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研究以Kormos和Csizér (2007)的跨文化接触理论范式为理论基础,具体从4个维度(直接口语接触、直接书面接触、间接人際接触、间接文化产品类接触),根据35个描述项(直接接触24项和间接接触11项)展开调查。研究对湖南省多所综合性大学的1270名高校学生跨文化接触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概述其主要的跨文化接触途径,分析不同年级、专业、英语水平学生跨文化接触现状的差异;面向湖南理工学院国家级、省级大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一等奖、特等奖获奖选手展开访谈,深入挖掘影响其跨文化能力的跨文化接触途径,为高校跨文化教学提供数据参考,为改善湖南省高校学生跨文化接触现状提供建议。
关键词:跨文化接触;跨文化接触维度量表;跨文化能力;湖南省高校学生
一、引言
信息化时代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跨文化能力已成为国际人才的必要素质之一。目前,湖南省已经开展来华留学生培养的高校和职业教育学院已达30余所,跨文化接触成为不少高校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近年来,已有研究表明,通过选择合适的跨文化接触,外语教学可以促进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段心壵2019)。跨文化研究学者胡文仲也曾提出,“与英语本族语者进行直接口语接触,或者通过直接接触方式学习他们的文化,是提高跨文化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胡文仲1999:45)因此,对高校学生跨文化接触情况的调查研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能够帮助高校外语教学者改善跨文化教学手段,培养走向国际舞台的跨文化人才。
湖南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湖湘文化走出去”文化战略,旨在实现“湖南元素”有效的“国际表达”。但作为内陆省份,湖南省在地理优势和国际交流合作机遇上有别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在落实文化战略时面临更大的挑战。目前,对学生的跨文化接触现状形成全面而客观的评价是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及相关文化产业迫切需要的基础性研究成果。因此,湖南省高校学生跨文化接触情况调查研究具有必要性,本研究选题高度契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我省“湖湘文化走出去”的需要,为我省培养兼具专业技能和跨文化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提供实证参考。
二、理论基础
本研究的调查以Kormos和Csizér (2007)的跨文化接触理论范式为理论基础,根据跨文化接触量表进行设计,对湖南省大学生的跨文化接触现状进行全面的测量。调查具体从4个维度,35个描述项对跨文化接触情况进行描述。跨文化接触指的是与目标语言的语者以及文化产品的接触(段心壵2019),该理论的提出最早来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接触假说,即Allport(1954)提出的群际接触理论。英国学者Kormos和Csizér(2007)提出,跨文化接触主要包括直接口语接触、直接书面语接触、间接人际接触、间接文化产品类接触4个维度。其中,直接口语接触指在国内外与目标语言的本族语者的口语交流,直接书面语接触包括在国内外与目标语言的本族语者的书面文字交流,间接人际接触表示与有出国经历或跨文化接触经历的家庭成员、朋友和老师的交流(彭仁忠 吴卫平2018),间接文化产品类接触包括与目标语文化产品(电子和印刷媒体等)的接触。
近年来国内外对相关课题的前期研究较少,针对特定地域学生跨文化接触的研究更加稀缺,针对湖南省跨文化语境下对大学生的跨文化接触的研究也暂未有成果。因此,本研究在一定理论基础的支撑下,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为湖南省跨文化沟通人才的储备做先导性研究。
三、研究设计
1.研究样本
本研究分为问卷调查和访谈两部分,前者面向湖南省多所综合性大学的1270名大一至大四年级学生。其中,参与调查的英语专业学生占38.13%,未通过CET4的学生占18%,16级学生占23%。访谈面向湖南理工学院获得近两届“外教社杯”国家省级大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特等奖、一等奖的11名同学展开,其中英语专业学生4名,非英语专业学生7名,均有长期跨文化接触经历。
2.研究工具
2.1调查问卷
