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公元7世纪到9世纪是东亚历史上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在中国的区域内的东西方向几乎同时兴起了两个超级大国——唐帝国与吐蕃帝国。两大帝国在前期有过一段有好的往来。但是,随着国家利益的冲突,唐蕃摩擦逐渐增多,最终演变为全面对抗。双方战争持续了170余年,对东亚地区的历史文明进程产生重大影响。
关键词:东亚历史;中国区域;唐帝国;吐蕃帝国;百年战争
唐太宗李世民励精图治,开创了继汉武帝以来又一次以中原王朝为核心的“世界秩序”的构建,一个庞大的唐帝国开始崛起;同样,弃宗弄赞继承吐蕃王位后,南征北战,逐渐统一了青藏高原,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为强盛的奴隶制吐蕃帝国的出现奠定了基础。自文成公主入藏后,双方保持了三十余年的蜜月期。
高宗李治登基后,成为唐帝国的最高统治者,秉承太宗之遗风,继续开疆拓土。吐蕃方面,自弃宗弄赞死后,军政大权落入大论禄东赞手中。吐蕃帝国野心勃勃的向四周扩张,唐蕃关系急剧逆转,双方摩擦逐渐增多,规模也日益扩大。
663年,禄东赞率军吞并唐帝国的附属国吐谷浑,国王、弘化公主等被迫移入凉州避难。唐廷意识到吐蕃的威胁,一方面帮助吐谷浑复国,一方面又积极布防,迎战吐蕃。
670年,吐蕃攻陷西域十八羁縻蕃州。面对来势汹汹的军事入侵,唐帝国终于组织兵力进行反击。同年,高宗皇帝派薛仁贵、阿史那忠率5万精兵对付吐蕃。唐军踌躇满志,大胆深入青藏地区,但在大非川被吐蕃相论钦陵率领的40余万大军所攻击,全军覆灭。次役,不仅吐谷浑复国变为泡影,安西四镇也被迫废弃。678年,李敬玄等率18万大军再次进攻吐蕃,双方先战于龙支,又在青海湖附近与论钦陵率领的吐蕃主力激战,唐将黑齿常之领敢死队夜袭吐蕃军,唐军最后得以仓惶撤退。此后,唐帝国在河陇地区改取守势,吐蕃却在河陇至剑南一带稳扎稳打,但进攻多限于唐边境地区。
武则天临朝执政,改变以守为主的被动局面,决定夺回安西四镇。685年,派韦待价讨伐吐蕃,大败而归。692年,武则天再次组织大军,命作战经验丰富的大将王孝杰、阿史那忠领兵再次出击,艰苦卓绝,终于大破吐蕃军,重置西域都护府。中原王朝在西域的统治地位得到恢复。武则天收复安西四镇后,又在青海积极反击吐蕃,并取得一系列胜利。
唐明皇李隆基继承大统后,国力臻于极盛,唐蕃战争仍在河陇和西域两个战场上进行。玄宗对吐蕃的进攻是有准备的,在开元年间特设河西节度使,目的就是防止吐蕃和回鹘结盟。陇右、剑南两节度使是专门防止吐蕃侵犯。河陇地区驻精兵148000余人,并有大量屯田、马匹等。714年,吐蕃10大军进犯河陇,唐廷派陇右防御使薛訥、太仆少卿王晙率兵反击。唐军作战灵活,并在夜间偷袭,大败吐蕃于武街,连战连捷。吐蕃军横尸遍野,损失惨重。自此,唐帝国开始对吐蕃帝国发动主动进攻。
