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每一位孩子抬起头来走路!”这特别意味着教育者要对“学困生”倾注更多的爱心、耐心和信心。由于语言障碍、学生自身、学科、教师、学校、家庭、社会等原因,往往总有部分学生暂时难以完成必要的初中数学学习任务,所以,他们表现为态度不端正、缺乏自信、学习方法欠妥、学习习惯较差、厌倦作业,害怕考试。为了尽可能地使民族地区初中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转化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教育不妨从扫除语言障碍、对症下药、用爱心唤醒学困生的自信、长善救失、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惯、创建和谐愉快的课堂,激发学习兴趣、多方配合,群策群力等方面入手。希望“在素质教育”的原野上,每一粒种子都能破土发芽,每一株幼苗都能茁壮成长,每一朵鲜花都能自由开放,每一个果实都能散发芬芳!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学困生 转化
“学困生”是一个新名词,“学困生”不是一种新现象,任何时期、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所学校都必然存在或多或少的“学困生”,只是称呼有所不同罢了。它是每一位教师教学过程中必须面对和必须着力解决的结点。转化学困生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方面,是提高教学效率,解决教与学深层矛盾的关键点,更是每个教师矢志不渝、呕心沥血的升华点。
1 “学困生”的形成因素
1.1 语言障碍。我们的学生全是藏族学生,由于其幼儿教育受到的是纯民族文化的熏陶,当他们进入学校以后才开始学习汉语。其母语对汉语教学的影响,使孩子很难理解老师课堂上的语言和知识,加之大部分孩子回家后不能在语言上受到正确的指导,所学不能有效巩固,对于数学知识不能较好的理解与掌握,不易转化成自己的能力,于是就出现了“学困生”。
1.2 自身原因。①学习兴趣不高。学困生对学习数学普遍缺乏兴趣,并且求知欲低,意志薄弱。一旦遇到较长或计算量较大,步骤较繁琐的题目时,缺乏耐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对于抽象性较强的概念和繁多的公式定理,更是缺乏突破障碍的毅力与信心。再加上他们的自控能力弱,一旦数学成绩出现滑坡就会产生自暴自弃的念头,如此一来,想学好数学比登天还难。②学习态度不端正。学困生自控能力差,经常违反课堂纪律,学习不能持之以恒,作业照抄,甚至乱写乱画,数学习惯较差。③学习方法不当。学困生从不做课前的预习准备工作,听课不专心,对老师所强调的重难点视而不见;不会听课,上课只忙于记笔记,一心不能二用,听课效率极低;课后不会及时复习巩固,造成对课堂上所学知识的快速遗忘;不会举一反三,缺乏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探究,也不善于比较、归纳、总结,不能将所学内容形成知识体系,尽管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数学成绩依然不尽人意。④独立思考能力不强。很多学困生尚未从小学的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无法适应新课改下初中数学开放性的学习。对于所学的知识,不善于思考,最终严重影响了知识摄入的数量与质量,逐步形成了学困生学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状况。
1.3 学科的原因。恩格斯指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可见品位之高。数学内容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与抽象性,具有严谨的逻辑性,在中学阶段,对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要求很高,学生要想学好数学,一定要善于思考,勤于总结。但大多数学困生在数学学习中懒于动脑,只是依靠一味的死记硬背,遇到实际问题,便束手无策,普遍认为数学学习很枯燥和乏味。数学的高品位是“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之一。
1.4 教师教学的原因。由于备课不充分,没有吃透教材,上课时,使知识出现程序混乱,甚至出现逻辑性错误;新课改下,教师在教学中节奏往往较快、要求较高,过快的教学节奏使数学学困生难以适应,所学知识消化不良,过高的教学要求使他们望洋兴叹,自叹不如;教师作业设计不合理,学困生普遍把作业当作“任务”对待,作业抄袭现象严重,难以反馈学困生的真实水平,不便于教师针对性辅导;在课堂提问及练习作业的处理上,学困生常常遭受冷遇,使他们自尊心受挫。
