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衍与孟昶:亡国的“帝二代”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b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朝末年,四川前蜀与后蜀短暂出现又迅速灭亡,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两個不争气的“帝二代”。
  唐朝末年,统治无能,天下大乱,烽烟四起,群雄逐鹿。一时间,那些有权有势的节度史、刺史等,纷纷拥兵自重,自立山头。中国大地,出现了若干个小国。这个时期,盘踞四川的王建与孟知祥,也仿效中原诸侯的做法,在这里建立了他们的独立王国:前蜀和后蜀。不过,这两个独立王国,分别存在了18年和32年,就土崩瓦解了。

王衍:沉湎酒色招致亡国之祸


  公元907年九月,被唐昭宗封为司徒、蜀王的王建,脱离唐王朝的羁绊,自己称帝,建立了前蜀国。在位11年后,72岁的王建去世,他的三儿子王衍登上了皇位。其实,在王建的心目中,王衍是一个不堪大任的皇子。遗憾的是,他早年册封的太子王宗懿(元膺)因受徐瑶胁迫参与叛乱而被杀。在王衍生母徐妃和宰相张格的竭力推荐下,王建决定立王衍为太子。
  公元919年6月,18岁的王衍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刚刚登基没几天,他就下达了一道让众人莫名其妙的诏令选良家女20人备后官。一个皇宫已有佳丽数百人的小皇帝,皇位还没有坐稳,想的不是如何治国理政,居然是增加后宫女人的数量。当然,更让人咋舌的事情还在后头。第二年夏天刚过,王衍就提出要进行“北巡”。出发那天,随从的队伍“旌旗戈甲,百里不绝”。当然,北巡是假,游山玩水是真。到达广汉后,他就停下了脚步,与陪伴他的太监、宫女们终日“泛舟奏乐,饮宴弥日”;几个月后,王衍的队伍又到了川北重镇阆中。他流连忘返。他成天在嘉陵江上泛舟游玩,饮酒作乐,直到第二年3月,才返回成都。北巡的时间长达8个月之久。在此期间,既没有去看看边境兵士,也没有了解各地政务,而是沉湎于吃喝玩乐之中。
  就在王衍北巡之前,他就指示大臣们要为自己修建一座“宜华苑”,并赶在他回成都之前竣工。果然,在王衍返回成都时这座“延袤十里,土木之功,穷极奢巧”的宜华苑落成了。从此,这里成为他宴饮享乐之处。王衍还不满足,经常“夜宿倡家,饮于酒坊”,临走之时,还要在墙壁上题上“王一来也”几个字。有一年,王衍乘船游览浣花溪,正午时分,突然雷电交加,大雨倾盆,站在岸边看热闹的人,互相拥挤,结果好多人被挤下了河中,“溺者数千人”。但王衍丝毫没有半点怜悯之心,照常在船中饮酒作乐。
  由于王衍成天不务正业,不理政事,号称天府之国的四川,在他统治的七八年间,“林木皆枯,赤地千里”,民不聊生,饿殍遍野。听到王衍统治下的四川人心涣散,公元925年,唐庄宗李存勖决计收复四川,派遣魏王李继岌、枢密史郭崇韬率兵6万前往讨伐。王衍于是决定应战。据说他离开成都时,“天地冥晦,兵不成列,有群鸦泊于旗杆上,其鸣甚哀”。但没过多久,听说自己的兵士都不敢与唐军正面作战,他只好退回成都。看到唐军离成都不远了,王衍只好宣布投降,被唐庄宗封为安乐公,命其迁入洛阳。王衍于是带着自己的数千家人前往洛阳。结果走到西安时,年仅28岁的王衍就被杀死在驿站,前蜀国就此烟消云散了。
  王建墓地宫

孟昶:治国善始却不能善终


  就在前蜀国灭亡9年后的公元934年,时任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史大使的孟知祥,看到唐王朝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便皇袍加身,建立了后蜀国。不过,孟知祥在皇位上屁股还没坐热,就一命呜呼了,同年,他的儿子孟昶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孟昶刚登上宝座时,对自己的左右说,坚决不学前蜀国王衍“薄而好轻艳之辞”,要一心一意治理朝政,为民造福,让四川成为真正的天府之国。他这样说,也这样做。孟知祥信任的大臣李仁罕、张业不遵守法纪制度,大造房宅,夺人良田,挖人坟墓。孟昶便逮捕了李仁罕并将其杀掉。当听说眉州刺史申贵对待民众十分凶残,又十分贪婪后,孟昶罢了他的官,还将此人赐死。同时,他还在朝堂上设置“匦函”,即今天的“举报箱”,接受臣民投书,以便直接了解民情。
