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典作家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社会管理思想都有其产生的特定历史背景,他们通过揭露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管理的弊端,对共产主义的社会管理思想进行了探索思考。革命导师列宁从苏维埃俄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现实出发,创造性地探索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管理的新思想。毛泽东同志结合中国革命建设的具体实际,提出了中国特有社会管理和建设思想。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社会建设和管理;无产阶级
一、马克思、恩格斯论社会建设和管理。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现实条件出发来理解历史赋予自己的任务,这个条件就是资本主义作为最后的一种剥削制度,它对于生产力的发展、对于无产阶级和广大社会阶层的生活和生存状况来说,变得越来越不现实了。于是,他们将自己的理论和实践的任务规定为改变这个社会,也就是说,作为他们的理论的主题是社会革命,而非社会建设。但这并不能说明他们的理论体系中不包括社会建设的思想,事实上,他们关于未来社会建设的构想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他们关于未来社会建设的思想。同时,他们关于社会革命的理论实际上也是他们关于未来社会建设的思想基础。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人与社会发展理论、社会生活观以及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资本主义批判及市民社会批判等思想中,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建设思想。例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因此,经济建设决定社会的其他建设,这也是把握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建设学说的基本原理。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发展生产力是社会建设的首要任务。没有生产力的发展,正常的社会生活是不会存在的,社会发展也同样会停滞不前。这也正是生产力的发展暴露出了資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局限性,为此,打破资本主义制度的局限性就成为了必然。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到:"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可见,马克思、恩格斯设计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指向人的全面解放,只有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才是人类社会的理想状态。值得注意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在这里提到的"社会"与民族国家的范围一致,是广义上的社会。
二、列宁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和管理。
列宁是第一个将社会主义建设思想付诸于实践的无产阶级领袖,他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是同苏维埃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以及劳动人民的民主思想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虽然由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时间很短暂,但他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管理的基本思想。
首先,他认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其主要任务就是从经济上管理国家,用新的方式去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他指出"随着剥夺剥夺者及镇压他们反抗的任务大体上和基本上解决,必然要把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的根本任务提到首要地位,这个任务就是:提供劳动生产率。"
其次,列宁提出了劳动群众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和管理的主体的思想。列宁主张,新生苏维埃政权在帝国主义战争和外国武装千涉所造成的严重经济破坏的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是一项十分困难的事情。要克服这一困难,出路在于普遍吸收所有的劳动者来管理国家,因为"只有比先前多十倍百倍的群众亲自参加建设国家,建设新的经济生活,社会主义才能建立起来。"但后来列宁也意识到在一个经济和文化都比较落后的国家,要做到人人都参与社会管理是不现实的,指出由于劳动群众的文化水平的限制,实际上是通过无产阶级的先进阶层的劳动群众来实行社会管理的。
最后,要建设社会主义,还要反对官僚主义。列宁分析了官僚主义产生的根源、表现和危害,将官僚主义看做是党的一个新的脓疱。作为一名创新精神和求实精神高度统一的无产阶级领导者,列宁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建设和管理思想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初步理论探索,并没有通过对未来社会构想,而是从俄国实际出发,逐渐地推动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
三、毛泽东的社会建设和管理的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社会建设和管理的思想是具有巨大的科学价值的,毛泽东吸收和运用了他们的基本思想,结合我国的实际,在社会建设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
新中国成立之初,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始了我国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在基本上完成了国民经济恢复工作之后,毛泽东1954年6月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讲话中提出:"我们的总目标,是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1959年底至1960年初,毛泽东在读《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又进一步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之后,"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和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就成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根本任务。这个目标的确立,为新中国的社会管理活动奠定了基础,为中国人民指明了继续前进的方向。毛泽东在正确处理社会建设和管理中的各种管理问题上也进行了积极地探索,提出了 "不要四面出击"的策略、要协调好"十大关系"以及提出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除此之外,他还充分关注社会保障和就业问题,高度重视社会的稳定。
新中国成立初期,严重的失业问题对新生政权提出了挑战,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应对,来取一系列措施化解社会矛盾。1956年,中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和农民闹退社的风波,关于这次危机发生的原因,毛泽东和党中央进行了大概总结:第一,领导机关存在着官僚主义。第二,不能满足部分群众的利益要求。第三,政治思想教育做得不够。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和应对危机,他提出了一整套颇具特色的社会稳定思想,如消除官僚主义、发展经济、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等等。这对我们处理和应对当下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和各种社会管理危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从总体上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管理的思想是他们经过潜心研究并经过无产阶级运动反复实践检验的重大理论成果,尽管没有与我们今天理解的狭义的社会管理区分开来,但在这些广义的关于社会建设和管理的思想中,包含了丰富的狭义的社会管理思想,对我国当前社会管理的研究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杜.1995:294.
