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等职业院校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很显然,身体素质便成为衡量高素质的核心指标。对于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不仅要完成专业和职业、学习内容和工作内容的对接,还应该完成学生身体素质和员工身体素质的对接,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出校即工作、毕业即就业。如何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和繁重学习任务的约束条件下,有针对性地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研究以体育为手段,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健康体魄、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情趣等的综合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阳光体育;现状;对策
国家将阳光体育活动作为提高学生素质的一项重要抓手。高等职业教育是基于人生发展历程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育,从本质上讲就是就业教育,因此,学生在学校阶段就应该获得充足的能力储备,包括思想、知识、能力、体质等。长期以来,高等职业教育仍存在“重智育,轻体育”“重课内,轻课外”“重讲解、轻活动”的现象,学生身体素质远低于发达国家同年龄段,许多用人单位反映,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很难适应职业岗位对身体条件的要求,这似乎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令人担忧。本文对我国高等职业院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力图提出不同高等职业院校有针对性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对策。
一、阳光体育运动的含义
简单讲,阳光体育运动,就是以设计出的活动为载体,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掀起体育锻炼热潮。要高标准的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必须做到:提高对体育的认识;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与体育课教学相结合;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加强组织领导。自2007年以来,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在高等职业院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起了学生阳光体育运动。
二、阳光体育现状
高等职业院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已有近七年的时间,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笔者对四川省、湖北省、贵州省等近七十所高等职业院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情况进行了调研,有不同院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时间的积累,有跨省调研样本充足多样,其调研结论满足普适性原则。
1.院校积极响应,真正实施较难
各很多高等职业院校能响应国家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号召,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活动,特别是参与省、市组织的一些大型体育活动,但学校的目标函数绝大多数是为了应付或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在组织方式上,便是指令性的要求各年级和各班级挑选人员参加,因此,参与人数受限,活动面不能拓展。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有自己的思想,不喜欢被约束,形式化的体育,不能真正得到学生的认可,异化的阳光体育运动很难达到其目的。
2.重专业课程学习,轻体育锻炼
过去,很多高等职业院校误读了职业岗位需求,似乎职业岗位需求就是对知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需求,而忽略了职业岗位对身体素质的需求,身体素质是核心素质。学生的时间哪去了?高等职业院校特别重视学生的知识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这种在教师关注、在狭小空间下的学习便成为考量学习效果的硬性指标,在这种指向下,学生不愿也没有经历享受阳光下的活动时间,从而将更多的时间投放在专业学习和盲目的就业奔走上[1]。温家宝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明确指出,要“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这看似容易,其实很难做到,特别是发自学生的意愿。
3.体育老师数量较少,运动项目设置单一
大多数高等职业院校均能按照教育部师生比的基本比例配置教师。但问题是,体育教师在学校教师中的占比较低,即便是在体育教师内部,男女结构、专业结构、项目结构也很难满足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需求。在运动项目设置上,大多数院校没有按学生兴趣、男女生差异、专业特征等的不同设置运动项目,设置的仍然是传统的跑步、篮球、排球、足球、体操等项目,或按照教师的偏好设置运动项目。由于高职学生对这些项目的熟悉度高达十几年,已出现“运动疲劳”,对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不再有新鲜感和不再感兴趣。
4.运动场地偏小,运动器材匮乏
我们发现,在众多的高等职业院校中,运动场地就是篮球场、足球场,其场地并不是完全按照标准化设计施工完成,场地偏小,拥挤,很少有学校能既立体育馆又有体育场地,并且体育場地、场馆通常让位于学校临时性的其它安排,随意占用场地,挤压学生体育活动空间的现象较为严重[2]。同时,缺乏多样化的运动设施和运动器材,除了普通的篮球、足球、铅球、乒乓球、单杠、双杠,其它器材,如健身、攀援、拓展等则很少出现。重复简单的体育运动,让学生乏味,对体育活动产生疲倦感,这样很难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