  孟昶的这几招,起到了杀一儆百的作用,官吏们有所收敛了。为了警示官员,孟昶又在公元941年写下了24句96字的《诫谕辞》:“朕念赤子,旰食宵衣。托之令长,抚养安绥。政在三异,道在七丝。驱鸡为理,留犊为规。宽猛所得,风俗可移。毋令侵削,毋使疮痍。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赋舆是切,军国是资。朕之爵赏,固不逾时。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为人父母,罔不仁慈。特为尔戒,体朕深思。”并将这一《诫谕辞》下发到各地,要求官员们牢记。值得一提的是,北宋灭蜀之后,宋太祖赵匡胤从孟昶的《诫谕辞》中重点摘录出4句,作为宋朝“官箴”:“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宋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宋太宗又将这一16字“官箴”命名为“戒石铭”,颁示天下,刻石立于全国各府州县衙门之中。
  在整饬吏治的同时,孟昶还大力发展生产,恢复经济。他下发了“赋役俱省”政令,减轻赋税,让老百姓休养生息;他颁布了劝农桑令,组织四川的老百姓,大力发展农业、蚕桑、纺织业。他还要求各级官员要把主要精力用在抓发展农业、蚕桑生产上来,让凋敝的四川经济尽快得到恢复,并将农桑生产的发展作为考核官员的指标。
  经过孟昶几年的治理,四川的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从此以后,孟昶忘记了前蜀国亡国的教训,与当年的王衍一样,沉醉于声色犬马之中了。公元944年,他下达诏令:大选良家子,以备后宫,而且规定入宫的女子年龄限定在15岁以上,20岁以下。同时,看到物资丰富了起来,孟昶也过上纸醉金迷的腐朽生活。不但皇宫布置富丽堂皇,连尿壶上也镶上金银宝石,其奢华可见一斑。同时,孟昶又迷恋上音乐,还经常亲自作词作曲,与艺人们一起演唱。过度沉湎于爱好之中的他,渐渐荒废了政务,后蜀国也渐渐走上衰败。
  公元965年,执政32年的孟昶在宋军大兵压境的情况下,宣布投降。接着,他被迁徙到宋王朝的首都开封,受到宋太祖赵匡胤的接见,封为秦国公。不久,年仅47岁的孟昶莫名其妙地“病”死了。
  历史就这么有趣。王衍与孟昶这两个“帝二代”,最后殊途同归,成为亡国之君,早早丢掉了自己的身家性命。
其他文献
一直以来,月亮都是人类的引导者。人类跟随月亮的运转来開展自己的生活,比如按照农历(阴历)来播种和收获。面对这轮月亮,是中国人将“赏月”变成了一项群体性活动,不仅从“月亮”中参悟了阴阳的生存法则,还根据月的盈缺规律精心设计自己的生活。安排耕耘播种收获的农事,调节人世间的悲欢离合,甚至婚丧嫁娶。
期刊
古代祀典,最隆重者,莫过于天地之祭;而在天地之祭的诸种祀仪中,最典型、最庄重者又莫过于封禅,“封禅”。堪称为中国古代民族或国家的最高祭典。古代帝王的封禅仪式,皆在泰山。“封禅仪式”亘古就有  何谓封禅?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云:“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日封。此泰山下小山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  通俗地理解,封禅即是人间帝王与天、地通话的一种神圣仪式。在泰山上筑土成坛,燔柴(烧
期刊
[中图分类号]F114;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623(2006)01-0073-05  2005年11月24~25日,第九届“东亚经济合作论坛”在广西南宁市举办。本次论坛由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和日本综合研究开发机构共同主办,并得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的大力支持。
期刊
