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米:遗世独立的纳西村落

来源 :中国文化遗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promis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西族是聚居在我国滇西北及其周边地区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金沙江、雅砻江流域,包括自称“纳”“纳西”“纳日”“纳罕”“阮可”“玛丽玛莎”等族群,在史料中也被称为“么些”“麽些”“摩沙”等。
  纳西族地区分为东部和西部方言区。以永宁为代表的云南宁蒗和四川木里、盐源等地为东部方言区,主要居住着“纳日”族群(摩梭人),木楞房是他们的典型建筑形式。以丽江为代表的玉龙、香格里拉等地为西部方言区,主要居住着“纳西”、“纳罕”族群,典型建筑为汉式木构瓦房。居住在无量河边的“阮可”支系是人数较少的一个支系,他们的聚落和独特的土庄房,还鲜有人关注。
  据统计,油米村有71户,351人,隶属云南省宁蒗县拉伯乡加泽村,位于川滇分界线——无量河的河谷中,海拔约1900米,气候干热。从永宁乡翻越海拔近4300米的加泽雪山,约8小时车程可达油米村,途中偶有牦牛,不见人烟。
  油米村与邻近的树枝村、次瓦村构成了一个仅有三个姓氏的“阮可”聚居群。树枝村皆为石姓,次瓦村皆为杨姓,油米村三姓都有,但居住区相对独立。这里的纳西族信仰东巴教,有世传的东巴祭司和经文。据20世纪60年代的调查,杨姓家名“甲沙”,其东巴经文记载了27代祖先,第14代始居次瓦,第21代迁居油米;石姓家名“油若”,迁入加泽16代;杨姓本姓旺,家名“格木”,经文记载了27代祖先,在油米居住了5代。他们都从贡嘎岭以北迁来,在当地各族传说中是最早来此的民族之一。
  这支特殊的纳西族“阮可”人,他们的语言、文化介于丽江纳西族和摩梭人之间:他们和摩梭人一样有穿裤子、穿裙子的成年礼,和丽江纳西一样信仰东巴教,实行幼子继承、父子连名。“阮可”人分布在洛吉、拉伯、三坝等地,在东巴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李霖灿在《麽些象形文字标音文字字典》对东巴象形文字的研究中,根据文字的演变提出了一条麽些人(纳西族)迁徙的大致路线:从贡嘎山北面南迁至木里,分为两支:一支迁到永宁及木里、盐源一带,没有文字;另一支从无量河下游的“若喀”(即阮可)地区迁徙到北地(白地),再经宝山、丽江、南山进入鲁甸一带,这一支麽些人在阮可地区创造出了象形文字,年代在唐至明之间。
  油米村就属阮可(若喀)地区,处在纳西族迁徙和发展路径的上游,至今还保留着许多古老的事物,如脚钻、刮刀和独木梯等,这些工具在东巴文字中都有出现,在丽江地区已经很少见到了。老东巴兼木匠杨扎实说,村中木匠从前只有斧、锛、凿和刮刀,直到他父亲那一代,一个大理剑川的木匠才把推刨和框锯带到了这里。据李浈《中国传统建筑木作工具》一书中介绍,在中原文明史中,框锯在唐代就已经广泛使用,平推刨的出现不晚于南宋后期,到元明时已十分普及。
  油米村建筑特点
  油米村位于无量河东岸的陡坡上,房屋均为平顶、土石墙体的土庄房,沿等高线紧密排列,依地势朝向南或西南。土庄房一般为两层,一层关养牲畜,二层居住,入口在一层,以独木梯上下。房屋的核心空间是主室,室内一角设有火塘,内置一大一小两个三脚架。火塘角落的锅庄石是祖先之位,吃饭时,第一口饭菜必须祭祀锅庄石。火塘上方的天窗是室内唯一的窗户,村民们认为天窗下悬挂的木架不仅可以储存食物,也可以阻挡从天窗进来的鬼怪。木架上挂着的猪膀胱,一旦空气干燥就会鼓起,提示人们注意防火。火塘是房屋中最神圣的地方,不可跨越踩踏,否则就会冒犯祖先。
  火塘沿墙有两排木床,靠后墙的木床为尊,是男性长者的座位,靠侧墙的是晚辈和女性的座位。木床转角处有一个神龛,是神灵之位,是家长每日清晨念诵经文之处。土庄房屋顶上也有一个烧香台,插三叉戟和柏枝,祭祀的是胜利神。
  主室正中的柱子被称为“擎天柱”,柱头有一块云状的垫头板,象征苍天。中柱作为支撑天地的象征。这是东巴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认知意象。在东巴经文中,天地是靠中央的居那茹罗神山支撑起来的,日月都围绕其旋转。但这座神山并非天成,而是人工修建的,宇宙就像一个工程,通过一系列建造而形成(见田松《神灵世界的余韵
  纳西族:一个古老民族的变迁》,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油米土庄房里的中柱,是创始神话中天地秩序的建立过程在建筑中的模仿和重现。
