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村里来了个女教师
秀山县境内有座桥堡山,巍峨雄壮,突兀荒凉。
山一直绵延到湖南,以流经秀山保安乡龙家村四川河组的四川河为界,那边是湖南省保靖县清水坪镇坝木村。
1986年,石元英嫁到了四川河组,而正在这时,四川河组龙家村小的老师嫁出山外,40多个学生面临失学,学区领导对石元英说,你就来教书吧。
四川河组很穷,龙家村小学是村里惟一一所学校,收一、二年级学生,全校一名教师,两个年级的所有课程一肩挑,学生读完二年级,识得几个字,就算毕业。石元英很不情愿,这所学校,不是她施展“献身教育事业”抱负的地方,然而,她想到了脚下这因缺少文化越来越穷的山村,想到了这里的乡亲和娃娃们渴求读书的眼神,她的心软了。
背着简单的行李,她来到了龙家村小。而她到龙家村小的第二年,这所小学就被撤消了。为了解决四川河组40多名学生读书的问题,上级与四川河对岸的湖南省保靖县协商,请坝木小学接收这边的孩子读书。保靖县要求秀山县派一名教师到坝木小学任教。就这样,石元英手执教鞭,带着40多个学生,每天从秀山到湖南,成了一名跨省执教的老师。
18年来,河两岸的乡亲们长年累月看到这样一幅风景:天蒙蒙亮,石老师带着40多个孩子来到河边,脱掉鞋袜,挽起裤脚,背上背一个、手里牵一个学生过河,一趟一趟往返,直到所有孩子到了对岸。下午放学后,这队人马又以同样的方式涉水回家。
女教师背上的孩子
春夏,四川河的洪水来得快,来得猛,已经夺去了8个孩子和大人的生命,而这河,是石元英和她的40多个学生每天两次必须跨越的。
1990年端午节前一天,倾盆大雨连下4个多小时,石老师带着孩子来到河边,当她背起最后一个孩子走到河中央时,突然,上游洪水汹涌而来,一根两米多长木头顺水直冲而下。情急之中,她反手搂紧背上的孩子,立在水中央,紧盯着顺流冲来的木棒,就势将身子猛地一晃,木棒擦身而过,她右小腿一阵钻心地痛,上了岸后,才发现小腿上一大块皮肉搭在一边……
接下来不久的一个雨天,石老师和孩子们经过一个叫里外城的地方时,突遇山体滑坡,泥石流挡住去路,路的外边是湍急的河水,那天,她的儿子也在一路,她背起一个比儿子小一点的学生,让同样年幼的儿子跟在身后,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泥浆中行走。突然,儿子滑到,眼见就要被河水卷走,一个六年级学生眼疾手快,一把将他拖住。
石元英的心“忽”地飞到半空中,然后又重重跌回胸膛,她哭了。
晚上,她看着熟睡的儿子,心里阵阵后怕,她想到了放弃,一名代课老师,收入微薄,却要冒如此的危险,值吗?但她最终叹了一口气:自己不干,谁来干呢?
18年,数千次往返四川河,风里浪里,石元英不知多少次摔倒,但从没有一个学生受伤。
由于长年累月背学生过河,石元英患上严重风湿病,腿常常痛得钻心。随着年岁增长,她夏天必须穿长裤,一到秋天就要烤火,不然就站不起来,冬天到学校,她总是提着火炉涉水上课。
1997年10月的一天,她的腿痛得站立不住,靠在讲桌边上完课,不得不向医院走去,走了几步就趴在地上起不来了,她向医院慢慢爬,两公里路,足足爬了3个小时,当她一身汗一身泥地出现在医院门口时,医生们惊呆了,他们都认识这个10多年来背学生过河的女教师,眼里无不泪水涌动。
石元英倒下了,山寨里的乡亲四处为她找医生,学生为她采来野花,家长为她提来鸡蛋、白糖。
“病床上3个月,是我一生中最为感动的日子。”3个月后,因翻身困难、身上长褥疮脱了一层皮的石元英笑着说。
石元英的精神感动了丈夫王焕林。1990年代中的一个汛期,这个种田的农民心疼妻子,竟突发奇想,将自家挞谷子用的谷斗搬到河边,翻过来当成小舟,将学生送到对岸。此后,每遇山洪,王焕林便和村民早早将谷斗搬到河边等候学生。10多年来,石家用坏了六七个谷斗。
她是村民的福气
尽管一直是个拿工资的代课老师,但石元英家里却十分贫寒,连买化肥、农药都常借贷,教了一辈子书,常年是一身洗得发白的土布衣服,一双黄色的穿了孔的解放鞋。
石元英的大儿子在30多里外的中学读书时,一周回一次家,石元英从没给孩子拿过车钱,孩子每周都得走3个多小时的山路。有一年酷暑,孩子实在太累,在一个山泉边喝了水后,睡着了,到晚上,石元英还没看到孩子回来,急着去寻,在路上接到摸黑回家的儿子,听说是半路睡着了,她心疼得像针扎一样,但她仍没钱给儿子坐车。她的钱除了家里的必须开支外,就全投到学生身上了。
