶出家门。那天,儿子才出生十四天。
性情刚烈的姜芳翎恨死了这个她曾经深爱的男人,她发誓永远不让他见儿子,也不让儿子认这个父亲,并给儿子起名姜灭平。尤其是当她听说,小三和前夫组建家庭并生下儿子张小文以后,她有了“灭平”方向:让儿子姜灭平处处比张小文强。也就从那时起,她为儿子制定了严格的成才计划。
姜芳翎时刻关注张小文,她了解到张小文进了幼儿园,没有学习任何特长,于是,她把姜灭平转到最好的幼儿园,让他陆续学习绘画、围棋、书法、电子琴、英语、游泳、滑冰、跆拳道……4岁起,姜灭平就开始荣获各级奖励证书,这让姜芳翎非常高兴。
只是一名公务员的姜芳翎,收入有限,为了能挣够儿子上培训班的钱,她开始当枪手——只拿钱不署名的写手。每天哄睡儿子后,她都要写到半夜。看到儿子小小年纪就把一个个奖项捧回家,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英语说得异常流利,滑起冰像职业运动员一样好……姜芳翎梦想着扬眉吐气的那天:儿子考上名牌大学,张小文却失业在家,她就把儿子领到张万平面前,看看他无地自容的样子。这个梦想成为姜芳翎的精神支柱。
上小学的姜灭平开始有了自己的思考:“妈妈,我不明白,为什么一定要比张小文强?我们班小明的爸妈也离婚了,可他爸爸妈妈家都可以住,为什么我不能去爸爸家?不能见爸爸?还不能和爸爸说话?”
面对长大的儿子,姜芳翎继续灌输着自己的仇恨:“那个原本应该是你爸爸的男人张万平,背叛了妈妈抛弃了你,他是你我一生一世的仇人。你要比他的儿子强,这是打败他的最好方法。”
初二下学期,张小文的成绩突飞猛进,这让姜芳翎紧张不已。她一再给姜灭平施压:“记住,永远要比张小文强!做不到这一点,就是对不起妈妈,是永生永世地对不起妈妈!”为了把儿子上学放学路上的时间节省出来,她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小房子,每天给儿子搭配各种营养餐、与儿子一起学习。看到妈妈如此辛苦,每天写稿到深夜,姜灭平一再暗示自己,绝不能让妈妈失望,不能伤妈妈的心,可是他却开始惧怕考试,平时会做的题,一旦考试时就不会了。
2008年7月中旬,当姜芳翎听说张小文和儿子同时被一所普通高中录取的时候,她一下子瘫倒在地。
整个高中时期,姜芳翎以各种方法给儿子施压。很多时候,姜灭平坐在窗口看到操场上张小文跟同学们打球,那明媚的笑容让他羡慕,他也很想跟弟弟一起打球,可是妈妈的话让他望而却步。
在妈妈施加的山一般沉重的压力下,姜灭平情绪日趋低迷,对学习再也提不起兴趣,考试对他而言,更是沉重的负担。除了做妈妈复仇的工具,已经有独立意识的他却找不到自己的目标。看着姜灭平的名次一次次退后,张小文的成绩日渐上升,姜芳翎如发怒的狮子,揪住儿子就是一阵狂骂:“等着你的畜生爸爸和弟弟看不起我吧……”看着暴跳如雷的母亲,姜灭平浑身发抖,跑进房间竟不由自主地打着冷颤,十几分钟都无法控制自己。
姜灭平越来越害怕考试,每次考试前都拉肚子、头痛,考试时莫名地紧张。2011年4月初高考前的模拟考试,姜灭平竟晕倒在考场上。经医生检查身体并无大碍后,姜芳翎认为是儿子故意放弃考试,与她抗争。她哭闹着把儿子的脸抓破了,并扬言如果姜灭平考不上重点大学,不及张小文考得好,她就自杀。
2011年6月7日早上7点半,姜芳翎陪着儿子来到高考考场,她握着儿子的手,千叮咛万嘱咐:“十八年来,妈妈就等这一天了,你一定要把张小文压下去,我们扬眉吐气的日子就要来了,到时候我要拿着你的重点大学录取通知书朝你畜生爸爸脸上吐唾沫!”在憧憬里游弋的姜芳翎却没发现,此刻的姜灭平浑身冰冷得打颤,在进场铃响的那一刻,他挣脱母亲的手,跑掉了。姜芳翎无比惊讶,看着大批涌向考场的学生,不知所措。她固执地以为这是儿子给她开的一个玩笑,考试结束,儿子就会从考场里走出来,然后告诉她考得非常好……
