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资本密集型企业对带动鄂尔多斯城市发展及提高内蒙古自治区全区经济活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近年来国际与国内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化,鄂尔多斯市经济受到资本市场变化的巨大影响,逐渐凸显出各种问题,引发这些问题的“人”的因素引起了企业经营者乃至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因此如何进行资本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源结构调整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鄂尔多斯市;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一、引言
自国家推行西部大开发政策以来至今,中国西部各地区因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相对较少的人口负担,为资本密集型产业特别是从事该产业的中小型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契机,鄂尔多斯市借助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得到了长足发展。这些如雨后春笋崛起的资本密集型企业,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近年来国际与国内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化,鄂尔多斯市经济受到资本市场变化的巨大影响,其原因来自多方面,本文对影响其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因素进行探索和分析,运用观察法、文献研究法、定性分析法等针对鄂尔多斯市资本密集型企业面临的人力资源危机,进行理性的思考,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举措。
二、鄂尔多斯市资本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与面临的问题
(一)外部环境。运用产业群聚理论分析鄂尔多斯资本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源的外部环境。影响产业群聚的主要因素是:地区企业数量、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与R&D 成本成负相关,高的人力资本意味着较低的R&D 成本)、消费者购买力、交通运输条件及政府投入等,其中政府投入发挥对经济环境的建构作用。
(1)劳动力迁移的影响。东部沿海地区涵括技术密集、资本密集以及劳力密集等产业群聚,被视为世界制造业中心,FDI大量进入,全国80%以上的外资企业对外出口加工都集中在此地区,成为国际产业分工一环。因此,劳动力普遍向中国东南部迁移,形成了“孔雀东南飞”的局面,使得西部人才大量流失,对处于西部地区的鄂尔多斯市人才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2)国家的政策与投入。国家近十年对西部教育的投入超过百亿元,同时推出的“西部人才发展战略”,每年为西部发展输送百万人才,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西部人才流失的问题。据统计,2014年内蒙古人才流入与流出之比为4∶1,与2000年统计的人才流入与流出之比为1∶10的状况相较,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许多地区和单位出现了人才凈流入的可喜局面。
(二)产业结构与各产业劳动力资源分配情况。(1)资源优势带来的以资本密集型产业为导向的经济增长。鄂尔多斯市以其丰富的矿产资源闻名全国,鄂尔多斯境内地下有储量丰厚的能源矿产资源,目前,已经发现的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重要矿产资源有12类35种。已探明天然气储量约1880亿立方米,占全国三分之一。已探明稀土高岭土储量占全国二分之一。全市已探明煤炭储量1496亿多吨,约占全国总储量的1/6,石油储量已探明3.7亿吨之多,此外还有丰富的工业原料资源。
其经济发展主要以资源输出为支柱而且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劳动力配置也出现了“偏二(偏向于第二产业)”现象。鄂尔多斯经济以资源为主导的第二产业为支柱发展,其中行业中得企业对其产值的增长扮演者重要角色。过多的劳动力从事于第二产业,严重的轻视了第一、三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导致两地粮油食品价格飞涨,服务行业收费较高,大多数与居民息息相关的生活必备用品价格高昂,导致多数市民每周驱车到数百公里之外的北京、呼和浩特、包头等地购买生活必需品,有些市民甚至直接举家迁往,造成当地相对高素质人口的流失。
(2)劳动力资源分配情况。各产业劳动者的配置是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率的一个重要指针,极其准确的反应了当地人力资源的优劣,也决定着相应产出的大小多少。如果用I1,I2,I3分别表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中的劳动者, 并用P表示固定资产的投入, 那么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
Q= BI1a I2b I3c PH
式中a、b、c、H分别表示I1、I2、I3、P的产出弹性, 在一定的时期内, 它们与B一同可视为常数。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人力资源在三个产业中的配置是否合理是否优化是由当地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并且也只有在从事各产业的劳动者的边际生产力为0时,各产业劳动者的配置比例才是最合理的最优化的。内蒙古鄂尔多斯第一、三产业劳动者的产出弹性指数都为正数,两个产业还可以继续增加劳动力的投入,而第二产业劳动者的产出弹性都已经为负数,而相应的该产业的劳动者已出现过剩的现象。