在河陇,729年,攻下石堡城。737年,在青海西大破吐蕃军。738年,攻占吐蕃新城、河桥。741年,夺回石堡城。750年,攻占吐蕃树敦城。753年,攻克吐蕃洪济、大漠门,尽收九曲部落。754年,唐蕃分界线已向西推进到青海湖至黄河河曲以西一线;在西域,唐与吐蕃也进行了多次较量。747年,攻下吐蕃重镇连云堡和小勃律都城。750年,攻破依附吐蕃的竭师国。753年,攻破大勃律和播仙。唐帝国在战争中取得了全面胜利,将吐蕃帝国锁困在雪域高原上。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帝国调河陇、朔方、西域等地精锐东援。吐蕃帝国此时正是赤松德赞执政,他任用“三尚一论”辅政,国力正朝着鼎盛阶段发展。趁唐帝国穷于应付之际,吐蕃趁虚而入,大举进犯河西陇右。763年攻入大震关,“陇右地尽亡”,而后直逼长安。同年十月,国都沦陷,代宗逃入陕州。这是唐蕃战争中,唐帝国最大的一次失败。
唐将郭子仪广设疑兵,吓阻敌军,迫使吐蕃军队占据长安15日后引兵而退。但吐蕃攻击唐帝国的势头并未减弱。平定安史之乱后,唐廷从内地调大量军队到边境防御,采用依托坚固据点实施机动防御的战术,寻求伺机反击。765年,唐军与回纥兵在奉天、灵台大破吐蕃军。766年,吐蕃占甘州、肃州等地。768年,唐朔方骑将白元光在灵武歼吐蕃军2万。781年,吐蕃攻陷沙洲。783年,唐蕃清水会盟,唐廷被迫承认吐蕃所占领土。786年,吐蕃借口唐廷未履行合约再次大举入侵,唐将李晟率精兵迎战,大战汧城。同年十月,又奇袭破吐蕃后方的粮草基地摧砂堡,吐蕃被迫撤退。
787年,发生了平凉吐蕃劫盟事件。唐廷震动很大,相李沁提出“北和回纥,南通云南,西结大食、天竺”的战略,并全面调整唐朝与四邻诸族的关系,集中力量对付吐蕃。
797年,赤松德赞死,吐蕃帝国开始内乱,且四面受敌,无力再大举攻唐。此时,唐境内河陇诸州以及西域广大土地已被吐蕃所吞并。815年,吐蕃赤祖德赞继位后,为了稳定内部,保持对唐扩张的既得利益,急于与唐廷修好。唐帝国因连年战争,人皆惮战,也愿与吐蕃息兵。821年,唐蕃长庆会盟,双发持续一百余年的战争基本结束。
847年,温末起义在河陇地区爆发。沙洲民众首领张义潮响应,并与唐发生联系。唐帝国也积极部署收复河陇计划。851年,恢复河西节度使,河陇民众摆脱吐蕃的残酷统治。此时,吐蕃帝国已进入衰亡时期,内讧不断,农牧民和奴隶们也纷纷揭竿而起。河陇虽被收复,唐朝已是江河日下,无力经营。半个世纪后,唐帝国因藩镇割据和农民起义的打击很快陷入了风雨飘摇之中。
唐帝国与吐蕃帝国的战争从公元7世纪持续到9世纪,对东亚历史文明进程产生重大影响。两大帝国分别在中国区域的东西两端,在边境接壤处,自北向南,全面对抗。在安史之乱爆发前,唐帝国占据优势,特别是玄宗时期,发起对吐蕃帝国的主动进攻,取得一系列重大胜利。但是,安史之乱爆发后,唐廷被迫调集镇守西部的军队参与平叛,吐蕃帝国趁火打劫,致使唐帝国不得不被动防御。虽然唐帝国的军事实力大大削减,国力却仍然是吐蕃帝国所无法匹敌。两大帝国谁也不能彻底吞并对方。唐蕃战争是极为残酷的,无数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在这170余年中,双方运筹谋划,机变百出,运用各种手段企图打击和拖垮对方,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唐蕃精英阶层智慧的大较量,甚至也可以看成两种不同文明体系的激烈碰撞。回顾这段历史,值得我们深深的体会和思考。
参考文献
[1] 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是纲要[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1.
