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实现了“十三五”教育工作开门红,为加快推进全省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2017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做好全省教育工作,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贯彻落实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的重大思路和要求,坚持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以推进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动力,统筹谋划、重点突破,全面做好各项工作。
一、看清形势,认清问题,厘清思路
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提出,“办好公平优质教育”“发展人民满意的教育,以教育现代化支撑国家现代化”,进一步阐明了教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重要支撑作用,明确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历史重任。發展仍然是教育工作的第一要务,公平优质是工作要求,人民满意是检验标准,教育现代化是发展方向,支撑国家现代化是时代责任。全省教育系统都必须看清这个大形势、贯彻这个总要求,自觉站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中认识教育,自觉运用现代化思维谋划教育,自觉应用现代化手段推进教育。
当前,山西正处于小康决胜期、脱贫攻坚期、转型关键期、发展爬坡期、形象改善期“五期叠加”的特殊时段,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多次研究教育重大工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指引方向、顶层设计。省领导对教育工作饱含关心、充满情怀,同时又寄予厚望。骆惠宁书记深入学校调研,多次对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楼阳生省长亲自指导教育改革发展,躬身设计、提出实施高等教育“1331工程”;王清宪部长亲自指导省教育厅党组务虚会,对教育工作扑下身子、靠前指挥;张复明副省长对重要教育工作亲自把关、倾力推进。领导的支持和关怀,给予我们鼓励和动力。全省教育工作必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要求,面向山西转型综改新需要,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
从山西教育工作实际来看,虽然近年来发展态势良好,但历史欠账多、优质资源少的总体局面尚未发生根本性转变,山西教育的根本问题还是发展不足。学前教育经费保障和教师队伍建设机制不健全,义务教育还有34个县没有通过国家基本均衡评估认定,普通高中规模偏大、“同质化”现象突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依然薄弱,高等教育水平不高、贡献不大,教育信息化发展整体落后,等等。慢进则退,山西教育一些领域与国内先进水平的差距逐年拉大,在中部六省的排名也有下滑趋势,山西教育的比较优势日渐减弱,推进教育现代化面临巨大挑战。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挑战,山西教育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动摇,在这个大前提下,进一步改进工作思维、工作方式。
要坚守一份情怀。有情怀者可行远。要做好教育工作,必须有教育情怀。骆惠宁书记指出,孩子说大了是国家的未来,说小了是家庭的希望。楼阳生省长讲武训行乞攒钱办教育的故事,激励各级各部门千方百计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两位领导分别从不同角度生动阐述了教育情怀的内涵。一方面,教育工作者要有为国为民的情怀。我们不能只是把教育当做一份工作,也不止是履行职责,更要充满情怀、体现担当,要始终饱含深情、满怀热爱地做好工作、推进事业。教育行政部门在推进改革、出台政策时,要多一点智慧、多一点温情,让人民群众在教育改革发展中,感受到关怀和温暖。另一方面要引导和激发社会各界的教育情怀。教育优先发展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全社会都关心教育发展。我们要加强引导,进一步激发全体社会成员的教育情怀,全面形成尊师重教、保障优先发展的良好环境。
要坚持两个原则,即稳中求进、内涵发展。稳中求进,就是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稳,就是系统局面稳定,改革推进有序,政策衔接连贯;进,就是关键领域改革有新突破,内涵发展有新成效,群众满意有新提升。要稳固并扩大现有发展成果,延续并改进现行政策措施,切实扩大人民群众获得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内涵发展,就是坚持推进质量提升。要把工作思路、政策措施、条件资源从外延转到内涵上来,围绕提高质量开展工作。要以提高质量为目标,优化布局结构、科学配置资源,以质量牵引数量,让发展更有质感。
要把握三个导向。一是规律导向。教育不是增长,也不是生产,而是成长,其典型特点就是过程长、显效慢。要立足厚植教育发展根基,注重打基础、管长远,做好长期投入、持续用力的准备,坚决不做超越阶段、违背规律的事。二是问题导向。要充分认识到,解决一个问题,就是补齐一块短板,就会促进整体提升。要用好“问题导向”这个方法论,勇于正视问题,勤于研究问题,善于解决问题,通过解决问题促进事业更好更快发展。三是服务导向。有为才能有位。教育工作要以服务争支持、以贡献创环境。各级各类学校要主动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强化服务争取更大支持。特别是高等院校要始终牢记山西高校姓“晋”这个前提,立足山西特色、研究山西问题、服务山西发展、造福山西人民,在服务山西转型综改中建功立业,在深化服务中获取支持、获得发展。