  建造技艺与文化
  修建土庄房,最先筹备的是木料。伐木的年份要按东巴“巴格卜”计算,家长的年龄运行到木位的这一年不可伐木。农历八月木材成熟时,先由东巴向自然神祭祀,请它允许人类使用自然界的资源,才能开始采伐。砍树时,下斧东低西高,使树向东边倒为吉。房屋的中柱和垫头木,以及宅门和主室的门框必须从同一棵树上取料:上段做垫头木,中段做中柱,下段做门框。这棵树要仔细挑选:树干直,代表后人生得端庄;丫枝茂盛,代表人丁兴旺;松果又密又好,表示富有。沾过血的、被火烧过的木头部不能用,否则会给家里带来血光之灾和火灾。
  备好木料之后要选屋基。房屋选址时,家长先在几个备选地各捡一块石头,请大东巴和喇嘛挑选,被挑中的石头的所在地就是新房锅庄石和火塘的位置,以此为中心盖起整栋房子。火塘一般在房屋的东北角,水磨则朝北,挡住北方位置的水。房屋尺寸没有定数,按照材料和使用需求来决定,比如火塘的高度大致齐膝,木床的长度大约是小臂的10到12倍。
  房屋施工的顺序大致是破土、砌墙、下平、立大门、立中柱、冲墙、铺屋顶,工程大约需要一、两个月。一家修房造屋,全村各户都会来帮忙,由主人家供给伙食,不计报酬,各自以人工相互来往。建房时,破土、立大门、立中柱和新房落成都是重要的时间节点,有相应的仪式。例如破土动工的时候要杀一只羊,由东巴根据羊骨占卜吉凶,然后把两片肩胛骨分别送给大木匠和大石匠;入住新房时要举行盛大的生火仪式,持续3天,要杀一头猪和一只羊宴请亲朋乡邻,宾客们则送来盐、茶、粮食,向主人贺喜。
  “阮可”土庄房源流
  “阮可”地区虽处在东巴文化的发源地,但东巴经文对土庄房却并无明确记载。在纳西族的迁徙路线中,阮可地区上游的木里地区和下游的白地区域都普遍使用木楞房,这些木楞房在明清时期的纳西族史料中多有记载,在东巴经中,也有许多对木楞房的描写,如“藏族的老人去世了,在高大土坯房子下面去世了……纳西族的父亲去世了,在木楞房下面去世了”。可见,木楞房从东巴经文成型的唐宋时期一直到近现代都是纳西族普遍使用的一种典型建筑,而土庄房则是藏族的典型建筑。然而与藏族的相比,油米村的土庄房尽管建造体系与之类似,空间却迥然不同。油米村房屋中,由中柱、火塘、神龛构成的核心空间,与白地木楞房的核心空间是一致的。
  因此,笔者认为,“阮可”人的土庄房是纳西族木楞房建筑应对河谷地区的气候和资源形成的变体。一方面,木楞房极费木料,尤其是房板需要用生长在高海拔地区的杉木制作,在河谷地区采伐不易,生土更易获得。另一方面,河谷地区相对干燥,使用坡屋顶加速排水的需求并不迫切。油米的东巴经书中,记载过石砌墙脚、夯土墙体、屋面盖木板的建筑形式,今天油米的土掌房中,部分墙体还使用木楞搭建,这些可能都是木楞房体系遗留的痕迹。
  在建造形式的变化中,邻近的藏族土庄房提供了一种适应当地气候资源条件的体系,可能对阮可人的建筑产生了一定影响,但由火塘、神龛、中柱构成的核心空间却并没有随建造体系的变化而变化。这一空间与纳西族的精神信仰,以及对自然世界的秩序与结构认知密切相关,因此在信仰东巴教、实行父系继承的纳西族地区中一脉相承。建筑中的精神空间,比物质材料具有更强大的延续性。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责任编辑:文丹)
其他文献
摘要:《重庆抗战遗址保护利用规划》在对重庆抗战遗址保护成果资料研究分析基础上,对重庆抗战遗址价值进行评估,对其空间规划格局和风貌特色进行诠释。同时根据不同类型的重庆抗战遗址资源,针对性的提出再利用的原则、指导思想和利用方式。文中结合规划实施后已开展的保护再利用几几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实践经验,探索可惜鉴创新模式,提出保护与再利用的建议意见。  关键词:重庆;建筑遗产;利用;总体规划  重庆抗战时期的
期刊
今天的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坐落于原国立中央大学旧址之上,作为珍贵的校园建筑遗产,国立中央大学建筑群于1991年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近代优秀建筑,1992年被公布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上世纪初中国政府官办的第一所现代高等学府,其校园建设是当时教育转型初期办学思想的忠实体现,独特价值有别于同一时期的其他教会大学。  当秋色渐浓,暖黄的阳光洒进校园,由南门而
期刊
