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俗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它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历史岁月的积淀和岁月的变迁使得民俗具有厚重的历史性,表现出时空承继上的延绵不绝、血脉相连。”民俗不仅具有传承性,也会在现实社会情境下发生变化乃至变迁。
关键词:旅游;开发;村落;变化
民族地区的旅游开发往往立足于民俗,并把其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在笔者的田野点英各村和阳山村,两个村都注重开发白马藏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打造了“舞之乡”和“白马藏族风情园”两大旅游品牌,这些品牌的形成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对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社会文化产生影响。“从旅游目的地社会、人民的影响的视角出发,人类学者认为旅游是一种涵化和发展形式,它使目的地社会文化发生变化。”旅游开发对村落民俗的影响涉及物质、精神、社会、语言等各方面,深浅不一地呈现出旅游开发的“失序”的情形。
旅游开发的情形之下,民间信仰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英各村下勿角,表现之一是,为了旅游开发部分神庙被包装后作为旅游景点对游客开放。最明显的是负责管理邪神邪鬼的恶佛爷的庙子——老虎庙被包装,搭建了简易的木棚,绘制了神像并制作了介绍牌,作为景点对游客开放。旁边树间建了凉亭供游客休息,可以沿木梯上去,挂有写有“步步高登”的文字的木牌。这种开发突出老虎庙地位的同时也使其开始娱乐化。
英国学者泰勒指出万物有灵论有两个基本信条:“一是相信所有生物的灵魂在肉体死亡或消失之后能够继续存在;二是相信各种神灵可以影响和控制物质世界和人的今生来世,同时神灵和人是想通的,人的行为会引起神灵的高兴或不悦”。根据学者的研究,白马藏族信奉万物有灵的观念,所以在他们看来,山、树等都具有灵力。
在旅游开发的情形之下,这种观念弱化甚至消失,他们所表现出的行为已经很少或不再考虑神灵对自身生活的物质世界和今生今世的影响,也很少考虑自己行为所引起的神灵的态度如何。然而村民的议论又向我们暗示了村民对旅游开发后出现的灾祸存在疑惑。在旅游开发的情形下,村民一方面参与着旅游接待弱化信仰来获得经济利益,同时心中又反思自己的行为,在信仰上处于心存疑惑而又无所适从的境地。
同时,这种情形主要出现在老年人中,年轻人并不是这样,他们对于村寨庙子的神圣感渐渐发生改变,对老年人说的并不总是听从。笔者调查发现,白母广场旁的供奉有有青岩爷神、九天神母、上天同志等白马藏族原始宗教神的白马神庙在旅游开发后新修了房子,旁边的树枝上挂了红,专门制作了介绍牌来介绍。旅游合作社负责人介绍说,白马神庙不对游客开放。许多年之后,对于这一旅游村寨来说,白马神庙是否开放是未知的。因为伴随着旅游开发的进程,信仰的神圣感会消弱甚至消失,相关事物很大程度上会变成供游客娱乐和观赏的民俗产品。
由此可见,旅游接待中会呈现出一种明显的秩序。合作社负责人负责接洽游客,跳舞者(皆为男性)各司其职,年龄小的跳小鬼,狮子头、虎头等面具佩戴者和乐器伴奏者各司其职。年轻女性负责挂红,敬酒等。其余按性别与年龄列队欢迎很明显,在旅游接待中中年人和青年人占据重要位置,女性被推到了面对游客的前台。旅游合作社的负责人扮演着主导全局的重要角色。
总之,可以看到旅游接待中展现的是村落变动的新秩序。这种秩序不再以家庭为中心一家人围在火塘旁的状态,而是按照性别、年龄、旅游接待中担当的角色进行重新组合。此时的场合已经走出家庭的界限,是在公共接待的广场之中。在这里,家里享有尊位的老人很可能就成了一个普通表演者,很难主导其它家庭成员的活动,因为此时的秩序有旅游合作社的负责人们进行安排;同时能够讲汉语的村民能够与游客进行交流,他们多是青少年和合作社负责人,老年人大多处于失语状态。
参考文献;
1.钟敬文:《民俗学概论》,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第1页。.
2.段炳昌秦一超黄静华《存留于变异:现代化大潮中中国少数民族村寨民俗——中国民族村寨民俗专题研究》,载《中国民族村寨研究》,张跃主编,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69页。.
3.宗晓莲《西方旅游人类学研究述评》,载《民族旅游的人类学透视》,张晓萍主编,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5页。.
4.藏历年时间分布在藏历一月前后,相当于春节前十二月廿九日至春节前的初七。.
5.本文传统节日指的是旅游开发前当地居民过的节日,其中包括受周边民族影响而兴起的节日。.
6.作为接待的节日,既包括游客旅游的情形,也包括政务考察的情形。.
7.此研究的选取时段为2008年旅游开发至今;此表根据笔者的田野调查资料制作,制作时间:2012年10月3日。.
8.罗曲:《民俗学概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154页。.
9.这也许有笔者调查时间接近中秋节的因素。.
10.钟敬文:《民俗学概论》,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第131页。.
11.董晓萍:《田野民俗志》,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424页。.
