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的课堂上,学生已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他们在宽松、平等、民主的氛围中自主探索、积极思考、合作交流。在这样的课堂中,我们常会听到预设之外的“声音”,这是师生智慧火花的碰撞。它不但能给人始料未及的体验,更能超越预设的目标,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那么,怎样才能把握好“生成”与“预设”这个度,使课堂有活力,增添无法预约的精彩呢?
1 精心预设——为了生成的有效
只有课前精心预设,才能在课堂上有效引导并动态生成:只有课前成竹在胸,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
1.1 要全面了解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课堂生成的主体是学生,不同的学生必须通过各自主体的活动、已有经验的筛选、理解的接纳,才能使自己的经验不断更新,使新经验生成。因此,要考虑不同的学生会有哪些不同的思考,可能会出现哪些解决方法,各种原生态的方法展现后怎样促进学生和课程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帮助学生生成新经验。这样,才能做到预设的准确、恰当。如在教学“十几减九”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把自己的方法在小组里说一说,理清自己的思路,再组织学生全班交流,帮助学生尽量理解不同的算法,开阔思路,并使其在交流过程中修正、改善自己的算法。对其中一些本来准备但未出现的算法,没有强行介绍。最后让学生说说: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算。由于课前已作了充分预设,所以课堂才异彩纷呈,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2 预设要有空间,设计弹性教学方案。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如果课堂上一有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和预设答案一致,教师就似抓住一根“救命稻草”,迫不及待地进人下一个环节,很少有时间耐心地去听学生真实的想法。一旦“节外生枝”,要么显得束手无策,要么生拉硬扯地把学生拽到自己的“轨道”上。之所以这样,是教师忽视了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复杂过程,预设应有一定的空间,给予一定的弹性,而不应预设每一步(甚至每一句话)。如特级教师朱乐平在上“圆的认识”时,让学生给老师的脸整容,变成圆圆的脸。这一一任务富有挑战性,当学生接受这一任务时,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他们兴奋地参与,带着自己的经验、灵感去思考。看似是游戏,实则是对生活中圆的认识和感受的提取。随后自主探索圆的特征时,学生的积极性与潜心研究令教师感动,生成的丰富经验令教师佩服。
2 即时利用——弥补教学的不足
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互动生成的有关信息及教学资源是很珍贵的,它有时是奇思妙想。超越教师的思维,有时是教学的最佳切入点,有时是“节外生枝”或是“锦上添花”们要善于捕捉,放大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瞬间,并有效地加以利用。如教学“克和千克的认识”一课,在刚认识了千克是重量单位时,有学生提出:“老师,我看我妈妈买菜和水果时,总是讲几斤,斤就是千克吗?”我回答:“你真善于开动脑筋,给我们提出了很好的问题。其实,千克是国家法定的计量单位,而斤是日常生活中我们中国习惯使用的计量单位。同学们知道千克与斤的关系吗?……”在教学过程中,尽管我通过“掂一掂”、“称一称”等环节让学生去感知、体验l千克有多重,但他们的理解还是不到位。当把“千克”与生活中的计量单位“斤”联系起来时。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l千克的物体有多少。此时,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16个鸡蛋大约有1千克”;“8个苹果大约有1千克”……正是即时捕捉学生“异样”的声音,并充分利用这一教学资源,不仅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知识,而且还弥补了教学中的不足,教学因此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3 辩证统一——成就课堂的精彩
一堂符合新课程要求的课,应该以课程预先设计和动态生成的辩证统一为最高境界。一方面,通过课程的预先设计,来突出教学是有目的的、有计划的育人活动的教育学特征;另一方面,通过课程的动态生成,促使教师在预设方案的实施中关注学生的不同表觋,使课堂充满活力、充满精彩。如我在教学“l00的数的认识”时,先出示表格:
这一张表格分几次观察和填写,逐层展示,逐层深入。在孩子们的眼里,教学成了一只奇妙的万花筒,总有新的发现在引领着他们,令他们激动,令他们兴奋,令他们神往。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共同建构着一座数的殿堂,作为新知识的发现者而充满着成就感,整个课堂充满了生机与精彩。因此,从生成与建构的实际出发,对课堂教学进行预设时,应“着眼于整体,立足于个体,致力于主体”,使课上得更精彩。
