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课堂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目前其授课的实效性主要受两个方面的影响:作文素材"陈旧不新、狭小面窄、空洞无味",授课形式单一。针对这些问题,语文教师应精心准备作文素材,创新小学作文教学的模式。
关键词:小学 作文课堂 实效性 制约因素
一、当前小学作文课堂实效性的制约因素
小学阶段随着年级的上升语文作文分数的比重也在不断地增长。因此,作文写作的好坏对语文成绩的影响至关重要。然而通过文献检索发现,目前我国小学生的作文习得情况并不乐观。例如:艾国清等人[1]调查了11所小学(城镇3所,农村8所)发现,不喜欢、害怕作文的学生,城镇和农村分别占39.5%、52%。董会惠[2]报告,3~6年级中怕作文的学生占65%。很显然,提高小学生作文的写作水平迫在眉睫。而作文课堂教学是小学阶段作文学习中最主要的方式,作文课堂的有效性与否严重的影响小学生作文的习得水平。因此,有必要对小学作文课堂进行深入的观察与分析,从而提高小学作文课堂的实效性。通过课堂观察发现,当前小学作文课堂实效性的制约因素有以下两点。
⒈作文素材"陈旧不新、狭小面窄、空洞无味"
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对作文素材的选择欠缺准备,存在"陈旧不新、狭小面窄、空洞无味"。当今社会信息瞬息万变,而部分语文教师没有跟上信息变化的脚步,作文素材陈旧不新,部分例子反复使用,难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而"狭小面窄"是指教师选取素材时只选择了一个点,例如:在讲解"助人为乐"的题目时,教师喜欢引用与社会相关的例子,如:帮"老爷爷推车"、"扶老奶奶过马路"等,很少涉及学校、家庭等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空洞无味"也是作文素材欠缺的一个主要方面。教师选择的素材内容有时过于空洞,选择一些国家大事,国家政策等例子,与学生年龄阶段相差甚远,学生不能体会其中的含义,偏离了小学生的实际生活。
⒉授课形式单一
小学作文课堂的实施方式与语文其它内容的讲解相同,都偏重于单人讲解式,即教师一人在讲台上讲解作文内容,很少有学生参与讲解的课堂。这种课堂能按时、按量、高速的完成教学大纲的内容和计划,但是这种课堂照本宣科;沉闷、乏味;学生的参与程度低、积极性差,作文授课的效果大大折扣。同时其形式也偏离了小学生的心理认知,未能与其情感达到共鸣,也没有在行为上给予指导和塑造,这些关于小学生作文课堂授课方式设计的成败与否对作文课堂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二、提高小学作文课堂实效性的策略
⒈精心准备作文素材
⑴扩大素材范围。根据作文素材准备上存在的"陈旧不新、狭小面窄、空洞无味"缺点,语文教师必须在素材上下足功夫,平时多积累小学生方面的素材,建立一个作文素材库,以备在作文课堂讲解时顺手拈来。而针对"狭小面窄"问题上教师应该从多维度、多视角上去解决,例如写"帮老爷爷推车"、"扶老奶奶过马路"等有关助人为乐之类的例子时,就要对这些例子进行合并与归类,并积极积累其它类别上的例子。而且,教师不仅要备自己的素材,更应该备学生的素材;不仅积累生活中的例子,还要吸收书本、新闻媒体等方面上的例子,改变传统的观念,扩大教师的选择视角。
⑵贴近真实生活。如果想让学生对作文课堂产生注意和兴趣,写出高质量的作文,就要给学生创设原生态的作文写作素材,选取贴近真实生活的场景,触动学生的心理情感。例如:陆彩萍提出的"生态理念"的作文教学模式,主要目的就是写真实生活的作文。给学生创造一个原生态的环境,从学生天性的心理发展水平去构思作文的素材与内容,让学生处在真实的生命生活中去寻找写作的素材。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去主动创造素材,比如:做家务的作文题目,可以给学生留一个家庭作业,先让学生去真正去做一次家务,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经历去写。从而使作文内容从"千篇一律"到"各不相同",从"生搬硬套"到"自然流露"。
⒉创新小学作文教学的模式
⑴转变授课形式。语文教师应对当前作文授课方式单一的弊端进行反思和改进。课堂不仅由教师讲,更应让学生说,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其积极性。教师呈现的方式不仅是语言的表达,而且还应使用图片、游戏、多媒体等,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器官,不仅全面的激发大脑的兴奋,增加记忆的效果,而且还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习的兴趣。
⑵训练构思方法。作文课堂教学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构思,使学生不仅可以快速、高效的寻找素材,而且还能构思作文的过程和情景。小学生经历和认知的事情较少,再加上教师讲解素材首因效应的影响,小学生很难想到自己既熟悉又好写的素材。针对此,许多学者采用"支架式教学"给学生构思上提供一种帮助,等学生学会了构思之后,再撤掉支架,例如:邓敏杰等人操作的"思维导图",田澜等人实施的"构思策略"教学等,其实验组学生不仅提高了其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和作文质量。
⑶抓住学生的习得特点。无论是精心准备作文素材,还是开展多种授课方式等,其目的只有一个:让学生掌握和应用作文写作的技巧和方法。然而目前教师在讲作文时涉及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的内容较少。教师要掌握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熟悉其情感内容,摸清其行为的习常反应。而且,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方面,也要了解学生的生活内容:例如:吃饭、穿衣、爱好等,这样在作文讲课时,就能把理论与实践,过程与结果更好的结合。
【参考文献】
[1]艾国清,雷天林,李东等人.关于小学生作文非积极心态的调查报告[J]