1995年秋季开学的时候,教室里少了杨秀兵。晚上,石元英来到杨家,看到空荡荡的屋里,杨秀兵独自坐在床边,点着煤油灯看书,她的眼睛湿润了。
原来,杨秀兵的父亲外出打工遇车祸去世,母亲患精神病丢下他走了。杨秀兵吃饭都成问题,更何况学费。
石元英抹着泪把杨秀兵领回家。从那以后,杨秀兵再没有缺一次课。
而石元英一月仅100多元工资,家里有一个生病的老人、身体不好的丈夫和两个读书的儿子,后来又添了杨秀兵。
“你看鸭子的脚都冷红了,还在水里找吃的,你要像鸭子那样发奋读书。”石元英说这是她曾经的老师对她说的,“我的老师教会了我这种精神,我也要教会我的学生这种精神。”
她教书十分认真,课堂上如此,回到家在地里干农活,有学生拿着书本找来,她也放下锄头,耐心解答。多年来,石老师教的学生,在县里统考拿前三名。
“有石老师后,我们四川河组变了大样!”龙家村支部书记龙兴洲感叹,“她是村民的福气!”自石元英来后,四川河组小孩入学率达100%,全部小学毕业生都升入初中,不少人中学毕业后还学了技术外出打工,打工的钱让不少村民住上了新房。
如今,石元英背过的学生有28人考上大学,5人考上了研究生,其中,有一个考上了北京大学。为此,保靖县奖励了石老师所在小学1万元人民币。
1997年,石元英从民办教师转为国家正式教师,工资提高到300多元,但是,她的腿几乎每月要花去上百元,家里仍是捉襟见肘,对此,石元英毫无怨言。她拍打着夏日里还裹着三条裤子的腿直笑:“不背学生过河,也难保自己不患风湿。”
石元英先后20多次被秀山、保靖两县评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和“师德标兵”,8次获政府嘉奖,2004年9月被评为“重庆市优秀教师”,而石元英觉得,她得到的最大奖励是,2005年,在湖南和重庆双方政府努力下,四川河上终于架起了一座友谊桥,孩子读书再不用趟水过河。
有人说,这座桥,是石元英用身躯驮起来的。
秀山县境内有座桥堡山,巍峨雄壮,突兀荒凉。
山一直绵延到湖南,以流经秀山保安乡龙家村四川河组的四川河为界,那边是湖南省保靖县清水坪镇坝木村。
1986年,石元英嫁到了四川河组,而正在这时,四川河组龙家村小的老师嫁出山外,40多个学生面临失学,学区领导对石元英说,你就来教书吧。
四川河组很穷,龙家村小学是村里惟一一所学校,收一、二年级学生,全校一名教师,两个年级的所有课程一肩挑,学生读完二年级,识得几个字,就算毕业。石元英很不情愿,这所学校,不是她施展“献身教育事业”抱负的地方,然而,她想到了脚下这因缺少文化越来越穷的山村,想到了这里的乡亲和娃娃们渴求读书的眼神,她的心软了。
背着简单的行李,她来到了龙家村小。而她到龙家村小的第二年,这所小学就被撤消了。为了解决四川河组40多名学生读书的问题,上级与四川河对岸的湖南省保靖县协商,请坝木小学接收这边的孩子读书。保靖县要求秀山县派一名教师到坝木小学任教。就这样,石元英手执教鞭,带着40多个学生,每天从秀山到湖南,成了一名跨省执教的老师。
18年来,河两岸的乡亲们长年累月看到这样一幅风景:天蒙蒙亮,石老师带着40多个孩子来到河边,脱掉鞋袜,挽起裤脚,背上背一个、手里牵一个学生过河,一趟一趟往返,直到所有孩子到了对岸。下午放学后,这队人马又以同样的方式涉水回家。
女教师背上的孩子
春夏,四川河的洪水来得快,来得猛,已经夺去了8个孩子和大人的生命,而这河,是石元英和她的40多个学生每天两次必须跨越的。
1990年端午节前一天,倾盆大雨连下4个多小时,石老师带着孩子来到河边,当她背起最后一个孩子走到河中央时,突然,上游洪水汹涌而来,一根两米多长木头顺水直冲而下。情急之中,她反手搂紧背上的孩子,立在水中央,紧盯着顺流冲来的木棒,就势将身子猛地一晃,木棒擦身而过,她右小腿一阵钻心地痛,上了岸后,才发现小腿上一大块皮肉搭在一边……
接下来不久的一个雨天,石老师和孩子们经过一个叫里外城的地方时,突遇山体滑坡,泥石流挡住去路,路的外边是湍急的河水,那天,她的儿子也在一路,她背起一个比儿子小一点的学生,让同样年幼的儿子跟在身后,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泥浆中行走。突然,儿子滑到,眼见就要被河水卷走,一个六年级学生眼疾手快,一把将他拖住。
石元英的心“忽”地飞到半空中,然后又重重跌回胸膛,她哭了。
晚上,她看着熟睡的儿子,心里阵阵后怕,她想到了放弃,一名代课老师,收入微薄,却要冒如此的危险,值吗?但她最终叹了一口气:自己不干,谁来干呢?
