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魄今魂,浙江与我同行
浙江一考生
刘亮程说过:“故乡一如我古旧而崭新的血液。”站在过去与未来的交汇处,站在人生的新起点,我想说:古魄今魂,浙江与我同行。
历史文化是她的根。回溯她的前世,从白居易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到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浙江滋养了务实爱民的官文化。从张宗子的《西湖七月半》到徐霞客的《雁荡游记》,浙江孕育了知行合一的民文化。淡雅的山脉,给我们“池塘生香草,园柳变鸣禽”的自然平和;澎湃的海浪,又给我们“以天下为己任”的雄心。浙江是古老的,承载着智慧的教训和丰厚的底蕴。
创新发展是她的叶。仍记得G20峰会时湖面上的歌舞,仍记得水乡乌镇闪耀的科技之光。当第一家互联网法院诞生,当西湖大学赢来阵阵叫好,这片古老的土地以崭新的面貌唱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想法,绘制成了一个个创意小镇的地图。与时俱进的浙江,承担起了时代的重任。
加缪曾说过:“人人身上都有一种感觉,或是一支回忆之篇,或是荒诞的设想。不是想回到过去,就是想时光飞逝。”站在这个玄妙的时间点,我贪婪地汲取历史的养料,又期盼地构想未来的蓝图。我是浙江树上结的青涩的浙江果,而我反省自我,我将站在当下,与浙江同行。
我们,是浙江的魂。
携那古魄,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虽千万人,吾往矣”,我将成为时代的弄潮儿,思想的瞭望者,永远在曙光的方向。
因为古魄今魂,我更注重當下。五四运动时,朱自清先生寄居温州,便悟出了“刹那主义”,往者不可谏,来者难望见,最重要的是把握人生的这一刹那,让这一刹那绽放出光彩。“刹那主义”,是浙江的主义,又是我们的主义,只有在这片务实而上进的土地,才有可能孕育出这样的思想。
我将带着浙江的魂,走向四方。正如北京大学校歌《燕园情》里唱的那样,“我们来自五湖四海,我们走向海角天涯”。让浙江氛围萦绕整个土地,是青年的责任,亦是浙江母亲对我们的期许。
曾经,我与浙江同行,她伴我走过十八年岁月。而现在,浙江与我同行,我带她走向不朽的明天。
点评
得分:59
这是一篇切合题意的作文,文章从浙江文化落笔,阐述浙江精神的“根”与“叶”,这里的“根”是浙江精神的源,这里的“叶”是浙江精神的“发展”。“根”与“叶”形象地解释了浙江文化与浙江精神的关系,也贴切地揭示了浙江文化发展的流变。文章并没有仅仅停留在这里,而是继续往前推进阐述浙江精神怎样与时俱进,“带着浙江的魂,走向四方”,进一步地表达了站在时代新起点上的浙江学子对浙江精神的高度理解与认识。除了内容外,文章还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作者比较准确地使用了随感式散文这种文体,文章有感而发,紧扣话题,就事论事,就事说理,在丰富灵活的语言表达中,集中而紧凑地表达了自己对浙江精神的体验和思考。
浙江育我,我促浙江
浙江一考生
卡尔维诺曾言:我们都是历史中的人。而在历史的潮流中,我们更应担负历史授予的使命,给予这个时代一个崭新的未来。
在这片东南沿海的大地上,浙江以它厚重的思想底蕴孕育我们,凭它开拓的精神激励我们,因此我认为浙江育我,我也力促浙江。
那么,这对于我们浙江人到底有着怎样的指引,我们又该以怎样的方式给予浙江新的动力呢?
