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到过广州,应该也听过“食在广州”这闻名天下的说法。“食”对来到广州的游客来说是了解这座城市的最直接的方法。“食”能领略广州的饮食文化、了解市井风情。到底,“食在广州”的魅力何在?
在广州,人们时常在见面时会以“食了饭没?”作为问候,而道别时则以“看什么时候有空一起喝茶再聊。”作为道别。可见,“食”在广州已经融入到大众的日常生活、朋友交际等领域。其实,“食在广州”这种文化现象,涵盖了独具特色的粤菜精华、别具一格的岭南饮食风格。广州人的饮食款式新颖,量少而精,味清而淡,口感清爽香脆,浓郁鲜美。这种对食物加工的风俗与爱好,已有非常悠久的历史。
当外地客人来到广州,无论走在羊城的通衢闹市、还是大街小巷,都可以随处看到茶楼酒家、餐厅档口等吃东西的地方。在这里,亲朋戚友相聚,大可舒适地尝遍正宗粤菜的佳肴美味。在人声鼎沸的“为食街”、“大排档”里,邀上三五知己,借小桌一张,品尝价廉物美的地方小食、领略一番南国市井风情。广州的酒家茶楼,大都经营“三茶两饭”,营业时间从凌晨到晚上12时,至于林立街头小巷的粥粉面店及酒吧、西餐厅,有些还通宵达旦经营,高、中、低档并存。这的确是名副其实的“食在广州”。
然而,一些传统的广州“老字号”以及许多家族小本经营的小吃店,在人们越来越讲求快餐式消费的模式下,都抵受不住市场的竞争而最终难逃关门的命运,许多传统的美食已经失传,我们能做的,就是在脑海里回味它们的美味了。即便这样,还是有很多有名的传统美味被保存至今。借助东风雪铁龙的C4L,展开了这次广州美食的找寻的小旅途。
旧城小吃
感受广州饮食文化最简单快捷的方法便是到老城区的大小街道,随着雪铁龙C4L的开动,我们已经置身于车多路窄的老城区,路两旁人来人往,甚是热闹。在车流拥挤的路上,不得不说C4L帮了我不少大忙,由于涡轮迟滞现象不明显,加速时的顿挫感几乎可以忽略,开起来就像是驾驶一辆自然吸气的车那样,不需刻意去控制油门,而且扭矩在低转速下便有很好的表现,就连每天抢车位无数的的哥也要甘拜下风。同样要说的是C4L的悬挂设定,它不像其他欧洲车型那样将悬挂调校得相当硬朗,而是表现得相对的温柔,能将许多路面传来的震动都一一化解,特别是压过具有中国特色的沙井盖,也不会像许多车那样有明显的起伏。
用手机导航设定好目的地,沿着东风路自东向西行驶,转至康王路,根据导航的提示,便来到了基本全是单行线的老城区。这里不少建筑大多年代久远,保留了鲜明的广州特色。临街的一侧均建成了骑楼,在下雨的时候,能很好地为路人挡雨,从而不影响买卖的进行。将车停在恩宁路与宝华路交接处附近的停车场,便下车开始寻找美食。在巷子里面转上几圈,在人来人往、商业发达的小街上,你会发现很多小吃店藏身在此。还会发现,同一种食品会有多家在同一条巷里的小吃店同时售卖,如果要想知道哪家做出来的好吃,这里有个小窍门,就是来到这里之后,先别着急坐下下单,而是站在一旁,饿着肚皮先观察一下,看哪家的顾客多,就可以毫不犹豫地做出选择了,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方法在很多时候都非常适用。
及第粥