18年,数千次往返四川河,风里浪里,石元英不知多少次摔倒,但从没有一个学生受伤。
由于长年累月背学生过河,石元英患上严重风湿病,腿常常痛得钻心。随着年岁增长,她夏天必须穿长裤,一到秋天就要烤火,不然就站不起来,冬天到学校,她总是提着火炉涉水上课。
1997年10月的一天,她的腿痛得站立不住,靠在讲桌边上完课,不得不向医院走去,走了几步就趴在地上起不来了,她向医院慢慢爬,两公里路,足足爬了3个小时,当她一身汗一身泥地出现在医院门口时,医生们惊呆了,他们都认识这个10多年来背学生过河的女教师,眼里无不泪水涌动。
石元英倒下了,山寨里的乡亲四处为她找医生,学生为她采来野花,家长为她提来鸡蛋、白糖。
“病床上3个月,是我一生中最为感动的日子。”3个月后,因翻身困难、身上长褥疮脱了一层皮的石元英笑着说。
石元英的精神感动了丈夫王焕林。1990年代中的一个汛期,这个种田的农民心疼妻子,竟突发奇想,将自家挞谷子用的谷斗搬到河边,翻过来当成小舟,将学生送到对岸。此后,每遇山洪,王焕林便和村民早早将谷斗搬到河边等候学生。10多年来,石家用坏了六七个谷斗。
她是村民的福气
尽管一直是个拿工资的代课老师,但石元英家里却十分贫寒,连买化肥、农药都常借贷,教了一辈子书,常年是一身洗得发白的土布衣服,一双黄色的穿了孔的解放鞋。
石元英的大儿子在30多里外的中学读书时,一周回一次家,石元英从没给孩子拿过车钱,孩子每周都得走3个多小时的山路。有一年酷暑,孩子实在太累,在一个山泉边喝了水后,睡着了,到晚上,石元英还没看到孩子回来,急着去寻,在路上接到摸黑回家的儿子,听说是半路睡着了,她心疼得像针扎一样,但她仍没钱给儿子坐车。她的钱除了家里的必须开支外,就全投到学生身上了。
1995年秋季开学的时候,教室里少了杨秀兵。晚上,石元英来到杨家,看到空荡荡的屋里,杨秀兵独自坐在床边,点着煤油灯看书,她的眼睛湿润了。
原来,杨秀兵的父亲外出打工遇车祸去世,母亲患精神病丢下他走了。杨秀兵吃饭都成问题,更何况学费。
石元英抹着泪把杨秀兵领回家。从那以后,杨秀兵再没有缺一次课。
而石元英一月仅100多元工资,家里有一个生病的老人、身体不好的丈夫和两个读书的儿子,后来又添了杨秀兵。
“你看鸭子的脚都冷红了,还在水里找吃的,你要像鸭子那样发奋读书。”石元英说这是她曾经的老师对她说的,“我的老师教会了我这种精神,我也要教会我的学生这种精神。”
她教书十分认真,课堂上如此,回到家在地里干农活,有学生拿着书本找来,她也放下锄头,耐心解答。多年来,石老师教的学生,在县里统考拿前三名。
“有石老师后,我们四川河组变了大样!”龙家村支部书记龙兴洲感叹,“她是村民的福气!”自石元英来后,四川河组小孩入学率达100%,全部小学毕业生都升入初中,不少人中学毕业后还学了技术外出打工,打工的钱让不少村民住上了新房。
如今,石元英背过的学生有28人考上大学,5人考上了研究生,其中,有一个考上了北京大学。为此,保靖县奖励了石老师所在小学1万元人民币。
1997年,石元英从民办教师转为国家正式教师,工资提高到300多元,但是,她的腿几乎每月要花去上百元,家里仍是捉襟见肘,对此,石元英毫无怨言。她拍打着夏日里还裹着三条裤子的腿直笑:“不背学生过河,也难保自己不患风湿。”
石元英先后20多次被秀山、保靖两县评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和“师德标兵”,8次获政府嘉奖,2004年9月被评为“重庆市优秀教师”,而石元英觉得,她得到的最大奖励是,2005年,在湖南和重庆双方政府努力下,四川河上终于架起了一座友谊桥,孩子读书再不用趟水过河。
有人说,这座桥,是石元英用身躯驮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