浙江,一个创新与科技的代名词,沿海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开放的商业市场,而马云缔造的阿里巴巴集团,更是引领着中国这一代崭新的消费潮流。马云当时对互联网敏锐的嗅觉与毅然决然的决定,不仅仅代表了那时浙江人的勇气,更是传递着独特的创新理念与开拓拼搏精神。《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曾说:看到看不见的地方才叫眼光。正因为独具特色的眼光,与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浙江才因它们而繁华,先进而耀眼。G20开幕式的成功演出,更是代表着我们对文化、对科技创新的包容与追求。
但不仅仅是现代文明的卓越,我们浙江更有着传统文化的滋养,杭州西湖、鲁迅故居、朱自清故居这些因深厚文化底蕴衬托出的旅游胜地,更是我们对于文化对于过去的尊敬与追求,这些文化因我们而流传,但我们因文化而愈发饱满。余秋雨认为文化无墙,浙江也使我们与这些光辉灿烂的历史不再隔阂。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思想孕育了我们,成就了浙江独有的文气,这是时代独有的捍卫,是浙江对于历史的尊敬。
古往今来,浙江都是一个进步与历史的共同体,拥有向前看的视野,更保有对前人文化的敬仰。
然而我们在展望美好未来、回忆伟大成绩的时候,也不能忘记那些惨痛的记忆。二十世纪温州的假皮革事件,已经成为一个不堪回首的时代的记忆,人们被利益迷惑,被名利趋向一致。这是人们无法触碰、无法回忆的过去,因屈辱而无法面对与正视。但现如今的奥康、红蜻蜓等集团,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印象。时代在变,我们也在改变,正因为有了不足的过去,未来也将更加美好。
由此看来,作为新时代的新的我们,也应将齐白石说的微妙置于心间,立足于当下,汲取于过去,贡献于未来。我们应以我们的学识促浙江以更好的发展,正视已有的不足,坦然接受得到的赞美,尽心创造属于这一代人的新的浙江。此时我站在人生的新的起点,为浙江的未来努力开拓前行,推开过去的门,迎接新的光辉之路。我为浙江人,我为浙江谋。
浙江育我,我促浙江。愿你我的存在能为浙江的当下赢得更好的未来。
点评
得分:58
文章紧扣题意,站在时代的高度,从浙江精神与我们的关系来论述“浙江精神”,论述中用具体说理的方法,层层深入地展开。更为难得的是,作者并不是在文中空洞地说理,而是运用思辨的方式,不断地将思维推向深入。这种思辨呈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事物间的因果联系,揭示产生浙江品质的文化根源和历史根源,从小处着手,表达宏观的思考;二是运用辩证思维的方式,不仅仅看到“浙江精神”的正能量一面,也能从另一面看到历史上与浙江精神相背离的一面,这种思辨是辩证思维的具体体现,它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推动思辨的深入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从文章浓厚的思辨色彩中我们可以读出作者独特的写作智慧和思考的睿智。 生逢其时,重任在肩
浙江一考生
当G20峰会在西子湖畔联通传统与现代的心跳,当宁波港的自动运输系统融通世界经济的进程,当乌镇互联网大会触摸信息的脉搏……身为浙江学子,我们无一例外地感受到时代的召唤,从内心油然而生的是“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的喜悦和担当。
浙江大地,自古以来就是孕育文人大家的宝地,两千五百年的岁月涤荡,有一些不朽的精神始终流淌在浙江人血脉的江河中。
先秦大禹治水是实干与担当,春秋范蠡治世是果敢与创新,更有北宋理学家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思想熠熠生辉。正是在实干、担当与创新的浙江文化的滋养中,代代浙江人得以腾蛟起凤,书写传奇。
