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传统广电媒体在受众中的影响力逐渐减弱,传播力也远不如从前。面对激烈竞争,众多广电媒体实施改版,重新回归“新闻立台”的本位。2012年1月1日,湖北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广播实施全新改版,以“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落点、第一解读”的信息传播目标,努力发出“湖北新闻第一声”。本文从主流广播的价值迷失与四面突围、新闻立台的现实困境与重点突破两个方面对此次改版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闻立台 公益性 分众化 标志性 本土化 个性化
2012年1月1日,湖北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广播(下称湖北新闻综合广播)实施全新改版,成为武汉地区唯一本土化的纯新闻频率,这是中国内地又一家区域主流广播以“新闻立台”为价值取向,并迈出了新闻改革的实质性步伐的广播频率。
主流广播的价值迷失与四面突围
现阶段,促使中国广播进行新闻改革的直接动因是来自新媒体的冲击。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胡正荣认为:“过去,传统媒体里时效性最强的是广播,影响面最大的是电视。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无论在速度上还是在广度上,都是广电无法赶超的。”中国传媒大学广播与电视学院副院长何苏六也认为,传统广电媒体占据着很好的资源优势,有着良好的品牌形象,但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传统广电在受众中的影响力逐渐减弱,传播力也远远不如从前。如果不改版,依旧按照传统形式、陈旧面孔做新闻,失去受众背后更重要的将是影响力的减弱甚至话语权的丧失。
一场主流阵地的“保卫战”就此在中国广播电视界打响。在激烈的媒体“巷战”中,市场份额成为地方广播电视所追逐的终极目标。在过多过滥的电视娱乐节目相互克隆过程中,“传媒力图倡导的正面价值取向和舆论导向在‘娱乐至死’的价值底线崩塌之下必然被消解。在全球传播、网络传播的语境下,主流媒体新闻的传播力、舆论的引导力和平台的影响力捉襟见肘”。①在广播媒介,传统的快捷优势难敌网络资讯的即时刷新,转瞬即逝等弱点让这个电子媒介曾经的“大哥大”陷入无可奈何的窘境,在市场空间的不断挤压下,不少地方广播频率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颅去迎合商家,从而不自觉地走上了庸俗、低俗、媚俗之路。
据第72届全国电台经济信息交流会调研统计,医药热线曾经一度平均占到电台广告收入的50%~70%左右,有的高达85%以上,更有某频率一个月的医药热线收入竟占到广告收入的96.7%。②由于行业独特,医疗广告占据的广告时间也最长。据统计,早些年,全国省级电台广告总时长平均达到40%以上,其中80%以上都被医疗广告所占用。③不少听众把一些广播电台的医疗广告调侃为“坐台”热线,群体价值的迷失让广播自身形象遭受贬损,也成为导致广播业整体衰落的因素之一。
2003年“非典”以后,中国广播电视界开始重新审视媒体的社会责任。国家新闻发言人制度也在逐步建立和完善。同时,国家也颁布了相关条例,如:2006年1月公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8年5月1日开始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公众知情权、监督权得到了更有力的政策与法律保障,这些变化悄然推动了中国的新闻改革,也推动了广电媒体回归“新闻立台”的本位。
2008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以“新闻提速”为目标开始改革,使中国广播重回影响力时代。2011年3月21日,广电总局召开“新闻立台、抵制低俗之风”座谈会,强调要坚持导向立台、新闻立台、特色立台、深度立台,办好新闻节目,提高质量,形成风格,树立品牌,不断提升广播电视的吸引力、公信力和影响力。10月8日,中国之声再次高举“责任至上”的旗帜全新改版,致力打造中国第一新闻广播。之后,上海、浙江、江苏、四川等东部和西部地方广电新闻综合频率纷纷成立或改版新闻广播,充分体现新闻立台的要旨。
有着60多年历史的湖北广播,在广电改革的巨大阵痛中,同样经历过转型的困惑。2006年频率频道化以来,作为省级广播主频率,背负着主流重任和历史包袱的双重压力,在市场竞争中艰难前行。在全天21.5小时的播出节目中,医疗广告一度达到9小时以上,传统听众流失严重。为此,在近6年中,新闻综合广播尝试在“更新、更快、更好听”的传播理念下,通过广播思想媒体的建设,自觉抵制“三俗”,通过经营结构的主动调整,将医疗热线节目下调到25%以内,但是仍然无法全部放弃以广告热线专题为经营主体的经营模式。2012年1月,湖北新闻综合广播改版,力图创办一套没有广告热线的绿色新闻频率,构建一套全新的新闻节目体系,并喊出响亮的口号:湖北新闻综合广播,湖北新闻第一声!
