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喜欢雨滴由来已久。我喜欢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季节,观察不同的雨滴。譬如梅花萼下的雨滴,像一盏盏晶莹剔透的小灯笼,昭示着春天的来临,照亮着春天的前程。芭蕉叶上的雨滴,像水晶般透明的复眼,它们环视周遭,洞察幽微,映像宏观大千。透过雨滴,我们看到了春天的万紫千红,夏天的热烈浪漫,秋天的沉静喜悦,冬天的韬光养晦。
我最喜欢夏天的雨滴,硕大饱满,充满张力与活力,落物有声,噼里啪啦,尤似“大珠小珠落玉盘”。春雨和秋雨则是绵绵的,霏霏的,即便如此,它们也是可以形成雨滴的——在植物的叶片上越积越多,凝而为珠,像一柄柄放大镜,将植物的细微脉络全部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冬天的雨滴多是冰溜上的匆匆过客,这种冻雨形成的雨滴,特别静默与内敛,也许转瞬之间就成了冰溜的一部分。
雨滴来到人间是吃了一番辛苦的。别看它来的时候痛快淋漓,去的时候仙风道骨,可在形成与降落的过程中,它经历了许多磨炼与苦难。
当你看到蔚蓝天空中飘荡着的白云,你不会想到这比棉絮还要洁白的云朵里蕴藏着多少冰晶与水滴。它们的内心充满了梦想与期待,像七仙女憧憬凡尘一样,想要下凡光顾人间。地球大气学家研究证明,水成云或冰成云里有数不清的细小水滴。如果要形成雨滴的话,得要有一百多万个云中水滴相互作用而聚积,方可突破云朵的羁绊,开始漫长的降落。作為雨滴,它们想要前往人间,更多的时候需要自己创造机遇。譬如发挥自己的魅力,让更多水滴义无反顾地投怀送抱,或者趁着云团之间相互碰撞、挤压时,抱团形成更庞大的雨滴,让自己越来越大,才有可能完成降落人间的夙愿。
我没有在高空观察雨滴的机遇,这些知识都是我偶得的。
我曾经看过一部有关雨滴形成的科普片,如诗如画,如梦如幻。单说那雨滴之间的电荷吧,真是奇妙极了。当带有同种电荷的雨滴相遇时,它们的表面在斥力作用下发生了美妙而魅惑的变化:雨滴由外凸渐渐地向内凹下去,并且均匀有度,形成致密的水膜。两个带有异种电荷的雨滴邂逅时,会在静电的作用下改变原来轨迹,渐渐靠拢,像热恋中的男女。两个凸点一旦接触,所有的“神经”都似触电一般,剧烈地战栗,然后缓缓挤压,接触面积渐渐地变大,当上下的凹缝突然消失时,两个雨滴合二为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在高微影像画面中,我们还可以清楚地看到雨滴在空中降落的形迹,不是浑圆,而是由圆变成椭圆,最终变成一个倒挂的“塑料袋”,而这种“塑料袋”总是有大有小的——为什么会形成大大小小的雨滴呢?或者由一个大的裂变为几个小的,或者是大的雨滴在降落过程中,趁机吞噬小的雨滴,形成更大的雨滴……如此情形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这可能与大气力学有关。
下次再看到雨滴时,您是否会对它刮目相看呢?
包光潜:安徽池州人,在多家报刊发表作品200余万字,部分作品入选初高中辅助教材、公务员考试和中考试卷等。
编辑 闫清 [email protected]
我最喜欢夏天的雨滴,硕大饱满,充满张力与活力,落物有声,噼里啪啦,尤似“大珠小珠落玉盘”。春雨和秋雨则是绵绵的,霏霏的,即便如此,它们也是可以形成雨滴的——在植物的叶片上越积越多,凝而为珠,像一柄柄放大镜,将植物的细微脉络全部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冬天的雨滴多是冰溜上的匆匆过客,这种冻雨形成的雨滴,特别静默与内敛,也许转瞬之间就成了冰溜的一部分。
雨滴来到人间是吃了一番辛苦的。别看它来的时候痛快淋漓,去的时候仙风道骨,可在形成与降落的过程中,它经历了许多磨炼与苦难。
当你看到蔚蓝天空中飘荡着的白云,你不会想到这比棉絮还要洁白的云朵里蕴藏着多少冰晶与水滴。它们的内心充满了梦想与期待,像七仙女憧憬凡尘一样,想要下凡光顾人间。地球大气学家研究证明,水成云或冰成云里有数不清的细小水滴。如果要形成雨滴的话,得要有一百多万个云中水滴相互作用而聚积,方可突破云朵的羁绊,开始漫长的降落。作為雨滴,它们想要前往人间,更多的时候需要自己创造机遇。譬如发挥自己的魅力,让更多水滴义无反顾地投怀送抱,或者趁着云团之间相互碰撞、挤压时,抱团形成更庞大的雨滴,让自己越来越大,才有可能完成降落人间的夙愿。
我没有在高空观察雨滴的机遇,这些知识都是我偶得的。
我曾经看过一部有关雨滴形成的科普片,如诗如画,如梦如幻。单说那雨滴之间的电荷吧,真是奇妙极了。当带有同种电荷的雨滴相遇时,它们的表面在斥力作用下发生了美妙而魅惑的变化:雨滴由外凸渐渐地向内凹下去,并且均匀有度,形成致密的水膜。两个带有异种电荷的雨滴邂逅时,会在静电的作用下改变原来轨迹,渐渐靠拢,像热恋中的男女。两个凸点一旦接触,所有的“神经”都似触电一般,剧烈地战栗,然后缓缓挤压,接触面积渐渐地变大,当上下的凹缝突然消失时,两个雨滴合二为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在高微影像画面中,我们还可以清楚地看到雨滴在空中降落的形迹,不是浑圆,而是由圆变成椭圆,最终变成一个倒挂的“塑料袋”,而这种“塑料袋”总是有大有小的——为什么会形成大大小小的雨滴呢?或者由一个大的裂变为几个小的,或者是大的雨滴在降落过程中,趁机吞噬小的雨滴,形成更大的雨滴……如此情形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这可能与大气力学有关。
下次再看到雨滴时,您是否会对它刮目相看呢?
包光潜:安徽池州人,在多家报刊发表作品200余万字,部分作品入选初高中辅助教材、公务员考试和中考试卷等。
编辑 闫清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