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数学逻辑性强,知识网络全面,数学思维方面要求高,各知识点联系紧密。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轻松学习高中数学知识,需要教师有准确、规范的教学计划。同时有一点也不容忽视:即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也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
关键词:高中数学;自学能力;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0238-01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授活动的主体。“给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自学方法的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通过 “学会” 到“会学”。自学能力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只有在自学的活动中培养。
1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1阅读方法指导。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基本知识的获得,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均来自教材,教学中引导、培养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这样使得学生逐步形成善于学习、善于思考的风气,能充分调动他们听课的积极性。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根据教材内容及知识结构,学会粗读和精读有关内容。对于教材新内容的章节预习,由于只要求在阅读时掌握所学知识的概貌,将教材内容在脑海中串联成线,了解知识的条理特点,故只需粗读。而对于教材中的概念、公式、性质、定理等的结构特点、性质特点,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则需反复阅读、体会、思考、记忆。对于一些易混淆的概念则需在阅读中加以对比,体会特点,增强记忆。对于有疑难的地方,则要做出标记,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这就需要精读。学生通过有目的的预习,能促使他们听课时注意力集中,在疑点、难点获得突破之后,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兴奋之情,从而在大脑中产生深刻的刺激,留下较深的印象。这样日积月累,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2听课方法指导。教师在听课方面要指导学生处理好听课、观察、思维和笔记之间的关系。听课和观察均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在听课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听清楚每节课的学习要求。听知识的导入及形成,听懂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听方法和知识的总结。
1.3整理、归纳方法指导。当一个人掌握了大量的知识之后,如果不整理,则不利于记忆储存,相近的知识概念还很容易混淆,不利于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因此,在进行完一个单元、一个章节、一个月、一个学期的学习之后,应该让学生自己总结、梳理知识,归纳方法。数学中有不少概念、性质、公式很相似,极易混淆,把几个相似或相关的知识有机地联系归纳,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可以温故知新,相互弥补,加深理解,有助于学生主题思维意识的培养。
2改变“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采取新的教学方法
对于“满堂灌”,各类学生的认识各说不一。学习差的学生最反感,他们谈到这个问题总是叫苦,“听不懂”、“跟不上”,“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陪坐”等。中等生觉得虽然课堂上能获得一些知识,但更多的时间自己没有得到很好利用。思维相对活跃的学生则认为“老师讲的我都懂,我不懂的地方老师又没有讲”。老师的上课对这部分学生没有给他们提供拓展空间,反而禁锢他们思想,使学生变成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背离现代教学的宗旨,从而扩大厌学面。鉴于“满堂灌”弊大于利,结合B层班的特点,我经过反复研究确定了“提问、讨论、答凝、小结”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师通过让学生探索、讨论、答凝、小结后让学生自己应用定理证明题目,并找出解决这类题目的具体方法,让学生对解决这类题型形成具体的思维模式。同时教师可在第一时间获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及时补救,强化。
3整理知识网络关系,探求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类特有的功能,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也是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中心环节。
3.1重视整理知识网络关系。如在上复习课时,复习已学知识块状,传统的做法,教师一般只进行简单罗列,而不作知识的整体疏理。这样炒“冷饭”,给学生的感觉只能是枯燥和陈旧,将会极大地削弱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摒弃这种传统方式,让全体学生参与到对已学知识块状间网络关系的研究中来,真正调动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例如在复习二次函数知识时,就让学生回忆有关内容,如顶点坐标、开口方向、与坐标轴相交的情况、值域等,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思考整理二次函数与二次不等式、二次方程、二次三项式及解析几何中的二次曲线的网络关系,明确这些知识其实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真正使学生体会到知识具有的辐射功能、网络关系。这样,不仅复习效果好,而且大大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3.2注重探求解题方向,运用正确的解题策略。学习数学的过程与数学解题紧密相关,而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体现在解题的质量上而不是解题的数量上。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能重复操练,搞题海战术,而应注重帮助学生探求解题方向,运用正确的解题策略。教师在指导解题时让学生真正经历以下思维过程:从题目的条件和求解的结论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作用于记忆系统中的数学认知结构,确定具体的解题行动方向;从多个解题方向中选取其中简捷的途径,得到最优的解法。以上两点不仅可以在较难的综合题中实施,也可在较易的基本题中实施。经过这样的思维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便能得到提高。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多给学生一点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都能健康成长,并为他们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关键词:高中数学;自学能力;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0238-01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授活动的主体。“给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自学方法的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通过 “学会” 到“会学”。自学能力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只有在自学的活动中培养。