她在考场门口等到天黑,直到大脑一片空白。她不知道自己怎么回到家的,当她看到儿子正在床上睡觉,她抱住儿子问考得怎么样,看到姜灭平一脸的泪她才终于相信,儿子真的没有参加考试。
专家点评
张海风(南京森知心理咨询中心):当遭遇重大的创伤或人生变故发生时,一个人选择如何去看待、面对和处理,是有深层的心理根源的。恨说到底是怕,是恐惧的一种表现,在姜芳翎看来,婚姻就是一切,她在婚姻里,没有独立的自己,以至于她不能面对婚姻的失败,必须要成为一个已经两败俱伤的局面中的“赢家”,不惜占有儿子的生命去弥补自己的失败,去验证自己的成功。这种对占有的过度需求,对证明自己的固执追求,正反映了她内心安全感的极度缺失。而现在,这种缺失和恐惧又遗传般地把伤害和毁坏带到了儿子年轻的生命中。与其说,她儿子需要心理疏导,不如说,她自己的心灵才是那个更强烈地哭喊着求助的声音。
在仇恨的压力下,姜芳翎采取极端行为,不仅让自己有了心理障碍,还严重影响了儿子的心理健康,使他失去了学习的动力,认为自己只不过是母亲的工具,产生了严重的青春期适应性障碍,进而产生了考前焦虑症和考试恐惧症。要想让儿子恢复心理健康,姜芳翎第一要做的就是先让自己勇敢地站起来,不要再“灭平”, 让儿子和父亲、弟弟建立起真正的亲情关系。如果能做到,他的心理障碍很快就会消除。
从更深层次上分析,中国社会的传统心理认为子女的生命并非一个单纯独立的生命存在,而更大程度上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应该背负起上一代赋予的期望和使命。在姜芳翎的眼中正是如此:儿子的生命是属于她的,她掌握着儿子生命的所有权,所以儿子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就自然地被她的仇恨所定义。这也是中国大多数父母所认为的。其实,从孩子呱呱坠地那一刻起,他就已经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从属于谁,也不该受命于谁。姜芳翎若能认识到此,她和儿子都将会重新拥有一个幸福的开始。
(编辑张秀格[email protected])
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让人扼腕叹息。
1992年12月5日,这一天姜芳翎终生难忘,怀孕的小三找上门来,哭着求她成全。姜芳翎怒火中烧,把丈夫张万平赶出家门。那天,儿子才出生十四天。
性情刚烈的姜芳翎恨死了这个她曾经深爱的男人,她发誓永远不让他见儿子,也不让儿子认这个父亲,并给儿子起名姜灭平。尤其是当她听说,小三和前夫组建家庭并生下儿子张小文以后,她有了“灭平”方向:让儿子姜灭平处处比张小文强。也就从那时起,她为儿子制定了严格的成才计划。
姜芳翎时刻关注张小文,她了解到张小文进了幼儿园,没有学习任何特长,于是,她把姜灭平转到最好的幼儿园,让他陆续学习绘画、围棋、书法、电子琴、英语、游泳、滑冰、跆拳道……4岁起,姜灭平就开始荣获各级奖励证书,这让姜芳翎非常高兴。
只是一名公务员的姜芳翎,收入有限,为了能挣够儿子上培训班的钱,她开始当枪手——只拿钱不署名的写手。每天哄睡儿子后,她都要写到半夜。看到儿子小小年纪就把一个个奖项捧回家,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英语说得异常流利,滑起冰像职业运动员一样好……姜芳翎梦想着扬眉吐气的那天:儿子考上名牌大学,张小文却失业在家,她就把儿子领到张万平面前,看看他无地自容的样子。这个梦想成为姜芳翎的精神支柱。
上小学的姜灭平开始有了自己的思考:“妈妈,我不明白,为什么一定要比张小文强?我们班小明的爸妈也离婚了,可他爸爸妈妈家都可以住,为什么我不能去爸爸家?不能见爸爸?还不能和爸爸说话?”
