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星丞相张苍

来源 :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mlk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秦汉之交的政治风云中,有一个文武双全的人物张苍,他跟随汉高祖刘邦一同打天下、治天下,建立了卓著的功勋,官至丞相,后来活到100多岁才去世,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中唯一超过百岁的丞相寿星。
  张苍的人生经历,颇富有戏剧色彩。据史书记载,张苍做过秦朝主管文书的御史。他为人很正直,对秦朝的残暴统治非常不满,经常发表一些抨击朝政的议论。秦王对张苍恨之入骨,准备指派公差逮捕他。有朋友向张苍通风报信,得知消息后,张苍立即逃回家乡阳武,这才躲过一劫。后来刘邦率领反秦起义军经过阳武时,张苍便参加了起义军。在随军攻打南阳时,张苍因自作主张行事而违反了军令,犯了罪。刘邦指派王陵负责审讯,决定将其腰斩。行刑之日,张苍被脱去衣服,赤身俯伏在砧板上。监斩官王陵一看,张苍身材高大魁梧,全身皮肤白皙润泽,是十分难得的美男子,于是动了恻隐之心,决定刀下留人,并立即向刘邦作报告,请求宽大处理,张苍得以大难不死。从那以后,张苍处事谨慎,恪守法纪,忠于职守,最终官至丞相。
  张苍不但事业有成,而且获得了高寿,据《史记·张丞相列传》记载:“苍年百余岁而卒。”张苍何以能获得年逾百岁的高寿呢?他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
  勤奋读书,勤于用脑。《史记》中说:“苍尤好读书,无所不观,无所不通,尤邃律历。”他勤学苦读,广为涉猎,知识渊博,精通音乐和天文历算,汉朝初年的历法就是由他推算和制定出来的。他勤于用脑,晚年仍笔耕不辍,继续坚持撰写天文历法著作。正因为他孜孜不倦,故大脑越用越灵活,脑子始终不糊涂,自然不会患老年痴呆之类的疾病。
  博学多才,爱好广泛。张苍除了精通天文历算之外,还懂得建筑工程和某些工艺技术,对音乐律品也十分精通。他善于吹笛,甚至超过了当时皇宫内专业人员的水平。正因为他多才多艺,有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其精神也就有了多方面的寄托,生活充实,从无空虚、苦闷、彷徨之感,这对于他的身心健康非常有利。
  道德高尚,知恩必报。张苍很注重道德品行修养,处处与人为善,乐于助人,且懂得知恩必报,人际关系很好。比如王陵是他的救命恩人,他始终铭记在心,毕生“以父事陵”,像孝敬父母一般敬重王陵。王陵死后,还一直侍奉王陵的夫人。张苍如此尊敬老人,以身作则,使得家人及下级官吏也都纷纷效法他,以孝顺、敬爱、尊崇的态度来对待他。张苍的高尚品德为他健康长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家庭和睦,子孝孙贤。张苍尊老爱幼,不断言传身教,对家人的影响极大,其子孙对他亦很孝敬。
  总之,张苍之所以能够享年百岁,绝非偶然。他的经历和为人处世方式,在延年益寿方面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其他文献
文化南移的表征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翻阅中华民族的历史,距今5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在黄河下游两岸生活,他们以捕鱼、狩猎、采果为生,经过母系社会,汉族生齿日繁(繁衍)于黄河中游的中原腹地。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以前,或者更早一些时候,先民们就告别了茹毛饮血,赤身裸体的时代。这个时期经历了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五个时期,史称五帝时代。先民们知
期刊
现代书院独立于官方文化教育体制之外,以民间方式表达着对这个世界和文化的关注,具备鲜明的民间色彩,在某种程度上又与传统文化书院一脉相承,是中国文化人一个历史和文化的标识。现代书院的创办,是中国一批知识分子和文化人士以书院这种形式来实践传统与现代文化的“对接”。书院,就像传统中国留给现代的一个背影,让人们不禁打量起它们的现代命运。    大师匮乏,书院缺失灵魂    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朱熹自