1.5 学校的原因。目前,部分学校仍然以“应试教育”为教学的核心,把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把学生考试的分数多少或升学率高低作为衡量教师工作业绩的唯一标志,结果导致教师布置的作业较多,使学生感觉到有做不完的作业,有考不完的试卷,再加上考试以后的成绩排名,压得学生踹不过气来。挫伤了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种环境下,部分学生只会越来越差,他们认为学校已经放弃了他们,瞧不起他们,干脆就自暴自弃,这样,学困生就产生了。
1.6 家庭的原因。一部分家长文化素质低,重视教育的意识淡薄,对子女的学习要么不理不睬,要么无能力教育管理。另一部分家长却望子成龙心切,不从子女的实际情况出发,期望较高,一味施加压力,成绩不理想便训斥或打骂,导致子女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产生厌学倾向,形成与父母消极对抗的心理。
1.7 社会的原因。由于游戏厅、网吧、手机上网、中职“9+3”、大学生就业艰难等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吞噬学生纯净的心灵,使得有志读书的学生迷失了方向,甚至认为读书无用,从而也产生了一些不该学困却困学的学生。
2 “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2.1 扫除语言障碍。首先,让不懂藏语的教师学习一些简单的藏语。其次,让班级懂双语的孩子搭建平台,架起沟通桥梁,为教育教学服务。最后,家庭营造说汉语的氛围,尽可能使用汉语交流,为孩子学习数学打下基础。
2.2 巧施对策,对症下药。学困生的情况存在个体差异,教师要善于运用归因理论,摸清情况,分析原因,查找症结,这便于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做好学困生的教学转化工作。如,与教师、集体对立的学生,要特别关心和亲近他们,从动之以情入手;对由于无知犯错误的,应重在说道理、摆事实,提高其认识能力;对意志薄弱经不起诱惑的,应给机会让其锻炼;对调皮捣蛋而有能力的,要委以具体的工作,发挥他的积极性,让他在实际中得以提高;对自卑、自暴自弃者,要肯定其优点,帮其重树自尊心和自信心……做学困生的教育工作,没有一定之规,要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进行教育。
2.3 用爱心唤醒学困生的自信。鲁迅先生说:“教育植根于爱。”爱是无声的语言,没有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爱是沟通孩子心灵的有效催化剂,是获得孩子信任、尊重的前提。有这样一个故事,值得我们借鉴:一位学生考差了,回到家里,父亲问:“成绩怎样?”儿子很难为情。父亲又和颜悦色地问他到底怎样?儿子怯怯地说:“很糟糕。”父亲想了想:“不会是最后一名吧!”“确实是最后一名。”儿子说完,等待着“暴风雨”来临。没想到父亲喜笑颜开地扶着他的肩膀说:祝贺你,在以后的日子里,你肯定只有前进,不可能再后退了。儿子惊诧不已,转而泪光闪闪。后来他一天天好起来,次次考试都名列前茅。父亲不用苦口婆心的“教导”,而是用真诚的鼓励和赞赏,让儿子感到前途一片光明。作为老师更应从中受到启迪。学会多关爱、赏识学困生,让他们充满自信,真正做一个自己快乐,并能给别人带来快乐的人,不再是学习上的“苦行僧”。
2.4 长善救失。每一个学困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用他们身上的优点去克服他们的缺点,用积极的心态克服消极的心态。每一个人都喜欢听别人赞美和表扬自己的话,何况学生。在教学中,教师要不吝啬赞美的语言,学困生只要有一点点成绩,都要及时表扬。及时肯定,这样就会帮助学困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产生学好数学的积极信念,有利于学困生形成良好的自励心理。
2.5 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惯。
2.5.1 指导听课方法。学困生听课时必须要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听”是直接感官接受知识,在听的过程中注意:①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②听知识的形成过程;③听懂重难点;④听懂例题解题的思路和数学思想的渗透。“思”是指学生思维。没有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学生要注意:①多思,随听随思;②深思,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质疑;③善思,结合“听”仔细观察、猜想、归纳和论证。“记”是指学生课堂笔记。它不是抄写教师在黑板上写的全部内容,而是要求学生:①边听边记并且“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②记要点,记解题思路和方法;③记小结。只要学困生掌握好这三种关系,就能认识新知,获得基本数学活动经验与基本数学思想方法。
