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使青海藏族学生更好、更快的适应在重庆各中职学校的学习生活,我们通过观察、问卷和访谈等方法,掌握了他们在学校期间的适应情况,主要表现在思想上、学习上和生活三个方面不太适应性。
关键词:青海藏族学生;重庆中职学校;适应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孩子的教育和未来的发展更加重视,同时为了响应国家教育部办公厅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促进民族共同繁荣的教育扶贫政策,重庆市招收少数民族贫困学生到部分中职学校学习。这部分学生远离家乡,离开爸爸妈妈的呵护,到外地求学。由于地区间文化、学习、生活環境不同以及语言沟通等,导致藏族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期间,存在一定的适应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思想上不适应
首先,由于他们正处于青春期,渴望得到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但是他们的心理水平、思维方式、人格特点和社会经验发展都不成熟,容易出现心理冲突和矛盾,加上他们远离熟悉的生活环境,使他们变得敏感、脆弱,害怕不被理解、被疏远和孤立;同时由于信仰、思想和生活习惯等与本地学生存在差异,在与其他同学的日常交流中容易出现摩擦和冲突。
其次,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纪律意识和自控能力都比较差,情绪易冲动,因此,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偶有发生。
二、学习上不适应
青海藏族学生在学习上的不适应比较明显,由于历史、地理以及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这些地区教育环境相对较差,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因此,青海藏族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差一些,导致学生的文化基础较薄弱,缺乏学习专业知识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对语言的适应也需要一段时间,因此学生表示老师讲的太快,听不懂。在学习上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适应老师的授课方法
由于文化和老师授课方式方法的差异,部分学生不能适应学校老师的授课方法,造成听课效率不高,不能及时接受和消化当堂课的知识,且刚开始语言不太适应,造成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障碍,课后又不能及时得到解决,久而久之,对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听不懂,从而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和学习的信心,表现为上课不认真听讲,睡觉、讲话或干其他与课堂无关的事情。如果再因故更换老师,对新的授课方法就更加不适应,听课效率进一步下降。
(二)不适应学习方法
由于学习任务相对较重,对学生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要求较高,藏族学生来到学校初期,面对全新的生活、学习和管理模式,加之很多同学学习目标不太明确,学习态度不够认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他们在短时间内难以找到有效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如果老师上课时再不注意学习目的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在学习中常常会出现许多的问题和困惑,难以适应学校紧张的学习活动。主要表现为对上课内容主次不分,抓不住重点,缺乏独立思考和举一反三的能力,造成课堂学习效率不高。
三、生活上的不适应
青海藏族学生远离家乡与父母,来到重庆学校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所有的都是陌生的,更是一种挑战。但是由于地区间的文化差异和部分同学主动适应意识较差,造成学生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表现出适应困难,对就读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如着装,作息制度,卫生习惯,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等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适应。最突出的不适应表现主要是刚开始阶段的语言沟通、气候不适应和饮食习惯不适应。
(一)语言沟通不畅
对于青海藏族学生来说,由于语言不通、表达不畅,以及对相互民族习俗缺乏了解等原因造成青海藏族学生与内地同学、老师之间沟通、交往在一定程度上不顺畅,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之处,也影响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效率,导致他们在学习、社会交往等活动中受到一定限制。
(二)不适应气候变化
青海藏族学生常年生活在高寒缺氧的气候环境中,对重庆温暖湿润的环境觉得难以适应,导致很多学生出现气温稍微变化就出现不适。由于他们从小适应了高原寒冷的气候,他们比较能适应寒冷的冬天,而对于炎热的夏天适应就相对要困难得多。
(三)饮食的不适应
藏族主要以糌耙、牛羊肉、奶类制品为主,烹饪上尽量保持食材的本色,讲求原汁原味,而重庆却主要以麻辣为主、讲求精加工的川菜,刚开始很多学生表示不习惯。
为使青海藏族学生更快、更好的适应在校生活,我们应努力对他们的适应问题进行干预,以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努力将他们培养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振岭,丁生东. 青海藏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背景、现状及对策[J]. 民族教育研究,2007,18(1):66-72.
