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几点思考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mei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些年来,伴随素质教育以及新课改逐渐深化,对高效课堂进行构建乃是教师不断探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把牛顿第一定律有关的概念教学当作实例,对新课改这一理念之下怎样开展高质量、高效率的物理概念课堂教学的方法展开探究,希望能对实际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物理  概念教学  牛顿第一定律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0-0207-01
  眾所周知,物理属于自然科学,因为其拥有较强抽象性以及逻辑性,致使很多学生在对物理知识加以学习期间遇到困难。在这之中,代表物质属性以及运动状态的概念包含一些物理现象以及物理规律具有的共同属性,此乃物理知识一个基本构成部分。高中生对于物理概念实际理解程度可以对其掌握物理知识的深度加以反映。由此可见,概念教学在物理教学当中有着重要意义。所以,教师对概念教学应加以重视。
  一、把牛顿第一定律当作载体转化前概念错误
  针对高中生来说,积累的物理知识十分有限,而且还未形成辩证思维,认识特征尚处在由感性认识朝着理性认识进行过渡这一时期,思维能力尚不成熟,致使高中生进行问题思考期间常常出现非常明显的片面性与表面性,无法透彻理解事物本质。然而,高中生对于物理知识拥有强烈的需求欲望,并且通过概括自我经验过程之中形成不少前概念[1]。牛顿第一定律具体内容为: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牛顿第一定律表明,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我们把这个性质叫作惯性。牛顿第一定律又叫作惯性定律。开展“牛顿第一定律”教学以前,教师应当对和新概念存在紧密关联的前概念加以深入了解,借助诊断性的习题测试发现高中生的错误认识,之后把对前概念进行全面理解和科学教学方法进行结合,这样有利于高中生对错误的前概念进行转化。比如,不少高中生会按照平时生活经验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也就是说,物体受力就运动,撤去该力物体停止运动”这个错误的前概念,给惯性教学带来较大负面影响。此时需要教师开展概念教学期间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理想化实验来说明:如石块在冰面上可以滑动很长时间,如果石块与冰面之间的摩擦力忽略不计,则石块就继续运动下去,若使石块停下来,石块必须受到外力的作用。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即: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即:物体不受力,运动状态不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必定受力。以此来对高中生的错误认知进行纠正。
  二、通过多元化的方法设置教学情境
  物理情境指的就是把达到最佳教学质量以及效果当作宗旨,设置一种让学生亲自进行体验的立体化以及动态化的学习情境。很多事实证实:在和所学知识类似学习情境之中对错误的前概念进行纠正,这是对物理概念加以理解的一个有效途径。通过教学情境能够对高中生求知欲望以及学习兴趣进行激发。物理问题和日常生活存在着紧密关联,高中生经常在解题期间忽略问题涉及的实际情境,进而给物理解题带来不少麻烦。因此高中生应在教师引导下,借助自身掌握的物理概念对物理情境进行解释,对物理概念进行理解。例如,进行“力的作用效果”有关教学期间,教师可以就地取材,用手抛出一支粉笔,然后提出问题:当粉笔被抛出以后,为什么可以继续运动?是否因为手对粉笔施加冲力而让粉笔继续运动?对惯性概念讲解期间,教师可设置一些小实验,引起高中生深度思考以及探究。
  三、列举实例促进概念形成
  物理课上,教师在引入新概念后,把生活当中的概念和新概念进行结合,这样便于学生对新概念进行认识以及理解。比如,开展“惯性概念”教学期间,教师通常把铁锤头出现松动的例子当作教学案例,通过惯性原理对铁锤炳向下运动期间碰撞石头后会立即停止,但铁锤头依然会继续前进,进而导致铁锤头套变松。正确的新概念一般是在正确前概念基础上形成的,或者是打破之前错误前概念形成的。而新概念会在实际应用当中得到不断巩固,高中生欲望以及兴趣会因此得到激发。可以加深高中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有利于高中生把掌握的物理知识转化成问题解决的能力,进而为其后续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
  结论
  综上可知,在新课改逐渐深化的背景之下,物理概念方面教学在物理教学之中有着重要地位以及意义。所以,教师应当对概念教学有正确认识,通过多元化的方法设置教学情境,列举实例促进概念形成,在日常教学中对新课程这一理念加以灵活运用,进而帮助高中生对物理知识进行深刻理解,促使其借助物理知识对一些实际问题进行处理,不断提升物理能力以及素养。
  参考文献:
  [1]游海女.基于学习路径  优化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策略[J].物理通报,2019(05):40-44.