项目调查问卷以Kormos和Csizér (2007)的跨文化接触理论范式为理论基础,根据跨文化接触维度量表,结合湖南省高校学生跨文化接触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对以湖南省大学生的跨文化接触现状进行全面的测量。调查具体从4个维度(直接口语接触、直接书面语接触、间接人际接触、间接文化产品类接触),35个描述项(直接接触24项和间接接触11项)对跨文化接触情况进行描述。SPSS系统检测结果显示,问卷信度值为0.928、效度值为0.831,具有一定科学性。
调查问卷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个人信息,包括所在城市、学校、年级、专业、目前英语水平。考虑到社交媒体在跨文化接触中日益凸显的重要性,调查第二部分细分为四类,以便后期对比分析。这一部分涵盖直接口语接触、社交媒体直接接触及直接书面语接触、间接人际接触、间接文化产品类接触四个方面。问卷采用莱克特量表分级计分方法,对程度的统计采用4分制分级,“0”代表“从不”,“1”代表“偶尔”,“2”代表“一般”,“3”代表“较多”,“4”代表“总是”。
2.2 访谈
访谈具体内容包括,询问受访者基本信息,如年级、专业、目前英语水平等。随后询问受访者(1)直接或间接跨文化接触经历;(2)最常使用的跨文化接触途径是什么?根据吴卫平、樊葳葳、彭仁忠(2013)的跨文化能力模型(本国文化知识、外国文化知识、态度、跨文化交际技能、跨文化认知技能、意识)对跨文化能力的概括,提出以下问题:(3)结合经历,谈谈个人认为最有效的跨文化接触途径是什么,对自己的跨文化能力有何影响?(4)谈谈校内普通外语类课程与跨文化比赛培训在跨文化接触途径上有何不同?分别对自己的跨文化能力有什么影响?访谈还根据受访者的回答提出延展性的问题,如:“在跨文化比赛培训中,你认为哪种跨文化接触途径最能帮助你提升跨文化能力?”等,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受访对象的跨文化接触情况。 3.数据收集与分析
本研究共计发放问卷1300份,回收有效问卷1270份,有效率为97.69%。为探究不同年级、专业、英语水平学生跨文化接触情况的差异,本研究将英语专业学生、16级(大四)学生及未通过CET4学生的国内外直接口语接触、间接人际接触、间接文化产品类接触四部分的数据单独列出,以便对比分析。访谈通过线上方式进行,完成后将访谈内容转写为描述性文字,分析受访对象跨文化接触情况的特点,及影响其跨文化能力发展的主要跨文化接触途径。基于调查结果,研究为我省高校学生提升跨文化能力,外语教学者改善高校跨文化教学提出意见。
四、结果分析
1.直接接触
在直接口语接触途径中,湖南高校学生通过国内留学会展、国际会议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程度平均值最低(1.59),通过外教英语课程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程度最高(2.12),总平均值为1.81,程度在“偶尔”到“一般”之间变化,整体偏低。其中,16级学生通过直接口语接触途径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程度平均值最高(2.04),其中程度最高的是“课外翻译实践活动”(2.19)。英语专业学生的程度平均值(1.9)高于整体,而未通过CET4学生的程度平均值(1.75)低于整体,后者“通过留学会展,国际学术会议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描述项的程度(1.56)在整体中最低。
第二部分社交媒体直接接触总平均值为1.8,整体程度偏低,在“偶尔”到“一般”之间变化。其中国内社交媒体直接接触平均值为1.86,国外社交媒体直接接触平均值为1.74,总体平均值(1.8)与直接口语接触总平均值1.81近似。在社交媒体打字、视频、语音三种交流方式中,打字交流的程度平均值最高,视频交流的程度平均值最低,其中“通过国内社交媒体与英语本族语者进行打字交流”描述项的程度最高(1.92),“通过国外社交媒体与英语本族语者进行视频交流”描述项的程度最低(1.68)。
直接书面语接触程度总平均值为1.8,与直接口语接触、社交媒体直接接触平均值近似。其中“通过书信与英语本族语者进行打字交流”描述项的程度最低(1.65),“通过国内社交媒体与英语本族语者进行打字交流”描述项的程度最高(1.92)。国际版游戏直接接触程度平均值为1.83,略高于社交媒体直接接触平均值,说明随着网络时代的迅速发展,国际版游戏已成为湖南高校学生跨文化接触途径之一。
2.间接接触
在间接人际接触部分,湖南高校学生通过模拟联合国社团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程度最低(1.69),通过大学英语课程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程度最高(2.98)。间接人际接触程度的总平均值为2.23,在“一般”到“较多”之间变化,程度中等。英语专业学生通过间接人际接触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程度平均值最高(2.4),其中程度最高的是“大学英语课程”描述项(3.33),但“通过模拟联合国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程度在整体情况中最低(1.69)。16级学生(2.11)、未通过CET4学生的程度平均值(2.17)均低于整体。