及第粥是西关著名的粥品之一,是具有半个多世纪历史的名小食。创始人为伍湛,原称“三元及第粥”,系取封建时代科举考试高中前三名的意思而命名,选用油粘米、干瑶柱、腐竹和猪骨熬制粥底,再用新鲜的瘦猪肉、猪肝、猪粉肠为粥料滚制而成,十分鲜味可口。西关许多店家都会制作及第粥,但正宗的及第粥则要到位于荔湾区龙津路的“伍湛记粥品专家”里品尝。
地址
荔湾区龙津中路342号。
荔湾区龙津东路871号。
自驾贴士
龙津西路龙津小学附近有停车场,建议在附近周边停车场停车再步行到店。
肠粉
豉油皇牛肉肠是由解放初期的吴银师傅所创,据店员介绍,银记出品的肠粉采用新鲜牛肉作馅,并采用自磨的米粉开浆。待肠粉蒸熟后,再浇上特级生油、猪油、生抽、味精、糖、开水、枧水配制的酱油,就制成香浓爽滑、白如雪、薄如纸的可口肠粉。在每天的就餐时间,都有大批食客到各银记分店就餐,很多时候都会排起长龙,把原本就不大的店内挤得水泄不通。
地址
荔湾区文昌北路345号之一之二。(银记在广州有多家分店)
自驾贴士
由于银记肠粉店多设在繁华路段,驾车前往建议先在周边找到停车的地方,再步行到店。
云吞竹升面
云吞面是深受广州人喜爱的风味小食。制作一碗好吃的云吞面,并不是随便哪一种面条都适合,最为正宗的做法便是选用“竹升面”来烹制。所谓“竹升面”,就是用传统的方法用“竹升”(大茅竹竿)压打出来的面条。看起来简单,但由于制作过程对消耗人力太大,而且制作时间长。虽然过程复杂,但制成的面蛋香浓郁、爽口弹牙,与皮薄馅靓的云吞一齐,成为绝配。
地址
海珠区江南西路青柳大街23号之103。
自驾贴士
店铺门口设有停车位。
艇仔粥
荔湾艇仔粥是颇有名气的荔湾地方风味小食,源自旧时荔枝湾游河小艇里居住的船民用新鲜的河虾或鱼片为配料熬成的粥品。因鲜味可口,流传至今,荔湾地区的粥品店家大多会制作这款风味小食。荔湾艇仔粥以新鲜的小虾、鱼片、葱花、蛋丝、海蜇、花生仁、浮皮、油条屑为原料,生滚即成。其特点是粥底绵烂,粥味鲜甜,爽滑可口。
地址
广州荔湾区第十甫路99号1楼(近上九路)。
自驾贴士
在恩宁路与宝华路交接处,设有一露天停车场,而且停车费也便宜,5元/小时。
农家美食
粤莱的最大的特色是什么?对粤菜略有了解的人都会脱口而出:“广州人除了地上四条腿的桌子、水里游的蚂蝗、天上飞的飞机不吃之外,其他什么东西都敢吃。”可见广州饮食风之盛。的确,粤菜最大特色便是复杂,菜式丰富。它用料广博奇杂,配料多而巧。蛇虫鼠蚁、飞禽走兽、山珍海味、中外食品,无所不有,可谓全国之冠。这些原料,一经厨师妙手烹制,每令食者叹为异品奇珍。 虽然近年来食野味的现象早已不常见,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多元化,人们越来越追求饮食健康,提倡饮食的返璞归真,因此农家菜便火爆了起来。农家菜以其新鲜、无污染的原料来源、讲究的烹饪技巧、健康与营养的完美搭配等多种优点逐渐得到都市人的青睐。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广州城里城外的农家菜馆也越来越多,无论其有多偏多远,好吃的广州人都能找得到。
从化泥火局鸡
从化从来不缺玩点,探访古村落、摘果尝美食、避暑叹氧吧、还有远近闻名的温泉,是旅游度假的好地方。而说到美食,从化这里则有两大特点,一是走到哪里都有农家乐,但也有相当集中的地方,人气较旺的饭店多集中在游客惯常出没的地方。二是从化美食具有“土”、“特”、“鲜”三大特色,也由此作为“食在广州,味在从化”的标志。到从化,山坑螺、山坑鱼、山水豆腐不可不尝。而通过评选,从化还有了个从化五道菜,即乌鬃鹅、酿豆腐、泥火局鸡、大鱼头、焖大肉,由此吸引了无数广州市内的食客驾车前往。