2.5.2 指导解题方法。在解题教学中,要教会学困生解题“三步曲”即:第一步,观察。学困生遇到数学题时,仔细观察,弄清题目:要求解(证)的问题是什么?它是哪种类型的问题?题目告诉我们什么?要求的结论是什么?所给的图形或式子有什么特点?能否用图示表达题中的有关量?题目有没有隐含条件?第二步,联想。遇到数学题时要想:这个问题以前见过吗?以前做过类似的吗?当时是怎样做的?与题干有关的知识有哪些?由已知能推出什么?要求的结论需要什么?未知和已知能否联系起来?解这类题的常用方法有什么?用哪种方法较简便?第三步,转化。通过观察和联想,要会把题目中复杂的式子化简,把问题转化为几个小问题,正面解决困难能否转化求其反面,几何问题能否转化为用代数法,代数问题能否转化为用几何法,能否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等。通过一系列的转化,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5.3 培养作业习惯。学困生做作业时,老师不仅要注意学困生做的是否正确,还要检查学困生是否按老师的要求来做,是否独立完成作业,做得好的,要及时表扬,让做得好的体会成就感,从而激励其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对有抄袭作业的学困生,应以鼓励语言教育为主,如,“你如果独立完成,思路肯定是最独到的,相信自己”,“如果你用心去写,肯定会把字写得最漂亮”。学生在一次次的鼓励中学会了自信,在被认可中学会了自爱,从而逐渐养成了良好的作业习惯。
2.5.4 培养善于思考的习惯。首先,要培养思维的独立性。教师要有意识为学困生创设一些问题的情景,让他们在问题中学会思考。教师要时刻善待学困生的发问但千万不要早下结论。其次,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即,让学困生从表面现象中,发现本质。这需要教师在关键时的启发与引导。最后,要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教师可以利用一题多解帮助学困生灵活多变地去解决问题。总之,要成为一个善于思考的人的唯一方法就是思考。
2.6 创建和谐愉快的课堂,激发学习兴趣。教师从最贴近学困生感受的课题入手,学会把自己当做学困生,以一颗“童心”去探求学困生的想法和情感,依据学困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设计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困生,要用不同的方式来评价学困生,不搞“语言”、“思维”、“行动”上的霸道,因而一切体罚、讽刺、挖苦学困生的言行必须鄙弃。而是在“润物细无声”的组织引导中,带领学生逐步构建一个开放的、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鼓励学困生大胆质疑,在回答问题时,教师逐步诱导并帮助学困生组织语言。师生在平等交流中达到共识、共进。
2.7 多方配合,群策群力。坚持严格要求的原则,让家长参与管理。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保证教师意愿成为现实的前提,家庭教育则是巩固学校转化效果的保证。因此,我们对学困生应经常家访,使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也使教师了解学生在家的动态,双方配合,及时找到最好的转化措施,促进转化的过程。社会、家庭、学校应积极配合,对学困生的错误言行,采用灵活的办法,该堵的要堵,该疏的要疏。积极培养学生正常的心理,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两年过去了,我一直用自己的爱心,为学困生创造良好的转化氛围,用爱心架起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用一点点的爱,用一点点的情,唤起学困生内心深处对生活的激情,点燃他们求知的欲望,激励起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欲望,促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学习成绩的提高。这也让我进一步看到了民族地区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提高的发展空间,增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信心和决心。但由于我的水平有限,使得学困生转化成绩波动较大。为此,我将把转化学困生的工作持续全面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 吕世虎等.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4.2