10月份,全部国有工业企业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6320亿元,同比增长16.12。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8.08%,同比下降O.47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共完成出口交货值4319亿元,同比增长19.8%。  从主要行业看,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5.1%,纺织业增长16.4%,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8.8%,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9.1%,通用设备
期刊
月亮在古代的生活中是如此重要,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们望着同一轮明月,观察着同样的月面影像,却创造出不同的月亮别称和神话传说。嫦娥与蟾蜍  在我国古代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中,嫦娥奔月流传最广也最为深入人心。千百年来,每到中秋的夜晚,在皎洁的月色中,弥漫着桂花香的树下,总有孩子专心地倾听着美丽的嫦娥偷吃了不死药而奔向月亮的故事。  现代嫦娥奔月的故事来源于东汉张衡的《灵宪》,英雄射手羿为了成为长生不死
期刊
从古至今,从幻想为神到踏上月亮表面,人类对月亮的观察与探索,从未停止。从想象到探索  每当晴朗的夜幕降临,夜空中便有一处光明高悬,却不知为何物,这让人十分好奇。月初弯弯,月中圆圆,阴晴圆缺的朦胧变化更让它为自己平添了几分神秘魅力。  浙江余杭的良渚,蕴藏着公元前3300-2250年的文明。其中,中国历史博物馆藏的玉琮和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的玉镯上,都有一个图形,其含义至今未解。圆形纹的下方,一个类似
期刊
一位宫廷庸医害死两位皇帝,最终只是获罪戍边,得以保全性命。这其中又有什么内幕?  拜各種古装宫廷影视剧所赐,我们知道古代宫廷的御医是高风险职业。御医难当,那些制造了医疗事故的御医们自然是难免死路一条,可是凡事都有例外,在大明朝就有这么一位奇葩御医。  弘治十八年四月,北京天坛。  一位清瘦的中年人已经在天坛上枯坐了很久,他不时地擦拭额头的汗滴,抬头焦虑地望着天空,仿佛在等待着什么。突然电闪雷鸣,大
期刊
最近的网络热播剧《延禧攻略》让乾隆帝再一次成为众多女生心中的男神,他治国有方,所统治的时代与康熙、雍正时期并称“康乾盛世”。不过,乾隆辉煌的政绩中,也有遗憾之事。  最近的网络热播剧《延禧攻略》让乾隆帝再一次成为众多女生心中的男神,郎世宁笔下的乾隆画像满足了大众的这种想象,清秀的面庞下,透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自信。也难怪,在乾隆统治时期,国家总体安定,商品经济繁荣,民众生活质量有所改善,与康熙、雍正
期刊
在四川教育吏上.尊经书院开创了新式书院教育的先河。那么是谁创办了这所在四川乃至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书院呢?  尊经书院倡办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次年即建成开课,曾经培养出一大批政治上、学术上大名鼎鼎的人物,是四川清末维新运动的大本营和后来辛亥革命人士的摇篮。1902年,清廷“废科举,兴学堂”,废旧式书院改西式学堂,时任四川总督奎俊遂以尊经书院为基础,在原址合并新办的四川中西学堂(
期刊
[摘要]卷入高速城市化进程的村委会型社区正在从农村社区开始转变成为与居委会型社区并列的城市社区。村委会型社区同时保留了一些农村社区的体制遗产,主要是排他性的农村集体经济、福利制度和个人住房制度。这样,在流动人口聚集的村委会型社区中,形成了不同于居委会型社区的本地人口与外来人口之间的分割与分层。这意味着,由于村委会型社区的出现,中国城市社会正在从单一的城乡分割式“本地—外来”二元结构向“双二元”结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