经过改版,新闻信息量显著增加,新闻传播的公共服务功能得到强化。播出三个月,好评如潮。武汉大学教授李敬一评价说:“中国新闻广播方阵正强势崛起,占领市场高位,成为推动国家、社会、公民进步的主流力量。湖北新闻综合广播乘势而上,正当其时!”
新闻立台的现实困境与重点突破
现阶段,“新闻立台”主要面临着主流媒体的喉舌功能与新闻规律、分众化与收听率、新闻节目的比重量考、新闻资源的全球化与本土化等一系列矛盾。有效化解这些矛盾,成为区域新闻广播改革重点突破的方向。
——公益性。“传媒业的制度创新必须确立一个原则:公共利益至上。”④公共利益是政府和大众的诉求契合点。新闻改革的目的是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台,用更加明确的导向,更加优质与专业的新闻产品来提高媒介公信力,用社会责任来维护公共利益。近几年广播主频率的主流地位受到挑战,除了新媒体技术和广播市场化因素的影响,一个很大的原因是主流媒介没有真正遵循新闻规律,自动放弃了新闻传播的立台之本。
湖北新闻综合广播2012年的改版,以新闻频率为载体,强化《湖北新闻》、《全省新闻联播》、《焦点时刻》等主要节目,在重大战略、重大事件、重大典型宣传上提升喉舌功能,提高强档新闻的官方注意力和社会影响力;同时,新版节目更加注意新闻性、时效性、事件性、贴近性、可听性和关注度,注重以独家的焦点调查、背景分析、舆论监督聚焦时政热点,以开阔的新闻视野梳理和评析国内国际热点新闻,以贴心的服务为百姓提供最新资讯。因为拥有了专业化的新闻平台,湖北新闻综合广播2012年全国两会报道与往年相比,在资讯的快捷性、落点的独特性、解读的权威性、深度的探微性上伸缩自如。 ——分众化。受众的多寡决定着广告商的市场投放,对高收听率的盲目追求往往导致广播的低俗化。其实,随着竞争日益加剧,媒体面临的市场生态是受众的日益分化,“多元的社会群体,关注着不同类型的传播内容,大众传播媒体也随之进入高度细分的分众时代。那么按照分众传播的原则编排节目并设置广告就成了广播发展的必由之路”。⑤
“退出一片,守住一段,精办一类”,“新闻立台”是现实条件下新闻综合广播频率的最佳市场应对策略。央视索福瑞的收听调查显示,新闻节目依然是最受听众欢迎的广播节目类型。有58.8%的听众喜欢收听国内新闻,44.9%的听众喜欢收听国际新闻,其余依次为天气预报、交通信息、经济信息等。在听众最喜欢收听的节目类型中,排在新闻后面的才是音乐节目。“听众对新闻节目持续的、一贯的收听倾向,使得新闻成为广播节目中主要的节目类型”。⑥过去,这些优势的新闻受众市场因为综合频率的大众传播被稀释,为了争夺受众,主流频率不惜冒着失去公信力的风险去追求低俗化、娱乐化带来的高收听率,其结果却恰恰相反。
——标志性。“新闻节目必须奠定其在全台的重要地位并发挥其重要作用,形成品牌节目和强势播出”⑦,构成湖北新闻综合广播2012年节目改版的显著标志是全天11档《整点快报》,以每档15分钟的规模,60%的更新率轮盘式滚动播出,突出信息量和时效性。记者“快报”、专家“快评”、媒体“看点”,形成鲜明的新闻特色,让听众每小时都能获得最新资讯、独家观点、最新解读。以《整点快报》为骨架,以《湖北新闻》、《全省新闻联播》为龙头,以《早安湖北》、《焦点时刻》、《百姓零距离》等新闻专题节目作为延伸,建立全天候新闻直播网,实现信息实时播报。
新闻立台不是新闻单一化,排斥其他类型节目,更不仅仅是以量取胜,而是要以优质的品牌新闻节目和强势的新闻传播拉动全频率栏目。节目改版仅三个月,《焦点时刻》、《全省新闻联播》、《整点快报》、《网左网右》、《百姓零距离》、《娱乐吉庆街》等节目市场表现突出,内容涵盖新闻、专题、网络、服务、娱乐各个方面,以1小时为单元,在“快报+专题/谈话”的整点滚动模式下形成以新闻为主线的节目资源优化配置。
——本土化。区域广播新闻立台最现实的困境在于新闻资源和传播渠道。突出表现在报道内容和范围缺乏创新,由于人力资源的结构失衡和成本因素,地方电台难以最大限度掌握更多独家新闻资源,其形式大多是传统的“报摘”和时兴的“网摘”形式,“独家信息源和权威性不足,新闻资源的本土化和原创能力不足”。⑧以早间板块为例,当下,地方广播这一时段清一色采取“报摘+新闻+关注”模式,当中央电台的早报摘对国内外重要新闻聚焦结束后,能够提供给地方台的独家重大新闻资源已所剩无几。怎样做自己的、有特色的新闻节目?这一时段成为区域新闻广播新闻立台的最大瓶颈,国外广播人甚至说:“如果你早上抓不住听众,你就一整天都失去了他们。”⑨