2 李镇西.做最好的教师[M].北京:北京华夏新视界文化发展有限
公司,2006.52
3 彭兴胜.数学解题的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58
4 陈峰.教育就是习惯培养[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8.87
5 黄志帅.用爱浇灌心田[J].四川教育,2010.84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学困生 转化
“学困生”是一个新名词,“学困生”不是一种新现象,任何时期、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所学校都必然存在或多或少的“学困生”,只是称呼有所不同罢了。它是每一位教师教学过程中必须面对和必须着力解决的结点。转化学困生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方面,是提高教学效率,解决教与学深层矛盾的关键点,更是每个教师矢志不渝、呕心沥血的升华点。
1 “学困生”的形成因素
1.1 语言障碍。我们的学生全是藏族学生,由于其幼儿教育受到的是纯民族文化的熏陶,当他们进入学校以后才开始学习汉语。其母语对汉语教学的影响,使孩子很难理解老师课堂上的语言和知识,加之大部分孩子回家后不能在语言上受到正确的指导,所学不能有效巩固,对于数学知识不能较好的理解与掌握,不易转化成自己的能力,于是就出现了“学困生”。
1.2 自身原因。①学习兴趣不高。学困生对学习数学普遍缺乏兴趣,并且求知欲低,意志薄弱。一旦遇到较长或计算量较大,步骤较繁琐的题目时,缺乏耐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对于抽象性较强的概念和繁多的公式定理,更是缺乏突破障碍的毅力与信心。再加上他们的自控能力弱,一旦数学成绩出现滑坡就会产生自暴自弃的念头,如此一来,想学好数学比登天还难。②学习态度不端正。学困生自控能力差,经常违反课堂纪律,学习不能持之以恒,作业照抄,甚至乱写乱画,数学习惯较差。③学习方法不当。学困生从不做课前的预习准备工作,听课不专心,对老师所强调的重难点视而不见;不会听课,上课只忙于记笔记,一心不能二用,听课效率极低;课后不会及时复习巩固,造成对课堂上所学知识的快速遗忘;不会举一反三,缺乏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探究,也不善于比较、归纳、总结,不能将所学内容形成知识体系,尽管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数学成绩依然不尽人意。④独立思考能力不强。很多学困生尚未从小学的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无法适应新课改下初中数学开放性的学习。对于所学的知识,不善于思考,最终严重影响了知识摄入的数量与质量,逐步形成了学困生学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状况。
1.3 学科的原因。恩格斯指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可见品位之高。数学内容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与抽象性,具有严谨的逻辑性,在中学阶段,对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要求很高,学生要想学好数学,一定要善于思考,勤于总结。但大多数学困生在数学学习中懒于动脑,只是依靠一味的死记硬背,遇到实际问题,便束手无策,普遍认为数学学习很枯燥和乏味。数学的高品位是“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之一。
1.4 教师教学的原因。由于备课不充分,没有吃透教材,上课时,使知识出现程序混乱,甚至出现逻辑性错误;新课改下,教师在教学中节奏往往较快、要求较高,过快的教学节奏使数学学困生难以适应,所学知识消化不良,过高的教学要求使他们望洋兴叹,自叹不如;教师作业设计不合理,学困生普遍把作业当作“任务”对待,作业抄袭现象严重,难以反馈学困生的真实水平,不便于教师针对性辅导;在课堂提问及练习作业的处理上,学困生常常遭受冷遇,使他们自尊心受挫。
1.5 学校的原因。目前,部分学校仍然以“应试教育”为教学的核心,把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把学生考试的分数多少或升学率高低作为衡量教师工作业绩的唯一标志,结果导致教师布置的作业较多,使学生感觉到有做不完的作业,有考不完的试卷,再加上考试以后的成绩排名,压得学生踹不过气来。挫伤了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种环境下,部分学生只会越来越差,他们认为学校已经放弃了他们,瞧不起他们,干脆就自暴自弃,这样,学困生就产生了。