第四部分间接文化产品类接触调查显示,湖南高校学生通过阅读电子书籍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程度最低(2.28),通过英文歌曲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程度最高(2.91)。间接文化产品类接触程度的总平均值为2.53,整体略偏高,在“一般”到“较多”之间变化。英语专业学生通过间接文化产品类接触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程度平均值最高(2.7),其中程度最高的是“英文歌曲”描述项(2.91),其余描述项(影视作品、网络课程、纸质/电子书籍)的程度均明显偏高。16级(2.2)、未通过CET4学生的程度平均值(2.48)均低于整体。其中,16级学生间接文化产品类接触程度平均值最低,且该类学生通过网络课程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程度(2)在三类学生中最低。
3.访谈结果
通过访谈结果发现,湖南理工学院获奖选手在跨文化接触情况上具有一定共性。比如:在直接口语接触方面,所有受访学生均长期通过与留学生/外教面对面交流;在直接书面语接触方面,所有受访学生均长期在国内社交媒体上与外教、留学生进行打字交流;在间接人际接触方面,所有受访学生均参与过长达半年的跨文化交际培训课程,和跨文化交流活动;在间接文化产品类接触方面,90.9%的学生观看英文影视作品。72.7%的学生认为最常使用的直接、间接接触途径分别是与留学生/外教面对面交流和观看英文影视作品。所有受访学生均认为最有效的跨文化接触途径是间接人际接触中的“跨文化类活动/讲座”(在此指跨文化赛前集训课程和相关活动)。
对于受访对象中的非英语专业学生(占比63.6%)而言,与大学公共外语课程相比,跨文化培训课程及相关活动涵盖的跨文化接触途径更丰富,包括与留学生/外教面对面交流、共同参与活动、跨文化交际培训课程、观看网课、英文影视作品、阅读纸质/电子版书籍、编排跨文化情景剧等。培训课程所教授的跨文化理论知识更有针对性,相对更加系统化;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兼顾知识的输入与输出,如学习跨文化理论后,学生需将其运用于情景剧设计、案例分析、课堂展示、口头问答、与留学生/外教的实际沟通和跨文化能力大赛等实践中,以书面语和口语的方式进行输出。
访谈者还向受访对象提出了延展性问题:“在跨文化比赛培训中,你认为哪种跨文化接触途径最能帮助你提升跨文化能力?”。对此,71.4%的非英语专业受访者反映,跨文化交际培训课程是帮助其提升跨文化能力的最有效途径,能够培养学生对待文化差异开放包容的态度,丰富外国文化知识储备、综合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和解决跨文化冲突的技能。所有英语专业受访者也均表示,跨文化交际培训课程能够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语言知识技能和人文素养,从文化层面拓宽语言专业学习的深度。
4.整体分析与相关意见
从调查问卷的总体结果来看,接触程度平均值从高到低分别为:间接文化产品类接触(2.53),间接人际接触(2.23),直接口语接触及直接书面语接触(均为1.81),社交媒体直接接触(1.8)。湖南高校學生跨文化间接接触程度比直接接触程度更高。经统计,间接文化产品类接触中“通过英文歌曲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描述项的程度平均值在35个描述项中最高(2.91),直接口语接触中“通过留学会展、国际学术会议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描述项的程度平均值在35项中最低(1.59)。在直接口语接触、间接人际接触、间接文化产品类接触三部分,英语专业学生的程度平均值均高于整体,接触渠道较为综合,跨文化接触面较广,尤其在间接文化产品类接触方面占有明显的专业优势。16级学生直接口语接触的程度总体平均值明显高于整体,且其中所有描述项平均值均高于整体平均值,“课外翻译实践活动”、“国际志愿者活动”、“外资或合资企业实习”这类与跨文化实践有关的描述项平均值明显偏高。未通过CET4学生的接触程度平均值均低于整体,尤其在间接人际接触方面与整体接触情况有明显差距,侧面反映出英语水平与跨文化接触情况有一定关联性。 另外,通过对湖南理工学院国家级、省级大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获奖选手的访谈,本研究发现,受访者跨文化能力的提升得益于其多样的跨文化接触途径,长期跨文化接触,以及在跨文化教学中对理论和实践的充分结合,其中最有效的跨文化接触来源于跨文化交际课堂。