三、实施阳光体育活动的对策
实施阳光体育运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它不仅仅是弥补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不足,更重要的是,通过体系化的、趣味性的体育运动,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增强身体素质。
1.调整体育教学考核目标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学内容是为了项目达标而进行设计。因此,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通常按照考核目标反复练习几项必考项目,教学内容重复,教学方式单调,很难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我们应转变观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明确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把体育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以提高体能,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成长为体育教学的终极目标,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
2.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同时,应不失时机地加大宣传力度。在高等院校学习阶段,正是学生生理周期的特殊阶段,女生开始高度观注自己的体型和外貌,可以告知她们,体育运动可以排汗排毒,让皮肤新陈代谢加速,使皮肤更加光泽健康;同时也可以告知男生,在高职阶段正是他们身高冲刺的最佳时机,若能按照老师指导认真完成体育运动任务,他们的身高将会有所增加,并能加强体能。这样,学生就完成了由关注自身利益到关注体育运动的转变,变被动参与为积极参与。仅有学生参加而没有教师参与的体育活动是残缺的,学校应努力创造阳光、快乐的体育运动氛围,进行制度安排,定班、定时、定人,师生共同参与阳光体育运动。当师生融合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无形中便会形成一种氛围,学生受其良好氛围的影响,每天参与锻炼也逐渐将成为一种习惯[4]。
3.设置新项目,提高学生兴趣
不同的高等职业院校,由于专业结构不同、男女生比例不同,阳光体育运动的项目也应该不同,在阳光体育运动中应加入些新的元素,提高学生兴趣,促使学生自愿锻炼。设置新的运动项目应遵循“AIDA模式”也称“爱达”公式,“AIDA”是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A为Attention,即引起注意;I为Interest,即诱发兴趣;D为Desire,即刺激欲望;最后一个字母A为Action,即导致行动。根据专业特征和男女生比例,可以设置现代舞蹈的学习和表演项目,这是体育与艺术高度结合的一项体育项目,男女生均可参与,培养学生个人素质,提高欣赏品味;可以设置滑板项目,该项目颇受学生欢迎,很多学生在中小学时期对该项目就操作得非常自如;有些高等职业院校少数民族学生较多,应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可设置锅庄、民族舞、拔河等项目;另外还可以考虑设置自行车、攀岩、韵律操、瑜伽等运动项目。通过设置丰富多彩的运动项目,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吸引学生广泛参与[5]。
4.重构体育教学模式
在绝大多数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时及学分在教学计划中均作了明确规定,界定为课内课时。而阳光体育运动是在课外开展,如果没有规定必要的课时和学分,不对阳光体育运动效果进行必要的考核,活动便没有约束力,仅有兴趣是不够的,它无法使这项活动可持续开展。因此,必须重构体育教学模式,笔者认为,高等职业院校应该考虑体育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年龄段不同等因素,分别设置阶梯式的体育教学模式,即:一年级为“体育与健康课程+阳光体育锻炼”,主要解决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内容和大学生體质达标,以此增强学生体质;二、三年级为“体育项目俱乐部+阳光体育锻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进入相应的俱乐部,完成体育项目俱乐部给予的教学内容和学分,以此增强学生体魄。重构的体育教学建模式,对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进行双重考核,将体育课程学分切割为课内学分和课外学分两部分,两部分的考核内容和侧重点不同,学生偏废任何一部分,均不能获取相应学分。这样便解决了以前我们所担心的阳光体育运动对学生约束力不够的问题。
结束语: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已有七个年头,从实际执行情况来看,院校的持续执行力不强、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效果还不能令人完全满意。通过对众多高等职业院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改变现状的对策,改变是为了更好,希望能对兄弟院校提供借鉴。只要高等职业院校高度重视阳光体育运动,以师生兴趣为导向,以丰富多彩的项目为载体,教师和学生一定会踊跃参与。这样的阳光体育运动,才能真正达到强身健体,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塑造健康人生[6],这也正是职业岗位所需要的。
参考文献:
[1] 李伟轩.内蒙古自治区中学阳光体育开展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1
[2] 武海潭.上海市部分区初中“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 2011
[3] 李海富.河南省农村中学“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 北京体育大学 2012
[4] 席玉.陕南贫困山区中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现状与对策研究[D]. 西安体育学院 2011