在东海之滨,鹭岛之南,素以“南方之强”而蜚声海内外的厦门大学,自然环境很美,五老凌霄,依山傍海;校园景观很美,湖光绿荫,凤凰花开;校舍建筑很美,古色古香,中西合璧。  厦门大学,是由毛泽东主席高度褒扬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于1921年创办的。他出资(或募捐)并亲自参与了厦门大学的选址与规划、设计与施工,兴建与监造的校园建筑,美观大方、典雅庄重、坚固科学、经济实用,以其鲜明
期刊
摘要:吴哥王朝创造了伟大的吴哥文明,并在今天暹粒市北郊的吴哥建筑群中得以保留。本文对吴哥的历史、吴哥王朝的信仰、建筑形制、石雕艺术等进行了介绍,展现了吴哥建筑群独特的宗教艺术内涵和石筑建筑艺术的魅力。  关键词:吴哥建筑群;吴哥窟,吴哥寺;“高棉的微笑”;宗教文化;石雕艺术  高棉(Khmer),是对柬埔寨的别称,因多民族国家中约占八成的人是高棉族而得名。高棉民族历史上经历扶南、真腊、吴哥王朝,一
期刊
马、牛、羊、鸡、狗和猪,是为六畜。这是我们的祖先在远古时期,根据自身生活的需要和对动物世界的认识程度,进行的一种有意识的选择,经过漫长岁月,逐渐将其驯化成为家畜。六畜各有所长,在悠远的农业社会里,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基本保障,世世代代与人和平相处,已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好伴侣。它们全都人选十二生肖中。其他六位是鼠、虎、兔、龙、蛇和猴,要么虚无缥缈,要么望而生畏,甚至有的还危害四方。  成千上万种类的动物
期刊
摘要:“考古遗址公园”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项目名称 已经成为中国文化遗产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涉及许多专题、但尚无探讨其名称悖论的研究成果。本文先以认可其名称为前提阐述了。‘考古遗址公园”的名称与译名、性质与功能、保护与规划?然舌以“圆明园遗址公园”为案例,分析“考古遗址公园”的名称悖论,并指出了由名称悖论导致的“遗址”(保护区)变顷为“公园”(休闲区)的严峻问题,与文化遗产的研究者与管理者商榷。  
期刊
摘要:文童依据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框架对当代文物睬护技术做了进一步的系统梳理与整体研究,探讨了技术应用的重点及边界。提出当代《物保护科技可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围绕价值发现、发掘领域的新技术:第二个层面是围绕价值保存、保护领域的新技术.第三个层面是围绕价值传播、利用领域的新技术。它们共同构成了新的文物保护技术体系框架。文化遗产价值发现、发掘领域相关新技术应用旨在真实、完整、高效的记录文化遗产珍贵
期刊
摘要:传统村落的自然和文化生态都相当脆弱,目前面临着严重的空心化、老龄化、城镇化等问题。传统村落作为一种文化景观,表层的文化形态是可视的有形物质表象,如村落的建筑形态、村民的发式服饰等;中层的文化结构是产生表层文化形态的行为,如村民的生产活动、村民的行为方式等;深层的文化内涵是导致中层文化结构的社会机制,如传统乡村的社区及其机能、世代相传的乡规民约、农业社会的生存智慧等。所以,需要通过系统地分层次
期刊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是国家首次以立法的方式确立有关抗战的重要纪念日,其意义可谓深远。  从1931年9月18日至1945年9月3日,14年间,中国人民为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战争给中国人民留下了无法忘却的伤痛,战争也在中华大地上刻下了不能抹去的
期刊
摘要:基于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分析表明,公众在参观文化遗产景点时,对各类项目的兴趣程度从文物本体到周边产品、娱乐消费项目依次降低。文化资本对一个人的考占遗址认知程度影响最大,印教育程度越高,越喜欢读书、旅游的人认知程度越高,收入水平则与遗址认知程度之间没有显著关联。同时,对于“公众”概念本身,通过因子分析进行兴趣类型的细化具体分成新兴技术、感触互动、宣传解说、娱乐消费四类,各类公众体现出不同特征,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