1.6 家庭的原因。一部分家长文化素质低,重视教育的意识淡薄,对子女的学习要么不理不睬,要么无能力教育管理。另一部分家长却望子成龙心切,不从子女的实际情况出发,期望较高,一味施加压力,成绩不理想便训斥或打骂,导致子女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产生厌学倾向,形成与父母消极对抗的心理。
1.7 社会的原因。由于游戏厅、网吧、手机上网、中职“9+3”、大学生就业艰难等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吞噬学生纯净的心灵,使得有志读书的学生迷失了方向,甚至认为读书无用,从而也产生了一些不该学困却困学的学生。
2 “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2.1 扫除语言障碍。首先,让不懂藏语的教师学习一些简单的藏语。其次,让班级懂双语的孩子搭建平台,架起沟通桥梁,为教育教学服务。最后,家庭营造说汉语的氛围,尽可能使用汉语交流,为孩子学习数学打下基础。
2.2 巧施对策,对症下药。学困生的情况存在个体差异,教师要善于运用归因理论,摸清情况,分析原因,查找症结,这便于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做好学困生的教学转化工作。如,与教师、集体对立的学生,要特别关心和亲近他们,从动之以情入手;对由于无知犯错误的,应重在说道理、摆事实,提高其认识能力;对意志薄弱经不起诱惑的,应给机会让其锻炼;对调皮捣蛋而有能力的,要委以具体的工作,发挥他的积极性,让他在实际中得以提高;对自卑、自暴自弃者,要肯定其优点,帮其重树自尊心和自信心……做学困生的教育工作,没有一定之规,要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进行教育。
2.3 用爱心唤醒学困生的自信。鲁迅先生说:“教育植根于爱。”爱是无声的语言,没有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爱是沟通孩子心灵的有效催化剂,是获得孩子信任、尊重的前提。有这样一个故事,值得我们借鉴:一位学生考差了,回到家里,父亲问:“成绩怎样?”儿子很难为情。父亲又和颜悦色地问他到底怎样?儿子怯怯地说:“很糟糕。”父亲想了想:“不会是最后一名吧!”“确实是最后一名。”儿子说完,等待着“暴风雨”来临。没想到父亲喜笑颜开地扶着他的肩膀说:祝贺你,在以后的日子里,你肯定只有前进,不可能再后退了。儿子惊诧不已,转而泪光闪闪。后来他一天天好起来,次次考试都名列前茅。父亲不用苦口婆心的“教导”,而是用真诚的鼓励和赞赏,让儿子感到前途一片光明。作为老师更应从中受到启迪。学会多关爱、赏识学困生,让他们充满自信,真正做一个自己快乐,并能给别人带来快乐的人,不再是学习上的“苦行僧”。
2.4 长善救失。每一个学困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用他们身上的优点去克服他们的缺点,用积极的心态克服消极的心态。每一个人都喜欢听别人赞美和表扬自己的话,何况学生。在教学中,教师要不吝啬赞美的语言,学困生只要有一点点成绩,都要及时表扬。及时肯定,这样就会帮助学困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产生学好数学的积极信念,有利于学困生形成良好的自励心理。
2.5 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惯。
2.5.1 指导听课方法。学困生听课时必须要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听”是直接感官接受知识,在听的过程中注意:①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②听知识的形成过程;③听懂重难点;④听懂例题解题的思路和数学思想的渗透。“思”是指学生思维。没有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学生要注意:①多思,随听随思;②深思,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质疑;③善思,结合“听”仔细观察、猜想、归纳和论证。“记”是指学生课堂笔记。它不是抄写教师在黑板上写的全部内容,而是要求学生:①边听边记并且“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②记要点,记解题思路和方法;③记小结。只要学困生掌握好这三种关系,就能认识新知,获得基本数学活动经验与基本数学思想方法。