1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1阅读方法指导。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基本知识的获得,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均来自教材,教学中引导、培养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这样使得学生逐步形成善于学习、善于思考的风气,能充分调动他们听课的积极性。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根据教材内容及知识结构,学会粗读和精读有关内容。对于教材新内容的章节预习,由于只要求在阅读时掌握所学知识的概貌,将教材内容在脑海中串联成线,了解知识的条理特点,故只需粗读。而对于教材中的概念、公式、性质、定理等的结构特点、性质特点,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则需反复阅读、体会、思考、记忆。对于一些易混淆的概念则需在阅读中加以对比,体会特点,增强记忆。对于有疑难的地方,则要做出标记,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这就需要精读。学生通过有目的的预习,能促使他们听课时注意力集中,在疑点、难点获得突破之后,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兴奋之情,从而在大脑中产生深刻的刺激,留下较深的印象。这样日积月累,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2听课方法指导。教师在听课方面要指导学生处理好听课、观察、思维和笔记之间的关系。听课和观察均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在听课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听清楚每节课的学习要求。听知识的导入及形成,听懂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听方法和知识的总结。
1.3整理、归纳方法指导。当一个人掌握了大量的知识之后,如果不整理,则不利于记忆储存,相近的知识概念还很容易混淆,不利于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因此,在进行完一个单元、一个章节、一个月、一个学期的学习之后,应该让学生自己总结、梳理知识,归纳方法。数学中有不少概念、性质、公式很相似,极易混淆,把几个相似或相关的知识有机地联系归纳,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可以温故知新,相互弥补,加深理解,有助于学生主题思维意识的培养。
2改变“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采取新的教学方法
对于“满堂灌”,各类学生的认识各说不一。学习差的学生最反感,他们谈到这个问题总是叫苦,“听不懂”、“跟不上”,“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陪坐”等。中等生觉得虽然课堂上能获得一些知识,但更多的时间自己没有得到很好利用。思维相对活跃的学生则认为“老师讲的我都懂,我不懂的地方老师又没有讲”。老师的上课对这部分学生没有给他们提供拓展空间,反而禁锢他们思想,使学生变成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背离现代教学的宗旨,从而扩大厌学面。鉴于“满堂灌”弊大于利,结合B层班的特点,我经过反复研究确定了“提问、讨论、答凝、小结”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师通过让学生探索、讨论、答凝、小结后让学生自己应用定理证明题目,并找出解决这类题目的具体方法,让学生对解决这类题型形成具体的思维模式。同时教师可在第一时间获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及时补救,强化。
3整理知识网络关系,探求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类特有的功能,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也是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中心环节。
3.1重视整理知识网络关系。如在上复习课时,复习已学知识块状,传统的做法,教师一般只进行简单罗列,而不作知识的整体疏理。这样炒“冷饭”,给学生的感觉只能是枯燥和陈旧,将会极大地削弱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摒弃这种传统方式,让全体学生参与到对已学知识块状间网络关系的研究中来,真正调动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例如在复习二次函数知识时,就让学生回忆有关内容,如顶点坐标、开口方向、与坐标轴相交的情况、值域等,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思考整理二次函数与二次不等式、二次方程、二次三项式及解析几何中的二次曲线的网络关系,明确这些知识其实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真正使学生体会到知识具有的辐射功能、网络关系。这样,不仅复习效果好,而且大大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3.2注重探求解题方向,运用正确的解题策略。学习数学的过程与数学解题紧密相关,而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体现在解题的质量上而不是解题的数量上。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能重复操练,搞题海战术,而应注重帮助学生探求解题方向,运用正确的解题策略。教师在指导解题时让学生真正经历以下思维过程:从题目的条件和求解的结论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作用于记忆系统中的数学认知结构,确定具体的解题行动方向;从多个解题方向中选取其中简捷的途径,得到最优的解法。以上两点不仅可以在较难的综合题中实施,也可在较易的基本题中实施。经过这样的思维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便能得到提高。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多给学生一点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都能健康成长,并为他们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做好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