期刊
我知道,现在的鹦鹉洲,早已不是唐诗中的那个鹦鹉洲了。   崔颢看见的那个芳草萋萋的鹦鹉洲,李白看见的那个“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的鹦鹉洲,还有孟浩然“昔登江上黄鹤楼,遥看江中鹦鹉洲”的那个鹦鹉洲,已在明朝末年随着一个王朝倾覆而沉没。中国文化中有太多的宿命意识,又总以天人感应的方式显现出来。一个王朝的倾覆和一个江心之洲的沉没其实没有丝毫联系,然而在发生的那一刻,以及往后,却让人倍感奇异,蹊
期刊
《三国演义》大结局是“三国归晋”,征战半个多世纪的魏、蜀、吴相继告亡。表面上看三国似乎悉数谢幕,但实际上却是迥然不同的下场,这迥然不同的下场给出的是历史的不同答案,其中包括着咎由自取的真亡与假亡。  抛开个性不突出的吴国不表,且把三国中两股敌对势力魏蜀两国的灭亡方式做出比较。  蜀汉与曹魏,一个是真亡,一个是假亡。三国归晋,蜀汉在邓艾、钟会的夹击下,不堪一击,弱智皇帝刘禅举国投降,是真的死掉了。 
期刊
汉字是表达的工具但又不仅仅是,它还带着与生俱来的历史温度和文化内涵。陈寅恪先生说:“凡解释一字,即是做一部文化史。”确实,每一个字的诞生,都有诸多构成因素以及变化与演进特点。其中一些汉字甚至记录和承载了文明的进程、文化的特性、民族的特点、国家的发展,它们构成了中华文化的核心,树立了中华文明的旗帜。    生是生命,“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为易”。中国古代科学首先重视研究生命现象,虽然延误了简单
期刊
商鞅变法?六国赂秦?李斯施才?远交近攻……两千多年来,秦统一中国的原因一直叫人猜不透。根据最新的考古发现,秦统一天下至少借助了小麦的力量。祖籍西方的小麦和其他文化因素在向东传播后,大大地改变了中国文明的发展进程。可以说在公元前221年之前很久,中国历史的进程、天下的分合,已经因为小麦这个西方来客而注定了。     坏心办了好事的郑国渠    秦王嬴政当政初年,秦国统一天下的雄心已渐显露,燕、齐、楚
期刊
腹诽    腹诽,也叫“腹非”,即嘴上不说,心里却叽里咕噜,认为不对。先秦时,好像还没有这罪名。周厉王的时候,统治很严酷,说话相当危险,弄不好就被杀掉,老百姓在路上见面都不敢用嘴巴打招呼,使一下眼色就拉倒。到了秦王朝,特别重视舆论一律,乱说也不行,“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但是,如果“不语”,好像不算犯罪。   西汉建立后,刘邦的子孙汉武帝设立了这个罪名。据《史记·平准书》所载,颜异早年为济南亭长(
期刊
在地理学家眼里,秦岭是南方和北方的分界,是长江、黄河的分水岭;在气候学家眼里,秦岭是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在生物学家眼里,秦岭是两类截然不同的动植物资源的界线,且将两者容纳于一身;在历史文化学家眼里,秦岭是俊秀江南与粗犷北国的分隔,又被称为中华民族的父亲山,甚至被称作华夏文明的“龙脉”……秦岭之于中国,意味着太多。它不仅在中国自然与人文地理上具有南北分界的重要意义,而且还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孕育
期刊
唐末至清,每到官学失信,书院就会兴起,之后繁荣、官化,再腐朽。然而真正的书院精神,从不因书院的兴废而改。千年一转身,书院今又来。    千年兴废    书院的兴起,经历了较为漫长曲折的历史过程。私人授徒讲学,在中国有数千年的历史传统,但以书院的组织形式授徒讲学,则是近千年的事情。唐朝,随着雕版印刷的成熟,书籍数量激增。开元年间,玄宗设丽正书院为皇室修书,始有书院之名。五代以来,由于战争频繁,官学衰
期刊
上一期我们介绍了土尔扈特回归祖国的壮举,本期我们把目光投注到未能东归的土尔扈特部。土尔扈特东归时,伏尔加河西岸的两万多蒙古同胞被留在了俄国。二百多年来,他们和东归的部族一样,在历史的潮流中跌宕起伏,历尽沧桑。    1771年,土尔扈特的领袖渥巴锡率领部族冲破重重困扰回归祖国。但在伏尔加河西岸的蒙古部落因河流尚未封冻未能成行。当时有4700帐,其中有杜尔伯特部落10000多人,土尔扈特部落80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