综上,面向各专业开设跨文化交际理论课程,在大学英语课堂丰富课堂跨文化接触途径,在课外为学生提供更多文化交流机会(如外教课程、组织中国学生和留学生共同参加活动、跨文化类讲座等),引导学生进行跨文化实践,能够帮助非英语专业学生,尤其是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培养对外语学习的兴趣,拓宽跨文化接触面。同时,这些途径也能帮助英语专业学生从文化层面深入学习外语。跨文化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从大一平时的英语、外国文化课堂和课外实践、文化交流活动开始进行规划,通过丰富的跨文化途径逐步提升学生的跨文化能力。这一教学目标并不仅仅针对外语专业学生,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重点也不仅在于高分通过四六级考试。跨文化接触与英语水平相辅相成,各专业学生都需要在大学外语学习阶段通过有效的跨文化途径培养全球视角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打破对文化差异的偏见和歧视,学会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输出湖湘文化。为此,高校跨文化教学肩负重任,应当将多样化的跨文化接触途径贯彻于大学英语教学课堂和课内外活动中。
五、结束语
本研究对湖南省高校学生跨文化接触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概述其主要的跨文化接触方式和特点,分析不同年级、专业、英语水平学生跨文化接触现状的差异;面向本校国家级、省级大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获奖选手展开访谈,深入挖掘影响其跨文化能力的跨文化接触途径,为湖南省跨文化学者、高校教师、学生进一步探索跨文化能力培养的接触路径提供实证参考和新的研究思路。随着线上英语教学的普及,本研究建議在未来深入调查研究线上教学如何影响湖南省高校学生跨文化接触情况,以及如何更有效地利用社交媒体提升大学生跨文化能力等方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彭仁忠 吴卫平.中国大学生跨文化接触情况调查研究[J].外语学刊,2018(5).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
[3]段心壵.大学生跨文化接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博硕毕业论文,2019.
[4]吴卫平 樊葳葳 彭仁忠.中国大学生跨文化能力维度及评价量表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4).
[5]Kormos,J. ,Csizér, K. An Interview Study of Intercultural Contact and Its Role in Language Learning in a Foreign Language Environment[J]. System,2007(2).
基金项目:2019年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国家级项目:《全球语境下湖南省高校学生跨文化接触情况调查》;项目编号:S201910543010
关键词:跨文化接触;跨文化接触维度量表;跨文化能力;湖南省高校学生
一、引言
信息化时代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跨文化能力已成为国际人才的必要素质之一。目前,湖南省已经开展来华留学生培养的高校和职业教育学院已达30余所,跨文化接触成为不少高校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近年来,已有研究表明,通过选择合适的跨文化接触,外语教学可以促进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段心壵2019)。跨文化研究学者胡文仲也曾提出,“与英语本族语者进行直接口语接触,或者通过直接接触方式学习他们的文化,是提高跨文化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胡文仲1999:45)因此,对高校学生跨文化接触情况的调查研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能够帮助高校外语教学者改善跨文化教学手段,培养走向国际舞台的跨文化人才。
湖南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湖湘文化走出去”文化战略,旨在实现“湖南元素”有效的“国际表达”。但作为内陆省份,湖南省在地理优势和国际交流合作机遇上有别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在落实文化战略时面临更大的挑战。目前,对学生的跨文化接触现状形成全面而客观的评价是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及相关文化产业迫切需要的基础性研究成果。因此,湖南省高校学生跨文化接触情况调查研究具有必要性,本研究选题高度契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我省“湖湘文化走出去”的需要,为我省培养兼具专业技能和跨文化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提供实证参考。