[2] 马大正.公元650-820年唐蕃关系述论[J].民族研究,1989(06).
[3] 陈庆英,高淑芬.西藏通史[M].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
关键词:东亚历史;中国区域;唐帝国;吐蕃帝国;百年战争
唐太宗李世民励精图治,开创了继汉武帝以来又一次以中原王朝为核心的“世界秩序”的构建,一个庞大的唐帝国开始崛起;同样,弃宗弄赞继承吐蕃王位后,南征北战,逐渐统一了青藏高原,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为强盛的奴隶制吐蕃帝国的出现奠定了基础。自文成公主入藏后,双方保持了三十余年的蜜月期。
高宗李治登基后,成为唐帝国的最高统治者,秉承太宗之遗风,继续开疆拓土。吐蕃方面,自弃宗弄赞死后,军政大权落入大论禄东赞手中。吐蕃帝国野心勃勃的向四周扩张,唐蕃关系急剧逆转,双方摩擦逐渐增多,规模也日益扩大。
663年,禄东赞率军吞并唐帝国的附属国吐谷浑,国王、弘化公主等被迫移入凉州避难。唐廷意识到吐蕃的威胁,一方面帮助吐谷浑复国,一方面又积极布防,迎战吐蕃。
670年,吐蕃攻陷西域十八羁縻蕃州。面对来势汹汹的军事入侵,唐帝国终于组织兵力进行反击。同年,高宗皇帝派薛仁贵、阿史那忠率5万精兵对付吐蕃。唐军踌躇满志,大胆深入青藏地区,但在大非川被吐蕃相论钦陵率领的40余万大军所攻击,全军覆灭。次役,不仅吐谷浑复国变为泡影,安西四镇也被迫废弃。678年,李敬玄等率18万大军再次进攻吐蕃,双方先战于龙支,又在青海湖附近与论钦陵率领的吐蕃主力激战,唐将黑齿常之领敢死队夜袭吐蕃军,唐军最后得以仓惶撤退。此后,唐帝国在河陇地区改取守势,吐蕃却在河陇至剑南一带稳扎稳打,但进攻多限于唐边境地区。
武则天临朝执政,改变以守为主的被动局面,决定夺回安西四镇。685年,派韦待价讨伐吐蕃,大败而归。692年,武则天再次组织大军,命作战经验丰富的大将王孝杰、阿史那忠领兵再次出击,艰苦卓绝,终于大破吐蕃军,重置西域都护府。中原王朝在西域的统治地位得到恢复。武则天收复安西四镇后,又在青海积极反击吐蕃,并取得一系列胜利。
唐明皇李隆基继承大统后,国力臻于极盛,唐蕃战争仍在河陇和西域两个战场上进行。玄宗对吐蕃的进攻是有准备的,在开元年间特设河西节度使,目的就是防止吐蕃和回鹘结盟。陇右、剑南两节度使是专门防止吐蕃侵犯。河陇地区驻精兵148000余人,并有大量屯田、马匹等。714年,吐蕃10大军进犯河陇,唐廷派陇右防御使薛訥、太仆少卿王晙率兵反击。唐军作战灵活,并在夜间偷袭,大败吐蕃于武街,连战连捷。吐蕃军横尸遍野,损失惨重。自此,唐帝国开始对吐蕃帝国发动主动进攻。
在河陇,729年,攻下石堡城。737年,在青海西大破吐蕃军。738年,攻占吐蕃新城、河桥。741年,夺回石堡城。750年,攻占吐蕃树敦城。753年,攻克吐蕃洪济、大漠门,尽收九曲部落。754年,唐蕃分界线已向西推进到青海湖至黄河河曲以西一线;在西域,唐与吐蕃也进行了多次较量。747年,攻下吐蕃重镇连云堡和小勃律都城。750年,攻破依附吐蕃的竭师国。753年,攻破大勃律和播仙。唐帝国在战争中取得了全面胜利,将吐蕃帝国锁困在雪域高原上。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帝国调河陇、朔方、西域等地精锐东援。吐蕃帝国此时正是赤松德赞执政,他任用“三尚一论”辅政,国力正朝着鼎盛阶段发展。趁唐帝国穷于应付之际,吐蕃趁虚而入,大举进犯河西陇右。763年攻入大震关,“陇右地尽亡”,而后直逼长安。同年十月,国都沦陷,代宗逃入陕州。这是唐蕃战争中,唐帝国最大的一次失败。