[2]董会惠.写作动机薄弱的类型、成因及对策[J]
[3]陆彩萍.基于生态理念的小学作文教学探索[J]
关键词:小学 作文课堂 实效性 制约因素
一、当前小学作文课堂实效性的制约因素
小学阶段随着年级的上升语文作文分数的比重也在不断地增长。因此,作文写作的好坏对语文成绩的影响至关重要。然而通过文献检索发现,目前我国小学生的作文习得情况并不乐观。例如:艾国清等人[1]调查了11所小学(城镇3所,农村8所)发现,不喜欢、害怕作文的学生,城镇和农村分别占39.5%、52%。董会惠[2]报告,3~6年级中怕作文的学生占65%。很显然,提高小学生作文的写作水平迫在眉睫。而作文课堂教学是小学阶段作文学习中最主要的方式,作文课堂的有效性与否严重的影响小学生作文的习得水平。因此,有必要对小学作文课堂进行深入的观察与分析,从而提高小学作文课堂的实效性。通过课堂观察发现,当前小学作文课堂实效性的制约因素有以下两点。
⒈作文素材"陈旧不新、狭小面窄、空洞无味"
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对作文素材的选择欠缺准备,存在"陈旧不新、狭小面窄、空洞无味"。当今社会信息瞬息万变,而部分语文教师没有跟上信息变化的脚步,作文素材陈旧不新,部分例子反复使用,难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而"狭小面窄"是指教师选取素材时只选择了一个点,例如:在讲解"助人为乐"的题目时,教师喜欢引用与社会相关的例子,如:帮"老爷爷推车"、"扶老奶奶过马路"等,很少涉及学校、家庭等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空洞无味"也是作文素材欠缺的一个主要方面。教师选择的素材内容有时过于空洞,选择一些国家大事,国家政策等例子,与学生年龄阶段相差甚远,学生不能体会其中的含义,偏离了小学生的实际生活。
⒉授课形式单一
小学作文课堂的实施方式与语文其它内容的讲解相同,都偏重于单人讲解式,即教师一人在讲台上讲解作文内容,很少有学生参与讲解的课堂。这种课堂能按时、按量、高速的完成教学大纲的内容和计划,但是这种课堂照本宣科;沉闷、乏味;学生的参与程度低、积极性差,作文授课的效果大大折扣。同时其形式也偏离了小学生的心理认知,未能与其情感达到共鸣,也没有在行为上给予指导和塑造,这些关于小学生作文课堂授课方式设计的成败与否对作文课堂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二、提高小学作文课堂实效性的策略
⒈精心准备作文素材
⑴扩大素材范围。根据作文素材准备上存在的"陈旧不新、狭小面窄、空洞无味"缺点,语文教师必须在素材上下足功夫,平时多积累小学生方面的素材,建立一个作文素材库,以备在作文课堂讲解时顺手拈来。而针对"狭小面窄"问题上教师应该从多维度、多视角上去解决,例如写"帮老爷爷推车"、"扶老奶奶过马路"等有关助人为乐之类的例子时,就要对这些例子进行合并与归类,并积极积累其它类别上的例子。而且,教师不仅要备自己的素材,更应该备学生的素材;不仅积累生活中的例子,还要吸收书本、新闻媒体等方面上的例子,改变传统的观念,扩大教师的选择视角。
⑵贴近真实生活。如果想让学生对作文课堂产生注意和兴趣,写出高质量的作文,就要给学生创设原生态的作文写作素材,选取贴近真实生活的场景,触动学生的心理情感。例如:陆彩萍提出的"生态理念"的作文教学模式,主要目的就是写真实生活的作文。给学生创造一个原生态的环境,从学生天性的心理发展水平去构思作文的素材与内容,让学生处在真实的生命生活中去寻找写作的素材。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去主动创造素材,比如:做家务的作文题目,可以给学生留一个家庭作业,先让学生去真正去做一次家务,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经历去写。从而使作文内容从"千篇一律"到"各不相同",从"生搬硬套"到"自然流露"。
⒉创新小学作文教学的模式
⑴转变授课形式。语文教师应对当前作文授课方式单一的弊端进行反思和改进。课堂不仅由教师讲,更应让学生说,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其积极性。教师呈现的方式不仅是语言的表达,而且还应使用图片、游戏、多媒体等,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器官,不仅全面的激发大脑的兴奋,增加记忆的效果,而且还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习的兴趣。
⑵训练构思方法。作文课堂教学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构思,使学生不仅可以快速、高效的寻找素材,而且还能构思作文的过程和情景。小学生经历和认知的事情较少,再加上教师讲解素材首因效应的影响,小学生很难想到自己既熟悉又好写的素材。针对此,许多学者采用"支架式教学"给学生构思上提供一种帮助,等学生学会了构思之后,再撤掉支架,例如:邓敏杰等人操作的"思维导图",田澜等人实施的"构思策略"教学等,其实验组学生不仅提高了其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和作文质量。
⑶抓住学生的习得特点。无论是精心准备作文素材,还是开展多种授课方式等,其目的只有一个:让学生掌握和应用作文写作的技巧和方法。然而目前教师在讲作文时涉及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的内容较少。教师要掌握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熟悉其情感内容,摸清其行为的习常反应。而且,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方面,也要了解学生的生活内容:例如:吃饭、穿衣、爱好等,这样在作文讲课时,就能把理论与实践,过程与结果更好的结合。
【参考文献】
[1]艾国清,雷天林,李东等人.关于小学生作文非积极心态的调查报告[J]
[2]董会惠.写作动机薄弱的类型、成因及对策[J]
[3]陆彩萍.基于生态理念的小学作文教学探索[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