要形成四种思维。一是与国家同频共振。要与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部署保持步调一致,山西决不能再徘徊观望、错失良机、落下步子。当前国家正在研究制定《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我们要密切关注、及时跟进、尽快部署,确保山西教育改革发展与全国同步。二是以务虚促进务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既要重务实,又要善务虚,把务实与务虚有机结合起来,就实论虚,以虚率实,才能做好各项工作”。要通过务虚,明确方向、厘清思路,促进各项工作更好地落到实处。三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是原则,有所不为是智慧,突出了取舍。要准确定位,不要好高骛远;要做强特色,不要贪大求全;要立足长远,不要急功近利;要夯实根基,不求表面之功。四是要善于以点带面。在各方面资源不完全充足的情况下,必须明确重点、集中精力、全力攻坚。不求四面开花,要搞点状突破。“子弹留给神枪手,好钢用在刀刃上”。以过硬的作风,啃最硬的骨头;以点的突破,带动和促进全面提升。 二、稳步高效,扎实推进2017年教育事业改革发展
2017年省教育厅工作要点即将印发,各地各校要认真推进落实。我重点强调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基础教育要以县域内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为重点,整体提升办学质量
省政府即将印发《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各市、县(市、区)要认真贯彻落实。开展试点工作的3市、18县(市、区)要积极探索创新,为全省提供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工作中要坚持“县级突出统筹,城乡各有侧重”。各县(市、区)要统筹学校布局、资金安排、资源配置、师资力量,促进城乡学校建设标准、教师编制标准、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基本装备配置标准“四个统一”,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尤其要着重推进教师“县管校聘”改革,保证城乡学校师资均衡。乡村着重解决“弱”的问题。各市县要认真贯彻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办好贫困地区农村教育的若干意见》,实施“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建设计划”“乡村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扶持计划”和“乡村教师发展计划”,并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切实让乡村学校“强”起来。城镇着力解决“挤”的问题。要按照《山西省消除大班额专项规划(2016—2020年)》,以县为单位有序消除大班额。列入2017年规划的县(市、区),要增强紧迫感,加大工作力度,落实经费投入,确保如期完成。按照教育部和省政府签署的备忘录要求,到2018年全省所有县区都必须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评估认定。今年,要确保全部县区完成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争取再有20个左右的县通过国家基本均衡验收。下一步,各地要将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与县域优质均衡、市域均衡统筹研究,提前谋划基本均衡完成后的高位优质均衡发展工作,整體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实施新一轮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切实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各市要按照2020年普惠性幼儿园不低于85%的目标测算落实年度任务。一是抓配套建设。切实做好城镇小区配建幼儿园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保证配建幼儿园与住宅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二是抓普惠认定。认定扶持500所左右普惠性幼儿园的工作已纳入省政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各市要确保完成。三是探索创新。各地要积极探索建立与公益普惠要求相适应的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和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支持体系,推进解决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
启动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在“优布局、强保障、提质量”上下功夫。一是优化结构布局。统筹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确保高中阶段招生普职比大体相当。二是强化条件保障。今年全省所有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要基本达标,这是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要求,各地要确保完成,为明年启动高考改革做好条件准备。三是深化对口帮扶。各市要细化扶贫工作帮扶措施,督促示范高中压实帮扶责任、兑现承诺,切实提升贫困地区高中学校办学水平,促进全省高中教育质量全面提升。
(二)职业教育要以资源整合为突破口,提升发展质量和服务能力