其他文献
【摘要】在信息化教育背景下,微课的引入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契机。作为一种新型的课程资源,微课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有着明显的应用优势,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育工作中纷纷以此为切入开展课题研究,为微课的实施与应用构建理论体系与实践路径。本文从微课教学应用的背景出发,探究当前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并结合实际分析微课应用模式,以提高信息化教育实施效果。  【关键词】微课 高中物理 教学实践 应
期刊
【摘要】本文将以相关理论为依据,以真实教学案例为支撑,紧紧围绕“让信息技术成为预习化学知识的一位导师、让信息技术成为展现化学知识的一个窗口以及让信息技术成为创设化学情景的一根支柱”等三个方面,简要论述信息技术与中职化学教学的有效融合。  【关键词】信息技术 中职化学 有效融合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0-0204-02  而今,
期刊
【摘要】新时期下,随着我国课程改革进程的推进,高中地理教学也跟着做出了相应的改革和创新,在一定意义上也促进了高中地理教学的发展。基于此,本人就新课程改革对于我国高中地理教学的影响以及在新课程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创新的措施做一简单阐述,希望对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课堂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方面有所启示和帮助。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地理 教学方法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随着环境保护话题的日益升温,绿色化学的教育理念腾空出世,其旨在培养学生拥有环保意识,能够在实验和生活中做到绿色与环保。本文即以此为研究背景,探究绿色化学在初中化学实验中的意义,进而根据教师开展实验课程的环节性质与流程顺序,得到完善实验规定、优化实验过程、借助媒体演示以及科学处理废料四条应用途径,借以辅助教师完成绿色化学理念的灌输和实施。  【关键词】化学实验 绿色化学理念 教学实践  【中
期刊
【摘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为了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改变之前被动的学习状态,在日常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应用有趣的引导性语言、问题以及情境等,帮助学生提升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本文针对如何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给出了详细分析,有益于物理教学效果的提升,深入贯彻素质教育,将课堂还给学生。  【关键词】物理教学 学习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要】化学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具有很强理论性、逻辑性和实践性,知识点也比较复杂。有的高中学生遇到化学课大脑就一片空白,在化学学习上很容易产生恐惧心理,更无从谈什么学习兴趣了。有鉴于此,本文研究了构建高中化学高效教学课堂的途径,希望对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有所帮助。  【關键词】高中化学 高效教学课堂 因材施教 探究能力 微课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期刊
【摘要】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对教育的现代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近年来我国一直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已成为当前初中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对初中地理教学方式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并结合当前我国初中地理教学的发展现状,提出合理的建议,以促进我国初中地理教学水平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初中 地理 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
期刊
【摘要】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完成自身工作职责的需要。本文从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核心能力方面进行研究;并提出了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应合理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打造新型课堂这一观点。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教育核心能力 新型课堂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0-0213-01 
期刊
【摘要】在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打造轻负高效课堂成为主流趋势。本文简单阐述了微课的概念及特点,重点分析了初中数学教学中微课的应用条件,主要讨论了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发挥微课催化作用打造轻负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微课 初中数学 高效课堂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0-0137-02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为了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0-0217-02  案例背景:  曾经有一位哲人说过:“但凡有人群的地方,都分左、中、右”,不可否认的是,在教学中会存在表现比较差的学生,也有表现比较好的学生。但是作为一名合格的初中教师,就要承担起教育每个学生的责任,真正落实“有教无类”,不能将学生分为所谓的“三六九等”,只关爱好学生,不理会成绩差的学生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