本土化成为区域广播新闻立台的不二法门。有人更将地方省级台“新闻立台”的优势归结为当地新闻的独有资源上,认为:“这是广播在众多媒体群起瓜分有限受众市场的夹缝中求得生存、创立品牌的优势所在和立足之基。”⑩湖北新闻综合广播2012年改版,确立了“快在当地,汇在全球,深在背景”的应对之策。
首先是“向内”策略。把湖北本土作为新闻采集和挖掘的重点,以此吸引省内目标受众。发挥广播的快捷优势,对本土新闻、省内的地方政策法规、重大突发焦点事件和灾害天气,通过连线报道,做到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落点、第一解读,努力发出“湖北新闻第一声”。
其次是“借力”策略。注重汇集全球资讯为本地所用。在中央电台早报摘之前的5:40~6:30这一时段,开办《早安湖北》,通过与新华社等中央级媒体建立的长期新闻供求关系,快速转载、转播电视、网络等其他媒体的报道,报道事件可能对湖北产生的影响,增强国内外新闻资讯与湖北听众的关联度。同时,通过全球化视野和本土化操作的结合,借助全球华语广播机构的影响力共同打造双休日主打节目《慢慢绕着地球跑》,积极传播灵秀湖北,开拓新的受众市场,形成自身品牌。
其三是“借脑”策略,争夺信息第一解读权。高扬思想媒体的大旗,加强新闻评论员队伍建设,使之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国际关系等各个领域,在7:30~9:00的90分钟内,打造早间新闻杂志《焦点时刻》,借助评论员队伍,对新闻事件的背景进行深度解读。
——个性化。广播个性特色不足影响新闻立台的效果。当下,网络媒体信息的海量链接,议题的超强发酵,让传统主流媒体相形见绌。“新闻立台”的强势回归源自应对当下网络及新媒体的挑战,因此,全媒体时代,广播不能独立于新媒体而存在,更不能跟在后面亦步亦趋,必须从被动应对到主动介入,创造网络时代广播的个性化表达。改版后的湖北新闻综合广播,创建了广播与网络共享平台《网左网右》,从网上来到网上去,尝试将广播和网络连接在一起,将听众和网民连接在一起,将微资讯、微事物、微思想连接在一起。既主动设置议题,又对网络舆论进行质疑和查证,在众声喧哗的网络语境中,凭借传统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开展谣言治理。因此可以说,网络对于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介的新闻立台,既是一个原点,也是一个终点。
注 释
①朱永祥 《价值营建:“新闻立台”的一种市场逻辑》,载《新闻实践》,2010年第7期。
②何锋 《走出“医疗热线”的经营怪圈》,载《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年第9期。
③潘兵 翟志玲 袁新萍 《广播医疗广告还能走多远?》,载《青年记者》,2006年第9期。
④李良荣 《论中国新闻改革的优先目标——写在新闻改革30周年前夕》,载《现代传播》,2007年第4期。
⑤牛炳文 王春玲 《广播低俗化倾向剖析》,载《新闻战线》,2008年第10期。
⑥⑧⑩詹小路 周玉兰 《地方新闻广播新闻立台的问题与对策》,载《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8年第10期。
⑦谭天 覃晴 《 新闻立台:回归与选择》,载《新闻与写作》,2010年第2期。
⑨邓炘炘 黄京华 《广播频率专业化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年版。
(作者单位:湖北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广播)
(本文编辑:吕晓红)
关键词:新闻立台 公益性 分众化 标志性 本土化 个性化
2012年1月1日,湖北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广播(下称湖北新闻综合广播)实施全新改版,成为武汉地区唯一本土化的纯新闻频率,这是中国内地又一家区域主流广播以“新闻立台”为价值取向,并迈出了新闻改革的实质性步伐的广播频率。