而我们为了一尝泥火局鸡的美味,也行动起来,驾驶着C4L就往从化奔去。沿华南快速、京珠高速、大广高速一路向北。走在高速上,越往北走车流便越加稀疏,终于可以一探C4L的功力了。高速的路况非常好,而且全程也没碰到在市区习以为常的堵车,不足一个小时,C4L便舒服地将我们带到地派温泉出口。不得不说C4L的隔音性能,就算以120km/h的速度行驶,也没有发出令人抓狂的风噪,车内的噪声,很容易就能用音乐掩盖下来。从出口驶出,进入从化环市东路继续向北进发,进入温泉大道。
来到温泉大道,路边很多的农庄饭店,而每家门前都有招呼停靠就餐的侍应,最让人感到费解的是,这里的每家饭店都打着正宗从化五道菜的旗号,使人难以辨别到底哪家才最为靠谱。车一直前行,最后来到御泉大道靠近碧水湾温泉度假村的时候,这里有很大一个招牌写着正宗从化泥火局鸡,其特别之处还在于其他饭店都空空如也,而这里却是高朋满座,门前的数十个车位也所剩无几,看来,这就是品尝泥火局鸡的最佳去处了。车靠近华伦泥火局鸡饭店门前,便有一位满头白发但身姿矫健的老伯伯示意打招呼,一边指引停车位置一边说着“欢迎”之类,不禁让我们觉得宾至如归。进入餐馆后,发现每桌都点了泥火局鸡,有点正在津津美味地品尝,有的则在用手将鸡肉撕开,准备大吃一顿。我们也不甘示弱,还没坐下,便跟服务员说,“来一只泥火局鸡。”
从化泥火局鸡作为“从化五道菜”之一,其选料讲究,制法独特。在选料方面以从化流溪河边果园所养殖的走地鸡为宜,而火局制的过程则决定了最终的口味。据火局鸡师傅介绍,在火局制之前,要用沙姜以及秘制调味料对鸡只进行短暂的腌制,腌制时间不宜过长或过久。腌制好之后,用锡纸将鸡包好,然后放入用流溪河边富含矿物质的黄泥进行火局制。整个过程大概需要1个半小时,香气扑鼻,肉嫩多汁的泥火局鸡便大功告成。
特色火锅
火锅,在广州称为“打边炉”。打边炉就是守着炉子边涮煮边食。广州绝大多数的火锅的锅与作为热源的炉具已合为一体,并且可以搬上桌面。火锅的锅子,以红铜制品、不锈钢制品居多,也有铝制品、陶(砂)制品,个别也有使用铁制品。燃料以使用液化气为主,有的也使用电、木炭、微波炉、固体燃料的。
广州的火锅有两个最显着的特点,第一是汤菜合一,汤鲜味美。广州火锅特别讲究汤底,汤底要靓,这样的汤营养价值才高,味道鲜美,而有时为了吃出食物原本的鲜味,则会采用清水作为汤底。第二是热。一边涮煮一边趁热吃,能吃出食物原有的风味。
炭炉牛杂煲
不知到什么原因,广州人对吃牛杂有着一份特殊的钟爱,无论你走到哪里,几乎都能找到牛杂摊档的身影。而到了冬季,随着火锅的盛行,在广州街头随处都能找到特色的火锅店,但最为火热的火锅店,则要数牛杂火锅了。
从朋友的口中得知在广州的黄埔区便有一家专门吃牛杂火锅的大排档,问得地址后,我们便驾驶着C4L前往,准备大吃一顿。在天河区出发沿着广园快速路往东,在丰乐路出口驶出,按照导航提示。我们很快便到达了目的地,只见一群群食客们围着一个个旧式炭炉上热气腾腾的汤锅,品尝着香气扑鼻的牛杂,遥远也能听到店内鼎沸的人声。看看时间,下午6点20分,这家大排档已经爆满了,问及店老板,被告知要不在这里等上两小时,要不就改天再来。这时我们一行人早已饥肠辘辘,再问了几下牛杂锅散发的香气,便饥饿难耐,怎能够等上两个小时?只好转至其它地方吃上一顿,改天再来此处尝尝牛杂的美味。