楼阳生省长提出,要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努力建设“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全省职业教育战线要迅速行动起来,按照新要求,坚持“外整资源、内强管理、构建体系”的工作思路,着力扭转我省职业教育“规模小、资源散、实力弱”的现状,努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服务能力。
一是推进资源整合,形成集群优势。可以园区化整合,集聚资源。这是统筹解决院校布局和条件达标的有效途径,太原、长治、晋中、阳泉等市正在筹建职教园区,要切实加快推进。可以集团化整合,融汇资源。9大行业职业教育集团以及晋中市、运城市的区域职业教育集团,要进一步创新机制,深化产学结合、工学结合,把集团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可以重组整合,盘活资源。按照“三个一批”的原则,即“发展、壮大一批有条件、有潜力、有特色的,撤并、整合一批空壳校、无特色、无前景的,改制、转型一批条件不利、发展不力的高、中职院校”,积极稳妥地推进条件成熟的职业院校撤并、整合,通过资源重组,产生倍增效应,扩大优质资源。特别强调,要把资源整合与职业院校布局调整、县级职教中心建设、职业院校办学条件达标等工作结合起来,综合施策、协调推进;要彻底消除“合并升格”的想法,切实通过整合增强办学实力。
二是促进管理提升,服务技能社会。各职业院校要围绕“强专业、重实践、精管理”的思路,下功夫提升办学治校能力。每个职业院校都要集中办好几个有前景的“看家”专业,没市场、办不好的专业要坚决停办。要突出“实践、实训、实习”,使学生掌握实用技能,能够安身立命、成为能工巧匠。要建设充满自信的校风,建立规范化、精细化、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形成规范高效、积极健康、文化浓厚的职教育人氛围,让家长愿意送孩子来受教育、学技能。要主动服务社会、积极承接各类社会培训,年内要完成实用技术培训200万人次、完成全省职工继续教育1万人次。
三是提升基础能力,加快体系建设。畅通企业高技能人才和社会能工巧匠到学校任教的渠道,2020年“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的比例达到60%以上。推进县级职教中心建设,确保今年再达标6个。要围绕“互联网+”行动、《中国制造2025》等要求,紧贴市场、紧贴产业、紧贴职业来设置专业,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能力。推进职业教育招生考试体系建设,实施好中职对口升学“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高职院校单独招生、五年制职业教育招生考试,加快推进形成具有山西特色的现代职教体系。
四是加强宣传引导,培育工匠精神。社会进步需要爱因斯坦,也需要鲁班。在我国建设制造强国的进程中,在山西产业转型升级的大局中,培养能工巧匠、培育工匠精神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教育系统要广泛宣传、积极践行“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还要鼓励引导广大学生勤于动手、乐于实践,涵养工匠精神之脉,更要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引导全社会形成重视职业教育、重视技术技能的良好氛围。
一、看清形势,认清问题,厘清思路
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提出,“办好公平优质教育”“发展人民满意的教育,以教育现代化支撑国家现代化”,进一步阐明了教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重要支撑作用,明确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历史重任。發展仍然是教育工作的第一要务,公平优质是工作要求,人民满意是检验标准,教育现代化是发展方向,支撑国家现代化是时代责任。全省教育系统都必须看清这个大形势、贯彻这个总要求,自觉站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中认识教育,自觉运用现代化思维谋划教育,自觉应用现代化手段推进教育。
当前,山西正处于小康决胜期、脱贫攻坚期、转型关键期、发展爬坡期、形象改善期“五期叠加”的特殊时段,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多次研究教育重大工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指引方向、顶层设计。省领导对教育工作饱含关心、充满情怀,同时又寄予厚望。骆惠宁书记深入学校调研,多次对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楼阳生省长亲自指导教育改革发展,躬身设计、提出实施高等教育“1331工程”;王清宪部长亲自指导省教育厅党组务虚会,对教育工作扑下身子、靠前指挥;张复明副省长对重要教育工作亲自把关、倾力推进。领导的支持和关怀,给予我们鼓励和动力。全省教育工作必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要求,面向山西转型综改新需要,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
从山西教育工作实际来看,虽然近年来发展态势良好,但历史欠账多、优质资源少的总体局面尚未发生根本性转变,山西教育的根本问题还是发展不足。学前教育经费保障和教师队伍建设机制不健全,义务教育还有34个县没有通过国家基本均衡评估认定,普通高中规模偏大、“同质化”现象突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依然薄弱,高等教育水平不高、贡献不大,教育信息化发展整体落后,等等。慢进则退,山西教育一些领域与国内先进水平的差距逐年拉大,在中部六省的排名也有下滑趋势,山西教育的比较优势日渐减弱,推进教育现代化面临巨大挑战。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挑战,山西教育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动摇,在这个大前提下,进一步改进工作思维、工作方式。