二、理论基础
本研究的调查以Kormos和Csizér (2007)的跨文化接触理论范式为理论基础,根据跨文化接触量表进行设计,对湖南省大学生的跨文化接触现状进行全面的测量。调查具体从4个维度,35个描述项对跨文化接触情况进行描述。跨文化接触指的是与目标语言的语者以及文化产品的接触(段心壵2019),该理论的提出最早来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接触假说,即Allport(1954)提出的群际接触理论。英国学者Kormos和Csizér(2007)提出,跨文化接触主要包括直接口语接触、直接书面语接触、间接人际接触、间接文化产品类接触4个维度。其中,直接口语接触指在国内外与目标语言的本族语者的口语交流,直接书面语接触包括在国内外与目标语言的本族语者的书面文字交流,间接人际接触表示与有出国经历或跨文化接触经历的家庭成员、朋友和老师的交流(彭仁忠 吴卫平2018),间接文化产品类接触包括与目标语文化产品(电子和印刷媒体等)的接触。
近年来国内外对相关课题的前期研究较少,针对特定地域学生跨文化接触的研究更加稀缺,针对湖南省跨文化语境下对大学生的跨文化接触的研究也暂未有成果。因此,本研究在一定理论基础的支撑下,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为湖南省跨文化沟通人才的储备做先导性研究。
三、研究设计
1.研究样本
本研究分为问卷调查和访谈两部分,前者面向湖南省多所综合性大学的1270名大一至大四年级学生。其中,参与调查的英语专业学生占38.13%,未通过CET4的学生占18%,16级学生占23%。访谈面向湖南理工学院获得近两届“外教社杯”国家省级大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特等奖、一等奖的11名同学展开,其中英语专业学生4名,非英语专业学生7名,均有长期跨文化接触经历。
2.研究工具
2.1调查问卷
项目调查问卷以Kormos和Csizér (2007)的跨文化接触理论范式为理论基础,根据跨文化接触维度量表,结合湖南省高校学生跨文化接触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对以湖南省大学生的跨文化接触现状进行全面的测量。调查具体从4个维度(直接口语接触、直接书面语接触、间接人际接触、间接文化产品类接触),35个描述项(直接接触24项和间接接触11项)对跨文化接触情况进行描述。SPSS系统检测结果显示,问卷信度值为0.928、效度值为0.831,具有一定科学性。
调查问卷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个人信息,包括所在城市、学校、年级、专业、目前英语水平。考虑到社交媒体在跨文化接触中日益凸显的重要性,调查第二部分细分为四类,以便后期对比分析。这一部分涵盖直接口语接触、社交媒体直接接触及直接书面语接触、间接人际接触、间接文化产品类接触四个方面。问卷采用莱克特量表分级计分方法,对程度的统计采用4分制分级,“0”代表“从不”,“1”代表“偶尔”,“2”代表“一般”,“3”代表“较多”,“4”代表“总是”。
2.2 访谈
访谈具体内容包括,询问受访者基本信息,如年级、专业、目前英语水平等。随后询问受访者(1)直接或间接跨文化接触经历;(2)最常使用的跨文化接触途径是什么?根据吴卫平、樊葳葳、彭仁忠(2013)的跨文化能力模型(本国文化知识、外国文化知识、态度、跨文化交际技能、跨文化认知技能、意识)对跨文化能力的概括,提出以下问题:(3)结合经历,谈谈个人认为最有效的跨文化接触途径是什么,对自己的跨文化能力有何影响?(4)谈谈校内普通外语类课程与跨文化比赛培训在跨文化接触途径上有何不同?分别对自己的跨文化能力有什么影响?访谈还根据受访者的回答提出延展性的问题,如:“在跨文化比赛培训中,你认为哪种跨文化接触途径最能帮助你提升跨文化能力?”等,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受访对象的跨文化接触情况。 3.数据收集与分析
本研究共计发放问卷1300份,回收有效问卷1270份,有效率为97.69%。为探究不同年级、专业、英语水平学生跨文化接触情况的差异,本研究将英语专业学生、16级(大四)学生及未通过CET4学生的国内外直接口语接触、间接人际接触、间接文化产品类接触四部分的数据单独列出,以便对比分析。访谈通过线上方式进行,完成后将访谈内容转写为描述性文字,分析受访对象跨文化接触情况的特点,及影响其跨文化能力发展的主要跨文化接触途径。基于调查结果,研究为我省高校学生提升跨文化能力,外语教学者改善高校跨文化教学提出意见。
四、结果分析
1.直接接触
在直接口语接触途径中,湖南高校学生通过国内留学会展、国际会议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程度平均值最低(1.59),通过外教英语课程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程度最高(2.12),总平均值为1.81,程度在“偶尔”到“一般”之间变化,整体偏低。其中,16级学生通过直接口语接触途径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程度平均值最高(2.04),其中程度最高的是“课外翻译实践活动”(2.19)。英语专业学生的程度平均值(1.9)高于整体,而未通过CET4学生的程度平均值(1.75)低于整体,后者“通过留学会展,国际学术会议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描述项的程度(1.56)在整体中最低。