唐将郭子仪广设疑兵,吓阻敌军,迫使吐蕃军队占据长安15日后引兵而退。但吐蕃攻击唐帝国的势头并未减弱。平定安史之乱后,唐廷从内地调大量军队到边境防御,采用依托坚固据点实施机动防御的战术,寻求伺机反击。765年,唐军与回纥兵在奉天、灵台大破吐蕃军。766年,吐蕃占甘州、肃州等地。768年,唐朔方骑将白元光在灵武歼吐蕃军2万。781年,吐蕃攻陷沙洲。783年,唐蕃清水会盟,唐廷被迫承认吐蕃所占领土。786年,吐蕃借口唐廷未履行合约再次大举入侵,唐将李晟率精兵迎战,大战汧城。同年十月,又奇袭破吐蕃后方的粮草基地摧砂堡,吐蕃被迫撤退。
787年,发生了平凉吐蕃劫盟事件。唐廷震动很大,相李沁提出“北和回纥,南通云南,西结大食、天竺”的战略,并全面调整唐朝与四邻诸族的关系,集中力量对付吐蕃。
797年,赤松德赞死,吐蕃帝国开始内乱,且四面受敌,无力再大举攻唐。此时,唐境内河陇诸州以及西域广大土地已被吐蕃所吞并。815年,吐蕃赤祖德赞继位后,为了稳定内部,保持对唐扩张的既得利益,急于与唐廷修好。唐帝国因连年战争,人皆惮战,也愿与吐蕃息兵。821年,唐蕃长庆会盟,双发持续一百余年的战争基本结束。
847年,温末起义在河陇地区爆发。沙洲民众首领张义潮响应,并与唐发生联系。唐帝国也积极部署收复河陇计划。851年,恢复河西节度使,河陇民众摆脱吐蕃的残酷统治。此时,吐蕃帝国已进入衰亡时期,内讧不断,农牧民和奴隶们也纷纷揭竿而起。河陇虽被收复,唐朝已是江河日下,无力经营。半个世纪后,唐帝国因藩镇割据和农民起义的打击很快陷入了风雨飘摇之中。
唐帝国与吐蕃帝国的战争从公元7世纪持续到9世纪,对东亚历史文明进程产生重大影响。两大帝国分别在中国区域的东西两端,在边境接壤处,自北向南,全面对抗。在安史之乱爆发前,唐帝国占据优势,特别是玄宗时期,发起对吐蕃帝国的主动进攻,取得一系列重大胜利。但是,安史之乱爆发后,唐廷被迫调集镇守西部的军队参与平叛,吐蕃帝国趁火打劫,致使唐帝国不得不被动防御。虽然唐帝国的军事实力大大削减,国力却仍然是吐蕃帝国所无法匹敌。两大帝国谁也不能彻底吞并对方。唐蕃战争是极为残酷的,无数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在这170余年中,双方运筹谋划,机变百出,运用各种手段企图打击和拖垮对方,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唐蕃精英阶层智慧的大较量,甚至也可以看成两种不同文明体系的激烈碰撞。回顾这段历史,值得我们深深的体会和思考。
参考文献
[1] 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是纲要[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1.
[2] 马大正.公元650-820年唐蕃关系述论[J].民族研究,1989(06).
[3] 陈庆英,高淑芬.西藏通史[M].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