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为城市居民能源消费行为进行概念定义的基础上,分析居民能源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即政策因素、生活方式、能源知识、社会心理类变量,进而提出城市居民能源消费建议。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尽快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搭建并充分落实经济及管理措施体系是促进我国居民实施积极的能源消费行为的最有力的保证。
一、城市居民能源消费行为概念
居民能源消费行为fResidenfiM En-ergy Consumption Behaviour),也称作居民能源行为fResidential Energy Be—haviour),分为购买、维护和使用相关的能源消费行为。购买能源消费行为指的是在家庭加热系统、空调和冰箱等产品购买中考虑到能源特征,以及家庭能源材料的改善,如隔热材料的墙体、双层玻璃等。这类购买行为属于家庭投资。一般来说,这种较高的购买成本可以在产品和设备未来低成本的日常运作中抵消。维护行为主要是日常的与能源意识相关的行为,如主动安置温度调节装置、使用通风系统、开门开窗等。使用相关的行为往往与行为习惯相关,如相关的家务类行为:清洁、做饭、洗衣等过程中使用能源的行为;儿童护理过程中使用能源的行为;室内娱乐(电视、朋友来访)等过程中发生的使用能源的行为;其他如休息等。
二、居民能源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
1.政策因素
政府可采用补贴、减免税收、提高价格等政策推动居民自愿使用清洁能源并节约能源,而在比较规范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居民会选择对自身更有利的能源消费行为。政策因素是西方国家政府在引导居民用能行为中普遍使用的一个工具。影响居民能源消费行为的政策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手段。其中外部手段主要是各种相关政策。如瑞典政府实施了四种主要的政策措施:信息手段、经济手段、管理手段和物理手段,这四种方法往往结合使用。所谓信息手段包括在产品、印刷品或者广告上给出能源的有关信息,这种方式可以改变居民的态度。经济手段主要通过税收、定价、排放量交易、补助、对投资的折扣和利息率的降低等,对居民行为起作用,这样也往往让居民同时注意到其他的相关能源节约措施。这两种方法都需要经常开发新的方法措施反复提醒居民。所谓管理手段是用如罚款的方式惩罚不正确的行为。例如,政府相关部门不仅有责任介绍这些手段方法,还有责任监督法律的遵守情况。物理手段指制定有关的环境质量标准,如设置C02的排放量。
2.生活方式
能源消费行为的主体是建立在习惯和惯例基础上的(像照明和做饭这样的重复性行为),少部分能源消费行为是一次性的行为(例如在房间隔热材料上的投资1。因此生活方式和习惯是决定居民能源消费行为的最重要因素。生活方式的改变可以影响节能活动的选择,从而形成科学、合理的能源消费模式。生活方式是由行为和态度决定的:节约朴素的方式还是奢华的方式。家庭特征主要包括家庭成员的年龄、性别:家庭类型、教育水平和职业等。家庭类型主要看家庭规模、是否有儿童、住所类型、收入等。
国家统计局于2007年在北京、天津、沈阳、宁波等14个市(县)进行了节能意识和节能状况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城镇居民的节能行为与居住区域、家庭收入、人口规模等家庭环境变量相关。节能意识和行为呈现出较强的地域特征。节能意识并不随着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加强,但节能行为受家庭收入水平影响显著。家庭人口规模等家庭环境变量对节能行为也有一定的影响。
3.肩%源知识
宣传教育手段是影响居民能源消费行为的重要的外部手段。由于人们在能源利用方面的知识和意识不足,在对待绿色能源的使用和消费上存在障碍。学者Bang对美国消费者所作的有关是否愿意为可再生能源多付费问题的调查中发现,环境关注与环境知识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研究中发现,尽管能源购买者对环境的关注比较高,但是相对的,他们对环境知识并不很了解,大部分购买者并没有深入研究过、学习过有关的环境知识。从而推断,可再生能源购买者对环境的关注和信念主要来自于情感因素,而非认知因素。
4.社会心理类变量
一般来说,基于心理学的一般范式,态度决定行为,态度、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等心理类变量会影响居民的能源消费行为模式。在相关能源消费行,为的研究中,绝大部分研究都把“环境态度”视为预测能源消费行为最重要的心理变量。但是在现有文献中,“环境态度”这个概念并没有得到清晰的界定,也没有一个能够被广泛认同的称谓,“环境态度”在诸多文献中被使用得较为混乱。相关的概念还有环境意识、环境关注、环境信念、环境情感、环境情意等等。
三、城市居民能源消费建议
1.政府应尽快出台绿色能源消费引导政策