三、鄂尔多斯市资本密集型企业人才管理的举措
面对如此严峻的人力资源危机,重视人力资源教育,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推动产业转型,是鄂尔多斯市吸纳人才的必经之路。
(一)优化产业结构,不断推动经济转型与升级。进行相应的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劳动者在各行业中的配置也是至关重要的。从本地自然资源的优势和特色出发,充分考虑到本地区人力资源的供给状况,加大政府工作的引导,在第一、三产业加大投入力度,多方面的创造就业机会和岗位。加快企业多元化经营和增长方式转型,有利于加快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推动人力资源的优化。
(二)改善人力资源分配结构。(1)重视应用技术型职业教育,促进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在保证能源生产的前提下,推进应用技术型职业教育,使其不断与行业发展并驾齐驱,这就要求政策与职业教育和经济运行相配套,是各部门统筹安排、相互配合的系统工程。运用创新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良好的培训机制与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理念,培养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各产业人才。既使人才在实践中得到了提升,又为企业文化的塑造投入了积极因素,达到企业与人才的双赢,使人力资源得到可持续发展。(2)优化人力资源利用率。由于当地长期以来以资源为核心的人力资源分配模式,使得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以短期的从业技能类培训为主的教育模式。因此,要不断完善加强劳动者的科学管理系统,在制度方面就要以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为前提,推行职员和干部的考核制度,实施能者上的原则。既要破除人才选用的地域封闭和部门分割的落后观念,同时也要引入竞争机制,最大限度的发挥人才的潜能,使得人力资源分配达到最佳状态。
人力资源开发投入是手段也是目的,物质资本投入是实现人力资源开发的手段,手段要服从与目的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地区人口素质的提高以及人自身的全面发展。
结论:解决一切城市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核心都是要解决人的问题,资本密集型企业的发展无疑是城市发展与区域发展的一个闪光点,并将在未来的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管理者素质,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利用,不断推动教育转型与经济模式升级,改变当下人力资源分配中的不均衡因素,才能不断促进地区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孟祥林:《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2] [中]龚一萍.人性化管理: 理论层面的探讨[J].经济经纬,2006(4):100 - 104.
[3] [中]《2014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年鉴》[M],内蒙古统计出版社,2014
关键词:鄂尔多斯市;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一、引言
自国家推行西部大开发政策以来至今,中国西部各地区因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相对较少的人口负担,为资本密集型产业特别是从事该产业的中小型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契机,鄂尔多斯市借助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得到了长足发展。这些如雨后春笋崛起的资本密集型企业,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近年来国际与国内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化,鄂尔多斯市经济受到资本市场变化的巨大影响,其原因来自多方面,本文对影响其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因素进行探索和分析,运用观察法、文献研究法、定性分析法等针对鄂尔多斯市资本密集型企业面临的人力资源危机,进行理性的思考,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举措。
二、鄂尔多斯市资本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与面临的问题
(一)外部环境。运用产业群聚理论分析鄂尔多斯资本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源的外部环境。影响产业群聚的主要因素是:地区企业数量、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与R&D 成本成负相关,高的人力资本意味着较低的R&D 成本)、消费者购买力、交通运输条件及政府投入等,其中政府投入发挥对经济环境的建构作用。
(1)劳动力迁移的影响。东部沿海地区涵括技术密集、资本密集以及劳力密集等产业群聚,被视为世界制造业中心,FDI大量进入,全国80%以上的外资企业对外出口加工都集中在此地区,成为国际产业分工一环。因此,劳动力普遍向中国东南部迁移,形成了“孔雀东南飞”的局面,使得西部人才大量流失,对处于西部地区的鄂尔多斯市人才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2)国家的政策与投入。国家近十年对西部教育的投入超过百亿元,同时推出的“西部人才发展战略”,每年为西部发展输送百万人才,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西部人才流失的问题。据统计,2014年内蒙古人才流入与流出之比为4∶1,与2000年统计的人才流入与流出之比为1∶10的状况相较,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许多地区和单位出现了人才凈流入的可喜局面。