为何牛杂锅能如此受欢迎?要知道其真相,就要从牛杂锅的制作说起,而说到牛杂锅的做法,就不得不说起灵魂——锅底。据牛杂大王的店主介绍,牛杂锅的锅底一般都是采用花椒八角再配上其他香料,加入牛骨长时间熬制而成,而其中根据香料的用量比例来调制不同的风味特色。汤底熬制好后,放入新鲜的牛杂用慢火焖煮,直至汤料的香气渗透每一块牛杂的内部,这样就大功告成了。
在第二天,我们总结了前一天的经验,特意在下午4点半左右便驱车来到火锅店。但不可思议的是,我们居然不是最早到场“占座”的食客,只见有几张桌子已被围了起来,由于牛杂还在焖煮,不能上桌,这些食客都只能掏出手机把玩或者打起了扑克牌,而丝毫没有一分抱怨的情绪,都期待着稍后就能品尝的牛杂锅。由于店里员工并不多,很多工作都由店主人亲力亲为。采访才开始不久,店主人便示意要去准备炭炉了,采访不由得终止。只见他熟练地将一块已经点燃的木炭放到一个炭炉内,然后加上木炭,随后铺上一层炭碎,看似简单,但要将几十个炭炉都准备好,还是花了他不少时间。
干坐了将近一个小时,一锅香喷喷的牛杂锅便从厨房端到桌子的炭炉上。早已饥肠辘辘的我和我的小伙伴们看到面前的这锅牛杂,二话没说便秀起了“筷子功”。这锅由牛腩、牛筋、牛心、牛肠等组成牛杂,只见牛腩被焖得绵烂,肉质香醇;而牛筋,完全吸收了汤底的鲜甜,从里到外散发着阵阵清香,入口即化;牛心爽口韧性,与牛腩形成鲜明的对比;牛肠跟我们平时喜欢吃的猪大肠有异曲同工之妙,有嚼劲,口感简直一流,味道堪称一绝。单吃牛杂显然会清寡了一点,点上喜欢吃的配菜,加以点缀,真是多少滋味在心头。
在广州,人们时常在见面时会以“食了饭没?”作为问候,而道别时则以“看什么时候有空一起喝茶再聊。”作为道别。可见,“食”在广州已经融入到大众的日常生活、朋友交际等领域。其实,“食在广州”这种文化现象,涵盖了独具特色的粤菜精华、别具一格的岭南饮食风格。广州人的饮食款式新颖,量少而精,味清而淡,口感清爽香脆,浓郁鲜美。这种对食物加工的风俗与爱好,已有非常悠久的历史。
当外地客人来到广州,无论走在羊城的通衢闹市、还是大街小巷,都可以随处看到茶楼酒家、餐厅档口等吃东西的地方。在这里,亲朋戚友相聚,大可舒适地尝遍正宗粤菜的佳肴美味。在人声鼎沸的“为食街”、“大排档”里,邀上三五知己,借小桌一张,品尝价廉物美的地方小食、领略一番南国市井风情。广州的酒家茶楼,大都经营“三茶两饭”,营业时间从凌晨到晚上12时,至于林立街头小巷的粥粉面店及酒吧、西餐厅,有些还通宵达旦经营,高、中、低档并存。这的确是名副其实的“食在广州”。
然而,一些传统的广州“老字号”以及许多家族小本经营的小吃店,在人们越来越讲求快餐式消费的模式下,都抵受不住市场的竞争而最终难逃关门的命运,许多传统的美食已经失传,我们能做的,就是在脑海里回味它们的美味了。即便这样,还是有很多有名的传统美味被保存至今。借助东风雪铁龙的C4L,展开了这次广州美食的找寻的小旅途。
旧城小吃