主流广播的价值迷失与四面突围
现阶段,促使中国广播进行新闻改革的直接动因是来自新媒体的冲击。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胡正荣认为:“过去,传统媒体里时效性最强的是广播,影响面最大的是电视。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无论在速度上还是在广度上,都是广电无法赶超的。”中国传媒大学广播与电视学院副院长何苏六也认为,传统广电媒体占据着很好的资源优势,有着良好的品牌形象,但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传统广电在受众中的影响力逐渐减弱,传播力也远远不如从前。如果不改版,依旧按照传统形式、陈旧面孔做新闻,失去受众背后更重要的将是影响力的减弱甚至话语权的丧失。
一场主流阵地的“保卫战”就此在中国广播电视界打响。在激烈的媒体“巷战”中,市场份额成为地方广播电视所追逐的终极目标。在过多过滥的电视娱乐节目相互克隆过程中,“传媒力图倡导的正面价值取向和舆论导向在‘娱乐至死’的价值底线崩塌之下必然被消解。在全球传播、网络传播的语境下,主流媒体新闻的传播力、舆论的引导力和平台的影响力捉襟见肘”。①在广播媒介,传统的快捷优势难敌网络资讯的即时刷新,转瞬即逝等弱点让这个电子媒介曾经的“大哥大”陷入无可奈何的窘境,在市场空间的不断挤压下,不少地方广播频率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颅去迎合商家,从而不自觉地走上了庸俗、低俗、媚俗之路。
据第72届全国电台经济信息交流会调研统计,医药热线曾经一度平均占到电台广告收入的50%~70%左右,有的高达85%以上,更有某频率一个月的医药热线收入竟占到广告收入的96.7%。②由于行业独特,医疗广告占据的广告时间也最长。据统计,早些年,全国省级电台广告总时长平均达到40%以上,其中80%以上都被医疗广告所占用。③不少听众把一些广播电台的医疗广告调侃为“坐台”热线,群体价值的迷失让广播自身形象遭受贬损,也成为导致广播业整体衰落的因素之一。
2003年“非典”以后,中国广播电视界开始重新审视媒体的社会责任。国家新闻发言人制度也在逐步建立和完善。同时,国家也颁布了相关条例,如:2006年1月公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8年5月1日开始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公众知情权、监督权得到了更有力的政策与法律保障,这些变化悄然推动了中国的新闻改革,也推动了广电媒体回归“新闻立台”的本位。
2008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以“新闻提速”为目标开始改革,使中国广播重回影响力时代。2011年3月21日,广电总局召开“新闻立台、抵制低俗之风”座谈会,强调要坚持导向立台、新闻立台、特色立台、深度立台,办好新闻节目,提高质量,形成风格,树立品牌,不断提升广播电视的吸引力、公信力和影响力。10月8日,中国之声再次高举“责任至上”的旗帜全新改版,致力打造中国第一新闻广播。之后,上海、浙江、江苏、四川等东部和西部地方广电新闻综合频率纷纷成立或改版新闻广播,充分体现新闻立台的要旨。
有着60多年历史的湖北广播,在广电改革的巨大阵痛中,同样经历过转型的困惑。2006年频率频道化以来,作为省级广播主频率,背负着主流重任和历史包袱的双重压力,在市场竞争中艰难前行。在全天21.5小时的播出节目中,医疗广告一度达到9小时以上,传统听众流失严重。为此,在近6年中,新闻综合广播尝试在“更新、更快、更好听”的传播理念下,通过广播思想媒体的建设,自觉抵制“三俗”,通过经营结构的主动调整,将医疗热线节目下调到25%以内,但是仍然无法全部放弃以广告热线专题为经营主体的经营模式。2012年1月,湖北新闻综合广播改版,力图创办一套没有广告热线的绿色新闻频率,构建一套全新的新闻节目体系,并喊出响亮的口号:湖北新闻综合广播,湖北新闻第一声!
