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袖群体中,周恩来的人格无疑是最具魅力的。他大仁大义,大智大勇,具有超凡的气度和才华,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本文试着从大五人格理论的五个维度,分析周恩来伟大人格的养成之道,以便为现代领导干部提升自身修养提供学习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大五人格理论周恩来人格魅力
所谓人格是指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以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1]。这一理论主要研究有效的领导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个人特质。该理论认为有五项人格维度构成了所有人格因素的基础,并包括了人格当中的大多数明显变异。它们分别是:神经质(neuroticism)、外倾性(extraversion)、开放性(openness)、宜人性(agreeableness)和责任感(conscientiousness)。
本文从大五人格理论出发,以情绪调控力、外向性、经验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五方面基本人格要素为基础对周恩来总理的人格及其对政治领袖权威的影响进行分析,为培育具备外交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等新时代政治领袖的人格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3]。
(一)高度的情绪调控能力是周恩来人格魅力养成的必备条件
大五人格理论中的“神经质”所反映的是人的情感调节过程及体验消极情绪的倾向,而情绪稳定和调节能力作为与之相反的人格特质则反映了人的情绪稳定性。
1956年周恩来曾因实事求是地提出“反冒进”而受到毛泽东的严厉批评,尽管心情沉闷,但为了国家、民族和党的利益,他不计个人得失,勤恳工作,以尽量减少由于思想路线失误而带来的损失。1967年3月,林彪在他人怂恿下,节外生枝地到毛泽东那里告了周恩来的黑状。周恩来就此写了一封信给林彪,表明他完全接受主席和林彪的批评,并在信中保证“今后决不重犯”。
周恩来在责难与非议中仍然以全力维护党和国家的正常运转的为先,这种大度包容极具个人付出的超然心态和自我牺牲的高尚风范正是其具有高度情绪调控力的体现。
(二)适度的外向性是周恩来人格魅力养成的有利条件
外向性主要表示的是人际互动的频率和程度、对交往与刺激的需要及从中获得舒适感的能力。外向性高的人是比較主动、活泼、充满活力的,他们喜欢与人接触,经常受到积极情绪的感染。
周恩来知识渊博,但虚怀若谷;地位很高,却平易近人。凡和他交往过的人,无不被他伟大的人格吸引。解放前,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先生因抨击官僚资本而被逮捕。周恩来四外奔走,将他营救出来,但蒋介石禁止马先生一切工作往来导致其生活拮据。周恩来指示重庆的《新华日报》全文刊载马先生的《中国工业化与民主》一文,并致送最高稿酬,在当时国统区知识界传为佳话。
不难看出,周恩来待人处事之道既显现出其自身的磅礴气质,又表现出其由内而外的踏实谨慎,这种外向性形成了其独特的人格魅力,使其在群众中树立了威望。
(三)经验开放性是周恩来人格魅力养成的客观因素
经验开放性,即兴趣广泛、富于创造性、想象力,是大五人格中唯一一个与智力有关的因素。具备高经验开放性的人有着追求革新、善于塑造与创造、兴趣广泛等特点。
1920年冬周恩来赴欧洲勤工俭学,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和各种社会思潮作了进一步的研究与比较,终于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共产主义的信仰。他还十分注意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为推动全党实现毛泽东思想基础上的统一作出重要贡献。
周恩来身为一名政治领袖不仅仅简单地复制前人留下的经验,而是结合本国实际,以高度的革新意识和创造意识建设国家,其经验的开放性可见一斑。
(四)宜人性是周恩来人格魅力养成的根本要素。
宜人性主要涉及与他人和谐相处的特质。宜人性高的人是友好的、乐于助人的,为了别人的利益甘愿牺牲小我。
周恩来是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奠基者,他在国际上树立起新中国的威望,进行了长期艰巨的斗争。1955年4月的万隆会议,由于帝国主义的煽风点火,会议气氛一度相当紧张,周恩来尽力团结绝大多数与会代表,力排帝国主义对会议的干扰,调解某些与会国之间的分歧。周恩来的慷慨激昂发言博得亚非各发展中国家的称道。他所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进步人类的普遍支持。
周恩来以宜人性的人格品质作支撑,心为民所想、情为民所系,替民担忧、为民办事,赢得人民的广泛支持。
(五)尽责性是周恩来人格魅力养成的决定因素
尽责性指我们控制、管理和调节自身冲动的方式。尽责性可以说是对任何一名领导人的基本要求。
文革中,周恩来总理身处困境。尽管他极力反对“文革”,却也把全身心都投入到工作中去。据查,在他生命最后的一年半岁月里,虽然动了6次大手术、8次小手术,仍然同中央负责人谈话161次,会见外宾63次,与陪同人员谈话17次,在医院内外各开会20次,找人谈话7次。为人民“服役”这种强烈的责任心驱使着他上对中央、下对百姓负责,直到生命的尽头。
周恩来总理的人格精神对党、对人民、对后世已经产生并将继续产生深刻的影响,对于当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发挥着巨大的榜样效应和指导意义,成为塑造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动力。通过大五人格理论分析周恩来伟大的人格养成之道,为现代领导干部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提供了较强的参考,使他们成为廉洁奉公的领导者、知识渊博的领导者、高情商的领导者、开拓进取的领导者。
参考文献:
[1]张厚粲.大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
[2]《试论周恩来的人格精神》
[3]《政治领袖的人格与权威》
[4]《试论周恩来的人格魅力》
[5]周毅之.周恩来的行政哲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41,21,21.
[6]袁守芳,胡家模.周恩来的风格·作者题记之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
[7]蒋闯.变革型领导与大五人格研究述评[J].经济纵横,2010(6): 122.
