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数学新教材的最大特点是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为主线,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一线教学经历和对新教材的使用,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以下分几个方面阐述个人的看法和体会。
一、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在数学课堂学习中,教师要不断地向学生提出新的数学问题,为更深入的数学思维活动提供动力和方向,使数学思维活动持续不断的向前发展。例如在讲解“展开和折叠”时,我是这样做的:首先将圆锥形的冰激凌筒沿一虚线剪开展成一平面的扇形。再把长方形纸折叠数次围成棱柱的侧面。学生通过观察,主动说出教师的演示是“展开”和“折叠”。于是我就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参与讨论,感受图形的变化过程,将更多的数学空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感受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紧接着让学生拿出实物模型进行展开与折叠,并提出这样的问题“平面图形经过折叠能否围成一个棱柱吗?”通过探究、合作、交流學生提出并解答了下列问题:①棱柱的上下底面一样吗?它们各有几条边?②棱柱有几个侧面?侧面是什么图形?③侧面的个数与底面多边形的边数有什么关系?④棱柱有几条侧棱它们的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我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让学生感悟棱柱特征结论的生成过程。从而改变了单项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兴趣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认为主要通过联系、挑战、变化、魅力的方式。所谓联系是在教学设计中要联系学生的客观现实和数学现实,使教学内容不是空洞无物而是有意义的,是与其已有经验和知识有联系的。挑战自然是制定教学任务对学生具有挑战性,平庸拖沓的教学安排不可能吸引学生,教师应该尽可能地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感到学习充实,收获大。一个问题解答完毕,谁还有其他创新的解法?类似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都能吸引学生。变化是教师在学生注意力涣散或情绪低落时,改变教学的形式、讲授的语速语调等,重新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回到教学中来的手段,比如,上课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穿插多种教学任务如猜想、观察、听讲、思考、操作、自学、讨论、演算、小组竞赛等等,最后一种吸引学生的方式是增加教师自身的魅力,比如得体的仪表、精彩的语言、挥洒自如的教态、简练漂亮的板书、亲切的语言、热情的鼓励、信任的目光、敏捷的思维、娴熟的解题技巧,都会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如果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和意志这些精神需要,效果将会持久而巨大。
三、利用信息技术,让抽象内容形象精彩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越来越显示了它的优越性,如果在教学中,把重点、难点及容易混淆的知识制成课件,就能起到许多语言表达所起不到的作用。例如,“弦切角”教学,开始,引导学生亲自演示活动教具,移动圆周角一条边,产生无数个圆周角,当动边移至与圆相切的位置时,停止移动,共同研究这个角(弦切角)的特征。接着讲授弦切角的定义,我操作微机,进入圆周角向弦切角演变的程序。学生动手,将观察到的与感知到的图形画到纸上,启发学生研究自己画的弦切角的特点并归纳总结:①顶点在圆周上;②一边与圆相交;③另一边与圆相切。微机显示,这三个条件中缺少其中一个或者任意两个会有几种错误图形,从而达到分析定义本质属性,强化学生记忆的效果。因此,课堂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学科课程的整合过程,是强调用信息技术构建一种理想的数学教学环境,以实现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的目的,并收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四、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自主探究
学会与人共处,学会合作,学会交流,是生活在信息社会的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了解自己,尊重他人,既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又善于表达和交流,是当代社会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一种能力,也是新世纪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标志。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习惯,并要求自主探索,主动获取,进行合作学习,体现团队精神以及民主决策等。在新教材中几乎在每节课都有“议一议”、“猜一猜”等内容来配合合作学习意识的养成。合作学习如何在课堂上落实呢?从教学中我发现,必须加大小组合作学习的探讨,使学生合作进行讨论交流较普遍地在教学活动中应用。教学过程既是学习的过程,同时又是学生交流的过程,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知识传授角色转变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充分激发学生利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做学习的主人,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才充满成就感和自信心,才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和理解掌握数学,进而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
一、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在数学课堂学习中,教师要不断地向学生提出新的数学问题,为更深入的数学思维活动提供动力和方向,使数学思维活动持续不断的向前发展。例如在讲解“展开和折叠”时,我是这样做的:首先将圆锥形的冰激凌筒沿一虚线剪开展成一平面的扇形。再把长方形纸折叠数次围成棱柱的侧面。学生通过观察,主动说出教师的演示是“展开”和“折叠”。于是我就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参与讨论,感受图形的变化过程,将更多的数学空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感受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紧接着让学生拿出实物模型进行展开与折叠,并提出这样的问题“平面图形经过折叠能否围成一个棱柱吗?”通过探究、合作、交流學生提出并解答了下列问题:①棱柱的上下底面一样吗?它们各有几条边?②棱柱有几个侧面?侧面是什么图形?③侧面的个数与底面多边形的边数有什么关系?④棱柱有几条侧棱它们的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我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让学生感悟棱柱特征结论的生成过程。从而改变了单项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兴趣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认为主要通过联系、挑战、变化、魅力的方式。所谓联系是在教学设计中要联系学生的客观现实和数学现实,使教学内容不是空洞无物而是有意义的,是与其已有经验和知识有联系的。挑战自然是制定教学任务对学生具有挑战性,平庸拖沓的教学安排不可能吸引学生,教师应该尽可能地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感到学习充实,收获大。一个问题解答完毕,谁还有其他创新的解法?类似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都能吸引学生。变化是教师在学生注意力涣散或情绪低落时,改变教学的形式、讲授的语速语调等,重新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回到教学中来的手段,比如,上课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穿插多种教学任务如猜想、观察、听讲、思考、操作、自学、讨论、演算、小组竞赛等等,最后一种吸引学生的方式是增加教师自身的魅力,比如得体的仪表、精彩的语言、挥洒自如的教态、简练漂亮的板书、亲切的语言、热情的鼓励、信任的目光、敏捷的思维、娴熟的解题技巧,都会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如果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和意志这些精神需要,效果将会持久而巨大。
三、利用信息技术,让抽象内容形象精彩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越来越显示了它的优越性,如果在教学中,把重点、难点及容易混淆的知识制成课件,就能起到许多语言表达所起不到的作用。例如,“弦切角”教学,开始,引导学生亲自演示活动教具,移动圆周角一条边,产生无数个圆周角,当动边移至与圆相切的位置时,停止移动,共同研究这个角(弦切角)的特征。接着讲授弦切角的定义,我操作微机,进入圆周角向弦切角演变的程序。学生动手,将观察到的与感知到的图形画到纸上,启发学生研究自己画的弦切角的特点并归纳总结:①顶点在圆周上;②一边与圆相交;③另一边与圆相切。微机显示,这三个条件中缺少其中一个或者任意两个会有几种错误图形,从而达到分析定义本质属性,强化学生记忆的效果。因此,课堂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学科课程的整合过程,是强调用信息技术构建一种理想的数学教学环境,以实现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的目的,并收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四、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自主探究
学会与人共处,学会合作,学会交流,是生活在信息社会的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了解自己,尊重他人,既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又善于表达和交流,是当代社会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一种能力,也是新世纪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标志。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习惯,并要求自主探索,主动获取,进行合作学习,体现团队精神以及民主决策等。在新教材中几乎在每节课都有“议一议”、“猜一猜”等内容来配合合作学习意识的养成。合作学习如何在课堂上落实呢?从教学中我发现,必须加大小组合作学习的探讨,使学生合作进行讨论交流较普遍地在教学活动中应用。教学过程既是学习的过程,同时又是学生交流的过程,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知识传授角色转变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充分激发学生利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做学习的主人,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才充满成就感和自信心,才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和理解掌握数学,进而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