经过改版,新闻信息量显著增加,新闻传播的公共服务功能得到强化。播出三个月,好评如潮。武汉大学教授李敬一评价说:“中国新闻广播方阵正强势崛起,占领市场高位,成为推动国家、社会、公民进步的主流力量。湖北新闻综合广播乘势而上,正当其时!”
新闻立台的现实困境与重点突破
现阶段,“新闻立台”主要面临着主流媒体的喉舌功能与新闻规律、分众化与收听率、新闻节目的比重量考、新闻资源的全球化与本土化等一系列矛盾。有效化解这些矛盾,成为区域新闻广播改革重点突破的方向。
——公益性。“传媒业的制度创新必须确立一个原则:公共利益至上。”④公共利益是政府和大众的诉求契合点。新闻改革的目的是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台,用更加明确的导向,更加优质与专业的新闻产品来提高媒介公信力,用社会责任来维护公共利益。近几年广播主频率的主流地位受到挑战,除了新媒体技术和广播市场化因素的影响,一个很大的原因是主流媒介没有真正遵循新闻规律,自动放弃了新闻传播的立台之本。
湖北新闻综合广播2012年的改版,以新闻频率为载体,强化《湖北新闻》、《全省新闻联播》、《焦点时刻》等主要节目,在重大战略、重大事件、重大典型宣传上提升喉舌功能,提高强档新闻的官方注意力和社会影响力;同时,新版节目更加注意新闻性、时效性、事件性、贴近性、可听性和关注度,注重以独家的焦点调查、背景分析、舆论监督聚焦时政热点,以开阔的新闻视野梳理和评析国内国际热点新闻,以贴心的服务为百姓提供最新资讯。因为拥有了专业化的新闻平台,湖北新闻综合广播2012年全国两会报道与往年相比,在资讯的快捷性、落点的独特性、解读的权威性、深度的探微性上伸缩自如。 ——分众化。受众的多寡决定着广告商的市场投放,对高收听率的盲目追求往往导致广播的低俗化。其实,随着竞争日益加剧,媒体面临的市场生态是受众的日益分化,“多元的社会群体,关注着不同类型的传播内容,大众传播媒体也随之进入高度细分的分众时代。那么按照分众传播的原则编排节目并设置广告就成了广播发展的必由之路”。⑤
“退出一片,守住一段,精办一类”,“新闻立台”是现实条件下新闻综合广播频率的最佳市场应对策略。央视索福瑞的收听调查显示,新闻节目依然是最受听众欢迎的广播节目类型。有58.8%的听众喜欢收听国内新闻,44.9%的听众喜欢收听国际新闻,其余依次为天气预报、交通信息、经济信息等。在听众最喜欢收听的节目类型中,排在新闻后面的才是音乐节目。“听众对新闻节目持续的、一贯的收听倾向,使得新闻成为广播节目中主要的节目类型”。⑥过去,这些优势的新闻受众市场因为综合频率的大众传播被稀释,为了争夺受众,主流频率不惜冒着失去公信力的风险去追求低俗化、娱乐化带来的高收听率,其结果却恰恰相反。
——标志性。“新闻节目必须奠定其在全台的重要地位并发挥其重要作用,形成品牌节目和强势播出”⑦,构成湖北新闻综合广播2012年节目改版的显著标志是全天11档《整点快报》,以每档15分钟的规模,60%的更新率轮盘式滚动播出,突出信息量和时效性。记者“快报”、专家“快评”、媒体“看点”,形成鲜明的新闻特色,让听众每小时都能获得最新资讯、独家观点、最新解读。以《整点快报》为骨架,以《湖北新闻》、《全省新闻联播》为龙头,以《早安湖北》、《焦点时刻》、《百姓零距离》等新闻专题节目作为延伸,建立全天候新闻直播网,实现信息实时播报。
新闻立台不是新闻单一化,排斥其他类型节目,更不仅仅是以量取胜,而是要以优质的品牌新闻节目和强势的新闻传播拉动全频率栏目。节目改版仅三个月,《焦点时刻》、《全省新闻联播》、《整点快报》、《网左网右》、《百姓零距离》、《娱乐吉庆街》等节目市场表现突出,内容涵盖新闻、专题、网络、服务、娱乐各个方面,以1小时为单元,在“快报+专题/谈话”的整点滚动模式下形成以新闻为主线的节目资源优化配置。
——本土化。区域广播新闻立台最现实的困境在于新闻资源和传播渠道。突出表现在报道内容和范围缺乏创新,由于人力资源的结构失衡和成本因素,地方电台难以最大限度掌握更多独家新闻资源,其形式大多是传统的“报摘”和时兴的“网摘”形式,“独家信息源和权威性不足,新闻资源的本土化和原创能力不足”。⑧以早间板块为例,当下,地方广播这一时段清一色采取“报摘+新闻+关注”模式,当中央电台的早报摘对国内外重要新闻聚焦结束后,能够提供给地方台的独家重大新闻资源已所剩无几。怎样做自己的、有特色的新闻节目?这一时段成为区域新闻广播新闻立台的最大瓶颈,国外广播人甚至说:“如果你早上抓不住听众,你就一整天都失去了他们。”⑨