要坚守一份情怀。有情怀者可行远。要做好教育工作,必须有教育情怀。骆惠宁书记指出,孩子说大了是国家的未来,说小了是家庭的希望。楼阳生省长讲武训行乞攒钱办教育的故事,激励各级各部门千方百计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两位领导分别从不同角度生动阐述了教育情怀的内涵。一方面,教育工作者要有为国为民的情怀。我们不能只是把教育当做一份工作,也不止是履行职责,更要充满情怀、体现担当,要始终饱含深情、满怀热爱地做好工作、推进事业。教育行政部门在推进改革、出台政策时,要多一点智慧、多一点温情,让人民群众在教育改革发展中,感受到关怀和温暖。另一方面要引导和激发社会各界的教育情怀。教育优先发展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全社会都关心教育发展。我们要加强引导,进一步激发全体社会成员的教育情怀,全面形成尊师重教、保障优先发展的良好环境。
要坚持两个原则,即稳中求进、内涵发展。稳中求进,就是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稳,就是系统局面稳定,改革推进有序,政策衔接连贯;进,就是关键领域改革有新突破,内涵发展有新成效,群众满意有新提升。要稳固并扩大现有发展成果,延续并改进现行政策措施,切实扩大人民群众获得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内涵发展,就是坚持推进质量提升。要把工作思路、政策措施、条件资源从外延转到内涵上来,围绕提高质量开展工作。要以提高质量为目标,优化布局结构、科学配置资源,以质量牵引数量,让发展更有质感。
要把握三个导向。一是规律导向。教育不是增长,也不是生产,而是成长,其典型特点就是过程长、显效慢。要立足厚植教育发展根基,注重打基础、管长远,做好长期投入、持续用力的准备,坚决不做超越阶段、违背规律的事。二是问题导向。要充分认识到,解决一个问题,就是补齐一块短板,就会促进整体提升。要用好“问题导向”这个方法论,勇于正视问题,勤于研究问题,善于解决问题,通过解决问题促进事业更好更快发展。三是服务导向。有为才能有位。教育工作要以服务争支持、以贡献创环境。各级各类学校要主动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强化服务争取更大支持。特别是高等院校要始终牢记山西高校姓“晋”这个前提,立足山西特色、研究山西问题、服务山西发展、造福山西人民,在服务山西转型综改中建功立业,在深化服务中获取支持、获得发展。
要形成四种思维。一是与国家同频共振。要与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部署保持步调一致,山西决不能再徘徊观望、错失良机、落下步子。当前国家正在研究制定《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我们要密切关注、及时跟进、尽快部署,确保山西教育改革发展与全国同步。二是以务虚促进务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既要重务实,又要善务虚,把务实与务虚有机结合起来,就实论虚,以虚率实,才能做好各项工作”。要通过务虚,明确方向、厘清思路,促进各项工作更好地落到实处。三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是原则,有所不为是智慧,突出了取舍。要准确定位,不要好高骛远;要做强特色,不要贪大求全;要立足长远,不要急功近利;要夯实根基,不求表面之功。四是要善于以点带面。在各方面资源不完全充足的情况下,必须明确重点、集中精力、全力攻坚。不求四面开花,要搞点状突破。“子弹留给神枪手,好钢用在刀刃上”。以过硬的作风,啃最硬的骨头;以点的突破,带动和促进全面提升。 二、稳步高效,扎实推进2017年教育事业改革发展
2017年省教育厅工作要点即将印发,各地各校要认真推进落实。我重点强调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基础教育要以县域内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为重点,整体提升办学质量
省政府即将印发《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各市、县(市、区)要认真贯彻落实。开展试点工作的3市、18县(市、区)要积极探索创新,为全省提供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工作中要坚持“县级突出统筹,城乡各有侧重”。各县(市、区)要统筹学校布局、资金安排、资源配置、师资力量,促进城乡学校建设标准、教师编制标准、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基本装备配置标准“四个统一”,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尤其要着重推进教师“县管校聘”改革,保证城乡学校师资均衡。乡村着重解决“弱”的问题。各市县要认真贯彻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办好贫困地区农村教育的若干意见》,实施“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建设计划”“乡村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扶持计划”和“乡村教师发展计划”,并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切实让乡村学校“强”起来。城镇着力解决“挤”的问题。要按照《山西省消除大班额专项规划(2016—2020年)》,以县为单位有序消除大班额。列入2017年规划的县(市、区),要增强紧迫感,加大工作力度,落实经费投入,确保如期完成。按照教育部和省政府签署的备忘录要求,到2018年全省所有县区都必须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评估认定。