第二部分社交媒体直接接触总平均值为1.8,整体程度偏低,在“偶尔”到“一般”之间变化。其中国内社交媒体直接接触平均值为1.86,国外社交媒体直接接触平均值为1.74,总体平均值(1.8)与直接口语接触总平均值1.81近似。在社交媒体打字、视频、语音三种交流方式中,打字交流的程度平均值最高,视频交流的程度平均值最低,其中“通过国内社交媒体与英语本族语者进行打字交流”描述项的程度最高(1.92),“通过国外社交媒体与英语本族语者进行视频交流”描述项的程度最低(1.68)。
直接书面语接触程度总平均值为1.8,与直接口语接触、社交媒体直接接触平均值近似。其中“通过书信与英语本族语者进行打字交流”描述项的程度最低(1.65),“通过国内社交媒体与英语本族语者进行打字交流”描述项的程度最高(1.92)。国际版游戏直接接触程度平均值为1.83,略高于社交媒体直接接触平均值,说明随着网络时代的迅速发展,国际版游戏已成为湖南高校学生跨文化接触途径之一。
2.间接接触
在间接人际接触部分,湖南高校学生通过模拟联合国社团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程度最低(1.69),通过大学英语课程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程度最高(2.98)。间接人际接触程度的总平均值为2.23,在“一般”到“较多”之间变化,程度中等。英语专业学生通过间接人际接触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程度平均值最高(2.4),其中程度最高的是“大学英语课程”描述项(3.33),但“通过模拟联合国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程度在整体情况中最低(1.69)。16级学生(2.11)、未通过CET4学生的程度平均值(2.17)均低于整体。
第四部分间接文化产品类接触调查显示,湖南高校学生通过阅读电子书籍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程度最低(2.28),通过英文歌曲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程度最高(2.91)。间接文化产品类接触程度的总平均值为2.53,整体略偏高,在“一般”到“较多”之间变化。英语专业学生通过间接文化产品类接触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程度平均值最高(2.7),其中程度最高的是“英文歌曲”描述项(2.91),其余描述项(影视作品、网络课程、纸质/电子书籍)的程度均明显偏高。16级(2.2)、未通过CET4学生的程度平均值(2.48)均低于整体。其中,16级学生间接文化产品类接触程度平均值最低,且该类学生通过网络课程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程度(2)在三类学生中最低。
3.访谈结果
通过访谈结果发现,湖南理工学院获奖选手在跨文化接触情况上具有一定共性。比如:在直接口语接触方面,所有受访学生均长期通过与留学生/外教面对面交流;在直接书面语接触方面,所有受访学生均长期在国内社交媒体上与外教、留学生进行打字交流;在间接人际接触方面,所有受访学生均参与过长达半年的跨文化交际培训课程,和跨文化交流活动;在间接文化产品类接触方面,90.9%的学生观看英文影视作品。72.7%的学生认为最常使用的直接、间接接触途径分别是与留学生/外教面对面交流和观看英文影视作品。所有受访学生均认为最有效的跨文化接触途径是间接人际接触中的“跨文化类活动/讲座”(在此指跨文化赛前集训课程和相关活动)。
对于受访对象中的非英语专业学生(占比63.6%)而言,与大学公共外语课程相比,跨文化培训课程及相关活动涵盖的跨文化接触途径更丰富,包括与留学生/外教面对面交流、共同参与活动、跨文化交际培训课程、观看网课、英文影视作品、阅读纸质/电子版书籍、编排跨文化情景剧等。培训课程所教授的跨文化理论知识更有针对性,相对更加系统化;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兼顾知识的输入与输出,如学习跨文化理论后,学生需将其运用于情景剧设计、案例分析、课堂展示、口头问答、与留学生/外教的实际沟通和跨文化能力大赛等实践中,以书面语和口语的方式进行输出。
访谈者还向受访对象提出了延展性问题:“在跨文化比赛培训中,你认为哪种跨文化接触途径最能帮助你提升跨文化能力?”。对此,71.4%的非英语专业受访者反映,跨文化交际培训课程是帮助其提升跨文化能力的最有效途径,能够培养学生对待文化差异开放包容的态度,丰富外国文化知识储备、综合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和解决跨文化冲突的技能。所有英语专业受访者也均表示,跨文化交际培训课程能够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语言知识技能和人文素养,从文化层面拓宽语言专业学习的深度。