(二)产业结构与各产业劳动力资源分配情况。(1)资源优势带来的以资本密集型产业为导向的经济增长。鄂尔多斯市以其丰富的矿产资源闻名全国,鄂尔多斯境内地下有储量丰厚的能源矿产资源,目前,已经发现的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重要矿产资源有12类35种。已探明天然气储量约1880亿立方米,占全国三分之一。已探明稀土高岭土储量占全国二分之一。全市已探明煤炭储量1496亿多吨,约占全国总储量的1/6,石油储量已探明3.7亿吨之多,此外还有丰富的工业原料资源。
其经济发展主要以资源输出为支柱而且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劳动力配置也出现了“偏二(偏向于第二产业)”现象。鄂尔多斯经济以资源为主导的第二产业为支柱发展,其中行业中得企业对其产值的增长扮演者重要角色。过多的劳动力从事于第二产业,严重的轻视了第一、三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导致两地粮油食品价格飞涨,服务行业收费较高,大多数与居民息息相关的生活必备用品价格高昂,导致多数市民每周驱车到数百公里之外的北京、呼和浩特、包头等地购买生活必需品,有些市民甚至直接举家迁往,造成当地相对高素质人口的流失。
(2)劳动力资源分配情况。各产业劳动者的配置是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率的一个重要指针,极其准确的反应了当地人力资源的优劣,也决定着相应产出的大小多少。如果用I1,I2,I3分别表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中的劳动者, 并用P表示固定资产的投入, 那么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
Q= BI1a I2b I3c PH
式中a、b、c、H分别表示I1、I2、I3、P的产出弹性, 在一定的时期内, 它们与B一同可视为常数。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人力资源在三个产业中的配置是否合理是否优化是由当地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并且也只有在从事各产业的劳动者的边际生产力为0时,各产业劳动者的配置比例才是最合理的最优化的。内蒙古鄂尔多斯第一、三产业劳动者的产出弹性指数都为正数,两个产业还可以继续增加劳动力的投入,而第二产业劳动者的产出弹性都已经为负数,而相应的该产业的劳动者已出现过剩的现象。
三、鄂尔多斯市资本密集型企业人才管理的举措
面对如此严峻的人力资源危机,重视人力资源教育,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推动产业转型,是鄂尔多斯市吸纳人才的必经之路。
(一)优化产业结构,不断推动经济转型与升级。进行相应的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劳动者在各行业中的配置也是至关重要的。从本地自然资源的优势和特色出发,充分考虑到本地区人力资源的供给状况,加大政府工作的引导,在第一、三产业加大投入力度,多方面的创造就业机会和岗位。加快企业多元化经营和增长方式转型,有利于加快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推动人力资源的优化。
(二)改善人力资源分配结构。(1)重视应用技术型职业教育,促进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在保证能源生产的前提下,推进应用技术型职业教育,使其不断与行业发展并驾齐驱,这就要求政策与职业教育和经济运行相配套,是各部门统筹安排、相互配合的系统工程。运用创新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良好的培训机制与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理念,培养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各产业人才。既使人才在实践中得到了提升,又为企业文化的塑造投入了积极因素,达到企业与人才的双赢,使人力资源得到可持续发展。(2)优化人力资源利用率。由于当地长期以来以资源为核心的人力资源分配模式,使得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以短期的从业技能类培训为主的教育模式。因此,要不断完善加强劳动者的科学管理系统,在制度方面就要以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为前提,推行职员和干部的考核制度,实施能者上的原则。既要破除人才选用的地域封闭和部门分割的落后观念,同时也要引入竞争机制,最大限度的发挥人才的潜能,使得人力资源分配达到最佳状态。
人力资源开发投入是手段也是目的,物质资本投入是实现人力资源开发的手段,手段要服从与目的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地区人口素质的提高以及人自身的全面发展。
结论:解决一切城市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核心都是要解决人的问题,资本密集型企业的发展无疑是城市发展与区域发展的一个闪光点,并将在未来的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管理者素质,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利用,不断推动教育转型与经济模式升级,改变当下人力资源分配中的不均衡因素,才能不断促进地区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孟祥林:《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2] [中]龚一萍.人性化管理: 理论层面的探讨[J].经济经纬,2006(4):100 - 104.
[3] [中]《2014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年鉴》[M],内蒙古统计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