今年,要确保全部县区完成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争取再有20个左右的县通过国家基本均衡验收。下一步,各地要将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与县域优质均衡、市域均衡统筹研究,提前谋划基本均衡完成后的高位优质均衡发展工作,整體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实施新一轮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切实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各市要按照2020年普惠性幼儿园不低于85%的目标测算落实年度任务。一是抓配套建设。切实做好城镇小区配建幼儿园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保证配建幼儿园与住宅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二是抓普惠认定。认定扶持500所左右普惠性幼儿园的工作已纳入省政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各市要确保完成。三是探索创新。各地要积极探索建立与公益普惠要求相适应的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和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支持体系,推进解决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
启动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在“优布局、强保障、提质量”上下功夫。一是优化结构布局。统筹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确保高中阶段招生普职比大体相当。二是强化条件保障。今年全省所有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要基本达标,这是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要求,各地要确保完成,为明年启动高考改革做好条件准备。三是深化对口帮扶。各市要细化扶贫工作帮扶措施,督促示范高中压实帮扶责任、兑现承诺,切实提升贫困地区高中学校办学水平,促进全省高中教育质量全面提升。
(二)职业教育要以资源整合为突破口,提升发展质量和服务能力
楼阳生省长提出,要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努力建设“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全省职业教育战线要迅速行动起来,按照新要求,坚持“外整资源、内强管理、构建体系”的工作思路,着力扭转我省职业教育“规模小、资源散、实力弱”的现状,努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服务能力。
一是推进资源整合,形成集群优势。可以园区化整合,集聚资源。这是统筹解决院校布局和条件达标的有效途径,太原、长治、晋中、阳泉等市正在筹建职教园区,要切实加快推进。可以集团化整合,融汇资源。9大行业职业教育集团以及晋中市、运城市的区域职业教育集团,要进一步创新机制,深化产学结合、工学结合,把集团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可以重组整合,盘活资源。按照“三个一批”的原则,即“发展、壮大一批有条件、有潜力、有特色的,撤并、整合一批空壳校、无特色、无前景的,改制、转型一批条件不利、发展不力的高、中职院校”,积极稳妥地推进条件成熟的职业院校撤并、整合,通过资源重组,产生倍增效应,扩大优质资源。特别强调,要把资源整合与职业院校布局调整、县级职教中心建设、职业院校办学条件达标等工作结合起来,综合施策、协调推进;要彻底消除“合并升格”的想法,切实通过整合增强办学实力。
二是促进管理提升,服务技能社会。各职业院校要围绕“强专业、重实践、精管理”的思路,下功夫提升办学治校能力。每个职业院校都要集中办好几个有前景的“看家”专业,没市场、办不好的专业要坚决停办。要突出“实践、实训、实习”,使学生掌握实用技能,能够安身立命、成为能工巧匠。要建设充满自信的校风,建立规范化、精细化、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形成规范高效、积极健康、文化浓厚的职教育人氛围,让家长愿意送孩子来受教育、学技能。要主动服务社会、积极承接各类社会培训,年内要完成实用技术培训200万人次、完成全省职工继续教育1万人次。
三是提升基础能力,加快体系建设。畅通企业高技能人才和社会能工巧匠到学校任教的渠道,2020年“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的比例达到60%以上。推进县级职教中心建设,确保今年再达标6个。要围绕“互联网+”行动、《中国制造2025》等要求,紧贴市场、紧贴产业、紧贴职业来设置专业,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能力。推进职业教育招生考试体系建设,实施好中职对口升学“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高职院校单独招生、五年制职业教育招生考试,加快推进形成具有山西特色的现代职教体系。
四是加强宣传引导,培育工匠精神。社会进步需要爱因斯坦,也需要鲁班。在我国建设制造强国的进程中,在山西产业转型升级的大局中,培养能工巧匠、培育工匠精神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教育系统要广泛宣传、积极践行“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还要鼓励引导广大学生勤于动手、乐于实践,涵养工匠精神之脉,更要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引导全社会形成重视职业教育、重视技术技能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