面对长大的儿子,姜芳翎继续灌输着自己的仇恨:“那个原本应该是你爸爸的男人张万平,背叛了妈妈抛弃了你,他是你我一生一世的仇人。你要比他的儿子强,这是打败他的最好方法。”
初二下学期,张小文的成绩突飞猛进,这让姜芳翎紧张不已。她一再给姜灭平施压:“记住,永远要比张小文强!做不到这一点,就是对不起妈妈,是永生永世地对不起妈妈!”为了把儿子上学放学路上的时间节省出来,她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小房子,每天给儿子搭配各种营养餐、与儿子一起学习。看到妈妈如此辛苦,每天写稿到深夜,姜灭平一再暗示自己,绝不能让妈妈失望,不能伤妈妈的心,可是他却开始惧怕考试,平时会做的题,一旦考试时就不会了。
2008年7月中旬,当姜芳翎听说张小文和儿子同时被一所普通高中录取的时候,她一下子瘫倒在地。
整个高中时期,姜芳翎以各种方法给儿子施压。很多时候,姜灭平坐在窗口看到操场上张小文跟同学们打球,那明媚的笑容让他羡慕,他也很想跟弟弟一起打球,可是妈妈的话让他望而却步。
在妈妈施加的山一般沉重的压力下,姜灭平情绪日趋低迷,对学习再也提不起兴趣,考试对他而言,更是沉重的负担。除了做妈妈复仇的工具,已经有独立意识的他却找不到自己的目标。看着姜灭平的名次一次次退后,张小文的成绩日渐上升,姜芳翎如发怒的狮子,揪住儿子就是一阵狂骂:“等着你的畜生爸爸和弟弟看不起我吧……”看着暴跳如雷的母亲,姜灭平浑身发抖,跑进房间竟不由自主地打着冷颤,十几分钟都无法控制自己。
姜灭平越来越害怕考试,每次考试前都拉肚子、头痛,考试时莫名地紧张。2011年4月初高考前的模拟考试,姜灭平竟晕倒在考场上。经医生检查身体并无大碍后,姜芳翎认为是儿子故意放弃考试,与她抗争。她哭闹着把儿子的脸抓破了,并扬言如果姜灭平考不上重点大学,不及张小文考得好,她就自杀。
2011年6月7日早上7点半,姜芳翎陪着儿子来到高考考场,她握着儿子的手,千叮咛万嘱咐:“十八年来,妈妈就等这一天了,你一定要把张小文压下去,我们扬眉吐气的日子就要来了,到时候我要拿着你的重点大学录取通知书朝你畜生爸爸脸上吐唾沫!”在憧憬里游弋的姜芳翎却没发现,此刻的姜灭平浑身冰冷得打颤,在进场铃响的那一刻,他挣脱母亲的手,跑掉了。姜芳翎无比惊讶,看着大批涌向考场的学生,不知所措。她固执地以为这是儿子给她开的一个玩笑,考试结束,儿子就会从考场里走出来,然后告诉她考得非常好……
她在考场门口等到天黑,直到大脑一片空白。她不知道自己怎么回到家的,当她看到儿子正在床上睡觉,她抱住儿子问考得怎么样,看到姜灭平一脸的泪她才终于相信,儿子真的没有参加考试。
专家点评
张海风(南京森知心理咨询中心):当遭遇重大的创伤或人生变故发生时,一个人选择如何去看待、面对和处理,是有深层的心理根源的。恨说到底是怕,是恐惧的一种表现,在姜芳翎看来,婚姻就是一切,她在婚姻里,没有独立的自己,以至于她不能面对婚姻的失败,必须要成为一个已经两败俱伤的局面中的“赢家”,不惜占有儿子的生命去弥补自己的失败,去验证自己的成功。这种对占有的过度需求,对证明自己的固执追求,正反映了她内心安全感的极度缺失。而现在,这种缺失和恐惧又遗传般地把伤害和毁坏带到了儿子年轻的生命中。与其说,她儿子需要心理疏导,不如说,她自己的心灵才是那个更强烈地哭喊着求助的声音。
在仇恨的压力下,姜芳翎采取极端行为,不仅让自己有了心理障碍,还严重影响了儿子的心理健康,使他失去了学习的动力,认为自己只不过是母亲的工具,产生了严重的青春期适应性障碍,进而产生了考前焦虑症和考试恐惧症。要想让儿子恢复心理健康,姜芳翎第一要做的就是先让自己勇敢地站起来,不要再“灭平”, 让儿子和父亲、弟弟建立起真正的亲情关系。如果能做到,他的心理障碍很快就会消除。
从更深层次上分析,中国社会的传统心理认为子女的生命并非一个单纯独立的生命存在,而更大程度上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应该背负起上一代赋予的期望和使命。在姜芳翎的眼中正是如此:儿子的生命是属于她的,她掌握着儿子生命的所有权,所以儿子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就自然地被她的仇恨所定义。这也是中国大多数父母所认为的。其实,从孩子呱呱坠地那一刻起,他就已经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从属于谁,也不该受命于谁。姜芳翎若能认识到此,她和儿子都将会重新拥有一个幸福的开始。
(编辑张秀格[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