在社会层面的影响因素中,政府相关政策法规对居民能源消费行为的作用并不显著,也就是说,政策法规对居民能源消费行为应该发挥的引导作用还远远没有体现出来。外国政府已将政策法规作为引导居民能源消费行为的一个工具,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以及宣传手段的多种形式相结合的管理措施,引导居民科学合理用能是较为有效成熟的做法。目前我国能源问题已经引起政府及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但是从政府层面到普通公民,把解决能源问题的关注点更多地放在工业产业领域,对居民能源使用的相关引导政策十分有限,而且远远未形成体系。而且,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能源政策必须依据对现状的可靠而全面地了解和科学地分析。真实了解居民实施能源消费行为的现状和特点、探究能源消费行为具体形成的机理是制定有效政策的基本依据。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尽快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搭建并充分落实经济及管理措施体系是促进我国居民实施积极的能源消费行为的最有力的保证。
2.通过进行绿色能源消费教育,树立公民责任感和价值观。
能源知识、责任感和价值观对各类能源消费行为都具有重要作用。社会宣传及规范的作用既是能源消费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又放大了积极的个人特征因素对能源消费行为的正向作用。国外的实践也证明了教育比经济等其他政策手段的效果更为持久。通过有效的教育宣传,促进公民对能源环境的了解和关注、建立起有益节能的道德感和正确的价值观、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正确的社会规范是促进居民实施积极的能源消费行为的源动力。
3.重视家庭对居民能源消费行为的作用
居民能源消费行为与家庭特征密切相关,家庭层面的因素对居民能源消费行为有重要影响。例如,我国家庭结构不同于西方国家,不少家庭是两代或者三代人居住在一起,有些年轻夫妇即使不与长辈一起居住,但长期在父母家吃饭。发达国家在过度消耗、超常消费之后开始反省,重视环境公民的建设。我国目前也存在着攀比、过热消费等不良风气,作为发展中国家,又是人口大国,在全社会范围内倡导适度消费和绿色家庭、培养有益于环境和节能的生活方式及习惯心理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4.加快节能产品开发,规范节能产品市场
目前我国各类节能产品的市场还很不完善,节能产品种类有限、节能产品价格偏高、技术不成熟,难以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和接受,严重阻碍了节能产品在家庭中的推广应用。相关管理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加快各类节能产品的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提高节能产品的质量,降低节能产品的成本,规范节能产品市场,同时采用各种优惠和激励手段促进消费者选购节能产品。例如,对节能产品生产厂商给予税收或经济补贴等优惠;出台节能家电产品的统一的国家标准规范,强化市场监管,创造利于节能产品普及的大环境。
一、城市居民能源消费行为概念
居民能源消费行为fResidenfiM En-ergy Consumption Behaviour),也称作居民能源行为fResidential Energy Be—haviour),分为购买、维护和使用相关的能源消费行为。购买能源消费行为指的是在家庭加热系统、空调和冰箱等产品购买中考虑到能源特征,以及家庭能源材料的改善,如隔热材料的墙体、双层玻璃等。这类购买行为属于家庭投资。一般来说,这种较高的购买成本可以在产品和设备未来低成本的日常运作中抵消。维护行为主要是日常的与能源意识相关的行为,如主动安置温度调节装置、使用通风系统、开门开窗等。使用相关的行为往往与行为习惯相关,如相关的家务类行为:清洁、做饭、洗衣等过程中使用能源的行为;儿童护理过程中使用能源的行为;室内娱乐(电视、朋友来访)等过程中发生的使用能源的行为;其他如休息等。
二、居民能源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
1.政策因素
政府可采用补贴、减免税收、提高价格等政策推动居民自愿使用清洁能源并节约能源,而在比较规范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居民会选择对自身更有利的能源消费行为。政策因素是西方国家政府在引导居民用能行为中普遍使用的一个工具。影响居民能源消费行为的政策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手段。其中外部手段主要是各种相关政策。如瑞典政府实施了四种主要的政策措施:信息手段、经济手段、管理手段和物理手段,这四种方法往往结合使用。所谓信息手段包括在产品、印刷品或者广告上给出能源的有关信息,这种方式可以改变居民的态度。经济手段主要通过税收、定价、排放量交易、补助、对投资的折扣和利息率的降低等,对居民行为起作用,这样也往往让居民同时注意到其他的相关能源节约措施。这两种方法都需要经常开发新的方法措施反复提醒居民。所谓管理手段是用如罚款的方式惩罚不正确的行为。例如,政府相关部门不仅有责任介绍这些手段方法,还有责任监督法律的遵守情况。物理手段指制定有关的环境质量标准,如设置C02的排放量。
2.生活方式
能源消费行为的主体是建立在习惯和惯例基础上的(像照明和做饭这样的重复性行为),少部分能源消费行为是一次性的行为(例如在房间隔热材料上的投资1。因此生活方式和习惯是决定居民能源消费行为的最重要因素。生活方式的改变可以影响节能活动的选择,从而形成科学、合理的能源消费模式。生活方式是由行为和态度决定的:节约朴素的方式还是奢华的方式。家庭特征主要包括家庭成员的年龄、性别:家庭类型、教育水平和职业等。家庭类型主要看家庭规模、是否有儿童、住所类型、收入等。