[5] 庞儒芳.重庆市主城区中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 西南大学 2010
[6] 付振亚.周口市中学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11
作者间介:
傅丽琴(1973-),女,四川财经职业学院艺术体育部教研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与健康、体育舞蹈
【关键词】阳光体育;现状;对策
国家将阳光体育活动作为提高学生素质的一项重要抓手。高等职业教育是基于人生发展历程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育,从本质上讲就是就业教育,因此,学生在学校阶段就应该获得充足的能力储备,包括思想、知识、能力、体质等。长期以来,高等职业教育仍存在“重智育,轻体育”“重课内,轻课外”“重讲解、轻活动”的现象,学生身体素质远低于发达国家同年龄段,许多用人单位反映,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很难适应职业岗位对身体条件的要求,这似乎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令人担忧。本文对我国高等职业院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力图提出不同高等职业院校有针对性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对策。
一、阳光体育运动的含义
简单讲,阳光体育运动,就是以设计出的活动为载体,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掀起体育锻炼热潮。要高标准的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必须做到:提高对体育的认识;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与体育课教学相结合;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加强组织领导。自2007年以来,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在高等职业院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起了学生阳光体育运动。
二、阳光体育现状
高等职业院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已有近七年的时间,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笔者对四川省、湖北省、贵州省等近七十所高等职业院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情况进行了调研,有不同院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时间的积累,有跨省调研样本充足多样,其调研结论满足普适性原则。
1.院校积极响应,真正实施较难
各很多高等职业院校能响应国家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号召,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活动,特别是参与省、市组织的一些大型体育活动,但学校的目标函数绝大多数是为了应付或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在组织方式上,便是指令性的要求各年级和各班级挑选人员参加,因此,参与人数受限,活动面不能拓展。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有自己的思想,不喜欢被约束,形式化的体育,不能真正得到学生的认可,异化的阳光体育运动很难达到其目的。
2.重专业课程学习,轻体育锻炼
过去,很多高等职业院校误读了职业岗位需求,似乎职业岗位需求就是对知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需求,而忽略了职业岗位对身体素质的需求,身体素质是核心素质。学生的时间哪去了?高等职业院校特别重视学生的知识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这种在教师关注、在狭小空间下的学习便成为考量学习效果的硬性指标,在这种指向下,学生不愿也没有经历享受阳光下的活动时间,从而将更多的时间投放在专业学习和盲目的就业奔走上[1]。温家宝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明确指出,要“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这看似容易,其实很难做到,特别是发自学生的意愿。
3.体育老师数量较少,运动项目设置单一
大多数高等职业院校均能按照教育部师生比的基本比例配置教师。但问题是,体育教师在学校教师中的占比较低,即便是在体育教师内部,男女结构、专业结构、项目结构也很难满足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需求。在运动项目设置上,大多数院校没有按学生兴趣、男女生差异、专业特征等的不同设置运动项目,设置的仍然是传统的跑步、篮球、排球、足球、体操等项目,或按照教师的偏好设置运动项目。由于高职学生对这些项目的熟悉度高达十几年,已出现“运动疲劳”,对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不再有新鲜感和不再感兴趣。
4.运动场地偏小,运动器材匮乏
我们发现,在众多的高等职业院校中,运动场地就是篮球场、足球场,其场地并不是完全按照标准化设计施工完成,场地偏小,拥挤,很少有学校能既立体育馆又有体育场地,并且体育場地、场馆通常让位于学校临时性的其它安排,随意占用场地,挤压学生体育活动空间的现象较为严重[2]。同时,缺乏多样化的运动设施和运动器材,除了普通的篮球、足球、铅球、乒乓球、单杠、双杠,其它器材,如健身、攀援、拓展等则很少出现。重复简单的体育运动,让学生乏味,对体育活动产生疲倦感,这样很难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
三、实施阳光体育活动的对策
实施阳光体育运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它不仅仅是弥补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不足,更重要的是,通过体系化的、趣味性的体育运动,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增强身体素质。