4.整体分析与相关意见
从调查问卷的总体结果来看,接触程度平均值从高到低分别为:间接文化产品类接触(2.53),间接人际接触(2.23),直接口语接触及直接书面语接触(均为1.81),社交媒体直接接触(1.8)。湖南高校學生跨文化间接接触程度比直接接触程度更高。经统计,间接文化产品类接触中“通过英文歌曲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描述项的程度平均值在35个描述项中最高(2.91),直接口语接触中“通过留学会展、国际学术会议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描述项的程度平均值在35项中最低(1.59)。在直接口语接触、间接人际接触、间接文化产品类接触三部分,英语专业学生的程度平均值均高于整体,接触渠道较为综合,跨文化接触面较广,尤其在间接文化产品类接触方面占有明显的专业优势。16级学生直接口语接触的程度总体平均值明显高于整体,且其中所有描述项平均值均高于整体平均值,“课外翻译实践活动”、“国际志愿者活动”、“外资或合资企业实习”这类与跨文化实践有关的描述项平均值明显偏高。未通过CET4学生的接触程度平均值均低于整体,尤其在间接人际接触方面与整体接触情况有明显差距,侧面反映出英语水平与跨文化接触情况有一定关联性。 另外,通过对湖南理工学院国家级、省级大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获奖选手的访谈,本研究发现,受访者跨文化能力的提升得益于其多样的跨文化接触途径,长期跨文化接触,以及在跨文化教学中对理论和实践的充分结合,其中最有效的跨文化接触来源于跨文化交际课堂。
综上,面向各专业开设跨文化交际理论课程,在大学英语课堂丰富课堂跨文化接触途径,在课外为学生提供更多文化交流机会(如外教课程、组织中国学生和留学生共同参加活动、跨文化类讲座等),引导学生进行跨文化实践,能够帮助非英语专业学生,尤其是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培养对外语学习的兴趣,拓宽跨文化接触面。同时,这些途径也能帮助英语专业学生从文化层面深入学习外语。跨文化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从大一平时的英语、外国文化课堂和课外实践、文化交流活动开始进行规划,通过丰富的跨文化途径逐步提升学生的跨文化能力。这一教学目标并不仅仅针对外语专业学生,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重点也不仅在于高分通过四六级考试。跨文化接触与英语水平相辅相成,各专业学生都需要在大学外语学习阶段通过有效的跨文化途径培养全球视角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打破对文化差异的偏见和歧视,学会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输出湖湘文化。为此,高校跨文化教学肩负重任,应当将多样化的跨文化接触途径贯彻于大学英语教学课堂和课内外活动中。
五、结束语
本研究对湖南省高校学生跨文化接触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概述其主要的跨文化接触方式和特点,分析不同年级、专业、英语水平学生跨文化接触现状的差异;面向本校国家级、省级大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获奖选手展开访谈,深入挖掘影响其跨文化能力的跨文化接触途径,为湖南省跨文化学者、高校教师、学生进一步探索跨文化能力培养的接触路径提供实证参考和新的研究思路。随着线上英语教学的普及,本研究建議在未来深入调查研究线上教学如何影响湖南省高校学生跨文化接触情况,以及如何更有效地利用社交媒体提升大学生跨文化能力等方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彭仁忠 吴卫平.中国大学生跨文化接触情况调查研究[J].外语学刊,2018(5).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
[3]段心壵.大学生跨文化接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博硕毕业论文,2019.
[4]吴卫平 樊葳葳 彭仁忠.中国大学生跨文化能力维度及评价量表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4).
[5]Kormos,J. ,Csizér, K. An Interview Study of Intercultural Contact and Its Role in Language Learning in a Foreign Language Environment[J]. System,2007(2).
基金项目:2019年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国家级项目:《全球语境下湖南省高校学生跨文化接触情况调查》;项目编号:S201910543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