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
时代在飞速发展,教育理念也应与时俱进。只有科学的教育观才能指导科学的教育行为。因此,作为一名英语教师,首先要更新陈旧的教育理念,对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反思自我,思索并找出差距,观念上树立平等、民主的师生观,让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忠实地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的“教书匠”,即“传道、授业、解惑”。在新课程标准中,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在此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形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当学生自主学习或讨论时,教师并不是清闲的,而是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当今社会,知识更新不断加快,每个人都面临着信息选择的问题,所以,学会学习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三、师生关系的转变——民主、平等的关系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完全不同。传统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学生缺乏参与,学习缺乏主动性,师生之间缺乏交流。而在新课标下,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不再单一化,要建立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热爱学生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观察每个学生,注意学生的情感变化及表情变化,要注意观察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态度,是积极参与还是漠不关心。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与学生有情感交流和沟通,要关心每个学生,要学会赏识学生,给予学生适当的表扬,但不要言过其实。尊重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承认个体的差异,对学生一视同仁,以“宽容”之心对待学生,特别是有错误的学生。教师不能人为地将学生划分等级,不能亲疏有别,要公正平等,赏罚分明。事实上,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更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帮助,渴望老师给他们指点迷津,使他们在同学和老师的心目中占有一席之地。所以,教师对学困生不能疏远,更不能另眼相看。另外教师对学生要有宽容的态度,但决不是放纵或听之任之,而是在严格要求基础上的一种处世方法。
四.教学环境的转变
英语《新课标》与传统的课程环境的明显区别
表现方面 传统课程环境 新课程环境
教师与学生 教师中心 学生中心
学生的发展 单方向发展 多方向发展
学生的学习方式 独立学习 合作学习
学生的学习状态 接受学习 探究式学习
学生的学习反应 被动学习 有计划的行动
学习活动的内容 基于事实基础的学习 批判思想和基于选择决策的学习
教学情景 独立的人工情景 仿真的、现实生活的情景
教学媒体 单一教学媒体 多媒体
信息传递 单向传递 双向或多向交换
五、创设合作学习
课程标准指出:要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相互学习,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因此,英语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具备创设合作学习的能力,尽量多地为学生创设合作学习的环境。例如:角色表演、小组竞赛、问题讨论、开辩论会等,让学生通过实践和参与,充分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合作学习所带来的益处,愈发激活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把个体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全员互动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相互沟通、相互合作的过程中,加强团队精神和集体观念,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民主意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互动中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新课程要求下的英语教师要善于学习,以“拿来”的眼光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知识,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吸纳、更新知识。那种几年所学试图长期甚至终身受用的年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了。以前我们总是勉励自己,“要使学生有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然而在新课程理念中,这种理论已遭遇极大的挑战。现今看来,教师的“一桶水”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它还应是一桶活水。新课改要求英语教师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具有较广博的世界人文地理知识,即拥有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应注重自身的礼仪和修养。
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满足现代教学模式和教学环节的需求,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运用是目前教育的改革方向和发展趋势,这就要求英语教师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具备一定的教学媒体的操作能力,能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深化学生的感知和记忆,拓展他们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从而达到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目的。
总之,英语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积极地参与教学实践与研究,增强自己的反思意识,努力去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不断给自己充电,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博学多能的人,顺利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把课堂构建成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使自己在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中与学生共同进步,结伴成长。
时代在飞速发展,教育理念也应与时俱进。只有科学的教育观才能指导科学的教育行为。因此,作为一名英语教师,首先要更新陈旧的教育理念,对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反思自我,思索并找出差距,观念上树立平等、民主的师生观,让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忠实地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的“教书匠”,即“传道、授业、解惑”。在新课程标准中,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在此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形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当学生自主学习或讨论时,教师并不是清闲的,而是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当今社会,知识更新不断加快,每个人都面临着信息选择的问题,所以,学会学习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三、师生关系的转变——民主、平等的关系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完全不同。传统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学生缺乏参与,学习缺乏主动性,师生之间缺乏交流。而在新课标下,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不再单一化,要建立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热爱学生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观察每个学生,注意学生的情感变化及表情变化,要注意观察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态度,是积极参与还是漠不关心。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与学生有情感交流和沟通,要关心每个学生,要学会赏识学生,给予学生适当的表扬,但不要言过其实。尊重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承认个体的差异,对学生一视同仁,以“宽容”之心对待学生,特别是有错误的学生。教师不能人为地将学生划分等级,不能亲疏有别,要公正平等,赏罚分明。事实上,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更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帮助,渴望老师给他们指点迷津,使他们在同学和老师的心目中占有一席之地。所以,教师对学困生不能疏远,更不能另眼相看。另外教师对学生要有宽容的态度,但决不是放纵或听之任之,而是在严格要求基础上的一种处世方法。
四.教学环境的转变
英语《新课标》与传统的课程环境的明显区别
表现方面 传统课程环境 新课程环境
教师与学生 教师中心 学生中心
学生的发展 单方向发展 多方向发展
学生的学习方式 独立学习 合作学习
学生的学习状态 接受学习 探究式学习
学生的学习反应 被动学习 有计划的行动
学习活动的内容 基于事实基础的学习 批判思想和基于选择决策的学习
教学情景 独立的人工情景 仿真的、现实生活的情景
教学媒体 单一教学媒体 多媒体
信息传递 单向传递 双向或多向交换
五、创设合作学习
课程标准指出:要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相互学习,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因此,英语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具备创设合作学习的能力,尽量多地为学生创设合作学习的环境。例如:角色表演、小组竞赛、问题讨论、开辩论会等,让学生通过实践和参与,充分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合作学习所带来的益处,愈发激活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把个体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全员互动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相互沟通、相互合作的过程中,加强团队精神和集体观念,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民主意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互动中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新课程要求下的英语教师要善于学习,以“拿来”的眼光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知识,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吸纳、更新知识。那种几年所学试图长期甚至终身受用的年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了。以前我们总是勉励自己,“要使学生有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然而在新课程理念中,这种理论已遭遇极大的挑战。现今看来,教师的“一桶水”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它还应是一桶活水。新课改要求英语教师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具有较广博的世界人文地理知识,即拥有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应注重自身的礼仪和修养。
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满足现代教学模式和教学环节的需求,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运用是目前教育的改革方向和发展趋势,这就要求英语教师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具备一定的教学媒体的操作能力,能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深化学生的感知和记忆,拓展他们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从而达到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目的。
总之,英语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积极地参与教学实践与研究,增强自己的反思意识,努力去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不断给自己充电,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博学多能的人,顺利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把课堂构建成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使自己在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中与学生共同进步,结伴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