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是永恒的。让我们感谢课堂中异样的声音,是它增添了未预约的精彩。让我们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的智慧、互动的火花,追求有效、动态的课堂。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1 精心预设——为了生成的有效
只有课前精心预设,才能在课堂上有效引导并动态生成:只有课前成竹在胸,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
1.1 要全面了解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课堂生成的主体是学生,不同的学生必须通过各自主体的活动、已有经验的筛选、理解的接纳,才能使自己的经验不断更新,使新经验生成。因此,要考虑不同的学生会有哪些不同的思考,可能会出现哪些解决方法,各种原生态的方法展现后怎样促进学生和课程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帮助学生生成新经验。这样,才能做到预设的准确、恰当。如在教学“十几减九”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把自己的方法在小组里说一说,理清自己的思路,再组织学生全班交流,帮助学生尽量理解不同的算法,开阔思路,并使其在交流过程中修正、改善自己的算法。对其中一些本来准备但未出现的算法,没有强行介绍。最后让学生说说: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算。由于课前已作了充分预设,所以课堂才异彩纷呈,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2 预设要有空间,设计弹性教学方案。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如果课堂上一有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和预设答案一致,教师就似抓住一根“救命稻草”,迫不及待地进人下一个环节,很少有时间耐心地去听学生真实的想法。一旦“节外生枝”,要么显得束手无策,要么生拉硬扯地把学生拽到自己的“轨道”上。之所以这样,是教师忽视了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复杂过程,预设应有一定的空间,给予一定的弹性,而不应预设每一步(甚至每一句话)。如特级教师朱乐平在上“圆的认识”时,让学生给老师的脸整容,变成圆圆的脸。这一一任务富有挑战性,当学生接受这一任务时,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他们兴奋地参与,带着自己的经验、灵感去思考。看似是游戏,实则是对生活中圆的认识和感受的提取。随后自主探索圆的特征时,学生的积极性与潜心研究令教师感动,生成的丰富经验令教师佩服。
2 即时利用——弥补教学的不足
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互动生成的有关信息及教学资源是很珍贵的,它有时是奇思妙想。超越教师的思维,有时是教学的最佳切入点,有时是“节外生枝”或是“锦上添花”们要善于捕捉,放大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瞬间,并有效地加以利用。如教学“克和千克的认识”一课,在刚认识了千克是重量单位时,有学生提出:“老师,我看我妈妈买菜和水果时,总是讲几斤,斤就是千克吗?”我回答:“你真善于开动脑筋,给我们提出了很好的问题。其实,千克是国家法定的计量单位,而斤是日常生活中我们中国习惯使用的计量单位。同学们知道千克与斤的关系吗?……”在教学过程中,尽管我通过“掂一掂”、“称一称”等环节让学生去感知、体验l千克有多重,但他们的理解还是不到位。当把“千克”与生活中的计量单位“斤”联系起来时。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l千克的物体有多少。此时,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16个鸡蛋大约有1千克”;“8个苹果大约有1千克”……正是即时捕捉学生“异样”的声音,并充分利用这一教学资源,不仅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知识,而且还弥补了教学中的不足,教学因此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3 辩证统一——成就课堂的精彩
一堂符合新课程要求的课,应该以课程预先设计和动态生成的辩证统一为最高境界。一方面,通过课程的预先设计,来突出教学是有目的的、有计划的育人活动的教育学特征;另一方面,通过课程的动态生成,促使教师在预设方案的实施中关注学生的不同表觋,使课堂充满活力、充满精彩。如我在教学“l00的数的认识”时,先出示表格:
这一张表格分几次观察和填写,逐层展示,逐层深入。在孩子们的眼里,教学成了一只奇妙的万花筒,总有新的发现在引领着他们,令他们激动,令他们兴奋,令他们神往。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共同建构着一座数的殿堂,作为新知识的发现者而充满着成就感,整个课堂充满了生机与精彩。因此,从生成与建构的实际出发,对课堂教学进行预设时,应“着眼于整体,立足于个体,致力于主体”,使课上得更精彩。
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是永恒的。让我们感谢课堂中异样的声音,是它增添了未预约的精彩。让我们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的智慧、互动的火花,追求有效、动态的课堂。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