今天的浙江人,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砥砺前行。阿里巴巴之父马云便是千万浙江人中极具代表性的一员,也是实干、担当与创新精神的体现。二十世纪末,当大多数中国人还未明了互联网为何物、有何用之时,马云早已嗅到了其中的意义,看到了它给人们带来的便捷与利益。于是纵使碰壁连连,马云仍坚持真抓实干,从细微处积蓄力量。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曾评价马云“英语说得比我都好”,虽是戏言,却也是见出了马云在锐意进取中付出的努力。正是这样的精神,才成就了如今的电商传奇。近年来,浙江人交出了一份份优秀的答卷,脱贫攻坚的全面實现,“五水共治”的成功范例,G20峰会的顺利召开,无一不彰显着浙江力量。
于是,身为浙江人的青年一代,更应感叹时代的进步,明白自己肩上的重量。
反观当下的青年群像,不难发现有两种背离时代使命的表现。其一便是以“葛优躺”为象征的“丧文化”,这种传达着颓废、悲观与绝望色彩的青年亚文化,是青年集体焦虑和自我放弃、自我否定的悲哀。人们将自己囿于所谓“阶级固化”“少我一个也没什么”等等言论的樊笼中,遗失了实干、创新等等宝贵的品质。其二是那些时兴只问私利与小确幸的精致利己主义者。一个人只有把自身的价值与时代相联系,才能绽放更耀眼的光辉。
浙江学子,应摒弃以上错误的选择,应如古人言:“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独善其身固然是一种孤高自守,但在时代的召唤下,愿我们既是追梦人,也是圆梦人。愿所有浙江青年,都能有生逢其时的骄傲,也要有重任在肩的担当。毕竟,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今天,实现自身的价值,就是为民族振兴、世界进步而助力!
点评
得分:57
这篇文章前半部分是对浙江文化、浙江精神的体验与思考。这一部分用了充分的事例,从不同的时空角度来阐述浙江的历史文化,体现由历史上的浙江文化到现如今的浙江精神的流变过程,让读者比较充分地感受到了浙江文化与浙江精神之间的联系。后半部分作者的笔锋一转,“反观”当下与浙江精神不相符的一面,在对比中强调“浙江学子”对浙江精神应该具有的正确态度与责任。文章思路清晰,结构自然,内容丰富,语言流畅自然。尤其是对比手法的运用,在思辨中凸显了作者的严密思维,使文章的立意胜人一筹。
浙江一考生
刘亮程说过:“故乡一如我古旧而崭新的血液。”站在过去与未来的交汇处,站在人生的新起点,我想说:古魄今魂,浙江与我同行。
历史文化是她的根。回溯她的前世,从白居易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到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浙江滋养了务实爱民的官文化。从张宗子的《西湖七月半》到徐霞客的《雁荡游记》,浙江孕育了知行合一的民文化。淡雅的山脉,给我们“池塘生香草,园柳变鸣禽”的自然平和;澎湃的海浪,又给我们“以天下为己任”的雄心。浙江是古老的,承载着智慧的教训和丰厚的底蕴。
创新发展是她的叶。仍记得G20峰会时湖面上的歌舞,仍记得水乡乌镇闪耀的科技之光。当第一家互联网法院诞生,当西湖大学赢来阵阵叫好,这片古老的土地以崭新的面貌唱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想法,绘制成了一个个创意小镇的地图。与时俱进的浙江,承担起了时代的重任。
加缪曾说过:“人人身上都有一种感觉,或是一支回忆之篇,或是荒诞的设想。不是想回到过去,就是想时光飞逝。”站在这个玄妙的时间点,我贪婪地汲取历史的养料,又期盼地构想未来的蓝图。我是浙江树上结的青涩的浙江果,而我反省自我,我将站在当下,与浙江同行。
我们,是浙江的魂。
携那古魄,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虽千万人,吾往矣”,我将成为时代的弄潮儿,思想的瞭望者,永远在曙光的方向。