2.5.2 指导解题方法。在解题教学中,要教会学困生解题“三步曲”即:第一步,观察。学困生遇到数学题时,仔细观察,弄清题目:要求解(证)的问题是什么?它是哪种类型的问题?题目告诉我们什么?要求的结论是什么?所给的图形或式子有什么特点?能否用图示表达题中的有关量?题目有没有隐含条件?第二步,联想。遇到数学题时要想:这个问题以前见过吗?以前做过类似的吗?当时是怎样做的?与题干有关的知识有哪些?由已知能推出什么?要求的结论需要什么?未知和已知能否联系起来?解这类题的常用方法有什么?用哪种方法较简便?第三步,转化。通过观察和联想,要会把题目中复杂的式子化简,把问题转化为几个小问题,正面解决困难能否转化求其反面,几何问题能否转化为用代数法,代数问题能否转化为用几何法,能否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等。通过一系列的转化,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5.3 培养作业习惯。学困生做作业时,老师不仅要注意学困生做的是否正确,还要检查学困生是否按老师的要求来做,是否独立完成作业,做得好的,要及时表扬,让做得好的体会成就感,从而激励其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对有抄袭作业的学困生,应以鼓励语言教育为主,如,“你如果独立完成,思路肯定是最独到的,相信自己”,“如果你用心去写,肯定会把字写得最漂亮”。学生在一次次的鼓励中学会了自信,在被认可中学会了自爱,从而逐渐养成了良好的作业习惯。
2.5.4 培养善于思考的习惯。首先,要培养思维的独立性。教师要有意识为学困生创设一些问题的情景,让他们在问题中学会思考。教师要时刻善待学困生的发问但千万不要早下结论。其次,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即,让学困生从表面现象中,发现本质。这需要教师在关键时的启发与引导。最后,要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教师可以利用一题多解帮助学困生灵活多变地去解决问题。总之,要成为一个善于思考的人的唯一方法就是思考。
2.6 创建和谐愉快的课堂,激发学习兴趣。教师从最贴近学困生感受的课题入手,学会把自己当做学困生,以一颗“童心”去探求学困生的想法和情感,依据学困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设计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困生,要用不同的方式来评价学困生,不搞“语言”、“思维”、“行动”上的霸道,因而一切体罚、讽刺、挖苦学困生的言行必须鄙弃。而是在“润物细无声”的组织引导中,带领学生逐步构建一个开放的、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鼓励学困生大胆质疑,在回答问题时,教师逐步诱导并帮助学困生组织语言。师生在平等交流中达到共识、共进。
2.7 多方配合,群策群力。坚持严格要求的原则,让家长参与管理。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保证教师意愿成为现实的前提,家庭教育则是巩固学校转化效果的保证。因此,我们对学困生应经常家访,使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也使教师了解学生在家的动态,双方配合,及时找到最好的转化措施,促进转化的过程。社会、家庭、学校应积极配合,对学困生的错误言行,采用灵活的办法,该堵的要堵,该疏的要疏。积极培养学生正常的心理,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两年过去了,我一直用自己的爱心,为学困生创造良好的转化氛围,用爱心架起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用一点点的爱,用一点点的情,唤起学困生内心深处对生活的激情,点燃他们求知的欲望,激励起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欲望,促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学习成绩的提高。这也让我进一步看到了民族地区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提高的发展空间,增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信心和决心。但由于我的水平有限,使得学困生转化成绩波动较大。为此,我将把转化学困生的工作持续全面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 吕世虎等.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4.2
2 李镇西.做最好的教师[M].北京:北京华夏新视界文化发展有限
公司,2006.52
3 彭兴胜.数学解题的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58
4 陈峰.教育就是习惯培养[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8.87
5 黄志帅.用爱浇灌心田[J].四川教育,201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