[8]大五人格理论 _ 百度百科[EB/OL].http://baike.baidu. com/view/388796.htm.
[9]《日本人心目中的—周恩来》第157页、第150页.
关键词:大五人格理论周恩来人格魅力
所谓人格是指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以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1]。这一理论主要研究有效的领导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个人特质。该理论认为有五项人格维度构成了所有人格因素的基础,并包括了人格当中的大多数明显变异。它们分别是:神经质(neuroticism)、外倾性(extraversion)、开放性(openness)、宜人性(agreeableness)和责任感(conscientiousness)。
本文从大五人格理论出发,以情绪调控力、外向性、经验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五方面基本人格要素为基础对周恩来总理的人格及其对政治领袖权威的影响进行分析,为培育具备外交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等新时代政治领袖的人格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3]。
(一)高度的情绪调控能力是周恩来人格魅力养成的必备条件
大五人格理论中的“神经质”所反映的是人的情感调节过程及体验消极情绪的倾向,而情绪稳定和调节能力作为与之相反的人格特质则反映了人的情绪稳定性。
1956年周恩来曾因实事求是地提出“反冒进”而受到毛泽东的严厉批评,尽管心情沉闷,但为了国家、民族和党的利益,他不计个人得失,勤恳工作,以尽量减少由于思想路线失误而带来的损失。1967年3月,林彪在他人怂恿下,节外生枝地到毛泽东那里告了周恩来的黑状。周恩来就此写了一封信给林彪,表明他完全接受主席和林彪的批评,并在信中保证“今后决不重犯”。
周恩来在责难与非议中仍然以全力维护党和国家的正常运转的为先,这种大度包容极具个人付出的超然心态和自我牺牲的高尚风范正是其具有高度情绪调控力的体现。
(二)适度的外向性是周恩来人格魅力养成的有利条件
外向性主要表示的是人际互动的频率和程度、对交往与刺激的需要及从中获得舒适感的能力。外向性高的人是比較主动、活泼、充满活力的,他们喜欢与人接触,经常受到积极情绪的感染。
周恩来知识渊博,但虚怀若谷;地位很高,却平易近人。凡和他交往过的人,无不被他伟大的人格吸引。解放前,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先生因抨击官僚资本而被逮捕。周恩来四外奔走,将他营救出来,但蒋介石禁止马先生一切工作往来导致其生活拮据。周恩来指示重庆的《新华日报》全文刊载马先生的《中国工业化与民主》一文,并致送最高稿酬,在当时国统区知识界传为佳话。
不难看出,周恩来待人处事之道既显现出其自身的磅礴气质,又表现出其由内而外的踏实谨慎,这种外向性形成了其独特的人格魅力,使其在群众中树立了威望。
(三)经验开放性是周恩来人格魅力养成的客观因素
经验开放性,即兴趣广泛、富于创造性、想象力,是大五人格中唯一一个与智力有关的因素。具备高经验开放性的人有着追求革新、善于塑造与创造、兴趣广泛等特点。
1920年冬周恩来赴欧洲勤工俭学,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和各种社会思潮作了进一步的研究与比较,终于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共产主义的信仰。他还十分注意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为推动全党实现毛泽东思想基础上的统一作出重要贡献。
周恩来身为一名政治领袖不仅仅简单地复制前人留下的经验,而是结合本国实际,以高度的革新意识和创造意识建设国家,其经验的开放性可见一斑。
(四)宜人性是周恩来人格魅力养成的根本要素。
宜人性主要涉及与他人和谐相处的特质。宜人性高的人是友好的、乐于助人的,为了别人的利益甘愿牺牲小我。
周恩来是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奠基者,他在国际上树立起新中国的威望,进行了长期艰巨的斗争。1955年4月的万隆会议,由于帝国主义的煽风点火,会议气氛一度相当紧张,周恩来尽力团结绝大多数与会代表,力排帝国主义对会议的干扰,调解某些与会国之间的分歧。周恩来的慷慨激昂发言博得亚非各发展中国家的称道。他所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进步人类的普遍支持。
周恩来以宜人性的人格品质作支撑,心为民所想、情为民所系,替民担忧、为民办事,赢得人民的广泛支持。
(五)尽责性是周恩来人格魅力养成的决定因素
尽责性指我们控制、管理和调节自身冲动的方式。尽责性可以说是对任何一名领导人的基本要求。
文革中,周恩来总理身处困境。尽管他极力反对“文革”,却也把全身心都投入到工作中去。据查,在他生命最后的一年半岁月里,虽然动了6次大手术、8次小手术,仍然同中央负责人谈话161次,会见外宾63次,与陪同人员谈话17次,在医院内外各开会20次,找人谈话7次。为人民“服役”这种强烈的责任心驱使着他上对中央、下对百姓负责,直到生命的尽头。
周恩来总理的人格精神对党、对人民、对后世已经产生并将继续产生深刻的影响,对于当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发挥着巨大的榜样效应和指导意义,成为塑造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动力。通过大五人格理论分析周恩来伟大的人格养成之道,为现代领导干部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提供了较强的参考,使他们成为廉洁奉公的领导者、知识渊博的领导者、高情商的领导者、开拓进取的领导者。
参考文献:
[1]张厚粲.大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
[2]《试论周恩来的人格精神》
[3]《政治领袖的人格与权威》
[4]《试论周恩来的人格魅力》
[5]周毅之.周恩来的行政哲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41,21,21.
[6]袁守芳,胡家模.周恩来的风格·作者题记之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
[7]蒋闯.变革型领导与大五人格研究述评[J].经济纵横,2010(6): 122.
[8]大五人格理论 _ 百度百科[EB/OL].http://baike.baidu. com/view/388796.htm.
[9]《日本人心目中的—周恩来》第157页、第15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