感受广州饮食文化最简单快捷的方法便是到老城区的大小街道,随着雪铁龙C4L的开动,我们已经置身于车多路窄的老城区,路两旁人来人往,甚是热闹。在车流拥挤的路上,不得不说C4L帮了我不少大忙,由于涡轮迟滞现象不明显,加速时的顿挫感几乎可以忽略,开起来就像是驾驶一辆自然吸气的车那样,不需刻意去控制油门,而且扭矩在低转速下便有很好的表现,就连每天抢车位无数的的哥也要甘拜下风。同样要说的是C4L的悬挂设定,它不像其他欧洲车型那样将悬挂调校得相当硬朗,而是表现得相对的温柔,能将许多路面传来的震动都一一化解,特别是压过具有中国特色的沙井盖,也不会像许多车那样有明显的起伏。
用手机导航设定好目的地,沿着东风路自东向西行驶,转至康王路,根据导航的提示,便来到了基本全是单行线的老城区。这里不少建筑大多年代久远,保留了鲜明的广州特色。临街的一侧均建成了骑楼,在下雨的时候,能很好地为路人挡雨,从而不影响买卖的进行。将车停在恩宁路与宝华路交接处附近的停车场,便下车开始寻找美食。在巷子里面转上几圈,在人来人往、商业发达的小街上,你会发现很多小吃店藏身在此。还会发现,同一种食品会有多家在同一条巷里的小吃店同时售卖,如果要想知道哪家做出来的好吃,这里有个小窍门,就是来到这里之后,先别着急坐下下单,而是站在一旁,饿着肚皮先观察一下,看哪家的顾客多,就可以毫不犹豫地做出选择了,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方法在很多时候都非常适用。
及第粥
及第粥是西关著名的粥品之一,是具有半个多世纪历史的名小食。创始人为伍湛,原称“三元及第粥”,系取封建时代科举考试高中前三名的意思而命名,选用油粘米、干瑶柱、腐竹和猪骨熬制粥底,再用新鲜的瘦猪肉、猪肝、猪粉肠为粥料滚制而成,十分鲜味可口。西关许多店家都会制作及第粥,但正宗的及第粥则要到位于荔湾区龙津路的“伍湛记粥品专家”里品尝。
地址
荔湾区龙津中路342号。
荔湾区龙津东路871号。
自驾贴士
龙津西路龙津小学附近有停车场,建议在附近周边停车场停车再步行到店。
肠粉
豉油皇牛肉肠是由解放初期的吴银师傅所创,据店员介绍,银记出品的肠粉采用新鲜牛肉作馅,并采用自磨的米粉开浆。待肠粉蒸熟后,再浇上特级生油、猪油、生抽、味精、糖、开水、枧水配制的酱油,就制成香浓爽滑、白如雪、薄如纸的可口肠粉。在每天的就餐时间,都有大批食客到各银记分店就餐,很多时候都会排起长龙,把原本就不大的店内挤得水泄不通。
地址
荔湾区文昌北路345号之一之二。(银记在广州有多家分店)
自驾贴士
由于银记肠粉店多设在繁华路段,驾车前往建议先在周边找到停车的地方,再步行到店。
云吞竹升面
云吞面是深受广州人喜爱的风味小食。制作一碗好吃的云吞面,并不是随便哪一种面条都适合,最为正宗的做法便是选用“竹升面”来烹制。所谓“竹升面”,就是用传统的方法用“竹升”(大茅竹竿)压打出来的面条。看起来简单,但由于制作过程对消耗人力太大,而且制作时间长。虽然过程复杂,但制成的面蛋香浓郁、爽口弹牙,与皮薄馅靓的云吞一齐,成为绝配。
地址
海珠区江南西路青柳大街23号之103。
自驾贴士
店铺门口设有停车位。
艇仔粥
荔湾艇仔粥是颇有名气的荔湾地方风味小食,源自旧时荔枝湾游河小艇里居住的船民用新鲜的河虾或鱼片为配料熬成的粥品。因鲜味可口,流传至今,荔湾地区的粥品店家大多会制作这款风味小食。荔湾艇仔粥以新鲜的小虾、鱼片、葱花、蛋丝、海蜇、花生仁、浮皮、油条屑为原料,生滚即成。其特点是粥底绵烂,粥味鲜甜,爽滑可口。
地址
广州荔湾区第十甫路99号1楼(近上九路)。