12.《“舞之乡·欢乐白马”原生态实景歌舞晚会节目单》,英各村旅游合作社提供,打印资料。.
关键词:旅游;开发;村落;变化
民族地区的旅游开发往往立足于民俗,并把其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在笔者的田野点英各村和阳山村,两个村都注重开发白马藏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打造了“舞之乡”和“白马藏族风情园”两大旅游品牌,这些品牌的形成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对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社会文化产生影响。“从旅游目的地社会、人民的影响的视角出发,人类学者认为旅游是一种涵化和发展形式,它使目的地社会文化发生变化。”旅游开发对村落民俗的影响涉及物质、精神、社会、语言等各方面,深浅不一地呈现出旅游开发的“失序”的情形。
旅游开发的情形之下,民间信仰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英各村下勿角,表现之一是,为了旅游开发部分神庙被包装后作为旅游景点对游客开放。最明显的是负责管理邪神邪鬼的恶佛爷的庙子——老虎庙被包装,搭建了简易的木棚,绘制了神像并制作了介绍牌,作为景点对游客开放。旁边树间建了凉亭供游客休息,可以沿木梯上去,挂有写有“步步高登”的文字的木牌。这种开发突出老虎庙地位的同时也使其开始娱乐化。
英国学者泰勒指出万物有灵论有两个基本信条:“一是相信所有生物的灵魂在肉体死亡或消失之后能够继续存在;二是相信各种神灵可以影响和控制物质世界和人的今生来世,同时神灵和人是想通的,人的行为会引起神灵的高兴或不悦”。根据学者的研究,白马藏族信奉万物有灵的观念,所以在他们看来,山、树等都具有灵力。
在旅游开发的情形之下,这种观念弱化甚至消失,他们所表现出的行为已经很少或不再考虑神灵对自身生活的物质世界和今生今世的影响,也很少考虑自己行为所引起的神灵的态度如何。然而村民的议论又向我们暗示了村民对旅游开发后出现的灾祸存在疑惑。在旅游开发的情形下,村民一方面参与着旅游接待弱化信仰来获得经济利益,同时心中又反思自己的行为,在信仰上处于心存疑惑而又无所适从的境地。
同时,这种情形主要出现在老年人中,年轻人并不是这样,他们对于村寨庙子的神圣感渐渐发生改变,对老年人说的并不总是听从。笔者调查发现,白母广场旁的供奉有有青岩爷神、九天神母、上天同志等白马藏族原始宗教神的白马神庙在旅游开发后新修了房子,旁边的树枝上挂了红,专门制作了介绍牌来介绍。旅游合作社负责人介绍说,白马神庙不对游客开放。许多年之后,对于这一旅游村寨来说,白马神庙是否开放是未知的。因为伴随着旅游开发的进程,信仰的神圣感会消弱甚至消失,相关事物很大程度上会变成供游客娱乐和观赏的民俗产品。
由此可见,旅游接待中会呈现出一种明显的秩序。合作社负责人负责接洽游客,跳舞者(皆为男性)各司其职,年龄小的跳小鬼,狮子头、虎头等面具佩戴者和乐器伴奏者各司其职。年轻女性负责挂红,敬酒等。其余按性别与年龄列队欢迎很明显,在旅游接待中中年人和青年人占据重要位置,女性被推到了面对游客的前台。旅游合作社的负责人扮演着主导全局的重要角色。
总之,可以看到旅游接待中展现的是村落变动的新秩序。这种秩序不再以家庭为中心一家人围在火塘旁的状态,而是按照性别、年龄、旅游接待中担当的角色进行重新组合。此时的场合已经走出家庭的界限,是在公共接待的广场之中。在这里,家里享有尊位的老人很可能就成了一个普通表演者,很难主导其它家庭成员的活动,因为此时的秩序有旅游合作社的负责人们进行安排;同时能够讲汉语的村民能够与游客进行交流,他们多是青少年和合作社负责人,老年人大多处于失语状态。
参考文献;
1.钟敬文:《民俗学概论》,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第1页。.
2.段炳昌秦一超黄静华《存留于变异:现代化大潮中中国少数民族村寨民俗——中国民族村寨民俗专题研究》,载《中国民族村寨研究》,张跃主编,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69页。.
3.宗晓莲《西方旅游人类学研究述评》,载《民族旅游的人类学透视》,张晓萍主编,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5页。.
4.藏历年时间分布在藏历一月前后,相当于春节前十二月廿九日至春节前的初七。.
5.本文传统节日指的是旅游开发前当地居民过的节日,其中包括受周边民族影响而兴起的节日。.
6.作为接待的节日,既包括游客旅游的情形,也包括政务考察的情形。.
7.此研究的选取时段为2008年旅游开发至今;此表根据笔者的田野调查资料制作,制作时间:2012年10月3日。.
8.罗曲:《民俗学概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154页。.
9.这也许有笔者调查时间接近中秋节的因素。.
10.钟敬文:《民俗学概论》,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第131页。.
11.董晓萍:《田野民俗志》,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424页。.
12.《“舞之乡·欢乐白马”原生态实景歌舞晚会节目单》,英各村旅游合作社提供,打印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