1.调整体育教学考核目标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学内容是为了项目达标而进行设计。因此,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通常按照考核目标反复练习几项必考项目,教学内容重复,教学方式单调,很难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我们应转变观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明确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把体育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以提高体能,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成长为体育教学的终极目标,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
2.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同时,应不失时机地加大宣传力度。在高等院校学习阶段,正是学生生理周期的特殊阶段,女生开始高度观注自己的体型和外貌,可以告知她们,体育运动可以排汗排毒,让皮肤新陈代谢加速,使皮肤更加光泽健康;同时也可以告知男生,在高职阶段正是他们身高冲刺的最佳时机,若能按照老师指导认真完成体育运动任务,他们的身高将会有所增加,并能加强体能。这样,学生就完成了由关注自身利益到关注体育运动的转变,变被动参与为积极参与。仅有学生参加而没有教师参与的体育活动是残缺的,学校应努力创造阳光、快乐的体育运动氛围,进行制度安排,定班、定时、定人,师生共同参与阳光体育运动。当师生融合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无形中便会形成一种氛围,学生受其良好氛围的影响,每天参与锻炼也逐渐将成为一种习惯[4]。
3.设置新项目,提高学生兴趣
不同的高等职业院校,由于专业结构不同、男女生比例不同,阳光体育运动的项目也应该不同,在阳光体育运动中应加入些新的元素,提高学生兴趣,促使学生自愿锻炼。设置新的运动项目应遵循“AIDA模式”也称“爱达”公式,“AIDA”是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A为Attention,即引起注意;I为Interest,即诱发兴趣;D为Desire,即刺激欲望;最后一个字母A为Action,即导致行动。根据专业特征和男女生比例,可以设置现代舞蹈的学习和表演项目,这是体育与艺术高度结合的一项体育项目,男女生均可参与,培养学生个人素质,提高欣赏品味;可以设置滑板项目,该项目颇受学生欢迎,很多学生在中小学时期对该项目就操作得非常自如;有些高等职业院校少数民族学生较多,应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可设置锅庄、民族舞、拔河等项目;另外还可以考虑设置自行车、攀岩、韵律操、瑜伽等运动项目。通过设置丰富多彩的运动项目,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吸引学生广泛参与[5]。
4.重构体育教学模式
在绝大多数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时及学分在教学计划中均作了明确规定,界定为课内课时。而阳光体育运动是在课外开展,如果没有规定必要的课时和学分,不对阳光体育运动效果进行必要的考核,活动便没有约束力,仅有兴趣是不够的,它无法使这项活动可持续开展。因此,必须重构体育教学模式,笔者认为,高等职业院校应该考虑体育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年龄段不同等因素,分别设置阶梯式的体育教学模式,即:一年级为“体育与健康课程+阳光体育锻炼”,主要解决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内容和大学生體质达标,以此增强学生体质;二、三年级为“体育项目俱乐部+阳光体育锻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进入相应的俱乐部,完成体育项目俱乐部给予的教学内容和学分,以此增强学生体魄。重构的体育教学建模式,对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进行双重考核,将体育课程学分切割为课内学分和课外学分两部分,两部分的考核内容和侧重点不同,学生偏废任何一部分,均不能获取相应学分。这样便解决了以前我们所担心的阳光体育运动对学生约束力不够的问题。
结束语: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已有七个年头,从实际执行情况来看,院校的持续执行力不强、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效果还不能令人完全满意。通过对众多高等职业院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改变现状的对策,改变是为了更好,希望能对兄弟院校提供借鉴。只要高等职业院校高度重视阳光体育运动,以师生兴趣为导向,以丰富多彩的项目为载体,教师和学生一定会踊跃参与。这样的阳光体育运动,才能真正达到强身健体,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塑造健康人生[6],这也正是职业岗位所需要的。
参考文献:
[1] 李伟轩.内蒙古自治区中学阳光体育开展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1
[2] 武海潭.上海市部分区初中“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 2011
[3] 李海富.河南省农村中学“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 北京体育大学 2012
[4] 席玉.陕南贫困山区中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现状与对策研究[D]. 西安体育学院 2011
[5] 庞儒芳.重庆市主城区中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 西南大学 2010
[6] 付振亚.周口市中学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11
作者间介:
傅丽琴(1973-),女,四川财经职业学院艺术体育部教研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与健康、体育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