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闲暇时,漫步长堤,每见杨柳依依,倒映湖面,碧波揉碎了那修长的身影,我便浮想联翩,家乡院落中的那棵柳树,母亲亲手做的那如柳丝般纤长的面条,便一一呈现在眼前。
那年我正上高三,柳絮纷飞的时节,也正是高考复习最紧张的时候。每天拖着饥肠辘辘的身子回到家,扔下沉重的书包,便往柳树下的石桌旁一坐,等待着期盼已久的美食登场。母亲端上精心擀制的热气腾腾的面条,招呼着我慢点吃,这是高三生活的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刻。雪白的面丝整齐地凸现出来,像刚出浴的美人;鲜美的汤头不见一丝浮油,只见葱花片片,翠绿欲滴;加之浓浓的浇头均匀地覆在中央,红椒、白面、青葱,相互映衬,令人垂涎欲滴,胃口大开。呼啦呼啦地一股脑儿吃完,出一声热汗,一阵伴着柳絮气息的轻风拂过,不禁使人如处“轻风扶垂柳,淡月失梅花”的意境,美食、美景,一切尽在不言中。
母亲做面,自有其独特的一套。她从不买现成的挂面,而是用自家的面粉擀制,擀得软硬适中之时,放入传统的轧面机中慢慢地抽出一根根细细的面丝,这样做出来的面丝滑爽、劲道、不易断。
母亲煲汤更是格外细致。煲汤的器具是一口陈年的铁锅,按照农村的说法,铁锅烧制的菜肴有一股特殊的香气。面汤一般以骨头汤或者是鸡汤为宜,母亲煲汤,喜欢用大块排骨,有时也会掺进一些鸡骨。文火慢炖,小火慢熬,直到骨肉分离,香气扑鼻,沥去骨渣,汤奶白奶白的,几乎看不见一丝油星。母亲下面,从不用一滴水,都是用原汤作为底汤,这样的汤头才备感浓郁,不是开水加味精的那种寡而无味。
面丝已备,高汤已沸,如何熬制一份浇头便成了点睛之笔。母亲虽然称不上什么“大厨”,但熬制的浇头兴许也可以称得上是“秘制”吧。母亲将剁碎的红椒放入滚油中煸炒爆香,待红椒微微变色,便放入蒜泥、姜末、肉末等,熬制片刻,便迅速起锅,浇于面丝之上,红红的爆椒肉酱,白白的面丝,相映成趣,让人欲罢不能。
“柳条拆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阔别家乡已多年,但记忆中的美食依然无法淡忘。每每路过长堤,轻拂垂柳,心中便漾起思乡的波澜:何时才能再归故里,坐在院中的柳树下,尝一口母亲的面呢?
那年我正上高三,柳絮纷飞的时节,也正是高考复习最紧张的时候。每天拖着饥肠辘辘的身子回到家,扔下沉重的书包,便往柳树下的石桌旁一坐,等待着期盼已久的美食登场。母亲端上精心擀制的热气腾腾的面条,招呼着我慢点吃,这是高三生活的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刻。雪白的面丝整齐地凸现出来,像刚出浴的美人;鲜美的汤头不见一丝浮油,只见葱花片片,翠绿欲滴;加之浓浓的浇头均匀地覆在中央,红椒、白面、青葱,相互映衬,令人垂涎欲滴,胃口大开。呼啦呼啦地一股脑儿吃完,出一声热汗,一阵伴着柳絮气息的轻风拂过,不禁使人如处“轻风扶垂柳,淡月失梅花”的意境,美食、美景,一切尽在不言中。
母亲做面,自有其独特的一套。她从不买现成的挂面,而是用自家的面粉擀制,擀得软硬适中之时,放入传统的轧面机中慢慢地抽出一根根细细的面丝,这样做出来的面丝滑爽、劲道、不易断。
母亲煲汤更是格外细致。煲汤的器具是一口陈年的铁锅,按照农村的说法,铁锅烧制的菜肴有一股特殊的香气。面汤一般以骨头汤或者是鸡汤为宜,母亲煲汤,喜欢用大块排骨,有时也会掺进一些鸡骨。文火慢炖,小火慢熬,直到骨肉分离,香气扑鼻,沥去骨渣,汤奶白奶白的,几乎看不见一丝油星。母亲下面,从不用一滴水,都是用原汤作为底汤,这样的汤头才备感浓郁,不是开水加味精的那种寡而无味。
面丝已备,高汤已沸,如何熬制一份浇头便成了点睛之笔。母亲虽然称不上什么“大厨”,但熬制的浇头兴许也可以称得上是“秘制”吧。母亲将剁碎的红椒放入滚油中煸炒爆香,待红椒微微变色,便放入蒜泥、姜末、肉末等,熬制片刻,便迅速起锅,浇于面丝之上,红红的爆椒肉酱,白白的面丝,相映成趣,让人欲罢不能。
“柳条拆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阔别家乡已多年,但记忆中的美食依然无法淡忘。每每路过长堤,轻拂垂柳,心中便漾起思乡的波澜:何时才能再归故里,坐在院中的柳树下,尝一口母亲的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