因为古魄今魂,我更注重當下。五四运动时,朱自清先生寄居温州,便悟出了“刹那主义”,往者不可谏,来者难望见,最重要的是把握人生的这一刹那,让这一刹那绽放出光彩。“刹那主义”,是浙江的主义,又是我们的主义,只有在这片务实而上进的土地,才有可能孕育出这样的思想。
我将带着浙江的魂,走向四方。正如北京大学校歌《燕园情》里唱的那样,“我们来自五湖四海,我们走向海角天涯”。让浙江氛围萦绕整个土地,是青年的责任,亦是浙江母亲对我们的期许。
曾经,我与浙江同行,她伴我走过十八年岁月。而现在,浙江与我同行,我带她走向不朽的明天。
点评
得分:59
这是一篇切合题意的作文,文章从浙江文化落笔,阐述浙江精神的“根”与“叶”,这里的“根”是浙江精神的源,这里的“叶”是浙江精神的“发展”。“根”与“叶”形象地解释了浙江文化与浙江精神的关系,也贴切地揭示了浙江文化发展的流变。文章并没有仅仅停留在这里,而是继续往前推进阐述浙江精神怎样与时俱进,“带着浙江的魂,走向四方”,进一步地表达了站在时代新起点上的浙江学子对浙江精神的高度理解与认识。除了内容外,文章还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作者比较准确地使用了随感式散文这种文体,文章有感而发,紧扣话题,就事论事,就事说理,在丰富灵活的语言表达中,集中而紧凑地表达了自己对浙江精神的体验和思考。
浙江育我,我促浙江
浙江一考生
卡尔维诺曾言:我们都是历史中的人。而在历史的潮流中,我们更应担负历史授予的使命,给予这个时代一个崭新的未来。
在这片东南沿海的大地上,浙江以它厚重的思想底蕴孕育我们,凭它开拓的精神激励我们,因此我认为浙江育我,我也力促浙江。
那么,这对于我们浙江人到底有着怎样的指引,我们又该以怎样的方式给予浙江新的动力呢?
浙江,一个创新与科技的代名词,沿海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开放的商业市场,而马云缔造的阿里巴巴集团,更是引领着中国这一代崭新的消费潮流。马云当时对互联网敏锐的嗅觉与毅然决然的决定,不仅仅代表了那时浙江人的勇气,更是传递着独特的创新理念与开拓拼搏精神。《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曾说:看到看不见的地方才叫眼光。正因为独具特色的眼光,与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浙江才因它们而繁华,先进而耀眼。G20开幕式的成功演出,更是代表着我们对文化、对科技创新的包容与追求。
但不仅仅是现代文明的卓越,我们浙江更有着传统文化的滋养,杭州西湖、鲁迅故居、朱自清故居这些因深厚文化底蕴衬托出的旅游胜地,更是我们对于文化对于过去的尊敬与追求,这些文化因我们而流传,但我们因文化而愈发饱满。余秋雨认为文化无墙,浙江也使我们与这些光辉灿烂的历史不再隔阂。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思想孕育了我们,成就了浙江独有的文气,这是时代独有的捍卫,是浙江对于历史的尊敬。
古往今来,浙江都是一个进步与历史的共同体,拥有向前看的视野,更保有对前人文化的敬仰。
然而我们在展望美好未来、回忆伟大成绩的时候,也不能忘记那些惨痛的记忆。二十世纪温州的假皮革事件,已经成为一个不堪回首的时代的记忆,人们被利益迷惑,被名利趋向一致。这是人们无法触碰、无法回忆的过去,因屈辱而无法面对与正视。但现如今的奥康、红蜻蜓等集团,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印象。时代在变,我们也在改变,正因为有了不足的过去,未来也将更加美好。
由此看来,作为新时代的新的我们,也应将齐白石说的微妙置于心间,立足于当下,汲取于过去,贡献于未来。我们应以我们的学识促浙江以更好的发展,正视已有的不足,坦然接受得到的赞美,尽心创造属于这一代人的新的浙江。此时我站在人生的新的起点,为浙江的未来努力开拓前行,推开过去的门,迎接新的光辉之路。我为浙江人,我为浙江谋。
浙江育我,我促浙江。愿你我的存在能为浙江的当下赢得更好的未来。
点评
得分:58