本土化成为区域广播新闻立台的不二法门。有人更将地方省级台“新闻立台”的优势归结为当地新闻的独有资源上,认为:“这是广播在众多媒体群起瓜分有限受众市场的夹缝中求得生存、创立品牌的优势所在和立足之基。”⑩湖北新闻综合广播2012年改版,确立了“快在当地,汇在全球,深在背景”的应对之策。
首先是“向内”策略。把湖北本土作为新闻采集和挖掘的重点,以此吸引省内目标受众。发挥广播的快捷优势,对本土新闻、省内的地方政策法规、重大突发焦点事件和灾害天气,通过连线报道,做到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落点、第一解读,努力发出“湖北新闻第一声”。
其次是“借力”策略。注重汇集全球资讯为本地所用。在中央电台早报摘之前的5:40~6:30这一时段,开办《早安湖北》,通过与新华社等中央级媒体建立的长期新闻供求关系,快速转载、转播电视、网络等其他媒体的报道,报道事件可能对湖北产生的影响,增强国内外新闻资讯与湖北听众的关联度。同时,通过全球化视野和本土化操作的结合,借助全球华语广播机构的影响力共同打造双休日主打节目《慢慢绕着地球跑》,积极传播灵秀湖北,开拓新的受众市场,形成自身品牌。
其三是“借脑”策略,争夺信息第一解读权。高扬思想媒体的大旗,加强新闻评论员队伍建设,使之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国际关系等各个领域,在7:30~9:00的90分钟内,打造早间新闻杂志《焦点时刻》,借助评论员队伍,对新闻事件的背景进行深度解读。
——个性化。广播个性特色不足影响新闻立台的效果。当下,网络媒体信息的海量链接,议题的超强发酵,让传统主流媒体相形见绌。“新闻立台”的强势回归源自应对当下网络及新媒体的挑战,因此,全媒体时代,广播不能独立于新媒体而存在,更不能跟在后面亦步亦趋,必须从被动应对到主动介入,创造网络时代广播的个性化表达。改版后的湖北新闻综合广播,创建了广播与网络共享平台《网左网右》,从网上来到网上去,尝试将广播和网络连接在一起,将听众和网民连接在一起,将微资讯、微事物、微思想连接在一起。既主动设置议题,又对网络舆论进行质疑和查证,在众声喧哗的网络语境中,凭借传统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开展谣言治理。因此可以说,网络对于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介的新闻立台,既是一个原点,也是一个终点。
注 释
①朱永祥 《价值营建:“新闻立台”的一种市场逻辑》,载《新闻实践》,2010年第7期。
②何锋 《走出“医疗热线”的经营怪圈》,载《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年第9期。
③潘兵 翟志玲 袁新萍 《广播医疗广告还能走多远?》,载《青年记者》,2006年第9期。
④李良荣 《论中国新闻改革的优先目标——写在新闻改革30周年前夕》,载《现代传播》,2007年第4期。
⑤牛炳文 王春玲 《广播低俗化倾向剖析》,载《新闻战线》,2008年第10期。
⑥⑧⑩詹小路 周玉兰 《地方新闻广播新闻立台的问题与对策》,载《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8年第10期。
⑦谭天 覃晴 《 新闻立台:回归与选择》,载《新闻与写作》,2010年第2期。
⑨邓炘炘 黄京华 《广播频率专业化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年版。
(作者单位:湖北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广播)
(本文编辑:吕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