自驾贴士
在恩宁路与宝华路交接处,设有一露天停车场,而且停车费也便宜,5元/小时。
农家美食
粤莱的最大的特色是什么?对粤菜略有了解的人都会脱口而出:“广州人除了地上四条腿的桌子、水里游的蚂蝗、天上飞的飞机不吃之外,其他什么东西都敢吃。”可见广州饮食风之盛。的确,粤菜最大特色便是复杂,菜式丰富。它用料广博奇杂,配料多而巧。蛇虫鼠蚁、飞禽走兽、山珍海味、中外食品,无所不有,可谓全国之冠。这些原料,一经厨师妙手烹制,每令食者叹为异品奇珍。 虽然近年来食野味的现象早已不常见,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多元化,人们越来越追求饮食健康,提倡饮食的返璞归真,因此农家菜便火爆了起来。农家菜以其新鲜、无污染的原料来源、讲究的烹饪技巧、健康与营养的完美搭配等多种优点逐渐得到都市人的青睐。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广州城里城外的农家菜馆也越来越多,无论其有多偏多远,好吃的广州人都能找得到。
从化泥火局鸡
从化从来不缺玩点,探访古村落、摘果尝美食、避暑叹氧吧、还有远近闻名的温泉,是旅游度假的好地方。而说到美食,从化这里则有两大特点,一是走到哪里都有农家乐,但也有相当集中的地方,人气较旺的饭店多集中在游客惯常出没的地方。二是从化美食具有“土”、“特”、“鲜”三大特色,也由此作为“食在广州,味在从化”的标志。到从化,山坑螺、山坑鱼、山水豆腐不可不尝。而通过评选,从化还有了个从化五道菜,即乌鬃鹅、酿豆腐、泥火局鸡、大鱼头、焖大肉,由此吸引了无数广州市内的食客驾车前往。
而我们为了一尝泥火局鸡的美味,也行动起来,驾驶着C4L就往从化奔去。沿华南快速、京珠高速、大广高速一路向北。走在高速上,越往北走车流便越加稀疏,终于可以一探C4L的功力了。高速的路况非常好,而且全程也没碰到在市区习以为常的堵车,不足一个小时,C4L便舒服地将我们带到地派温泉出口。不得不说C4L的隔音性能,就算以120km/h的速度行驶,也没有发出令人抓狂的风噪,车内的噪声,很容易就能用音乐掩盖下来。从出口驶出,进入从化环市东路继续向北进发,进入温泉大道。
来到温泉大道,路边很多的农庄饭店,而每家门前都有招呼停靠就餐的侍应,最让人感到费解的是,这里的每家饭店都打着正宗从化五道菜的旗号,使人难以辨别到底哪家才最为靠谱。车一直前行,最后来到御泉大道靠近碧水湾温泉度假村的时候,这里有很大一个招牌写着正宗从化泥火局鸡,其特别之处还在于其他饭店都空空如也,而这里却是高朋满座,门前的数十个车位也所剩无几,看来,这就是品尝泥火局鸡的最佳去处了。车靠近华伦泥火局鸡饭店门前,便有一位满头白发但身姿矫健的老伯伯示意打招呼,一边指引停车位置一边说着“欢迎”之类,不禁让我们觉得宾至如归。进入餐馆后,发现每桌都点了泥火局鸡,有点正在津津美味地品尝,有的则在用手将鸡肉撕开,准备大吃一顿。我们也不甘示弱,还没坐下,便跟服务员说,“来一只泥火局鸡。”
从化泥火局鸡作为“从化五道菜”之一,其选料讲究,制法独特。在选料方面以从化流溪河边果园所养殖的走地鸡为宜,而火局制的过程则决定了最终的口味。据火局鸡师傅介绍,在火局制之前,要用沙姜以及秘制调味料对鸡只进行短暂的腌制,腌制时间不宜过长或过久。腌制好之后,用锡纸将鸡包好,然后放入用流溪河边富含矿物质的黄泥进行火局制。整个过程大概需要1个半小时,香气扑鼻,肉嫩多汁的泥火局鸡便大功告成。