文章紧扣题意,站在时代的高度,从浙江精神与我们的关系来论述“浙江精神”,论述中用具体说理的方法,层层深入地展开。更为难得的是,作者并不是在文中空洞地说理,而是运用思辨的方式,不断地将思维推向深入。这种思辨呈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事物间的因果联系,揭示产生浙江品质的文化根源和历史根源,从小处着手,表达宏观的思考;二是运用辩证思维的方式,不仅仅看到“浙江精神”的正能量一面,也能从另一面看到历史上与浙江精神相背离的一面,这种思辨是辩证思维的具体体现,它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推动思辨的深入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从文章浓厚的思辨色彩中我们可以读出作者独特的写作智慧和思考的睿智。 生逢其时,重任在肩
浙江一考生
当G20峰会在西子湖畔联通传统与现代的心跳,当宁波港的自动运输系统融通世界经济的进程,当乌镇互联网大会触摸信息的脉搏……身为浙江学子,我们无一例外地感受到时代的召唤,从内心油然而生的是“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的喜悦和担当。
浙江大地,自古以来就是孕育文人大家的宝地,两千五百年的岁月涤荡,有一些不朽的精神始终流淌在浙江人血脉的江河中。
先秦大禹治水是实干与担当,春秋范蠡治世是果敢与创新,更有北宋理学家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思想熠熠生辉。正是在实干、担当与创新的浙江文化的滋养中,代代浙江人得以腾蛟起凤,书写传奇。
今天的浙江人,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砥砺前行。阿里巴巴之父马云便是千万浙江人中极具代表性的一员,也是实干、担当与创新精神的体现。二十世纪末,当大多数中国人还未明了互联网为何物、有何用之时,马云早已嗅到了其中的意义,看到了它给人们带来的便捷与利益。于是纵使碰壁连连,马云仍坚持真抓实干,从细微处积蓄力量。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曾评价马云“英语说得比我都好”,虽是戏言,却也是见出了马云在锐意进取中付出的努力。正是这样的精神,才成就了如今的电商传奇。近年来,浙江人交出了一份份优秀的答卷,脱贫攻坚的全面實现,“五水共治”的成功范例,G20峰会的顺利召开,无一不彰显着浙江力量。
于是,身为浙江人的青年一代,更应感叹时代的进步,明白自己肩上的重量。
反观当下的青年群像,不难发现有两种背离时代使命的表现。其一便是以“葛优躺”为象征的“丧文化”,这种传达着颓废、悲观与绝望色彩的青年亚文化,是青年集体焦虑和自我放弃、自我否定的悲哀。人们将自己囿于所谓“阶级固化”“少我一个也没什么”等等言论的樊笼中,遗失了实干、创新等等宝贵的品质。其二是那些时兴只问私利与小确幸的精致利己主义者。一个人只有把自身的价值与时代相联系,才能绽放更耀眼的光辉。
浙江学子,应摒弃以上错误的选择,应如古人言:“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独善其身固然是一种孤高自守,但在时代的召唤下,愿我们既是追梦人,也是圆梦人。愿所有浙江青年,都能有生逢其时的骄傲,也要有重任在肩的担当。毕竟,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今天,实现自身的价值,就是为民族振兴、世界进步而助力!
点评
得分:57
这篇文章前半部分是对浙江文化、浙江精神的体验与思考。这一部分用了充分的事例,从不同的时空角度来阐述浙江的历史文化,体现由历史上的浙江文化到现如今的浙江精神的流变过程,让读者比较充分地感受到了浙江文化与浙江精神之间的联系。后半部分作者的笔锋一转,“反观”当下与浙江精神不相符的一面,在对比中强调“浙江学子”对浙江精神应该具有的正确态度与责任。文章思路清晰,结构自然,内容丰富,语言流畅自然。尤其是对比手法的运用,在思辨中凸显了作者的严密思维,使文章的立意胜人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