关键词:青海藏族学生;重庆中职学校;适应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孩子的教育和未来的发展更加重视,同时为了响应国家教育部办公厅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促进民族共同繁荣的教育扶贫政策,重庆市招收少数民族贫困学生到部分中职学校学习。这部分学生远离家乡,离开爸爸妈妈的呵护,到外地求学。由于地区间文化、学习、生活環境不同以及语言沟通等,导致藏族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期间,存在一定的适应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思想上不适应
首先,由于他们正处于青春期,渴望得到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但是他们的心理水平、思维方式、人格特点和社会经验发展都不成熟,容易出现心理冲突和矛盾,加上他们远离熟悉的生活环境,使他们变得敏感、脆弱,害怕不被理解、被疏远和孤立;同时由于信仰、思想和生活习惯等与本地学生存在差异,在与其他同学的日常交流中容易出现摩擦和冲突。
其次,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纪律意识和自控能力都比较差,情绪易冲动,因此,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偶有发生。
二、学习上不适应
青海藏族学生在学习上的不适应比较明显,由于历史、地理以及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这些地区教育环境相对较差,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因此,青海藏族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差一些,导致学生的文化基础较薄弱,缺乏学习专业知识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对语言的适应也需要一段时间,因此学生表示老师讲的太快,听不懂。在学习上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适应老师的授课方法
由于文化和老师授课方式方法的差异,部分学生不能适应学校老师的授课方法,造成听课效率不高,不能及时接受和消化当堂课的知识,且刚开始语言不太适应,造成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障碍,课后又不能及时得到解决,久而久之,对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听不懂,从而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和学习的信心,表现为上课不认真听讲,睡觉、讲话或干其他与课堂无关的事情。如果再因故更换老师,对新的授课方法就更加不适应,听课效率进一步下降。
(二)不适应学习方法
由于学习任务相对较重,对学生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要求较高,藏族学生来到学校初期,面对全新的生活、学习和管理模式,加之很多同学学习目标不太明确,学习态度不够认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他们在短时间内难以找到有效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如果老师上课时再不注意学习目的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在学习中常常会出现许多的问题和困惑,难以适应学校紧张的学习活动。主要表现为对上课内容主次不分,抓不住重点,缺乏独立思考和举一反三的能力,造成课堂学习效率不高。
三、生活上的不适应
青海藏族学生远离家乡与父母,来到重庆学校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所有的都是陌生的,更是一种挑战。但是由于地区间的文化差异和部分同学主动适应意识较差,造成学生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表现出适应困难,对就读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如着装,作息制度,卫生习惯,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等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适应。最突出的不适应表现主要是刚开始阶段的语言沟通、气候不适应和饮食习惯不适应。
(一)语言沟通不畅
对于青海藏族学生来说,由于语言不通、表达不畅,以及对相互民族习俗缺乏了解等原因造成青海藏族学生与内地同学、老师之间沟通、交往在一定程度上不顺畅,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之处,也影响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效率,导致他们在学习、社会交往等活动中受到一定限制。
(二)不适应气候变化
青海藏族学生常年生活在高寒缺氧的气候环境中,对重庆温暖湿润的环境觉得难以适应,导致很多学生出现气温稍微变化就出现不适。由于他们从小适应了高原寒冷的气候,他们比较能适应寒冷的冬天,而对于炎热的夏天适应就相对要困难得多。
(三)饮食的不适应
藏族主要以糌耙、牛羊肉、奶类制品为主,烹饪上尽量保持食材的本色,讲求原汁原味,而重庆却主要以麻辣为主、讲求精加工的川菜,刚开始很多学生表示不习惯。
为使青海藏族学生更快、更好的适应在校生活,我们应努力对他们的适应问题进行干预,以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努力将他们培养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振岭,丁生东. 青海藏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背景、现状及对策[J]. 民族教育研究,2007,18(1):6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