国家统计局于2007年在北京、天津、沈阳、宁波等14个市(县)进行了节能意识和节能状况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城镇居民的节能行为与居住区域、家庭收入、人口规模等家庭环境变量相关。节能意识和行为呈现出较强的地域特征。节能意识并不随着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加强,但节能行为受家庭收入水平影响显著。家庭人口规模等家庭环境变量对节能行为也有一定的影响。
3.肩%源知识
宣传教育手段是影响居民能源消费行为的重要的外部手段。由于人们在能源利用方面的知识和意识不足,在对待绿色能源的使用和消费上存在障碍。学者Bang对美国消费者所作的有关是否愿意为可再生能源多付费问题的调查中发现,环境关注与环境知识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研究中发现,尽管能源购买者对环境的关注比较高,但是相对的,他们对环境知识并不很了解,大部分购买者并没有深入研究过、学习过有关的环境知识。从而推断,可再生能源购买者对环境的关注和信念主要来自于情感因素,而非认知因素。
4.社会心理类变量
一般来说,基于心理学的一般范式,态度决定行为,态度、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等心理类变量会影响居民的能源消费行为模式。在相关能源消费行,为的研究中,绝大部分研究都把“环境态度”视为预测能源消费行为最重要的心理变量。但是在现有文献中,“环境态度”这个概念并没有得到清晰的界定,也没有一个能够被广泛认同的称谓,“环境态度”在诸多文献中被使用得较为混乱。相关的概念还有环境意识、环境关注、环境信念、环境情感、环境情意等等。
三、城市居民能源消费建议
1.政府应尽快出台绿色能源消费引导政策
在社会层面的影响因素中,政府相关政策法规对居民能源消费行为的作用并不显著,也就是说,政策法规对居民能源消费行为应该发挥的引导作用还远远没有体现出来。外国政府已将政策法规作为引导居民能源消费行为的一个工具,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以及宣传手段的多种形式相结合的管理措施,引导居民科学合理用能是较为有效成熟的做法。目前我国能源问题已经引起政府及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但是从政府层面到普通公民,把解决能源问题的关注点更多地放在工业产业领域,对居民能源使用的相关引导政策十分有限,而且远远未形成体系。而且,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能源政策必须依据对现状的可靠而全面地了解和科学地分析。真实了解居民实施能源消费行为的现状和特点、探究能源消费行为具体形成的机理是制定有效政策的基本依据。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尽快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搭建并充分落实经济及管理措施体系是促进我国居民实施积极的能源消费行为的最有力的保证。
2.通过进行绿色能源消费教育,树立公民责任感和价值观。
能源知识、责任感和价值观对各类能源消费行为都具有重要作用。社会宣传及规范的作用既是能源消费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又放大了积极的个人特征因素对能源消费行为的正向作用。国外的实践也证明了教育比经济等其他政策手段的效果更为持久。通过有效的教育宣传,促进公民对能源环境的了解和关注、建立起有益节能的道德感和正确的价值观、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正确的社会规范是促进居民实施积极的能源消费行为的源动力。
3.重视家庭对居民能源消费行为的作用
居民能源消费行为与家庭特征密切相关,家庭层面的因素对居民能源消费行为有重要影响。例如,我国家庭结构不同于西方国家,不少家庭是两代或者三代人居住在一起,有些年轻夫妇即使不与长辈一起居住,但长期在父母家吃饭。发达国家在过度消耗、超常消费之后开始反省,重视环境公民的建设。我国目前也存在着攀比、过热消费等不良风气,作为发展中国家,又是人口大国,在全社会范围内倡导适度消费和绿色家庭、培养有益于环境和节能的生活方式及习惯心理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4.加快节能产品开发,规范节能产品市场
目前我国各类节能产品的市场还很不完善,节能产品种类有限、节能产品价格偏高、技术不成熟,难以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和接受,严重阻碍了节能产品在家庭中的推广应用。相关管理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加快各类节能产品的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提高节能产品的质量,降低节能产品的成本,规范节能产品市场,同时采用各种优惠和激励手段促进消费者选购节能产品。例如,对节能产品生产厂商给予税收或经济补贴等优惠;出台节能家电产品的统一的国家标准规范,强化市场监管,创造利于节能产品普及的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