特色火锅
火锅,在广州称为“打边炉”。打边炉就是守着炉子边涮煮边食。广州绝大多数的火锅的锅与作为热源的炉具已合为一体,并且可以搬上桌面。火锅的锅子,以红铜制品、不锈钢制品居多,也有铝制品、陶(砂)制品,个别也有使用铁制品。燃料以使用液化气为主,有的也使用电、木炭、微波炉、固体燃料的。
广州的火锅有两个最显着的特点,第一是汤菜合一,汤鲜味美。广州火锅特别讲究汤底,汤底要靓,这样的汤营养价值才高,味道鲜美,而有时为了吃出食物原本的鲜味,则会采用清水作为汤底。第二是热。一边涮煮一边趁热吃,能吃出食物原有的风味。
炭炉牛杂煲
不知到什么原因,广州人对吃牛杂有着一份特殊的钟爱,无论你走到哪里,几乎都能找到牛杂摊档的身影。而到了冬季,随着火锅的盛行,在广州街头随处都能找到特色的火锅店,但最为火热的火锅店,则要数牛杂火锅了。
从朋友的口中得知在广州的黄埔区便有一家专门吃牛杂火锅的大排档,问得地址后,我们便驾驶着C4L前往,准备大吃一顿。在天河区出发沿着广园快速路往东,在丰乐路出口驶出,按照导航提示。我们很快便到达了目的地,只见一群群食客们围着一个个旧式炭炉上热气腾腾的汤锅,品尝着香气扑鼻的牛杂,遥远也能听到店内鼎沸的人声。看看时间,下午6点20分,这家大排档已经爆满了,问及店老板,被告知要不在这里等上两小时,要不就改天再来。这时我们一行人早已饥肠辘辘,再问了几下牛杂锅散发的香气,便饥饿难耐,怎能够等上两个小时?只好转至其它地方吃上一顿,改天再来此处尝尝牛杂的美味。
为何牛杂锅能如此受欢迎?要知道其真相,就要从牛杂锅的制作说起,而说到牛杂锅的做法,就不得不说起灵魂——锅底。据牛杂大王的店主介绍,牛杂锅的锅底一般都是采用花椒八角再配上其他香料,加入牛骨长时间熬制而成,而其中根据香料的用量比例来调制不同的风味特色。汤底熬制好后,放入新鲜的牛杂用慢火焖煮,直至汤料的香气渗透每一块牛杂的内部,这样就大功告成了。
在第二天,我们总结了前一天的经验,特意在下午4点半左右便驱车来到火锅店。但不可思议的是,我们居然不是最早到场“占座”的食客,只见有几张桌子已被围了起来,由于牛杂还在焖煮,不能上桌,这些食客都只能掏出手机把玩或者打起了扑克牌,而丝毫没有一分抱怨的情绪,都期待着稍后就能品尝的牛杂锅。由于店里员工并不多,很多工作都由店主人亲力亲为。采访才开始不久,店主人便示意要去准备炭炉了,采访不由得终止。只见他熟练地将一块已经点燃的木炭放到一个炭炉内,然后加上木炭,随后铺上一层炭碎,看似简单,但要将几十个炭炉都准备好,还是花了他不少时间。
干坐了将近一个小时,一锅香喷喷的牛杂锅便从厨房端到桌子的炭炉上。早已饥肠辘辘的我和我的小伙伴们看到面前的这锅牛杂,二话没说便秀起了“筷子功”。这锅由牛腩、牛筋、牛心、牛肠等组成牛杂,只见牛腩被焖得绵烂,肉质香醇;而牛筋,完全吸收了汤底的鲜甜,从里到外散发着阵阵清香,入口即化;牛心爽口韧性,与牛腩形成鲜明的对比;牛肠跟我们平时喜欢吃的猪大肠有异曲同工之妙,有嚼劲,口感简直一流,味道堪称一绝。单吃牛杂显然会清寡了一点,点上喜欢吃的配菜,加以点缀,真是多少滋味在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