[2]列宁.列宁选集.第三版.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90.
[3]列宁.列宁选集.第二版.第3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416.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千历史问题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社会建设和管理;无产阶级
一、马克思、恩格斯论社会建设和管理。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现实条件出发来理解历史赋予自己的任务,这个条件就是资本主义作为最后的一种剥削制度,它对于生产力的发展、对于无产阶级和广大社会阶层的生活和生存状况来说,变得越来越不现实了。于是,他们将自己的理论和实践的任务规定为改变这个社会,也就是说,作为他们的理论的主题是社会革命,而非社会建设。但这并不能说明他们的理论体系中不包括社会建设的思想,事实上,他们关于未来社会建设的构想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他们关于未来社会建设的思想。同时,他们关于社会革命的理论实际上也是他们关于未来社会建设的思想基础。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人与社会发展理论、社会生活观以及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资本主义批判及市民社会批判等思想中,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建设思想。例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因此,经济建设决定社会的其他建设,这也是把握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建设学说的基本原理。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发展生产力是社会建设的首要任务。没有生产力的发展,正常的社会生活是不会存在的,社会发展也同样会停滞不前。这也正是生产力的发展暴露出了資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局限性,为此,打破资本主义制度的局限性就成为了必然。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到:"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可见,马克思、恩格斯设计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指向人的全面解放,只有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才是人类社会的理想状态。值得注意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在这里提到的"社会"与民族国家的范围一致,是广义上的社会。
二、列宁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和管理。
列宁是第一个将社会主义建设思想付诸于实践的无产阶级领袖,他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是同苏维埃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以及劳动人民的民主思想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虽然由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时间很短暂,但他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管理的基本思想。
首先,他认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其主要任务就是从经济上管理国家,用新的方式去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他指出"随着剥夺剥夺者及镇压他们反抗的任务大体上和基本上解决,必然要把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的根本任务提到首要地位,这个任务就是:提供劳动生产率。"
其次,列宁提出了劳动群众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和管理的主体的思想。列宁主张,新生苏维埃政权在帝国主义战争和外国武装千涉所造成的严重经济破坏的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是一项十分困难的事情。要克服这一困难,出路在于普遍吸收所有的劳动者来管理国家,因为"只有比先前多十倍百倍的群众亲自参加建设国家,建设新的经济生活,社会主义才能建立起来。"但后来列宁也意识到在一个经济和文化都比较落后的国家,要做到人人都参与社会管理是不现实的,指出由于劳动群众的文化水平的限制,实际上是通过无产阶级的先进阶层的劳动群众来实行社会管理的。
最后,要建设社会主义,还要反对官僚主义。列宁分析了官僚主义产生的根源、表现和危害,将官僚主义看做是党的一个新的脓疱。作为一名创新精神和求实精神高度统一的无产阶级领导者,列宁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建设和管理思想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初步理论探索,并没有通过对未来社会构想,而是从俄国实际出发,逐渐地推动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
三、毛泽东的社会建设和管理的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社会建设和管理的思想是具有巨大的科学价值的,毛泽东吸收和运用了他们的基本思想,结合我国的实际,在社会建设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
新中国成立之初,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始了我国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在基本上完成了国民经济恢复工作之后,毛泽东1954年6月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讲话中提出:"我们的总目标,是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1959年底至1960年初,毛泽东在读《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又进一步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之后,"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和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就成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根本任务。这个目标的确立,为新中国的社会管理活动奠定了基础,为中国人民指明了继续前进的方向。毛泽东在正确处理社会建设和管理中的各种管理问题上也进行了积极地探索,提出了 "不要四面出击"的策略、要协调好"十大关系"以及提出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除此之外,他还充分关注社会保障和就业问题,高度重视社会的稳定。
新中国成立初期,严重的失业问题对新生政权提出了挑战,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应对,来取一系列措施化解社会矛盾。1956年,中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和农民闹退社的风波,关于这次危机发生的原因,毛泽东和党中央进行了大概总结:第一,领导机关存在着官僚主义。第二,不能满足部分群众的利益要求。第三,政治思想教育做得不够。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和应对危机,他提出了一整套颇具特色的社会稳定思想,如消除官僚主义、发展经济、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等等。这对我们处理和应对当下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和各种社会管理危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从总体上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管理的思想是他们经过潜心研究并经过无产阶级运动反复实践检验的重大理论成果,尽管没有与我们今天理解的狭义的社会管理区分开来,但在这些广义的关于社会建设和管理的思想中,包含了丰富的狭义的社会管理思想,对我国当前社会管理的研究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杜.1995:294.
[2]列宁.列宁选集.第三版.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90.
[3]列宁.列宁选集.第二版.第3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416.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千历史问题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